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玫瑰的生命法则

  带着朝露的玫瑰,娇艳欲滴,坚韧,高贵,却又丝毫不娇贵。只需要最低的生存条件,却奉献出绝代风华。

  单纯地活着,为了长寿而延长生命,不是我们应该的追求。

  我们想要更长的生命,不是为了打破什么吉尼斯世界纪录。所以,我们不应该毫无希望地活着,我们不能接受没有知觉地活着,我们不能让自己丑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首先要活着,然后才有美丽的希望。

  玫瑰的生命法则,也是我们的生命法则。

  第一节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命

  我想,有一点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一致同意的,那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有尊严的。

  人活着是有尊严的。我们即使在临终的那一刻,即使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就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一个军人的荣耀一样。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窝窝囊囊地度过一生,凄凄惨惨地独自离开人世,遗体被随随便便地丢弃在荒地上。

  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角阿Q在衙门受审之后,在最后签字画押的时候,因为他不认识字,只能画个圈。小说中是这样写的,“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一生靠着精神胜利法度日的命如草芥的一个小人物,也要在死前留下一个圆圆的圈,因为那是他的尊严所在,他不能被人“笑话”。

  不过,人是有尊严的,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的,需要不时的有人来提醒。2010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存在一个基础,就是有尊严地去追求,而追求的结果也必定是有尊严的。

  生命的尊严,不在于锦衣玉食,不在于出人头地,只在于不需要去祈求任何人就可以得到足够的食物,不需要去卑躬屈膝就有安居之地,不需要四处哀求就可以有蔽体的衣物。生命的尊严,在于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就可以获得满足基本生活的一切条件。一个正常人,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只要他劳动,他所创造的价值永远大于他所消耗的。他理所应当可以从他所创造的价值中拿走一份让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可是,正像我前面提到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意识得到,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而且一个人的尊严是需要保持的,既要自己保持,也要保护好不被他人夺去。

  在美国连续拍摄放映了二十年的律政剧《法律与秩序》中,经常可以见到检察官为了劝说证人出庭作证而说他如果隐藏自己的良心,以后将如何面对他的家人,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余生之类的话。检察官劝说的对象,不是只有那些害怕被人报复的考虑到自身安全的人,还有一些人如果作证将会导致自己证明自己有罪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国宪法规定,一个人不能被强迫证明自己有罪。这是出于对人的尊严和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所以,检察官只能靠劝说的方法来使证人出庭作证。通常,这样的需要自证其罪的情况,都是为了将对社会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人定罪。如果选择不去作证,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没有人可以侵犯这个权力,选择不去作证的人,唯一需要受到的惩罚,是他内心的煎熬,他为了平衡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精神的尊严之间的砝码而蒙受的煎熬。在其中一集的故事中,一个年轻人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了沉默应对律师的盘问。但是,最终,在检察官和他自己良心的驱使下,他在即将离开法庭的时候,重新回到了证人的席位上,做出了对自己不利的证言。结果是,因为他的证言,被告罪名成立。作为对他的勇敢的回报——他确实很勇敢,因为他即将结婚,他要面对未婚妻一家人的眼光——地方检察官没有对他的那项已经被他的证言证明了的轻罪提起诉讼。

  我们生命的尊严,有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保持,尤其是在我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对于安乐死的争议,其实就是关于一个人是否有权利选择有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的争议。我觉得,一个人是有这样的权利的。但是,我不准备在这里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远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它不只是有关我们的生命选择权。

  我想谈的是,如果我们被迫选择一份没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保持不住生命的尊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是希望永远看不到那一天,看不到我们失去尊严的那一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好像完全没办法在别人面前保持体面。

  我们都是会生病的。有些病会让我们浑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有些病会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外貌,让外貌变得惨不忍睹。如果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失去了尊严呢?

  我觉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这种情况,是我们被迫失去尊严的时刻。这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也不是别人从我们身上把我们的尊严剥夺走的结果。这只是大自然造就的一个结果。客观上,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尊严。但是同时,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们是可以很快恢复我们的尊严的。这种转瞬即逝而且不会有长期效果的尊严丧失,我觉得是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严丧失。即使一个长期瘫痪的人,即使严重到霍金的程度,只要有人帮助,而且不是在祈求之下的帮助,就可以完全保持住他的尊严。作为当今活着的具有世界最高成就的科学家,并且在继续沿着前沿科学的方向继续前进的科学家,虽然霍金连说话都做不到,需要靠机器发出声音,又有谁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呢?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严重的疾病,是会导致一个人失去尊严的。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说的基本就是这种情况。对于一个经济情况一般的家庭,完全没有能力承受严重疾病的打击,也没有能力仅靠这一个家庭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个时候,是需要外界的帮助的,而且需要的是外界的主动帮助。这种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帮助,这个家庭的尊严等于是被人为的剥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社会里,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只有自己的地方。社会是有责任的。这是我们愿意生活在一个社会里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提出这个会让人感到不愉快的问题,是因为这牵涉到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命的问题。

