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70年前,一个小姑娘说:“我要救咱的国”——该电影《地雷战》中玉兰的原型孙玉敏
影片里有这样一个精彩镜头:赵虎要和玉兰姑娘借根头发,玉兰不解何意,坚决不肯。趁她转身的工夫,赵虎机灵地从她头上拽下一根来,飞快地跑掉了。回去制成了“发丝雷”,专门用来对付鬼子的探雷器。玉兰明白赵虎的用意后,毫不吝惜地把两根乌黑油亮的大辫子剪下,送给赵虎。这个镜头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把青年人活泼可爱的特点传神地表现出来了,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问赵守福:“真有那么个玉兰吗?”“她就是孙玉敏哪!全国著名的女民兵英雄。现在她也离休了,住在海阳县城!”
在县委宣传部干事陈安生的陪同下,我走进了县委老干部楼,走进孙玉敏的家。
出来开门的正是孙玉敏老人,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
老人今年68岁,黑黑的瘦瘦的,个子也不高,但看去却很结实,精神也十分的矍铄。
“电影里的故事都是艺术加工改造的,你这当记者的比我明白。其实,当年一开始打鬼子的时候,我并不认识赵守福、于化虎他们。我们不是一个村的,他们在赵疃,我在小滩。后来经常在一起开会,特别是搞民兵联防屯,我们才认识了,我那时是小孩子,才13岁!”
老太太说话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
“您那么小,为什么也参加了抗日,而且又表现得那么勇敢呢?”
“这问题在今天是问题,在那时不算什么问题。儿童团员多的是!为什么?那还用问吗?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生活逼迫,鬼子没来的时候就够难的,鬼子一来就更没了活路!不勇敢不行啊,鬼子逼我们勇敢,不勇敢就得死,谁愿意死呀?谁都愿意活。怎样才能活呢?那就是要斗争,斗争才能活!”
沉默了一会儿,老人点起一支烟,讲起她当年的斗争生活。这位被称为“烽台山下的女英雄”的玉兰姑娘,在历史上确有一番叱咤风云的传奇经历。
在赵守福、于化虎他们生活战斗的文山西部不远的地方,有座山叫烽台山,也属于文山区。烽台山下有一个小滩村,孙玉敏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她家里很贫穷,从小没过过一天好日子,鬼子来了日子更艰难。孙玉敏看到哥哥参加了民兵,她也要去,可她当时只有13岁,不但家里父母不同意,就是人家民兵队长也坚决不要她。跟队长磨,队长不理她,跟哥哥闹,哥哥也常常是哄她两句而已。
孙玉敏天生机灵聪明,“民兵队不要我,我要民兵队!我给他们偷偷做事!等我做出成绩来,再找他们!”
1943年夏,日寇的力量逐渐向胶东南面沿海一带集中,企图控制这里的港口,与驻青岛的总部串连起来。这样,文山区就成了敌我的必争之地,小滩村也成了同盘踞在行村里的日伪军进行斗争的堡垒。
一天傍晚,由庶村来了5个武工队员,领队是大老迟,他们直奔地下党员老会长孙早夕的家门前,为他们站岗放哨、观察动静。
夜色渐渐淡去,屋内的灯仍然亮着,看来会还没有开完。孙玉敏一点困意也没有,专心致志地盯着村口。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大队的鬼子向村子悄悄靠了过来。“不好!”她在心里这样叫了一声,就向老会长孙早夕家飞跑过去,半路上,正遇上前来报信的民兵,两人一齐推开老会长的家门。里面的民兵干部和武工队员们刚开完研究配合主力保卫麦收,粉碎敌人“扫荡”的会议,正要起身往回走,孙玉敏他们就闯进来了。
大老迟、孙早夕还没等听完孙玉敏汇报,村头就响起了枪声。敌人已经包围了小滩村。
“敌人已到门口,打,不行!突围,也不行!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即隐藏到群众里边,见机行事!”两位领导这样果断地做出决定,于是武工队员迅速混到老百姓家。
