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注射毒品的医生

  ◎ 纪佳德

  《解剖一种毒瘾》

  H。 马可 著

  万神殿出版社

  现在的世界上毒品是警察管的事,吸毒或注射毒品是犯法的事。过去却不是这样的,特别是对于医生来说,谁都可以弄到毒品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使用它们。结果是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医生自己上瘾的故事,而且不但是一般的医生,一些著名的医学巨匠也会陷入毒瘾而不能自拔。

  美国医生霍尔斯特德名声非常大,他是现代外科之父,他发明的无菌手术的技术和规程使得外科手术成为安全有效的医学手段,现在世界上各国医院里做外科手术时还遵循着许多他开创的方法。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后半生被毒品毁了。霍尔斯特德染上了毒瘾倒不是因为他意志薄弱,禁不起毒品的诱惑。在一八八四年的一次世界医学大会上,一位眼科医生演示了可卡因能够用来做眼科手术的麻醉药。霍尔斯特德知道了以后非常感兴趣,他立刻在自己和他的学生身上做可卡因的麻醉试验,由于试验用的量没有得到控制,试验的次数也过于频繁,霍尔斯特德上了瘾,朋友们几次迫使他接受戒毒治疗,都没有成功,最糟糕的是当时人们还试图用吗啡来治疗可卡因成瘾,结果让霍尔斯特德既离不开可卡因,又染上了更可怕的吗啡瘾。

  另一位染上了毒瘾的名医是赫赫有名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创始人。他和毒品的关系也是开始于治疗的试验。他有个朋友染上了可卡因毒瘾,弗洛伊德相信了当时一些不可靠的医学报告,让他的朋友注射吗啡来戒毒,这使他朋友的状况更加恶化。难以想象的是,在他朋友死后,弗洛伊德自己也成了瘾君子,他本来有严重的烟草瘾,一天要吸二十支雪茄,后来又离不开可卡因。不少弗洛伊德的批评者认为,他创立的心理分析理论和他的吸毒经历恐怕颇有些关系。

  托马斯·库恩是位科学史家,他提出的范式论现在已经是个非常流行的概念了,库恩发明这个概念是用来解释科学发展过程的。他在研究哥白尼革命的过程中创造了范式论,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构成了一个范式体系,所有的概念事实数据都能在这个范式里得到解释和获取意义,当范式遇到挑战后,会发生范式转换,新的范式对事实和数据作出新的自洽的解释。

  现在库恩的这个范式论本身遭到了挑战。他的第一本著作《哥白尼革命》发表在一九五七年,这些年来的研究进展使得库恩的这部著作显得过时了。新出版的这部关于哥白尼革命的著作更新了我们对哥白尼革命的认识。这部著作的写作过程非常长。作者在一九七一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后就着手准备写一部新的关于哥白尼的著作,一九八六年时出版社就宣布他的著作将要出版了,但是他继续研究,继续修改,继续充实内容。整整四十年的辛勤努力之后,这部学术界等待已久的著作终于问世了。

  从作者的描述我们看到,哥白尼提出他的“日心说”,并不是因为当时天文学遇到了什么挑战,而且,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什么震动或什么范式转换,以后的五十年,欧洲的专家学者一直在读他的这部著作,大家重视的是哥白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新的几何天文学工具,都乐于使用哥白尼书中的图表来预测行星的位置,但是没人太注意他的“日心说”,还觉得那是他的著作中最不足道的部分。只有他的两个学生曾著文捍卫他的“日心说”。到了一五七二年出现了一颗明亮的超新星,一五七七年出现了一颗彗星,这些天文现象难以用传统的宇宙理论解释,这时哥白尼的“日心说”才开始取代托勒密体系而为天文学家们采纳。从这部巨著的详细历史描写来看,库恩的范式理论并不是很符合哥白尼革命的实际过程。