  我们的生命,我们希望它是精彩的,而且是长久的。我们理想的生命,是长久并且精彩的生命。但是,正因为这是一种很难得到的生命,所以才是一种希望,是我们需要去追求的生命。

  理想的生命虽然不容易追求得到,不理想的生命却容易被改变。我们大部分人所拥有的生命,基本都处于中间,既不是十分理想,也不是严重的不理想。

  在我们希望长久的生命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是清楚长久的生命有一种什么样的意义?

  很明显,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了活得更久一些。很多处于度日如年状态中的人会同意这一点。所以,如果只是单纯地延长我们的生命长度,我想,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虽然会有人只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从来没想到这么长的生命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好像他只是为了追求长寿的纪录,这也并不意味着,真的有人会想要一种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的生命。就像有些人将钱作为生命中的唯一追求,只是去赚钱,从来不花钱,而且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整个人像一架赚钱机器,这却并不说明他的生命不精彩。既然邮票可以收集,唱片可以收集,图书可以收集,古董可以收集,名表名车都可以收集,并且被冠以陶冶情操的名头,那么,为什么收集钱会成为一种不好的行为?尤其是在他从来没有使用不正当的方式的时候?追求更长久的生命本身是会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这种心理满足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我只是觉得,如果只是把生命本身用来追求更长久的生命,有点不太可取。

  我们希望拥有的生命,是有着高质量的生命。我们希望我们的生命里不包括那些浑浑噩噩的日子,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生命里没有那些让我们不堪的日子,无论是我们因为生病而没有表现出我们应有的精神,还是我们因为没有控制住情绪而显得神情可怖,我们都希望那些东西在我们的生命里不存在。

  我们希望别人提到我们的时候,话语里都是一些表示赞美、钦佩、褒奖的字词。这些不仅会让我们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还会让我们更有自信去创造下一次的精彩。

  但是,如果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一次选择,选择是继续还是结束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我始终认为,拥有生命就是拥有希望。在最后一刻过去之前,没有谁敢断言,一切都不会改变,那里只有绝望,没有希望。

  我们所有的希望拥有的生命中的精彩,我们可能拥有它们的前提是,我们拥有生命本身。所以,我们才会去追求永恒的生命。

  追求更长的生命不是为了打破什么吉尼斯世界纪录。追求更长的生命,首先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的美丽,去寻找我们现在并不完美的人生中的缺陷,去弥补这些缺陷。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生命长度的唯一目的。

  只有有了无限可用的时间,我们才有机会将我们所有想做的事情一一去试着做一次。有了无限可用的时间,我们就不会再害怕浪费时间,我们不需要为了赶在生命结束之前做完一件事而不得不忽略掉路途中的美丽。有了无限可用的时间,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兴趣可以去发展,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才能得以施展,我们将可以把我们最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但是,人都是会老的。有可能,即使我们的生命延长了,可是我们最后的岁月都是在年老中度过。那个时候,我们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清,吃东西尝不出味道,我们的大脑甚至会长期处在混乱之中。那么,我们如果只有这样一种选择,我们是选择还是放弃?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行尸走肉,生命对他来说全无意义。那么,当知觉从我们身上丧失之后,当别人这么评价我们的时候,我们愿意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待着吗?

  我想,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它的长度。古往今来无数人同意并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只能以不堪地形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活着只是麻木不仁,我们是要选择放弃生命吗?

  我想,无论如何,不要急着做选择。浪子有回头之时,屠夫有放下屠刀的一刻,在过去的一百年之内,我们不仅登上了月球,还在向火星进发,我们就一定等不来让人类年老的身体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那种科技吗?

