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两地书:小刺猬致小白象

  有一则轶闻说,鲁迅先生身高1米55,许广平身高1米67.于是我便读懂了鲁许两人的诸多合影,为什么总是鲁站许坐的姿式,看样子男人个矮在任何时代都有点自卑的,哪怕他是个伟大的作家,我们知道拿破仑在女人面前还时常会踮起脚尖的。

  鲁迅其子周海婴、其孙周令飞个子都算是高的,大概是是母亲的基因在起作用吧。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氏。粤人黑且矮,这是以前我们的印象,但景宋先生如此健康高大,所以凡事不能带成见。孙文先生孙大炮,个子是不高的,但现在球星易建联们,长成这个样子了,粤人的基因也在突变了。

  我见过其兄周建人,8岁时在杭州东坡剧院。当时他是浙江省省长还是什么官,当时我们去合唱一个革命歌曲,或是参加一个什么仪式,现场最大的官即是周建人,他的鼻子下面有一撮胡子。后来看一些照片,觉得他的个子也是不高的。老二周作人,从照片上看不太好判断,但估计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然也有资料说鲁迅有1米58,但反正没有超过1米60的。

  还听说,鲁迅和许广平有时一起上街的时候,他们两人是分开走的,或一前一后,或在马路的一左一右,这让人想起冯骥才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么说不知是不是有一点点不敬?我想以此切入鲁和许的恋情史,或许也是一个点。两人的年龄相差17岁,且鲁迅当时有妻子朱安在家里。朱安,用先生的话来说,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要讨的一个儿媳妇。时年1906年,朱安虚岁已29岁,鲁迅26岁。所谓女大三,抱金砖,可惜金砖没有抱上,倒是鲁迅在50岁时抱上了儿子。

  当时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胡适之,郭沫若,等等。民国时期的名人,哪个不是这种媒妁之言的。有反抗的,有默默忍受,于是有了不少的版本。

  胡适之最是随遇而安,安心地结了婚,并算是白头偕老,但胡先生的花心史这些年也不断被披露出来,伟人也是人嘛,今人只会嘿嘿一笑。

  郭沫若的原配,则一直住在老家,“守寡”68年。郭老去世时她也不知道,还是每年给他寄家乡的干菜,等县里的人要来收文物了,要把旧居当纪念馆了,也还是瞒着她的。

  鲁迅不一样,她住到北京八道湾时,妻子和朱安都在一个院子里的,包括兄弟失和前,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太太及孩子,都是一个大院子里生活的。现在所有的资料都告诉我们,鲁迅和朱安之间过着的是一种无性的男女关系。鲁迅留日且学医的,医学常识自然不在话下的,包括他后来教学生理课,无性的生活,该是多么压抑啊。但鲁迅先生又不休掉朱安,因为他知道女子被夫家所休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朱安的面子是保住了,但是其一生的幸福,不,不要说幸福,就是女人最基本的权利她都没能享受到,所以事实上,这个老婆是给鲁迅的母亲所讨的,因此在以后长年的生活中,这婆媳俩的相处倒也是相敬如宾的。

  这里有一个插曲,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俩,娶的恰是信子芳子姐妹俩,俩兄弟娶俩日本的姐妹,这也算是亲上加亲吧。两个媳妇都是日本人,只有朱安是绍兴同乡,这对鲁瑞老太太来说,也是一说话的伴吧。芳子是十五岁时来照顾姐姐生孩子而留在中国的,在绍兴与时年24岁的周建人相识并相恋。只是后来周建人在上海跟他的学生王小姐同居且生下三个孩子,然后导致婚变。周建人当时要负责两个家庭的开销,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哥哥鲁迅便设法为他保住在商务印书馆的工作,让老乡蔡元培帮忙。

  所以听说周作人对兄对弟的婚恋都是有所腹诽的,觉得他们不够严肃,而他和信子,算是从一而终白头偕老的,包括周作人被民国政府判为汉奸入狼,信子也是不离不弃的。至于说兄弟失和,两个书生竟动起手来,这个专家已经考证颇多了,一般的责任都推给周作人的日本老婆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复述了。人们认为周作人的老婆信子是泼妇,恐怕也是后人好心的猜想而已,至少我们从日本影视和文学作品里是很少看到泼妇形象的。郭沫若的前妻安娜也是很贤慧的,李叔同的情人(事实上的妻子)也是对男人言听计从的。倒是这两个日本姐妹,1949年后,一直生活在北京,直至终老。现在看来,周作人的前妻芳子的生活也甚为不幸,其中一儿子在十九岁时曾在家开枪自杀,是当时的一大新闻。

