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宋庆龄和她的养女

  ◎隋永清 口述 张路亚 文

  宋庆龄非常喜欢孩子,在她六十四岁那年,他的警卫员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隋永清,当人们抱着这个小女孩去见宋庆龄时,这个小女孩嫣然一笑,惹得宋庆龄十分高兴,从此便把这个小女孩视作养女。不久前,上海电视台《往事》栏目采访了隋永清,现将有关内容摘登如下——

  这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却形同母女的两个人。一位是孙中山的夫人,一位是极为普通的女子。二十四年里,隋永清依偎着宋庆龄长大,伴随她走到生命的终点。

  隋永清是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的孩子。一九五七年底,隋永清出生,隋学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宋庆龄,那一年宋庆龄六十四岁。隋永清回忆道:“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个习惯,谁家有孩子了,都会抱给她,给她看一眼。”宋庆龄一生未曾生育,但她非常喜欢孩子。

  当隋永清被抱到宋庆龄面前时,她非但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因为认生而大哭大闹,反而是对宋庆龄一笑,正是这一笑,让宋庆龄觉得冥冥中同这孩子有一种亲密的缘分。

  宋庆龄不喜欢被人叫显老的称谓,如阿婆、奶奶等。多年从事宋庆龄研究的沈海平谈到,“妈妈太太”是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一个特有称呼。这个特别的称谓曾令宋庆龄研究者们费神考证了许久。

  那时,在宋庆龄上海寓所餐厅里有宋庆龄母亲倪老夫人一张画像。在永清刚会讲话的时候,吃饭前,宋庆龄把她领到倪老夫人像前,让她面对老太太说:“婆婆吃饭了。”永清问,她是谁?宋庆龄答,“这是我的妈妈。”然后让永清再叫一遍。隋永清就大声叫“这是太太的妈妈”。第二天饭前,宋庆龄又领永清走到倪老太太像前。永清一下子懵了,不知该叫什么,脱口叫了“这是妈妈太太”。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宋庆龄却说,好啊,这个称呼太可爱了!以后小孩子都不许叫我太太了,都叫妈妈太太!秘书张珏也说,今后小朋友们就都跟着永清叫妈妈太太!这之后,“妈妈太太”就成了永清这一辈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专有称呼。

  宋庆龄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家庭氛围,过普通家庭般的朴素生活。平时在卧室里,宋庆龄总是用着明显发旧的手绢,穿一身布衣。隋永清曾问宋庆龄,为什么不用新手绢?宋庆龄微笑说,旧手绢反而软和。下楼会见来客,宋庆龄在正式场合,会把一切做得很圆满很完美。而居家没有必要的时候,她就很随意。宋庆龄觉得,如果两边都太过了,其实累的是自己。

  宋庆龄常常把小永清带在身边,她把一个铜鼓形的红木凳反过来,把永清放在木凳里,就好像站在一个婴儿车里,非常安全。小永清尿了她一身,她也毫不介意。今天上海故居的地毯上还有一摊深色的印记,是当年永清的尿渍。近年故居翻修时,要照原样仿制地毯,以为这是特有的颜色,专门仿制了深色。

  宋庆龄有很棒的厨艺,她做得一手很好的美式炸鸡块。有一次小永清忍不住偷吃了炸鸡被发现,宋庆龄并不责骂,先笑她:“你小孩子很聪明的,那么多的鸡块你单把鸡腿给拿走了。”然后再和颜悦色地说:“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做很没有礼貌吗?我跟你讲过的,不是不给你吃,是告诉你到了楼下大家一起吃,你如果要做一个好孩子的话,下次一定不要这样做,答应我好不好?”

  一九八○年,隋永清要结婚了。按照中国的传统,女儿出嫁前,母亲照例会有一番细细的叮嘱。她非常严肃地亲口对隋永清说:“如果他打你,马上回来离婚。我最憎恶的就是家庭暴力,不管男人打女人,女人打男人都不可以,你打他也不行,这是一步不让的。如果说真的发生这种事情,他哪怕就是打了你一巴掌,你也要回来。你离婚,马上离婚,你回来,回到我这儿来。”仪式结束之后,宋庆龄怕大家放不开,悄悄离开。隋永清出来送,宋庆龄却让她回去招呼客人,但就在隋回身的一刹那,宋庆龄拉住养女,抱着她哭了。

  有一天,一起吃午饭,隋永清发现宋庆龄格外喜形于色,宋庆龄问她说:“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当时是十月,隋永清回答说:“今天二十五日。”宋庆龄告诉她,这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她特别高兴,摇头晃脑的,完全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好像那意思是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记住哦。”她完全沉浸在对孙先生的爱和回忆之中,说当时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决定要追随孙先生,绝不回头。

  宋庆龄说起过,有一点别人永远比不过她,要是有点什么病痛,孙先生是医学博士出身的。她充满自豪地说:“你看看,你看看我找的男人。”她如果要认真地给孙先生记录一些东西,孙先生总要她舒舒服服地坐着,怎么习惯怎么去做。她就懒懒地靠在沙发扶手旁,孙先生口述文件,她就在那儿记录。