敌人先是挨家挨户地搜索,搅得全村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却一无所获。他们不死心,就又把全村子的人都赶到村里的场院上,凶神恶煞似的鬼子站满了场院的四周,他们端着枪瞪着眼,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武工队员从人群里抠出来。鬼子小队长转动着一双刀子眼,阴森森地盯着每一个人的脸,妄想在人们的表情上看出破绽。“村里的八路的有,皇军的知道!”人们沉默着,不买他的帐,一计不成,小队长又抛出一计:“谁的说出来,皇军赏的,大大的!”回答他的,仍是一片沉默。
仁慈的假面具终于戴不住了,这家伙火冒三丈,命令鬼子们向人群施放毒瓦斯。一时间,整个场院弥漫的都是毒气,有人被呛得涕泪交流,有人的鼻子流出了血。鬼子小队长戴着防毒面罩声嘶力竭地逼问人们:“说不说,武工队的下落?”依旧没有人理他。这小子气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突然,他用手一指,鬼子群里跳出两个小鬼子直奔一个小伙子而去,狗爪子一伸就抓住这个青年,硬说他就是武工队员。他们把小伙子绑在一棵老槐树上,用皮鞭轮番抽打,那个小伙子顿时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咬着牙硬是不肯吐出一个字。
人群骚动了,“不许打人!”“不许打人!”人们怒吼着,纷纷向敌人拥去。敌人有些慌乱,夹杂在人群当中的大老迟,趁机迅速写了个小纸条,交给了老会长。孙玉敏眼尖,一下子看到了老迟叔的这个动作。她忙从老会长手里抓到纸条,就势踩到脚下,在周围群众的掩护下,又敏捷地把那个纸条藏进了鞋里。老会长见了,信任地点点头,悄悄地对她说:“送到庶村去,交给区武委会邹主任,越快越好,路上一定要小心。”孙玉敏举起了小拳头,意思是说,放心吧,我一定能送到。孙玉敏挤到人群后面,又趁鬼子慌乱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挤出了人群,避入了墙角,又迅速闪进一条小胡同。走了几步,发现地上正好有一个篮子、一把铲子,这是刚才鬼子抄家时扔出来的。孙玉敏捡起来,装做挖野菜的样子,镇定地向村北走去。
她心里急,脚又不敢走得太快,怕引起敌人哨兵的怀疑。就是这样小心,到村口哪儿,鬼子哨兵还是拦住了她。“你的,小孩哪里去?”那家伙把枪一横,厉声喝道:“上山挖山野菜吃呗!”孙玉敏白了他一眼,继续往前走。“不准,统统到那边的集合!”“皇军嫌俺小,没让俺去!”孙玉敏说罢,又指着东北角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说:“不让俺挖菜那俺回家啦!”那鬼子哨兵又仔细打量了她一阵,见她实在太小了,不像是武工队,就收起了枪,放她过去了。
她骗过岗哨,径直朝那座房子走去。开始的时候,哨兵还盯着她,后来,哨兵扭过头去了。孙玉敏回头一看哨兵不理她了,就急忙跳进通向北山的一道深沟,飞步向庶村跑去。
驻守在庶村的区武委会邹主任,刚才听到了小滩方面传来的枪声,断定大老迟他们出了事。于是,他顾不得吃早饭,带上两个武工队员,顺着山路向小滩方向走来,突然,在他们的面前跑来一个小姑娘,由远而近,衣服都被树枝剐破了,胳膊上、腿上、手上、脚上都出了血。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满脸都是汗。“邹主任,我是小滩孙家的玉敏,我鞋里有情报!”刚说完,就昏了过去。邹主任随手接过鞋,撕开鞋口,取出情报,派人把玉敏送到群众家休息,然后迅速集合区中队和联防民兵,浩浩荡荡直奔小滩。
一场激战之后,鬼子大部分被歼灭,剩下几个一瘸一拐地溜回据点,乡亲们和武工队员们得救了。孙玉敏回到小滩村,乡亲们都把她围起来,都说她有出息,像个小八路。他哥哥走了过来,拍拍她说:“我妹妹长大了!”孙玉敏没理他,转身去找老会长,孙早夕连忙说:“厉害丫头,告诉你,区里给你记功了!”“不稀罕!”“那你要什么?”“我要当民兵!”“好吧,我准你。”
孙玉敏正式参加了民兵队,而且还被选为“青妇队”队长。
