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蒋孝严认祖

  蒋孝严

  蒋孝严,从坎坷艰辛的私生子,到目前蒋家唯一的政界代表,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他的自述《蒋家门外的孩子》(九州出版社出版)介绍了自己离奇的身世之谜,以及在政坛崛起的经历。现将他认祖的过程摘录如下——

  台湾的蒋家,从来没有对我和孝慈开启过回家的大门,但是,在大陆家乡奉化溪口的蒋氏族长,却为我们敞开了一扇窗。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四日,经国先生过世九年之后,我意外接到浙江奉化溪口三位蒋家族长蒋中伟、蒋宝祥及蒋嘉富的联名信函,诚挚邀请我带妻小去蒋家祠堂祭祖。信中强调,要认祖归宗便要先来祭祖。以当时我担任“部长”职务,要前往大陆,几不可能,因为台湾有不准政务官进入大陆的规定,而且严格执行。所以,那封信便被我锁进抽屉,不仅没有复函,连夫人美伦我都未曾提及。

  二○○○年三月十八日台湾“大选”,民进党获胜。五月二十日国民党交出“政权”,对在台湾“执政”五十年之久的国民党而言,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局!我知道五月二十一日后,我和许多所谓“前朝要员”一样,将离开“政府”,回到民间。

  自从一九六八年二十六岁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特考”进入“外交部”服务,到二○○○年五月二十日离开“政府”岗位,出任公职,转眼共三十二个寒暑。在这三十二年的岁月,回头细数所经历的“党政职务”,项数之多,在岛内鲜有人能超过,依照派令先后次序包括了:“外交部”荐任科员、“驻美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外交部北美司”科长、“外交部”专门委员、“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常务次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海外工作会主任、“外交部政务次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外交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秘书长等,多达十九项,若加上“民选国大代表”,一共有二十项之多,其中确有属“党政高层要职”在内。

  二○○○年我办理退职时才五十八岁,以这个年龄若就“告老返乡”、“安享余年”,未免太早了!我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做,而对新的未来,我勇敢而坚毅地作出第二个生涯规划。

  我回忆起一件很诡异的往事。在省立中坜中学读初中二年级时,也就是一九五三年的四、五月间,那时我和孝慈每天在新竹和中坜之间乘火车通勤。

  有天放学,从中坜坐火车回到新竹,在步行回家途中,经过东门市场旁边的“东宁宫”,在这间香火鼎盛的庙门口,有一位看起来真是仙风道骨的老和尚,摆了一张算命看相的小摊子,我们无聊又好奇地走近摊位,想看看到底在搞什么。那位老和尚,我记得是河北籍的,对他,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穿着一身白色道袍,脚上踏着一双黑色布鞋,个头和长相都很神似现在颇有名气的星云法师;他满面红光,神采奕奕,还蓄着一把银白胡须,看来多了一份神气。老和尚对我们两兄弟端详了一下,很热络地笑着说:“你们相貌不凡,要不要看看?”孝慈说:“我们没带钱。”老和尚说:“不要紧,让我替你们看看,我正好闲着没事,不收你们钱。来,把手伸过来。”

  他先握住我的左手翻来覆去,看了几眼,然后,要我把手伸直,用一根竹尺量了两下,再细看手纹还念念有词。他声音洪亮地对我说了几句话:“你的命很好,你会做很大的官,但是要防小人。你年少时很坎坷,你的夫妻、子女缘都很厚。你做了官以后,还会参加选举……你的父母、兄弟缘很薄,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贵人……”孝慈不肯把手伸出去让他看,所以也没对他说什么。他看出我们是学生,还鼓励我们说:“好好念书,你们一定会出头的。”他那中气十足的声音和那白胡须,到今天我都忘不了,像是昨天才发生似的。

  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我踏上认祖之路。妻子美伦、子女蕙兰、蕙筠和万安,一家五口,加上孝慈遗孀赵申德及子女劲松和友菊,一行共八人,由好友程家瑞夫妇、李庆平陪同,搭华航班机首途香港转飞上海,再驱车前往奉化溪口。

  在决定前往前,我和美伦曾拜访了多位亲友长辈,听听他们的意见,还专程到大理街去探望过身体已不是很好的《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先生。纪老毫不犹豫地说:“这当然是应该做的!”

  动身前往奉化之前,为求周延,我还说服了美伦,特地陪我去看了方智怡。我和美伦用了最大的耐心和应有的礼貌,试图和她沟通,希望经过这种格外的努力,她能有所体谅,接纳我们表达的善意。然而,我们的诚意和力气,事后证明是白费了。她以蒋家媳妇的身份,与蒋家并无血缘关系,却常在我和孝慈认祖归宗的路上说三道四,令外界有强烈的反感,但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时二十分,当我们搭华航六○三班机飞香港转东方航空往宁波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天台北遇到“碧丽丝”台风来袭,华航起飞时间延误了近两小时,但是,当东方航空总经理接到台北电话,我们所搭华航班机已起飞,他硬是将东航班机在香港机坪上等了两个多小时,待我们抵港登机后才起飞。显然北京方面对这趟返乡祭祖之旅也给予关注,避免有任何差错。

  当我们一行抵达宁波机场,即受到当地政府非常礼遇的接待,用过午餐后,搭乘由市台办备妥的专车直奔奉化溪口,并由公安警察开道,所经高速的交流道也做了交通管制,另外有好几位便衣公安随行保护。