  我们不喜欢没有意义的生命,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会永远存在。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生命同样不会一成不变。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不同,明天的我们也会和今天的不同。只有改变,才是永恒的不变。

  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选择,无论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当我们的生命还不能够长久,当我们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的时候,只要记着我们活着是为了美丽,我们活着是为了创造价值,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证明我们曾经有过一次生命,这样就足够了。

  有一个明确前进方向的生命,即使会偶尔偏向,甚至误入歧途,它也始终会向既定的方向前进。一个精彩的生命,永远是从拥有一个想要精彩的念头开始。

  这应该才是我们想要的生命吧。

  曾看过一个女孩写过的一篇文章:我是个丢在人堆里认不出的女孩,长得不漂亮,身材臃肿的像中年妇女;成绩永远在班里是最后一名,每个导师都对我不抱任何希望;我从未享受过被人羡慕的荣耀,当然也没被人喜欢过。如果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我想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何会如此待我……

  我们是否也经常这样呢?因为自己长相丑陋,便无限地放大自己的缺点,只要对着镜子便要指责自己的丑陋,提醒自己是多么的不幸。这时一个小小的缺陷就会无限地放大,以致成为悲剧的始作俑者。

  闲来无事,常会在午后翻阅一些报刊,在写下这个标题时,我看到了报纸上某刊中报道了一个女生因整容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爱美,是每个女性,甚至男性的一种天性。倘若为了美丽,便要用生命来作为代价,那美丽是否也会披上死亡的外衣呢?难道白雪公主的姐姐割掉了自己的脚,穿上了水晶鞋就真的能被白马王子带走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失去了生命,丢掉了健康的美丽,就像市场中所卖得塑料花一样,美丽却没有生命力。我想:健康对于我们的生命是第一重要的,是美丽、优雅的养料,就像正在生长的玫瑰一样,迎着朝阳,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里成长着,盛开着。

  都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平庸与丑陋感到自卑,更不用为了满足心底小小的虚荣,而走进昂贵的整形医院,只要我们活的健康,心存正能量,那就将玫瑰般的姿容绽放在茫茫人海中。不要担心被遗忘,不要恐惧无人欣赏,不要埋怨世人不识君,因为健康地活着就是一种美丽,一种无人能比的靓丽。

  熟悉美国歌唱家卡丝戴莉的人都应该知道,她是个非常丑陋的女生,尤其是那一口暴牙,非常难看。在没有登台唱歌之前,她几乎都不出门,常常一个人躲在家中。后来,她被母亲说服后,开始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可是,由于她唱歌时总是想着自己的暴牙,唱出的歌声是常常令评委痛苦不堪。实际上,卡丝戴莉唱歌是非常动听的。当她准备退出日后的比赛时,其中一位评委对她说:“亲爱的,能否单独为我唱一首歌呢?忘记你的暴牙,不要去想它,尽情地去唱歌。”

  结果,卡丝戴莉在这位评委的帮助下,从暴牙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用她独特的歌喉,还有极富个性化的演唱征服了评委,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事后,她对记者说:“原来美丽并不只有姣好的容貌,能够接受自己的缺陷,健康快乐的生活也是一种美丽,而且是最为长久的美丽。”

  暴牙,对于任何一个爱美的女性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缺憾。如果一张形式贵妃的容貌,却拥有一口张扬舞爪的牙齿,恐怕也会让美丽的容貌损失一些光彩。但如果你将暴牙拔掉了,换上了一口上等的烤瓷假牙,那年年岁岁所在你身体里留下的毒素,便会慢慢渗透你的生命,也许你依旧美丽,但恐怕再也不会开口微笑的勇气了吧。

  倘若,暴牙、眼小、嘴大……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如果不能彻底改变,如果需要付出代价,那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接受它们呢?也许它们是丑陋的,是影响美丽容貌的杀手,可当我们健康地活着,用健康的身躯交织出更亮丽的光彩,它们还丑陋吗?恐怕,那时人们已经忘记了你拥有一口暴牙,一双永远睁不开的眼睛,人们只会记得你灿烂地转身,所留下的芬芳。

  国内,有很大一部女性因无法接受自己原有的容貌和身材,她们选择了整容和减肥。在她们心中减肥意图不光是为了健康,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外在形象,甚至是增加自己觅偶和求职的吸引力,从而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要求。这种观念慢慢将减肥、整容这原本私人化的行为演化为社会性,很多女性更将容貌和身材变成了在社会中能否立足的筹码。

  是的,减肥、整容这些本来都是没有错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过于夸大地讲求减肥和整容,不顾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减肥、整容的天枰的另一端,那得到永远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美丽,如露水一样,不经阳光和风的摧残。

  有位记者曾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本美容圣经?”那时窗外的玫瑰正在花店里的花篮里绽放着,微笑着,我说:“因为精致的女人应该像玫瑰那样,美的有朝气,美的有生命力,美的让人为之倾醉。”万花从中,唯有玫瑰在炎炎烈日,经风雨过后能美丽如此,贪恋玫瑰,只为它的那种生生不息的美丽,那种唯有健康才能孕育出的芬芳。