  若要说世界上的旅游城市,哪个地方也比不过罗马城,其他地方的旅游点都是现代开发出来的,罗马吸引游客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说古代的罗马城里早就满是四方来客,在整个中世纪里,罗马作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一直有各地的朝圣者来朝拜圣迹,这些朝拜者实际上就是观光旅游者。近代以来,到罗马观光的人更是一年到头络绎不绝。现在每年到罗马来观光的人多达八百万,都为罗马的古迹而着迷。

  罗马被称作是永恒之城,但是,时代不同,游客来寻找的和来看到的东西也常常不一样。过去的年代里,罗马也有为建造新建筑而拆掉古迹的事情,十六世纪时教皇拆掉了罗马时代康斯坦丁大帝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在原地造起了现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被现在的罗马人嘲笑像个生日蛋糕的庞大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是建在古罗马有名的图拉真广场之上的。墨索里尼上台后在罗马大兴土木,拓建了许多宽阔的大街,毁坏了无数个古建筑遗址。

  不同时代的观光客们希望在罗马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过去的游客总是围着斯巴达宫的一尊庞培像细看,想在雕像的脚下看到凯撒被刺时流出的血。实际上这尊雕像是从罗马的一个兵营里搬来的,原址并不在历史记载中凯撒被刺时所处的位置。

  罗马的许多传说和习俗其实也是一直在变化的,现在每天游客如织的特莱维喷泉,是在十九世纪斯塔尔夫人的著名小说《高琳娜》出版后才出名的,因为小说里描写了主人公月夜来到这个喷泉边沉思这样一个著名的情景。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人们说如果你喝了这个喷泉里的水,你就会有机会回到罗马。直到一八六九年,有本罗马导游书中第一次提到,如果你向喷泉扔一枚硬币,你就会再来罗马。这个习俗延续到了今天。

  过去来到罗马的游客大多是按照他们在经典文学作品里读到的故事来寻找古迹,游客们一边念着拜伦的诗句一边欣赏“垂死的角斗士”雕像;现在则是电影和通俗小说在引导着游客。自从有了《罗马假日》以后,游客们就会去把手伸入“真理之口”里面。以前从没有这个风俗。

  南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令人着迷。无边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远离所有的大陆或文明地区,居然耸立着一大群谁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古怪的巨型雕像。关于这些雕像及其制作者有过许许多多假说。外星人的假说当然早已没有人信了,目前比较流行而可信的是生态自杀说。根据这个假说,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人口持续膨胀,又没法向别处移民或进口资源,为了争夺权力,各个部落又在建造巨像上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后,在耗尽了岛上的有限森林资源后,这个社会就垮了,原来繁荣的小岛变得荒无人烟,树都砍光了,只剩下当年疯狂建造的这些无用的巨像。

  这两位作者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和历史研究,对复活节岛的毁灭提出了另一个解释。岛民们的祖先来自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可能是在十三世纪左右到达复活节岛的。他们认为岛民们并没有使用巨大的木橇来运输他们制作的石头雕像,因此也不存在过度伐木的问题。根据他们的研究,岛上的人口一直保持在可持续生存的三千人左右,没有达到有的研究者估计的一万五千人。小岛的末日不是来自于岛上居民的内乱,也没有发生什么生态灾难。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复活节岛的毁灭呢?作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十八世纪路过此岛的欧洲水手带来的传染病,特别是性病。岛上的原住民对此没有任何抵抗力,复活节岛的居民很快就被这些疾病灭绝了。至于岛上的植被,原来岛上覆盖着树林,主要的树种是一种非常高大的棕榈树,这种树现在已经绝种了,作者认为是大量繁殖的老鼠吃光了这种棕榈树的种子,导致了岛上树林的消失。当然,老鼠也是欧洲的船只带到复活节岛上来的。

  总而言之,这两位西方学者花了大力气试图证明是西方人导致了复活节岛的被毁。

  伊朗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一个关键的人物是已经死去多年的老国王巴拉维。如果巴拉维的政策更有效一点,伊朗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教士们管辖的国家。