  宋庆龄告诉隋永清,她和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而且这一生她拥有这样一个男人足矣,这样一个男人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孙中山。后来,宋庆龄的身体条件不允许爬上高高的中山陵,她又不能容忍别人将她抬上去,因为她认为这是对别人身体的凌驾。于是她只能在家中、在重要的日子,在孙先生的像前摆上花朵。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二日,当北京香山的红叶遍布山野之时,宋庆龄最后一次拜谒了孙中山在香山碧云寺的衣冠冢。那年,宋庆龄已经八十二岁高龄。隋永清回忆说,宋庆龄是坚持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的。自此之后,她再也没能亲自去为孙中山扫墓。

  隋永清展示了宋庆龄的一件嫁妆。这是一件苏绣高手精心绣制的菊花图案的衣料。上面应有九十九朵菊花加一组由十三朵菊花组成的团花,寓意“天长地久”和大圆满。可是沈海平和隋永清仔细地数过,发现绣好的只有九十三朵,还差六朵没有绣完,上面已经用粉块画好了图案,绣好了拓片,点好了花样,但就是没有绣完。

  这件衣料为什么没有完成?这和众说纷纭的宋庆龄为婚姻出走有关。曾经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宋庆龄因与孙中山相恋,被软禁在家中,她瞒着家人跳窗逃走。宋庆龄告诉隋永清,“外面流传什么我是被家里关起来,从窗户逃走结婚等等都是胡说。我离家时,心情十分矛盾,特别觉得对不起母亲。我与母亲感情很深,从心底里不忍伤母亲的心。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还恋恋不舍地回身看了一眼,发现母亲房间拉着的窗帘动了一下,我隐约看见母亲正在窗帘后面看着我。吓得我慌忙扭过头走了。我真害怕再多看母亲一眼,就会软下心,迈不动双腿而留下来。”

  关于那些宋庆龄成婚细节的“猜测”或“夸大”,隋永清说,宋庆龄对她讲过,她和她的家人“是决定冷静之后再解决的”。但宋庆龄的离家,确实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临走时,她也觉得对于父母是有些愧疚的,她违背了他们的意愿,要给他们鞠一躬,告诉他们:‘对不起,我不孝。’”

  宋庆龄给隋永清说这些事的时候,是“眼睛望天,难受的那一种表情”。隋揣测,“在那个时刻,对于母女两个人来说,肯定都是万般滋味在心头。”宋庆龄决定不回头,来到日本和孙中山成婚,这之后她的父母才追到了日本,最终将宋庆龄的嫁妆给了他们,也代表了家庭的一种认可和祝福,家族对宋庆龄的选择表示了接受。由于宋庆龄突然结婚,家里准备的嫁妆还未齐备,这块菊花图案的衣料,还是半成品。倪老夫人对宋庆龄说,你今后请高人把它绣完。

  在与晚年宋庆龄相处的岁月中,隋永清始终感觉,宋庆龄有一种寂寞。宋氏家族是中国现代史上很特殊的一个家族,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骨肉分离的痛苦,宋庆龄尤为如此。

  宋庆龄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半天。隋永清开始以为她是在办公,只见她低着头,双手放在拉开的抽屉里,摆弄着什么,翻看着什么,或者就是长时间的发呆。永清习惯了只要她不发话,就不去打搅她。

  直到有一天,宋庆龄把永清叫过去。永清发现,宋庆龄拉开的抽屉里有一本相册。宋庆龄翻着相册,一张一张地向永清介绍:“这是我们全家,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妹妹、我的三个弟弟。”宋庆龄保留着宋美龄送给她的精美衣物。晚年,当宋庆龄得知宋霭龄去世的消息时,她难过得默默独处很久。

  在上海的宋庆龄故居里,餐厅里一直挂着她母亲的油画像,这是她对母亲的一种歉意,也是对家庭的一种怀念。在暮年,宋庆龄坚持自己死后能同父母葬在一起,这也是为了表达她生前在婚姻问题上未能如父母所愿、无法尽孝的遗憾,希望死后永远陪伴父母。

  宋庆龄对隋永清说过,她非常不赞同那些一奶同胞之间仅仅因为政见不同就发表声明脱离关系,而那在当时是很常见的。隋永清还记得宋庆龄说过:“你和家人可以政治观点不一致,但是亲情不能丢。”面对 “文革”时期那些对亲情血缘的淡漠,她认为不可思议,对此她曾说过一句:“不要教坏小孩子。”

  平日生活中,宋庆龄几乎从不佩戴任何首饰,但从少女时代出国一直到暮年,她将祖母传下的绿松石戒指、发簪,以及母亲送给她的钻石别针等等,都珍藏着。直到后来,一部分送给了隋永清。甚至她父亲送她的酒,她也在故居中一直存留着。宋庆龄保存这些东西,寄托了对于家族的怀念和祖辈的记忆。宋庆龄毕生热爱家庭氛围,热爱紧密的家庭关系,思念远在他乡也割舍不断的亲人。她曾对隋永清说过:“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改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