  前段时间和某位专家探讨过关于减肥的问题,专家说:“减肥要依据科学规律,而现在国人在减肥问题上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其中很多女性以瘦为美,她们的追求甚至超出了正常范畴。”有些研究表明,人体的体重指数小于18.5,死亡率就会高出正常体重的人群,而我们的身边总会出现一些因减肥而体重过低,引起了各种疾病。当盲目减肥的女性面对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月经不调等病症时,便开始了另外一番焦虑。焦虑,女人健康美丽的另一个杀手。为此,女性朋友的体重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减肥应适度健康。

  要做到减肥适度,女性朋友们就应该学会接受自己,并能够做到不盲从,不强求自己的体型一定要堪称“完美”。如果最后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减少歧视,以一份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相貌和体重的问题,那等待我们的将是最美丽的明天。不管怎样,女人爱自己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当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心隐隐地痛着,思索之际,想起那天看到的一则故事:

  约翰·巴布森是位美国商人,一次他乘飞机到以色列参加一项谈判,到达时刚好是周六。在美国巴布森每天都要忍受交通堵塞之苦,为此当他看到以色列街上汽车稀少、交通顺畅,感到很奇怪,便问他的朋友谢文利,说:“你们首都的车辆就这么多吗?”

  谢文利笑了笑,说:“可能你还不了解我们犹太人的习惯,在这里从每周的周五晚上开始,一直到周六的晚上,是禁烟、禁酒、禁欲的时间段,所有的人都要抛开一切杂念,专心地休息或向神祈祷。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待在家中,所以街上的车自然会少很多,从周六晚上起,才是我们的周末,我们才能尽情地享受。”

  看着谢文利一脸的幸福,巴布森羡慕地说:“你们真的懂得休息与享受啊!”听到巴布森这样说,谢文利更得意了,说:“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到快乐的人生。而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吃好、睡好、玩好,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本钱。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有2000年了,并长时间在外流浪,甚至还要遭受他人的歧视和迫害,但并没有这样就消失了,实际上着与我们注重养身之术是分不开的。”

  养生之道,是如今人们最缺少的东西。如今很多女性朋友为了孩子、房子、票子……开始奔波忙碌起来,虽然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也能突显出女性的社会价值,但毕竟人生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当开始的想要慢慢都一一实现时,也许我们却会因此而丢掉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健康。

  繁琐的生活,匆忙的脚部,会让我们错过这个城市中最美的风景。每天都穿梭在高档的写字楼、商务会谈中,也会令我错失四季的变化。当一堆职业病侵蚀我们的身体,当亚健康已经在我们身体里根深蒂固时,我们是否还有时间来享受生活呢?恐怕那时的我们只能对着镜子中毫无生机的面孔独自叹息。

  女人,要活得健康,才能绽放出如玫瑰花般的美丽。女人,活着就要活出一种健康的心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在悦人的同时也能悦已,这种美丽才是纯粹而自然的。

  第二节 我们要健康地活

  清华大学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虽然不是校训,但是每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都知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这句话是在1957年的时候,从当时清华大学的校长蒋南翔的口中说出的。当时,蒋南翔面对已经将近八十岁却依然红光满面的马约翰,不由地说: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

  在这里,要先说明一点可能会让人误会的地方:马约翰不是一个外国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仅如此,马约翰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因为马约翰在清华大学工作几十年,一手培养出了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所以,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会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

  马约翰最初在清华大学工作的时候,时间还是上个世纪初。马约翰对清华大学学生的体育极为重视。在他进清华大学之前,清华大学已经在实行“强迫”运动,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全校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所有学生必须锻炼。但是,学生是被赶出了屋子,他们中不喜欢运动的仍然不动,自己找个安静的角落躲起来。马约翰到了清华之后,他去劝说每一个躲起来的学生,希望他们好好锻炼身体。

  开始的时候,马约翰的想法很简单。当时,清华大学每年都要送一百名学生到美国学习,马约翰说:“被派送的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一点,总不能把帝国主义蔑称的所谓”东亚病夫“送去吧!”

  在马约翰的主导下,当时的清华大学对于体育成绩要求极为苛刻,就像今天的很多大学对于本科生的英语四级的要求一样,如果体育有一项不及格,就不能从清华毕业。著名学者梁实秋、吴宓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因为体育有不及格的项目,被马约翰强留至补考及格才得以从清华毕业。

  我觉得,“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口号,不应该只停留在清华大学的校园内。

  健康对于我们的生命是第一重要的。

  活着,不是单纯地延长生命,这不是我们应该所追求的。我们想要更长的生命,不是为了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也不是为了享受奢华的生活,我们不应该毫无希望的活着,也不能够接受没有自己觉地活着,我们不让自己丑陋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首先要活着,然后才有美丽的希望。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每天清晨,当柔和的阳光透过厚重的玻璃洒满整个房间,当鸟儿欢快地歌唱者,当路边的繁花像露出微笑,你是否也感觉活得很快乐呢?每天晚上,当淡淡的月光铺满你归来的路,当晚风送来阵阵花香,当亲人的叮咛与嘱咐萦绕在你的耳旁,你是否感受到了幸福呢?