  巴拉维王朝本身历史不长,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建立了起来。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苏两国一起占领了伊朗,开国君主礼萨汗·巴拉维一世被迫退位,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这位巴拉维二世从小在瑞士受的教育,继位以后主要依靠首相治理国家。摩萨台首相是位民族主义者,打算从西方石油公司那里夺回伊朗的石油利益,他制定了石油国有化的政策,结果在一场混乱的政变中被推翻。这场政变的内幕至今还不清楚,许多人相信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不少人说英国军情六处也插了一手,还有人认为中情局的计划最后失败了,是伊朗内部反对摩萨台世俗政策的力量推翻了他。不管怎样,这场政变是现代伊朗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场政变以后,巴拉维二世逐步建立起了个人独裁统治,但是他个性软弱,缺乏决断力,没有远见。伊朗产油,石油美元滚滚流入,但是专权导致的腐败越来越严重,巴拉维家族是腐败的主要得益者,导致民怨沸腾。巴拉维国王在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同时,却坐视宗教极端势力滋长,毫无作为。政策上的这一切失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酝酿成被称为“伊斯兰革命”的伊朗社会大动荡,巴拉维被迫黯然退位离国,他的仇敌霍梅尼凯旋归国。

  巴拉维的一生是个悲剧,如果他在打击腐败或者在遏制极端势力上有所作为,今天的伊朗就会完全不一样。

  奶和人类历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人看来,牛奶以及奶制品是西方人喜爱并带到中国来的食物,但是直到中世纪结束时,西方人其实并不喜欢饮用奶和奶制品的,那时奶是中亚游牧民族的食物,那些给西方人带来极大恐慌的野蛮民族骑士们主要以发酵的马奶和奶酪来支撑他们的体力的。西欧人对此是颇感厌恶的。文艺复兴时代有一股回归自然的思潮,欧洲人开始喜爱牛奶,因为他们觉得牛奶是大自然的产物,鲜奶和奶酪在意大利和欧洲的其他国家流行开来了。启蒙时代的人们把牛奶和健康的田园生活联系起来,牛奶是纯朴自然的农家生活的产物,这进一步推动了牛奶在欧洲的生产和消费。

  一六三四年,当两百名英国的清教徒到达北美洲的马萨诸塞湾时,他们的船上带着一百头牛。那些早期的北美殖民者四处扩张领土,和印第安土著冲突,主要是为了开拓养牛的牧场,而不是因为人口增长的压力。牧场在美国的扩张使得美国成了世界上食用牛奶最多的国家。到了十八世纪,美国人的平均身高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和牛奶显然很有关系。美国人不仅多喝牛奶,他们还发明了各种加工牛奶的技术。他们发明了罐装的浓缩牛奶,使得战场上的士兵也能喝上奶咖。他们建立奶酪工厂,大批量生产标准格式的奶酪。奶粉的发明使牛奶的使用更加方便了。一切用牛奶制成的食品美国人都热爱,特别是冰淇淋。欧洲人发明的冰淇淋成了美国人的最爱,一九一九年一年中美国生产了多达一亿加仑的冰淇淋。

  牛奶现在是种几乎无处不在的食物,特别是作为儿童的营养物。但是围绕着牛奶和奶制品的争议也一直不断。卫生问题,添加剂问题,激素问题等等困扰着消费者,冲击着生产者。原来是因为直接来自大自然而受人们喜爱的牛奶,现在已经因为受到过度工业化处理而成了一种令人担忧的食品了。

  考古学不是一门远离现实的学问,有时考古发现会引发激烈的冲突和对立。一九七七年希腊考古学家安德罗尼科斯在希腊北方一个叫维伊纳的小村子发现了一组三个古代墓地,从此揭开了一场至今也没有解决的国际争端。这三个古墓中,有两个没有被盗过,在其中的第二号墓里发现了一个三十到三十五岁的男人的骨殖和一个更年轻一点的妇女的遗骸。安德罗尼科斯在检查了墓中丰富的陪葬物后宣布,这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王后的墓,另一个没有被盗过的三号墓则应该是他早死的孙子的墓。这个发现引起了国际上和希腊国内的巨大反响,因为腓力二世不是别人,正是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而三号墓的那个孩子如果真是腓力二世的孙子的话,那他就是亚历山大四世,亚历山大大帝的儿子。

