s 阅读页

美国对中国展开的网络外交

  东鸟

  网络发展的迅猛,出乎人们预料。今天,网络战争不再是理论上的假想,而是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过:网络战争已经从理论走向实战,是最严重的国家挑战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二○二○,世界网络大战》(东鸟)一书介绍了有关网络战争的一些情况,告诉人们当今网络世界正处于战争的对峙状况,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以下摘录的是此书中介绍的美国对中国开展网络外交的一些情况——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奥巴马总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就职后的首次国事访问。美国在利用互联网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首先在奥巴马访华前的十一月十二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组织了一次中国博客吹风会,八名中国博主与九名美国大使馆官员、白宫专员讨论奥巴马访华和中美关系。美国大使馆打破以往严格的规定,允许中国博主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带入使馆,北京的现场还视频连线上海、广州,使身在沪、穗两地的多位博主也能参与讨论。美方表示,这次博客吹风会具有创新意义,因为“有时候跟网民的这种沟通,比通过媒体还要直接”。这次吹风会没有邀请记者参加,但讨论内容和图片照样在第一时间传播,参会的博主在现场用手机进行微博直播。另外,“请博主参加吹风会就是因为他们会问非主流的问题,而美方珍惜这种非主流的想法”。

  在奥巴马抵达上海之前,美国驻华大使馆和美国国务院开启的CO。NX网站,征集中国网民向奥巴马的提问。网站首页写道,“如果你可以向奥巴马总统提一个问题,你会提什么问题?”在网页中,网民无须注册便可以访客身份参与,输入昵称便可参与讨论和网页设置的调查。十一月十六日,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是其访华行程中的一个亮点。在这场对话中,奥巴马不仅回答了多位在座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回答了网民提出的一个问题,而这一问题是由在场的美国大使洪博培代为提出的。现场的记录如下:

  奥巴马:我将让我的大使提问,我想他有一个通过使馆网站提的问题。这是个挑选出来的问题,我想是由我们美国记者团成员挑选的,所以……

  洪博培大使:对。而且毫不奇怪。“在一个有三亿五千万网民,六千万博客的国家,你听说没听说过防火墙?”第二,“我们该不该能够自由使用推特?”——就是这个问题。

  奥巴马:我大力支持信息不受管制。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美国传统的一部分,我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我可以告诉你们,在美国,我们具有的自由的互联网——或者说上网无限制,是我们力量的一个来源,我觉得应该得到鼓励。因此,我大力支持不对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上网以及推特等信息技术实行限制。我们越开放,就越能够沟通,这也将有助于让世界走到一起。

  在这场对话中,美方一方面精心地带入奥巴马善用的“Town-Hall Meeting”形式,一方面巧妙地编织进中国网民提出的有关中国网络自由的问题,手法可谓老练。(注:Town-Hall是美国的市镇公所,或者任何一处公用的小镇会议场所。奥巴马从初选说服选民投票,到今天说服民众支持政府政策,一直把在Town-Hall里的演讲作为他直接与民众接触、通过演讲直接诉诸感性支持的武器。)

  二○○九年底,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中文网站开通了各为“雾谷飞鸿”的博客。博主在第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这个博客是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网站《美国参考》新建立的一个窗口,目的是借助于博主在美国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通过与中国网友的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美中两个伟大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同事们为起名曾煞费了一番苦心,先后提出不下二十个建议。例如‘美国之窗’、‘美国印象’、‘美国透视’‘雾谷飞鸿’等。雾谷是美国国务院所在地,我们从这里向中国朋友传递美国的信息,中国古代即有‘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名字不仅中西医结合,而且表达了我们与远方的朋友通信交流的殷切愿望。美国参考网站上的所有内容,包括消息、电子期刊、系列丛书、博客文章、图片、音像制品等。”目前这一博客的内容分十一类,涵盖了社会与生活、政治与法治、经济与市场、文化与历史、气候与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方面。

  二○一○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除官方网站外,还于开幕第一天,在多个著名的社交网站和Web2.0网站开设专门频道,如在推特和新浪微博上推出用“美国馆”中文拼音作为名称的微博频道,在Flickr上开设图片集锦频道。同时还在官方网站中开设博客,供志愿者和参观者发表观感。总之,希望借机通过多种网上渠道,帮助更多中国人了解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价值以及人文特色。最具特色的,是六月二十二日由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馆联合推出的“网上美国馆”。

  美国国务院还对外交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应熟悉驻在国互联网情况并加以利用,推动对己方之外交政策有利的网络社群的形成。美国驻华使馆人员不仅熟悉互联网的新应用,而且熟悉中国互联网的传播状况,并加以积极利用。如美国大使馆在腾讯开设官方博客,这个博客始于奥巴马访华之际。在利用微博方面,美国驻华大使馆在新浪开设了官方微博,签证处亦落户新浪微博,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则@GZPAS的账号落户腾讯微博,美国大使馆文化处还登录开心网。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个活动信息发布、活动文字直播、思想交流、文化分享的开放平台。

  美国之音是美国对外渗透的工具,隶属美国广播理事会(BBG)。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该理事会向国会提交二○一二财年预算方案,计划自二○一一年十月一日起停止美国之音普通话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节目,全面取消美国之音粤语广播。该理事会调查评估称,在中国通过广播收听美国之音的听众越来越少,而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中国大陆进行宣传被证明是越来越有效的。经调查发现,只有百分之零点五的中国成年人把收音机广播作为新闻的主要来源,百分之三是电视,百分之二十五是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中国有百分之六的网民使用代理服务器,百分之三使用破网软件。广播投入大,但收效甚微。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黄金时代已经完结,有必要进行调整。中国大陆网民数量正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大部分人通过网络获取各类信息。同时,网络空间也是中国言论自由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阵地,不少网民通过“翻墙”获取外部资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化这一庞大受众的宣传,将大规模地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理念,从而对中国大陆意识形态施加影响。因此,理事会决定削减对华传统广播的开支,转而加大在网络领域的工作力度。

  其实,美国并不是因为经费不足而停播中文广播。理事会提交的二○一二财年预算比二○一一年还增加百分之二点五。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媒介和内容整合,特别是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新闻分享网站。

  近几年,美国之音特别重视网站建设和手机传播,二○一二财年预算在数字媒体转换和新媒体开发方面增加三百八十万美元,中文部削减人员后的人力将全部投入网络建设和手机传播。自二○○○年开始,美国之音就重视网站建设,推出内容丰富的信息,并开设博客、播客等,以吸引中国大陆受众。二○一○年,美国之音中文网站设立www。goEnglish。me网站,提供互动应用和社交网络应用,以让用户通过学习美国英语的方式获得美国之音的新闻。从二○○九年十月一日至二○一○年九月三十日,美国之音中文网站的总访问量六百万人次。

  此外,理事会还设立了专门的新媒体办公室,为美国之音建立了新的内容管理系统,提供更为稳定的互动平台,建立二十多个手机多媒体网站。美国之音还专门针对伊朗和中国建立了移动装置接受的音视频网络内容系统。对发展中国手机用户制定了指标,二○一二年要在新媒体和手机方面每月拓展用户五十万,二○一三年每月一百万,二○一四年每月二百万。理事会还在手机设备和突破网络封锁、审查技术方面增加投资,加强与技术公司合作,不断研发新的破网软件。二○一二年有关预算增加四十万美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