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卷 首 语

  这一卷作者的来稿中,有多篇谈及鲁迅。编稿之际,鲁迅的身影不时映现眼前。今天的青年也许较少读鲁迅的作品,不甚了解鲁迅究竟为何许人?可是鲁迅的名字仍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历史上。鲁迅一生可谓命运多舛,身后也不寂寞,忽而被捧上了天,被奉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忽而又遭种种非议,甚至原来被收录在教科书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作品,也被逐出门外。

  其实,鲁迅生前活得颇累,无由的诽谤、中伤、诬陷、造谣……冷枪暗箭时有袭来。有的来自他的敌人,有的则来自某些心怀叵测者。他们不间断地向鲁迅泼污水,甚至揭发他的作品是“抄袭”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然而,鲁迅毕竟是鲁迅,他犹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在邪风恶浪中巍然不动。他从不急于表白,也不会无端地把手稿摊在地上,以示清白。鲁迅的应对原则是:一是鄙视,不理不睬;二是适时反击,揭穿谰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鲁迅说:“上海之文坛消息家,好造谣言,倘使一一注意,正中其计,我是向来不睬的。”“与此辈讲理,乃反而上当耳。”

  此招高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旦受人诽谤中伤,急于自清,枉费精力,岂不耽误了正事?!如果当年的鲁迅,一听到诬陷,马上反击,到处申诉,怎么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大事,怎有可能写下如许可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时代檄文。

  鲁迅说过:“造谣说谎诬陷中伤也都是中国的大宗国粹。”真乃一言中的。虽时隔大半个世纪,依然是掷地有声的至理名言。而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方便多了,个人的话语权也增加了。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好事者趁虚而入,鱼龙混杂,某些无聊的文章和争论充斥其间。如果一概认真应对,不仅浪费精力,搞得身心疲惫,而且影响正事。不妨学学鲁迅,增强辨别能力,珍惜自己的话语权,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多做些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大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