  从历史记载我们知道,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东方的途中暴亡,他的遗体在运回马其顿故土的途中被他的部将托勒密劫到埃及,后来在埃及被供奉了好久以后不知去向;所以,如果这次真的找到了腓力二世的遗体和他的墓,那将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的与亚历山大大帝的直接联系了,由此引起了许多人的热望。维伊纳的二号墓和三号墓里的陪葬品精美得无与伦比,引起争执并不是谁该拥有这些宝物,而是谁可以以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自居。希腊自认为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当然后裔,这是希腊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可是南斯拉夫解体以后,有一个独立的小国的国号是马其顿,并且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可。马其顿当然认为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这两位马其顿国王是他们的祖先,这样,希腊和马其顿为了这个二号墓的墓主的精神上的归属争吵不息。二号墓内的骨瓮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十六角的星,被称做维伊纳之星,马其顿立国后把维伊纳之星绘在她的国旗上,这下激怒了希腊,雅典政府又是强烈抗议,又是宣布经济制裁,迫使马其顿将这个星取掉。

  希腊和马其顿为了这个二号墓争论个不休,可是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二号墓的墓主身份还不是没有一点疑问的,因为墓中没有发现一点文字证据,持不同意见的专家认为二号墓的墓主很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弟弟,一个有智障的残疾人,那个已经被盗空了的一号墓倒可能是腓力二世的墓。尽管这个假设也有其证据,希腊政府根本不接受这个杀风景的说法。因为希腊在这个二号墓上寄托了太多的民族感情。

  美国士兵们在加快撤出阿富汗等战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在撤出,只是士兵们被无人驾驶飞机取代了。越来越多的打击恐怖主义武装分子的战争行动现在是由像“掠食者”这样的无人飞机进行,而这样的军事行动和传统的战斗完全不一样,载着尖端的侦察和攻击武器的飞机在阿富汗荒凉的山区上空飞行,操控着它的军人远在几千英里以外的美国内华达州的空军基地里,通过先进的遥测设备,操控者能真切地看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山区小路上可疑的武装人群和车辆,也仿佛他自己就在战地,他要立马决定是否发动攻击,消灭地上的那些人。一切都是在高清屏幕前握着操纵手柄和按钮完成的,与常见的电子游戏一模一样。设计人员也特地将无人飞机的控制装置设计成电子游戏机那样,因为操控这类武器系统的军人大多是从小玩电子游戏长大的,在他们这代人中,科幻电影里描写的未来战争正在变成现实。

  美国军方和政府对发展无人飞机热情非凡,因为在这样的遥控战争中不会有美国人最害怕的人员伤亡,如果在阿富汗上空的无人飞机行动失败了,操控它的军官只是关掉机器回家休息,美国国会也因此从不为这样的遥控战争而找总统的麻烦。

  由于无人驾驶飞机的战果喜人,美国现在在机器人战争上投入非常大的研制经费,军方把无人的遥控战争作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方法来研发。现在美国空军每年培训的无人飞机操控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他们培训的新飞行员人数,美国的军用航空工业已经不再开发任何新的有人航空器项目了,所有的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都用在无人飞机上了。空军无人飞机的成功也触动了其他军种,美国的陆军和海军也在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许多无人武器系统已经达到相当精准的水平,不久也可以像无人飞机那样派上战场。我们将要看到自坦克发明以来又一场重大的武器革命了。

  必须调整和缩小四大差距

  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外贸依赖度达到66%,高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倍到三倍,对外依赖度过大,自主性就减弱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启动内需,而启动内需,必须调整和缩小四大差距:

  一、城乡差距。我国的城乡差距上世纪八十年代是1∶1.8,九十年代是1∶2.5,现在是1∶3.3.我国的城乡差距是世界前三名。

  二、地区差距。二○○二年的数据是1∶13,而美国五十个州地区差距是1:2,英国是1∶1.68.