  我会!因为活着,每天都是希望。

  在电影《活着》中,主角福贵成长在封建礼教下,一生可谓风雨飘摇。从一个富贵的少爷沦为百姓,期间经历的痛哭,忍受的屈辱是难以想象的。曾经那样的高高在上,沦为百姓后地位的落差让富贵练就了一身能屈能伸的本领。随后,父母的离世,儿子有庆的意外身亡,女儿凤霞的难产,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福贵的一生,让我一次次感动不已,因为生命里的温情一次次地被死亡撕粉身碎骨,而在这样的打击下,富贵从未停止过挣扎,从未低下头向生命屈服……

  在余华原著小说《活着》中,福贵的老年生活并不像电影中的呈现出的结局那样温馨。电影的结局中,福贵、家珍、二喜和馒头,全家人围在桌前吃饭,其乐融融。而小说的结尾中,最后只剩下了富贵一个人,还有被他当成家人的老黄牛,这样终老一生……

  也许,我们的内心依旧喜欢圆满的结局,总希望所有的事情能够有好个的结局,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秉性吧。可是,小说的结局却更具冲击力与爆发力,也更能体现主人公对苦难的承受力,永不放弃生命的态度。对小说中描写暮年时富贵的句子印象特别深刻,“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一都无法想象,到底是怎么样的力量让这样一位老人能够一直笑对是人生?

  电影中,有这样一幅画面,让自己久久不能忘怀。福贵背着儿子有庆去上学,有庆问父亲以后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富贵看着远方,笑着说:“我们的小鸡养大后就变成鹅,鹅养大后就变成羊,羊养大后就变成牛,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听到这样的回答,也许你会笑,笑他的逻辑是如此的荒谬。但是,在故事的结尾,福贵用自行车载着自己的外孙,外孙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而富贵依旧充满希望地给了他同样的答案。看到这里,我想你也明白了,福贵的回答并不好笑,也并不荒谬。相反,这句话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不灭的热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能看到多少“福贵”呢?才华横溢的海子,拥有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信念,却选择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此诗歌界的一个启明星陨灭了。海子,你那“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梦想哪去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中国朦胧派诗人顾城,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就自缢身亡了。满腹的才华,顷刻化为云烟……在诗歌中,他们总是那样的积极乐观,而在生活中却是如此的脆弱。也许是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希望了吧!

  5月28日,在新京报看到这样一则报道:

  4月27日,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不到30岁的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在他的遗书中声称,活着太累了,每天机械上班令他窒息,工资只能解决温饱,于是决定自杀离世。

  通过了解,他3月的工资是1950元,着其中包括1450元的基本工资和500元的补助,而4月份的工资中只有基本工资,没有补助。“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我儿子以后怎么活,仅希望学校能帮我照顾一下他们母子。”留下遗书后,赵鹏就走了,走得那么坚决,即使他深爱的妻子和仅仅两岁的儿子也没能挽留住他。

  咋看到这个的新闻,我和其他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赵鹏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甚至笔者还带有一丝娱乐的心态去打量这则报道,借着“麻木不仁”的说辞来掩饰自己的冷漠。仔细想想,自己之对赵鹏的事件“麻木不仁”可能还有其他更深的原因,那就是活着很累。其实,到达一定的阶段后,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很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只不过,有些人累了,习惯默默地承受着;而有些人累了,会向旁人发发牢骚;而有些人累了,则会用非常极端的想法来面对,还有很少一部分人,苦苦挣扎无法逃脱生活的重压后,疲惫感时时刻刻地笼罩着他,最后在他们心中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死亡。

  伊壁鸠鲁曾说过:“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死亡是非常可怕的,对于一人有妻有儿有家庭的男人来说,选择死亡意味着对责任的逃避,是一种活着亲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实际上,纠结于指认责任也没任何意义,诚如时评人胡印斌所言:时下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无比强大的“生活场”,一旦上场,就再也停不下来。

  这个“场”对生命所形成的挤压、消耗,以及自我暗示、强化、激励,远远大于某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目标。世界上可能有这样一种鸟,它们没有脚,一生中也只能够一直飞翔,累了就睡在风中。它们一辈子才会有一次机会落地,那就是死亡的时候。而在如今的这个种生活氛围里,每个打拼的人都有可能变成这种鸟。