  话说回来。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一般人都认为是许主动的,因为老师的压力非常之大。其实学生爱上老师,这样的版本也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胡适之的学生那是很容易爱上这位先生的,但胡先生有时是不敢要“女朋友”的,因为家里有只母老虎在。时过境迁来看,虎毒不食子,母老虎的存在,倒是成全了胡成为一个大家,多少像曹佩声这样的,只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包括诗人汪静之在教书的时候,也时有学生投怀送抱的艳遇。今天我们讲“五四”,既是思想解放,那就包括了性的解放。解放解放,女生也不是随便给你解了就能放的。比如汪静之碰到的女生,最后都要让他离婚,然后一起做夫妻——这在今天也是天经地义的。只做情人,中国女人在这一百年来,大约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今天的二奶和小三算不算情人,只是见仁见智的。

  从大学一年级起,许广平就听鲁迅的课,且一直坐在第一排的,但直到大三时,才有些许交往。这说明两个情况,第一,许广平一开始并不为鲁迅所注意;第二,他们之间年龄也相差17岁。不像江青到延安时,听毛泽东讲课时也坐第一排,立即引起了毛的注意。

  这个时候我们得提到另一姓许的女生许羡苏,绍兴人,许钦文的妹妹,周建人在绍兴教书时的学生,她和鲁迅先生的通信,远比许广平的通信要多。现在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她曾经就是鲁迅的女朋友,且她深受鲁瑞老太太的喜欢,还常给老太太织毛线啊,寄信啊什么的。但坚决认为鲁迅没有其他女朋友的学者认为,她只是一个同乡而已,她和鲁迅的交往只是事务上的一些交往,没有涉及到感情。许羡苏后来离开北京的时候,把一大堆信都交给朱安了,只可惜这部分信后来都遗失了。解放后,她被有关部门请去北京鲁迅旧居,就当年物件的摆设等做一些辨认工作。许小姐终其一生,默默无闻,一直是作中学教师的。我们现在可以从一些文字中知道,鲁迅先生后来也邀请一些女生到家里玩,当时许羡苏也在场的,女生的调皮很自然地化解了先生的横眉冷对,于是就有被女生们灌醉的情景出现了,如按了俞芳、俞芬的头,打了许广平一下,看似失态,其实正常。

  当时许羡苏看到这一情景就离去了,这个心理显然是很复杂的。据说后来她跟许广平说,如此是会酒精中毒的。但是她不知道,许广平当时已经在跟鲁迅通信了,鲁迅在复信中即提到这事——

  第一,酒精中毒是有的,但我并不中毒。即使中毒,也是自己的行为,与别人无干。且夫不佞年届半百,位居讲师,难道连喝酒多少的主见也没有,至于被小娃儿所激私?!这是决不会的。

  鲁迅所说的“年届半百,位居讲师”实际上是有点自嘲的味道,他的言下之意,我好不容易醉一回,连自己的老母亲也不会来说,哪里还需要你说三道四的呢?当然许广平把许小姐的话跟老师说,或者也是无意为之吧;如果说是有意,那就说明她已经鲁迅先生了。信中鲁迅先生又说自己没有醉,且母亲对自己的喝酒也并无戒条等,大抵都在驳许羡苏的话。但是鲁迅也应该知道,许羡苏说这个话也是为他好呀。可怜这位小老乡,要是她知道她的同学许广平会把她的话转给鲁迅,那她可能就不会那么说了。

  许广平等女生来八道湾多起来之后,许羡苏来得就少起来了。许羡苏当时也是新潮女子,跟同学剪短发而闹出不少风波。鲁迅搬出八道湾之后,她曾住在那里,老太太写信等也都是她代笔的。鲁老太太没有上过学,但后来自学成才,大抵能有看书看报的能力了,两个儿子都是大文豪,她也算是近墨者香了。

  再来看许广平的文字。许学生在信中如此描绘老师的住处,看得出是很下了功夫的——

  归来后的印象,是觉得熄灭了通红的灯光,坐在那间一面满镶玻璃的室中时,是时而听到雨声的淅沥,时而窥月光的清幽,当枣树发叶结实的时候,则领略它的微风振枝,熟果坠地,还有鸡声喔喔,四时不绝。晨夕之间,时或负手在这小天地中徘徊俯仰,盖必大有一种趣味,其味如何,乃一一从缕缕的烟草中曲折的传入无穷的空际,升腾,分散……。是消灭!?是存在!?