  三、收入差距。现阶段我们低收入者和富人的收入差距在20倍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只有1∶4.3,美国只有1∶7.1.

  四、行业差距。我们是1∶15,日本只有1∶1.62,美国、德国和韩国是1∶2.3到3.2.

  慢性病是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癌症、糖尿病、精神病、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这五大慢性病,未来二十年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达到47万亿美元,在同一时期造成的累计产值亏损,估计将相当于全球年生产总值的40%。

  在中国,慢性病,这种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民健康的头号威胁,目前患者超过2.6亿,占人群死因构成的85%。也就是说,在目前导致死亡的原因中,85%都归于慢性病。而慢性病导致的经济负担在中国总的医疗负担中又占了69%。上述两个比例,都高于全球的平均数。中国卫生部陈竺部长说:“中国是慢性病的重灾区。”

  为什么会出现暴力现象

  为什么生活中不时发生暴力现象,《中国青年报》最近作了一次针对暴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人所以选择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解决问题的常规渠道走不通”(73%),其次是“弱势群体无力维权”(64%),以及“用暴力摆平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54%)。其他原因还有:“社会缺乏安全感,人们自卫心强”(51%)、“选择暴力的人缺乏法律和道德观念”(40%)、“使用暴力的成本小”(38%)等。

  我国工业污染源成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体

  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中国每年有七十五万人过早死亡。国家环保部的统计表明,我国的工业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十一五”期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85.7%,工业烟尘占烟尘量的75.5%,工业氮氧化物占氮氧化物总量的76.1%,造成大气污染的重金属微粒和氟化物几乎全部来自工业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多数呈正相关。

  据环保专家介绍,我国发生的工业污染,大都是“政府污染”,即地方政府允许、认同和支持的污染。为追求短期内的政绩,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导致工业污染源不断扩大。

  中国的社会思潮之复杂为近十年来罕见

  新华社主办的《财经国家周刊》二○一○年曾报道,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在二○○九年的基尼系数就达到0.47(欧洲与日本在0.24~0.36左右),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并且,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美国。美国是5%的家庭掌握了60%的财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专家们认为,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社会思潮之复杂,为近十年来罕见。各种五花八门的观点碰撞、争锋,互不相让,改革共识越来越稀缺。鲁迅先生说的“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用来形容当前思想界的状况并不为过。一句话,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空前挑战。

  中国的环境突发事件的数量迅猛增长

  二○一二年开始不久,我国发生了两起环境污染事件,污染了广西龙江和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实际上,这两起环境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我国的环境突发事件的数量正迅猛增长,成为亟须应对的现象。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通过对二○○四年到二○○九年之间上报到国家环保部的709起环境事件进行的统计,中国的环境事件呈现迅速上升的态势,六年之间环境事件的次数几乎上升了三倍,在二○○九年接近180起。按污染介质分类,地表水污染事件最多,占了环境事件总数的49%。而地表水污染事件数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浙江和江苏。

  潘旭澜和学生

  潘旭澜教授对学生十分关爱。他曾说:“古人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则说,人之乐在甘为人师。教师生涯,只要肯付出,就会收获友谊与快乐;即使清贫,也是充实而富有的人生。”他自己“一辈子像粒沙子,在好些个学校滚来滚去”。他的学生中,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本科生、硕士生、青年教师进修生,来华留学的高级进修生、博士生、博士后。潘先生很为自己如此齐全的 “教历”而自豪,一辈子为师并乐此不疲。课堂内外,他都把学生看作朋友,力求彼此之间平等亲和。潘先生有一段话道出了他的为师原则:我经常对这些年轻朋友说,做人比做学问重要,学问好而人品次那也是失败的人生。做学问主要靠自己。我尽力帮助你们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提出可供参考的治学方法。要力求拓展精神视野,在广博的基础上在一两点上专深,不要急于求成才可能有大成。你们的观念、方法即使与我很不同甚至相反,只要有道理,我就认可或给予好评。学习是互相的,我也注意向你们学习,汲取新观念新知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