  生活中充满了艰难劳苦,我们不时地在希望中迷失,甚至走向绝望。易卜生曾讲:“有时候我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这个时候最要紧的还是要先救出自己”。记得前几天央视《新闻1+1》中报道,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都有1000多人因心脏病猝死。发生这种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过度劳累。

  在这样一个病态的大环境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救自己。假如我们一直都放任自流,最后只能加速这艘船的沉没。既然环境已经如此糟糕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给自己落井下石呢?为什么不好好地说着呢?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记住荷马·伊利亚特的一句话:“追求好的生活远远超过生活本身,人应该最勇敢、最崇高、最体面地活着。”既然如此,一时的劳顿又算得了什么?我想:我不会轻生,就算是自己活得多么绝望,也不会。更何况经历了这么多后,我发现这个世界依然值得我留恋,合欢花香弥漫的公园,温馨淡雅的小窝,甚至是路人的信任和微笑,一切都让我感动。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亲友的爱始终温暖着我、给予我力量,不管我身在何方……

  把握每一分、一秒活着,心存希望,乐观地面对生活。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生命能够经历过程就已经够幸福,何必轻言放弃呢?无论怎样,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第三节 我们要青春地活

  青春代表着生命的活力,生命具有活力意味着青春。青春和年纪无关。

  每段时光都刻录着不同的故事,每首歌曲都承载着几段伤感而精彩的回忆。青春,是一次美丽的旅行,总会给人们留下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很多时候它像一场倾盆大雨,尽管我们会被淋得哈欠不断,还依然还想重走一次。泛黄的照片是时光留下的痕迹,纯真的笑容是青春来过的见证。

  下线已久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直到现在还能使我心情久久难以平息,影片中的情节简单却很真实,很普通却能折射出没一个人青春时的心境。这不电影原来是不小说,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拍摄的,讲述地是男主角柯景腾从初一开始身后的女生沈佳宜,而沈佳宜全班男生心中的女神,柯景腾为了她奋力读书,尽管这样相伴了八年无果,最后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两千零五年时沈佳宜结婚,这年柯景腾参加完婚礼后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并在二零一零年拍成了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现实生活中,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可能只有了短短三五年的时间便过完了那份美好的青春,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前几日在听音乐时,突然听到一首《孔雀》,里边淡淡忧伤的味道,似乎让我看到了青春的模样,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

  “昨天的味道已经散去/悄悄蒙上一层灰尘/看不出挣扎的痕迹/都是暧昧的都是陌生的……”

  看着身边曾经偏执愤怒的少年们慢慢冷却了心中的激情、收起了那些锋利的犄角、平息了心中愤怒的火焰,开始平心静气认认真真地做起人来,很多时候都会感觉那么的不可思议。这种迫于某种压力的转变,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让生命变得如一滩死水、污浊不堪,而他们还用社会中的一些潜规则嘲笑那些被划分出去的另类,不知他们是否看到了那些已经回不去的青春……

  当青春已经向我告别时,我遇到了我一生钟爱的事业。看着满园绽放的玫瑰,那样的张狂,那样的肆无忌惮,那样的奋不顾生……好似一场青春的盛宴,站在那里久久地凝望着,我感受的是青春的气息,目睹的是生生不息的坚强。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想:每个女人都应该像玫瑰花那样盛开着,永远青春地活着。没错,就是青春地活着。青春代表的是生命的一种活力,而生活拥有活力才能彰显出青春的味道。

  “不是说永远只有18岁,而是在一个无限延长的青春期里,用一种永恒的触觉感知所有清冽的存在和灼热的疼痛。”这是少年的心声,过去他叫“达达”,现在他是全新的彭坦。离开“达达”后,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是《少年故事》,这张专辑里每首歌的旋律都是流畅的,他的声音中透着平和的气息,听了会让人感觉到柔软而温暖,特别是在《孔雀》、《走马灯》和《GAME OVER》中,总是令人分外的动容。

  “漫天的雪片洒满冬天/短暂浸没着干燥的土地/发情的孔雀开屏起舞/都是鲜艳的都是梦幻的/谁都可以遗忘却不能就此跨越/谁都可以幻想却无法把它歌唱……”

  《孔雀》(彭坦)

  “夜多清静/心却不安宁/像走马灯转不停/有谁又在听/当我望向远方/忽隐忽现的光/这汪洋中的灯塔/这漆黑里的向往在飞……”

  《走马灯》(彭坦)