  后人说,许广平的才华不如萧红,那只是跟著名的女作家相比,但在那一帮女生中,许广平的才华还是相当出众的。笔者后来去厦门大学,那里也搞了一个纪念室(估计中山大学里也应该有吧),那里贴了好多许广平和鲁迅的照片。其中以鲁迅的刺猬头最为招人注意,其实鲁迅大多时候也是颇为和善且休闲的,只是不同的照片反差比较大,相比之下,许广平倒都是安安静静的,无论是单个的还是跟先生在一起的,还是不脱学生气,这可能正是鲁迅喜欢的原因之一吧。

  只是鲁迅和许广平一开始的交往,还是要藏藏掖掖的。因为这里是有个名份问题的。

  在广州中山大学时,许广平的身份是鲁的助教助手,因此在同一幢房子里,鲁住三楼,许住二楼。这当然是做个人看的,虽有瓜田李下之嫌,但还算是隐蔽着的。

  终到上海正式同居后,许广平的身份仍是助手。同居一年多之后,鲁迅介绍许广平时,还是以助手的身份。虽然圈内人早就知道了。

  朱安是妻,且还健在,那么许广平算什么呢?妾吗?那时是有不少妾,名义上的和事实上的,但鲁迅和许广平都不愿承认这一点。两人相爱了,在相爱之始却还要避人耳目,原因就是鲁迅的名气太大了,那个时候就是一面大旗,而不是在其死后。所以鲁迅得小心翼翼,所以我们要看鲁迅和许的广平《两地书》。

  看了《两地书》,如果我再感叹当代人不会写情书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看了《两地书》,我更以为看原作的重要性了,因为此前,包括此后,有多少人说此书的好。我也以为好,但我以为的好跟别人以为的好是不一样的。

  大约二十多年前,就有老师对我们说“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时说到,鲁迅称许广平为小刺猬,许广平则称鲁迅为小白象,当时身上没有起鸡皮疙瘩,但脑子里还是闪过肉麻一词的,但是当我今天看完两地书的原件之后,肉是麻不起来的了,精可能是会神起来的了。

  有一点还有注意,两地书在鲁迅先生在世时就公开出版过了,这算是比较高调吧。只是出版时涉及到一些人名等敏感问题时,个别人名都改掉了。好在先生心细,他专门抄了一部原稿,拟给海婴当礼物,这样的父爱自然是伟大的,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原信部分,所以也就更为真实了。

  所谓真实,谈情说爱如果还作假,那就很无趣了。鲁迅不是这样的人,当然,他喜欢针砭时弊,说人家的不是,这在信中也都很真实。比如说起厦门大学的不是,我估计今天厦大的人大概只把鲁迅来厦大任教当作是一件光荣且骄傲的事情。这个海边的大学,真是漂亮得很,尤其适合游泳和谈恋爱。

  还有信中那么多的应酬往来,饭局,说北京的饭局比上海的要多,这在今天也是如此。还有时不时要说一下心中的不满。比如说到废名——周启明颇昏,不知外事,废名是他荐为大学讲师的,所以无怪攻击我,狗能不为其主人吠乎?

  其实废名也是一名家,而不是废物也,能跟鲁迅扯上或叫上板的,或者能吠上几声的,都是不容易的。

  家事、系事、校事、朋友事、社会事,包括工资待遇问题等,还有自己喝酒吃饭的量,胖瘦等,先生都跟许广平说,这才是最为真实的部分。所以看两地书,跟看先生的小说和杂文其实是一样的感觉。再看广平怀孕和生育之后,称海婴为狗屁的种种,一个母亲的心思全出来了。海婴生病看病等,事无巨细,有事必录。还有两位分隔两地时,似乎作息时间也无规律,鲁迅是经常睡一觉起来后,有时是凌晨一两点,就给许广平写信了。文人生活的无规律,也可略见一斑。

  很好玩。也印证了一句话,无情未必真丈夫。这一对真心相爱的人啊,当年过得是也是快乐的!虽然鲁迅不敢休妻,他说她是为了母亲,而且这种内心的隐痛,始终在他心中的。两地书中,鲁迅写到母亲的篇幅还是不少的。

  鲁迅去世后,有关方面去朱安处找先生的遗物等。朱安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也是先生的遗物。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如果能写回忆录,或者是由她口述,或许会出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鲁迅。鲁迅去世时,朱安在北京的宅院里设立灵堂,一身孝服为鲁迅守灵。她多次对人讲:“周先生对我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据说鲁老太太去世后,她的生活更为困窘了。周作人曾劝她可卖掉鲁迅的藏书来度日,但她似乎没有这么做。面对鲁迅追随者的责问,她说:“你们都说要保护周先生的遗产,我也是他遗产的一部分,你们想过我吗?”

