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厚成
余江画桥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1930-1934年间,余江县苏维埃政权在此建立发展壮大,它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建立的,是轰轰烈烈的工农群众暴动的产物。是在国统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标志。因此,苏维埃政权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性质十分明确:“是工农民主专政,对于压迫、剥削阶级,如地主、资本家等,是实行专政,剥夺其政治权利和自由,对于工农劳动群众,则实行最高度的民主”。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建立,1931年进入全盛时期,苏区地域达24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5.6%,人口2.2万人。直至1934年11月土地革命失败,县苏维埃政府前后存在4年多。其间,县苏维埃政府不断加强了自身建设,健全和巩固了各级红色政权,领导工农群众为保卫和扩大苏区,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苏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政权建设中,各级苏维埃政权坚持贯彻实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把工农兵代表会议作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工农兵代表大会,由工人、农民、革命战士和贫苦人民选派代表,讨论决定革命斗争和苏区建设大事,会议期间,政府要向大会报告工作情况,由大会讨论和制定今后苏区的政策、策略和如何领导群众去向阶级敌人作斗争、民主选举下届政府领导成员,成为苏区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组织形式。根据1930年3月《信江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法》规定,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一般由十一至十三人组成,执行委员会成员内产生主席团,其成员为五至七人,工农兵代表会议闭幕后,则由大会选举产生的政府执行委员会按照大会的决议实施其工作职能。余江县苏维埃政权,第一次全县代表大会是1930年5月在画桥藤林杨家祠堂召开的,出席大会的代表100余人,由黄灿、罗运来主持,方志敏、黄道亲临会议指导并分别作了报告,由黄道宣布余江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次大会选举了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饶茂林当选主席,不久由李咸清接任主席;第二次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是1931年七八月间,在桥头周家祠堂召开的,到会代表160人,邵式平、方志纯到会作了指示,大会选举了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胡应兴当选为主席,第三次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是在1932年10月,在画桥藤林杨家祠堂召开的,到会代表120余人,邵式平、方志纯在会上作了报告,会议中心议题是进一步扩大苏区问题。大会选举了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胡应兴继续当选为主席。此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调遣大批军队,不断残酷地围剿苏区,因此,工农兵代表大会未能召开。
加强县苏维埃政府各工作部门和各级政权组织的建设,是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1930年3月《信江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法》规定,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下设秘书处、内务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惩治反革命委员会、教育委员会、救济委员会、人民经济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各委员会一般是三至五人,负责人由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任。全县先后成立四个区,区苏维埃政府设主席、秘书各一人,常务执行委员五人。内设秘书、土地委员、财务委员、军事委员、惩治反革命委员等。区以下设乡苏维埃政府和村苏维埃政府。全县共13个乡苏维埃政府。一区有5个乡,即象湾、画桥、三屋俚、王坊、姜坊;二区有2个乡,即南桥、烈桥;三区有4个乡,即书辅、灌田、铁山、上炉山;余万区有3个乡,即程源、虞坊、林店。每个乡苏维埃政府一般设执委五人。村苏维埃政府只设主席一名。
各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一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是:陈廷耀、汪文选、陈廷全。机关驻地在藤林杨家村。
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是:王学祥、张长明、汤信元。机关驻地在嫩桥村。
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是:李细仂、陈文书、汤虎文、汤报古。机关驻地在肖山源苗脚洞。
余万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是:程盛荣、张银山、程兴才。驻地在程源村(万年县)。
保持各级苏维埃政府同工农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政权建设的经常性的工作。要求干部要时刻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在斗争中,干部要走在前面,在工作中要不怕吃苦,积极工作。要自觉地参加生产劳动,尤其在农忙季节,县、区干部一般只留1~2人在机关照顾日常工作,其余人员则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组织生产,参加劳动。对干部一律实行供给制,上下级干部一律平等,除伙食钱外,没有另用钱。要求干部为政清廉,不准以权谋私,不准假公济私。由于苏区干部能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苏区人民把党和政府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爱护和保护干部胜亲人。
在政权建设中,法制建设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凡是上级政府先后颁发的《施政大纲》、《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法》、《土地临时使用法》、《土地税征收法》、《婚姻法》、《工会临时组织条例》、《惩治反革命条例》和1931年5月颁布的《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暂行刑律》等,这些具有法律、法令性质的文件,全县各级苏维埃政府都能认真贯彻实施,干部做到带头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在政权建设中,各级苏维埃政府还十分重视工会、共青团、贫农团、妇女会、儿童团、互济会和反帝大同盟等群众组织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使这些群众组织成为党和苏维埃连接人民大众的纽带,为巩固红色政权,推动土地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