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照片背后的故事

  段宇宏

  提起一九七○年代的越南战争,人们很快会想起那张越南小女孩逃生的照片。这张照片曾强烈影响世人对战争的情绪,拍摄者也因之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然而,这张照片背后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凤凰周刊》刊登的《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段宇宏)一文对此作了介绍,现摘登如下——

  越战影像资料中,一名越南小女孩在轰炸中赤裸着身子惊恐奔逃,身边跟着几位疑似“美国大兵”的军人的照片,在美国人心目中留下强烈印象,甚至对社会观念有极大的冲击。

  这张经典照片很快被符号化,意味着“南越对平民的无情屠杀”和“美军对越南村民狂轰烂炸”,作为反战标志广泛见诸全球各种和平运动及报章杂志之中,被认为是反战助推器,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这张照片的确极大影响了美国公众对战争的情绪,两位美联社记者因此成名,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谁知照片背后有颇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个中细节常被淹没在政治情绪与意识形态之中。

  一个小女孩赤裸着身子沿着公路惊慌地奔逃,美联社记者黄幼公正好抓拍到这个场景,长期铭刻在全球受众的脑海中。

  在中国,对此照片最常见的表述是: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在越战后期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对平民和村庄实施狂轰滥炸。

  这位女孩名叫潘金福,生在越南南方的展鹏村。当时的实情是,一九七二年六月八日,越共军队正与南越军队激烈争夺展鹏村,潘金福与村民及一群南越政府军原本躲在一个高台教寺庙里,一架南越空军飞机前来支援战斗,飞行员误以为是敌军,在他们附近投掷了汽油弹,然后他们疯狂向后方奔逃。

  多年后,潘金福还记得当时嘴里不停地大喊:“好烫,好烫。”潘金福的这一小段奔逃,却与两位记者结缘。路上遇到英国独立新闻(ITN)记者克里斯多夫·温及其搭档,他赶紧上来帮助被烫伤的小金福,给她喝水并把水浇到她身上为其降温,ITN留下的这小段影像被广为引用。

  黄幼公抓拍完照片后,送潘金福到英国人开办的西贡儿童医院救治。后来克里斯多夫亦到医院找到潘金福,要求院方对她实施特别照顾。

  潘金福住院十四个月后才康复回家,黄幼公经常前往探视,直到西贡被越共攻占。潘金福与克里斯多夫的再次会面则是在几十年后。

  她长大后,越共政府长期把她当做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在大学修医学专业期间,经常被政府要求回到村里拍电影,接受采访,潘金福显然对这种生活不满,希望摆脱“宣传工具”的角色。当然这也使她受政府重视,后来得以到古巴哈瓦那大学深造,并在哈瓦那结识了后来的丈夫裴辉全。

  一九九二年,潘金福与丈夫借外出度蜜月机会,飞机在加拿大加油时,夫妇二人逃离飞机申请政治避难,后来定居多伦多。

  夫妇俩本来在加拿大默默无闻生活,谁也不知道她是当年轰动世界照片中的人物。一九九五年三月,英国《星期日邮报》披露了这则消息,又把新闻转让给多伦多的《星期日太阳报》,该报花了两个整版报道此事,还刊登了她在多伦多推着婴儿车及父母在越南泥房子前的照片,潘金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潘金福此后广泛参与国际公益活动,一一拜会了当年救治过自己的医生、记者,重叙前情。一九九六年美国退伍军人节,她在越战纪念碑前面发表演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缔造未来的和平而努力。”

  这次演讲还引发了了一段趣事,一位叫约翰·普拉默的美国越战老兵声称,他是当年下令轰炸展鹏村的人,要向潘金福致歉。随后他们安排了一次简短的会晤,潘金福表示宽恕对方。加拿大电影摄制人把这次会面制作成纪录片,轰动一时。

  潘金福其实被普拉默和越战老兵纪念馆的创建人斯克鲁格斯消费了,她本人对细节并不知情,记忆被普拉默等重新塑造。这出戏一上演,激起了好多美国人对潘金福的歉疚感,纪录片不仅四处卖钱,相关组织获得了大量捐款,本来有些落魄的普拉默也沾光走红,又是出书又是演讲。

  此事很快引起争议,包括黄幼公在内很多知情者、当事人、老军人纷纷参与澄清,一些媒体和专业人士亦介入调查。普拉默编造的颇多古怪离奇细节,均被揪出来曝光。

  早有人向克里斯多夫提及,想安排他与潘金福会面,但他认为潘被某些商业组织过多消费,不愿蹚混水。直到二○一○年,在旁人一再劝说下,他才在时隔三十八年后与这位当年救助过的小姑娘会面。

  潘金福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亲善大使,并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潘金福基金会,专门对战争中的儿童实施药物和心理帮助。从事情的发展过程来推断,潘金福重新成名未必是被动或偶然行为,至少受到加拿大某些朋友的点拨,因为她被媒体披露的第二年即展开了频繁的走访与演讲活动,第三年就获得了加拿大居留权。

  人生常有不可思议之事,虽曾受过战争创伤,却因成为一张经典照片中的主角,命运全然改变。潘金福先是得到越南党和政府的“关怀”,获得了良好的教育,然后又在西方成为公益名人。

  要注意,照片中还有些配角,有一对牵着手在潘金福左边奔跑的姐弟俩,他们是潘金福的表姐弟。西方媒体居然把这对姐弟也找到了,他们没有因照片而改变命运,甚至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庄,如今在老家摆小摊为生。

  (读者点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