孙玉敏的理想实现了,她高兴极了!她经常向老民兵请教射击、投弹、埋地雷等战术技术知识,起早贪黑地搞自我训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十般武艺都掌握熟练了,好立即去杀鬼子。由于她的勤学苦练,没多久,她的军事技术水平就超过了其他民兵。在东海军分区举行的射击考核中,她被评为全区第一名射手。在一次战斗之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孙玉敏已经16岁了,别看她身体瘦弱,貌不惊人,可打起仗来,她却是一个“机灵鬼”。她常说:“要想多杀敌,没有点子可不行!”她见日军经常通过小滩村东的石板桥到外地去“扫荡”,就和姐妹们动脑筋在石板桥上做出一篇奇妙的文章来。她们把原来的石板桥加以改造,使每个桥石间的距离加宽许多,走起来十分费力。然后再把地雷埋在桥头上。一天,一大队日军到桥边,前面的敌人拖拖沓沓走得很慢,后面的拥挤在一起,“叽哩哇啦”乱嚷嚷。孙玉敏抓住这个机会,一个眼神递过去,那边的民兵猛地拉动雷弦,只见火光一闪,9个鬼子当时就趴在地上。她的胆子非常大,往往令许多男民兵折服,也经常只身到五六里外的村庄去送情报,去搞侦察。她有个舅舅叫张贤斌,不知什么时候跑到据点里当起汉奸来。孙玉敏听说后,气得直掉眼泪。哭完后,她一个人深入虎穴,连哭带骂,硬是把舅舅给瓦解了出来。
她的这些事迹,曾传诵一时。孙玉敏和赵守福、于化虎并列为胶东三大抗日英模。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日伪军看到了自己的末日,但却并不甘心失败,仍然要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企图在这挣扎里求出什么新的希望。驻青岛的敌人派了大批兵力返回行村,妄想打通海莱的通路,以掩护莱阳一带的敌人从海上逃跑。为粉碎敌人的这一阴谋,党指示文山区的人民武装力量进行反扫荡。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日本鬼子躲在据点里不敢出来了。只是偶尔出来,抢点老百姓的青菜,就匆匆地跑回去了。
聪明的孙玉敏就在菜地里发挥了她的才智。地点选在据点跟前,西北角靶豆和黄瓜地。困难是没有地雷了。但这个困难没难住孙玉敏,她领40多名妇女自己造了起来。她先用黄泥作成模型,中间装上包着黄泥的沙袋,将熔化的铁水倒进模型里,冷却后倒出沙子,装上炸药,安上雷管,一试验,效果跟上级发的差不多。
孙早夕老会长听了孙玉敏的作战方案,觉得切实可行,就批准了。同时,又在青威公路两侧、烽台山下埋了一批地雷,以防备敌人来报复孙玉敏。
夜,出奇的寂静。孙玉敏带领十几个女民兵,背着地雷,悄悄潜入到行村据点附近的菜地里,选择黄瓜、芸豆长势旺盛的地方埋上了地雷。这时天已蒙蒙亮。据点里传出了人喊狗叫的嘈杂声,30多个鬼子从据点里出来,朝菜地这边走过来了。孙玉敏一见,赶紧挂上了所有的雷弦,一招手,带领大家撤出雷区隐蔽起来。这时鬼子提筐背篓地来了。孙玉敏一见,灵机一动,又提起两个大地雷悄声对伙伴说:“我再给他们设个回斗炸!”说罢,猫着腰,借着芸豆架的遮掩敏捷地迂回到鬼子的来路上,埋下了两个绊雷。鬼子到了菜地,东瞅瞅西望望,见四面没有什么动静,就放下了胆子,纷纷向芸豆、黄瓜地里钻,刚钻进去,雷声就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鬼子有的当时就被炸死,有的被炸得瘫在地上干叫唤不能动弹。剩下没有炸着的扔掉筐篓,死命地往据点里跑。跑在最前面的几个没跑出多远就又绊响了孙玉敏刚才埋在路上的雷,立即被炸得血肉横飞。后面的鬼子一见,当时就吓傻了,呆住一会儿,又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没头没脑地四处乱窜。
一个鬼子终于跑回了据点,慌慌张张地向中队长龟田报告了在菜地挨炸的情况。龟田气得暴跳如雷,恶狠狠地问:“什么人埋的雷?”“是几个女士八路,可能又是小滩孙玉敏领头干的!”龟田把桌子拍得山响,气急败坏的吼道:“捉住她!杀光小滩的女八路!开路开路的,不杀光,我的不罢休!”