  认识了一位朋友,年近五旬却依然活力四射,他说让自己保持这样的状态,就是青春地活着,多读书、多学习。同时,他还对我说:“每个人都应该延长自己的青春期,因为那是一段朝气蓬勃、最为美丽的时光,我们没有理由让它随着世间的流逝永远地消失。”他说到了,也做到了。现在他依然喜欢看书,喜欢像年轻人一样没有顾忌地欢乐,并为之付出努力。在当下这个浮躁社会中,能有这样的生存状态实在值得钦佩!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感慨呢?试着想一下,90后都已经出来混社会了,而且有的还气候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青春地活着呢?其实,谈到这里又会牵扯到“年龄段”的问题。60及以前的一代如今正在有滋有味地怀旧;70后的这一代算是被夹在中间,而如今还要不停地追赶;80后一代正在人欢马叫地闹腾,就如玫瑰般的年华,他们会玩各种网络游戏、知道超级女声,玩先锋、玩时尚,还会玩旁人完不了的文化,并且能够玩得英才辈出,他们这朵玫瑰才愿意在角落里羞答答静悄悄地开放呢!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激情和诱惑并存,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共同奋斗。无论是初露锋芒的90后,还是功成名就的80后,甚至是被遗忘的70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位置永不停息地前进着。迎着朝阳,在清晨踏出最有力的步伐,用平凡地脚步走出绚烂的人生。

  她是一所大学里的老师,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女人,她笑起来的样子像盛开的玫瑰一样,那样的耀眼、明媚。

  刚来工作时,人们就发现她身边有一个患癫痫病的儿子。她的儿子时常会没有预兆地发病,而且生病时会抽搐昏厥,她总是能在人们诧异的眼光中,不慌不忙地为儿子掐人中、喂药。没多大一会儿,儿子就会慢慢缓过劲儿来。这时,她会抬起头,看到大家同情的眼神,笑着说:“没事,马上都会好起来的!”拉着儿子从容地走出人群,举止优雅的像个女神。

  她就这样优雅美丽地活着,大家看到的也永远是她永不言败的笑容。可是,就在儿子12岁时,她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了。和丈夫结婚前,两人是自由恋爱,感情一直很好。丈夫去世后,她哭得很伤心,几乎连着好几天都没吃饭,憔悴的不像个样子。人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的低落,大家都觉得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个美丽优雅,富有青春活力的她了。

  但没过多久,她出现在众人面前,脸上依然挂着那抹明媚、耀眼的微笑。她对自己的学生说:“人就像植物一样,经历了风雪的考验,就一定会迎来春天,在春天到来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强、美好地活着,向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青春地活着。”

  看来,活着真的挺不容易的,站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就需要演好不同的角色。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很多事情,很多东西……慢慢被时间打磨为圆润剔透的鹅卵石,悄悄被社会最初的印象所僵化,成了不同时代里最好的定位,以至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点丢失自己。凯恩斯曾说过:“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最为恰当的。

  这是哀莫大于心死吗?因为我们的思想已经被超前的意识所替代,我们的激情岁月也世俗所雕琢,心早已不在年轻,看不清这个世间的缤纷绚烂,看不透人世的你来我往。从而忘记了年轻时的勇敢和无畏,忘记那时行动的决绝和坚持,忘记奋笔疾书的求知和上进,只能远远地看着、欣赏着,最后雾里看花的结果不能让人乐观了。在万事万物新旧更替这件事上,深究起来不过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客观地讲,它是个不可逆转也不可抗拒的事实。

  所以,在这个忙碌纷繁亮丽的世界中,我们该以一种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心态,青春的心态,静待天明,只为黎明后的那抹朝阳。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即使跪着也要开心地走下去,活出风情,活出青春,活出玫瑰般的亮丽人生。

  第四节 我们要美丽地活

  不美丽,我们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我所做的所有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永远美丽。

  美丽不是漂亮。我崇拜美,但是不喜欢仅仅只是漂亮的东西。

  前两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样的故事:有位美丽大方的女人,叫臧涛,三十多岁的时候患上了乳腺癌,为此丈夫与她离了婚,在这样双重打击下,她没有放弃生命,一直坚持着做化疗。但是这个时候,她却被告知身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她的生命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然而,这个美丽的女人表现的非常从容,几乎是没有犹豫就放弃了治疗,并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中,她举止大方,优雅从容,丝毫看不出她是个患有绝症的人。

  臧涛曾表示,她希望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一个小孩或是一位老人。她说:“小孩子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最需要光明,而老人能够在有生之年重新看到世上的一切,心中就不会有遗憾了。”当主持人夸她长得漂亮时,她笑着说:“前段时间做化疗,掉了很多头发特别丑,重新长出来后,我马上烫了头发,我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