  当天下午三点四十分我们抵达溪口,直接住进紧挨着剡溪旁边的武岭宾馆,宾馆周围景色宜人,青山绿水,尽入眼底。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先人出生地,睹物思人,抚今怀昔,感触何其良深。奉化溪口,山清水秀,气势不凡,予人超世脱俗之感,所谓地灵人杰,良有以也。只要亲临溪口,不管你相不相信风水,对于蒋家坐落的地理景观,均会留下深刻印象。

  当地政府特别安排我在晚宴前,和专程前来代表蒋家族人表示欢迎的五位族长晤面,一位年长的是祖父“周”字辈(祖父蒋公依家谱取名“蒋周泰”),有两位则是父亲“国”字辈的代表,另外两位是同辈“孝”字辈的代表。这五位蒋家人,都是农民和小百姓,穿着言谈都很朴实,文化水平不高,望着他们晒得黝黑和饱经风霜的面庞,我至为感慨,历史无情与世事无常,全写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

  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我偕美伦、子女、申德及其子女,同往溪口蒋公故居“报本堂”拜祭,并到先人墓前扫墓,受到蒋氏族人和一般民众夹道欢迎,热闹之程度,可谓空前。根据《中国时报》随行记者尹乃菁二十五日报道:“虽然从昨天章孝严抵达开始,大雨持续下着,可是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守在蒋氏故居前,等着章孝严祭祖。有一位自称蒋家族人的老先生,清晨六点就来了,大批人围在蒋氏祠堂前,议论纷纷。他们对蒋经国和章严若的故事都挺熟悉,谈到章孝严回乡祭祖,好几个人都操着宁波口音说‘早该回来了!’……近百位聚在蒋氏故居外的民众把道路都占满了,过往车辆必须猛按喇叭才能开出一条路来,……好不容易等到章孝严抵达,大家挤着凑上前来和章孝严握手,抢着对章孝严说:‘经国先生是我堂舅’、‘我也是孝字辈的’,人太多,还有人抱怨公安把章孝严包围得太紧,章孝严只能匆匆招呼;每到一站,总有人指指点点说他长得很像蒋经国。”

  从尹乃菁现场生动的叙述,可以看出那天早上人群的沸腾,也更清楚反映,溪口老家众多族长及族人们热烈欢迎我回到蒋家的真情流露。“蒋家”是所有蒋氏家族的统称,得到他们的肯定才十分重要。

  当天清晨七点三十分,我们就从武岭宾馆出发前往“丰镐房”。随行公安说,那边早就挤满包括蒋家族人在内的数百位民众,天不亮就守候在大门口两边,争相一睹远从台湾回来的蒋经国的儿子。当地居民在几天前已把这消息传得火热。抵达大门后,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出层层人群,待进到“报本堂”正式祭祀仪式开始时,已八点多。原本以为大陆经过“文革”,有关传统祭祀仪式已付之阙如,令人意外的,相关祭品准备得很完备,祭礼也一板一眼,丝毫不苟。我代表家人向列祖列宗灵位上香行礼之外,并宣读亲自撰写的祭文。

  随后率家人行三跪九叩礼,情绪颇为激动,全家在泪水中完成认祖祭礼。祭祖之后,冒着风雨前往祖母毛太夫人、曾祖母王太夫人、曾祖父肃庵公及伯祖父介卿公等先人墓前叩拜。随后抽空到经国先生住过的“小洋房”参观,那块因毛太夫人惨遭日机炸死,由经国先生亲笔手书的“以血洗血”四个大字的石碑,就立放在客厅,任何人都会直接感受到经国先生当时的悲愤。

  走回武岭宾馆的路上,就有不少纯朴的民众聚在一起很亲切向我挥手,并大声地喊:“蒋先生你好!”

  我想到先母,应当尽快去向她祭告。

  直飞桂林要到上海搭机,于是安排在上海停留一晚,并接受一百多位颇有分量的台商朋友在波特曼饭店的贺宴。这是一场充满情感、十分温馨的餐会,让我和家人深深体会到有那么多原本沉默的大众,会适时站出来,对我归宗的决定以行动表示支持。那晚许多在场朋友直呼我为“蒋孝严”。我在致谢辞时,受到现场气氛影响,曾数度哽咽而热泪盈眶,难以自已。当说到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叫自己的爸爸、爷爷,我却要等到快六十岁,才能在公开场合说自己的父亲是谁、祖父是谁,眼泪就流了出来,这种苦楚,只有孝慈可以体会,而他今天却已不在世,终其一生,心愿未了,这是何其残忍的事。

  我告诉在场的朋友,我这么做,不期盼什么,也没有什么要求,更不会寄望未来从蒋家分享到什么,只是想单纯地完成父母亲的遗愿,也帮助过世的孝慈和他的子女做一些事。说到这里,我早已抽泣难言,站在台上停顿良久……

  第一次到桂林扫墓,是一九九四年孝慈在北京重病,我专程南下祈求先母保佑孝慈,既焦虑又悲伤。此次携妻小从溪口前来,内心更是无比悲怆。我带着妻小跪在母亲墓前叩首,告诉母亲我已前往蒋家祠堂祭拜祖先,要母亲在天之灵安息。我落着泪跟先母说:“妈,我这一路走得真的好辛苦!”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