  朱安还有另一段话,不知出自许寿棠还是谁,此话也甚为经典——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

  据说,朱安是非常喜欢海婴的,视同己出,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朱安于1947年去世,享年69岁。

  所以两地书从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个第三地的点存在的,她有时像蜗牛,但绝对不是黄鹂鸟。现在想想也真是,当年怎么没有人去采访朱安呢,是没有想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看来那个年头的新闻记者,自由有余而八卦不足。

  回到小白象致小刺猬的两地书,我喜欢鲁迅这样的话——

  我近来很沉静而大胆,颓唐的气息全没有了,大约得力于一个人的训示。我想二十日以前,一定可以见面了。你的作工的地方,那是当不成问题,我想同在一校无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妈的。

  好就好在终可以在信中说——管他妈的!再看——

  小刺猬,我们之相处,实有深因,它们以它们自己的心,来相窥探猜测,那里会明白呢。我到这里一看,更确认我们并不渺小。

  这两星期以来,我一点也不颓唐,但此刻遥想小刺猬之采办布帛之类,豫为小小白象经营,实在乖得可怜,这种性质,真是怎么好呢。我应该快到上海,去管住她。(三十日夜一点半)

  这才是情书。此种语句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而纵观两地书,以谈人生谈教育谈苦闷始,以谈琐事谈行程谈细节终——我以为这也是人生和恋爱的真谛。用今天的话来说,一开始先像于丹说论语说庄子一样,到最后就是亲子话题了。

  近年来鲁迅研究中的旁门左证也越来越多,一方不断找出新证,一方则强力反弹。所谓新证,基本都是猜测而已,而反弹的一方则腔调颇老。比如说鲁迅狎妓说,从仅有的日记中看,有如下记述:“夜全寓十人皆至同宝泰饮酒,颇醉。复往青莲阁饮茗,邀一妓略来坐,与以一元。”

  反驳者认为。这一妓乃歌妓,如真是嫖妓,哪有全寓十人出动的,且这是指鲁迅和周建人两家。很显然光看这文字是站不住脚的,但反驳者由此认为,“这种谣传丝毫无损于鲁迅的人格,只能暴露出造谣者内心的阴暗。”

  我倒是以为,鲁迅如果真的有过狎妓的行为,也无损于其人格。陈独秀、胡适之、郭沫若、郁达夫等,当时都有过此种行为,那后来不也都改正错误了吗?还有比如说到邵飘萍,现在还有人说他去狎妓是为了采访的需要,那不知还能不能瞒得了小学生的智商。

  当然现在拿不出新的证据说鲁迅先生狎妓,那就是没有!

  另有一说,比如说鲁迅日记中的“濯足”即是他自慰或其他性行为之说,猜测得甚为有趣,但反弹者也说得有理。如先生日记中大约半月或几个月记濯足二字,但在先生临终前的一周,即1936年10月12日,也记有濯足,反驳者以为那时先生在发烧,病情严重,所以无性生活之雅兴的。

  还有暗恋萧红说,许羡苏是女朋友说,跟周作人的日本太太有染等,有些已经是老调重弹了,这些跟两地书有关系吗?

  我不想用鸡和鹰的比方来说鲁迅,我赞成一学者所说的,鲁迅和许广平当年离开北京,那是一次伟大而尴尬的私奔,同时我也以为,朱安堪称一个伟大而真实的悲剧人物。我所说的伟大,并不因为他是鲁迅的妻子,而是说像朱安这样的女子,是中国婚姻制度的一个牺牲品。

  先生当年的那些女学生,在八道湾先生家时,有没有见过朱安,印象如何,有没有过交流?照理说许羡苏会跟她有很多交流的,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些文字。

  至于说鲁迅先生的论敌之一那个高长虹,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暗恋过许广平,仅此而已。今天来看,鲁迅先生当年论战的对手,汉奸大坏蛋的极少,大多也都是文化名人,先生不要看的那些人,比如像徐志摩,那一点也不损志摩之形象的。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文人抱团,也自古有之。在相轻和抱团之间,你把自己的文章做好,那就是最大的本事了。毕竟光是靠骂人,那不可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先生的小说,先生的随笔,先生对中国小说的研究,还有他收藏的拓片等,至少都是前无古人的。据说先生收藏的6000多张拓片,至今也还无人能整理出来。

  鲁迅先生,个子虽矮,精神伟岸,其情之悲之烈,皆在两地书。

  周氏兄弟,一代文豪,虽失和为敌,但也不影响他们各自的伟大。只是他们的后代,至今尚无往来。其中一后辈说,似乎没有必要再往来了。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当年为爱情而从日本远走台湾,也是一轰动事件,看来其精神颇得爷爷的遗传。

  听说在王光美的安排下,刘少奇和毛泽东的后代已经相逢一笑泯恩仇了。我也知道这种说法是颇为夸张的,但至少代表了某些人的愿望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