  “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这句话让现场的每个人都禁潸然泪下,但臧涛说不喜欢自己哭着离开这个世界,也不希望在临走之前看到别人哭。所以,从开始到结束,她都保持着甜美的微笑,仿佛对观众讲述着别人的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久都不能平静,有多少人能够像臧涛一样,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最后的日子,也没放弃生命,放弃美丽的机会,即使死也要漂漂亮亮地离开。如果换做是我们呢?我们还能是否也能像臧涛那样美丽,从容、微笑地面对死亡,让自己漂漂亮亮地离开这个世界。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为畏惧、恐慌,能够像臧涛那样做的人很少,无论以后能否做到臧涛那样,即使不能漂漂亮亮地离开,但至少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应该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至少我们要美丽地活着。

  作为一位女性,我追求美丽地活着。不美丽,我们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你绝不会明白,我是多么想把我的年纪从窗户里扔出去30年啊。假如魔鬼走到我面前,以重返青春的代价买去我的灵魂的话,我会立即就卖出去,决不会象老白痴浮士德那样愚蠢之极地对这桩交易感到懊悔。可是,魔鬼是不存在的。”

  这句话是《荆棘鸟》中的一段台词,是那个爱上三十出头的“小帅哥”拉尔夫神父的72岁阔老太玛丽·卡森说的。现在想起来,觉得她非常可爱,因为她道出无数女人心中最想说的话。

  不知道你是否用勇气回想自己50岁的模样?真的,年老色衰、白发苍苍、弯腰驼背、满脸皱纹……一定惨不忍睹。那时的心就像一场深秋时节的倾盆大雨,凄凉的无法言语,想着曾经娇艳欲滴的花朵最终凋落为树下的一地残骸和伤痕累累的叹息,真的需要有勇气去面对。所以,当这些来临之前我们一定要美丽的活着。

  1929年的5月,一个漂亮的女孩出现在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她的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的女伯爵,父亲是英国的银行家。二战结束后,出落的美丽动人的赫本为了生活,开始当一些摄影的模特,并且在电影中担任小角色。

  随后,她在《金粉世界》里担任了主角,并去了美国出演。在观看《金粉世界》时,曾有个叫威廉·惠勒,他当时正在为《罗马假日》选女主角,赫本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他,他说:“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公主了!”

  《罗马假日》彻底改变了赫本的人生,可以说这时她的事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高度,而她绽放出的美丽更是迷倒了所有人。摄影鲍勃·威洛比在回忆第一次见到赫本时,曾说:“那是在1953年,华纳的片场,我惊呆了,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优雅美丽的女孩。她的微笑是上帝创造的,用来融化凡人的心。”

  对于赫本的美丽,时装大师纪梵希曾说过:“赫本即使只是披着一个装土豆的口袋,也能够显露出高雅的气质和美丽的脸庞。”

  赫本的优雅与美丽是后人所无法超越的,即使她已经离开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她活着的美丽,活着的优雅。

  当赫本、香奈儿……成为美丽的一个经典时,很多人便说女人为美丽而活着,这话本身就很美丽。李白有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非议。美丽,几乎是每个女人从小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事情。很多女孩在第一次看过白雪公主之后,都会跑到镜子前面审视自己,希望镜子能够回答说:“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

  在如今这个美女如云的时代里,我们更要美丽的活着。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说,我记得当初是这样回答的:“我所做的所有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永远美丽。”美丽地活着,就要活出我们的本质,就要将美丽提到日程上来,并且时刻提醒自己要记得做。办公楼里那些,整天叫嚣着要保养、美容的白领,永远也不会站在美丽的天枰下,接受世人的赞叹。她们宁愿多几句叹息,也不愿放慢生活的脚不,给自己一个休息、保养的时间,那等待她们的就是永远也不美丽的面容。

  可笑的是,还有一些人打着美丽活着的旗号,过着柴米油盐的蜗居生活,她们将美丽视为漂亮,并为此将那些廉价的颜色涂抹在脸上,走在人群中像个小丑。美丽并不是漂亮,漂亮依附着华丽的行头,以及看似时尚的装饰品。我崇拜美,但是不喜欢仅仅只是漂亮的东西。我也喜欢那些不漂亮的东西,喜欢用她们拼凑出美丽的图案,填满我的生活。

  美丽是我们人生的一项重要而必须的功课。我们并不是为了仅仅拼尽全力地尽生命的义务,劳碌地奔波在工作的路上,而要将平凡的生活过得美丽,学会用美来丰富自己的内心,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给自己一个绚烂多彩的人生。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