这时,孙玉敏早就带女民兵们撤到了行村西北,隐蔽在通往小滩和烽台山的一条大深沟里,观察据点里敌人的动静。龟田带人露头了,孙玉敏对身边的民兵说:“打个排子枪,引这些该死的家伙上钩!”“叭!叭!叭!”三声枪响,龟田听了之后,果然带着十几个日伪军朝孙玉敏这边追过来。孙玉敏冲女伴们喊了声“撤!”大家一阵风似地沿着沟身跑向烽台山,正好老会长率领民兵队在那里等敌人呢,两支队伍汇集在一起,准备狠狠地教训龟田一下子。可是,敌人被地雷炸破了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慢慢腾腾地比乌龟爬得还急人。
敌人终于钻进了老会长他们布设的雷区。老会长立即下令,让布雷组到敌人的后面再埋一组地雷,断他们的后路。布雷组的民兵得令之后,一跃而起,提着地雷,“嗖嗖”地沿着山坡、壕沟跑到敌人的后面,迅速把雷埋好,又迅速跑了回来。他们刚回到这边,雷阵区域里就腾起一根根黑烟柱,与此同时又是一阵阵撼天动地的爆炸声,整个烽台山都颤抖了。
孙玉敏和战友们趴在地沟里,激动地观赏这个壮观的场面,又是拍手,又是笑,比过年还高兴。突然,她发现烟尘中又站起来一些鬼子,跌跌撞撞地东转转西转转,后来又在一个挥舞东洋刀的鬼子头目指挥下,从已经爆炸过的雷区往外跑,企图抢战烽台山上东脚的土埠子。她一挥手,民兵们把枪都伸出来了,手榴弹弦也挂在了手指头上,近了,更近了,当敌人跑到射程之内后,孙玉敏和老会长大喊一声“开火!”顿时,排枪、土炮、手榴弹,向敌人喷出一团火球,山脚下成了一片火海,鬼子连滚带爬,又扔下一堆死尸,钻进一片坟地,进不敢进,退不敢退,只是朝山顶胡乱放枪。
鬼子躲在坟堆后面,民兵们的枪弹够不着,大家心里都十分着急。孙玉敏比谁都急,她担心鬼子不按民兵事先给他们安排的路线走。所以她跑到老会长的跟前,悄声请求:“我下去把敌人撵起来,没事!”老会长知道拦不住她,只好答应道:“好!稳当点!我们掩护你!”
孙玉敏没等他说完,早已飞身下山,又猫下腰,绕过石棚,越过土坎,跨过沟壕,飞速迂回到坟地的西侧。在离鬼子只有几十步的距离时,她便藏在一个小土包的后面,一个坟头上探出个鬼子的脑袋来,神色慌张地向山上看,也是活该这家伙倒霉,孙玉敏瞄都没瞄,小土枪一扬,“叭”的一声,正打在他的脑袋上,那小子连叫都来不及叫,就栽下了坟头。紧接着,她又向敌群投去了两颗手榴弹,“轰!轰!”两声巨响,炸得鬼子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纷纷向山顶那边跑,这时,山上的民兵在老会长孙早夕的指挥下,向逃过来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土枪、土炮一齐开火,手榴弹雨点一样落进了敌群,鬼子顿时大乱起来,哭声、喊声、叫声、骂声,就是听不见人声。混乱之中,又转身奔向来时的大路,可刚一上路,又踩上了民兵们事先埋在那里的“回头雷”,结果几百名敌人只剩下了十几个人,狼狈地逃回了据点。
孙玉敏和民兵们看着那群兔子一样奔逃的鬼子,齐声唱了起来:
日本鬼不可怕,胆敢来行凶,
叫他回老家,先给枪子吃,
后给‘铁西瓜’……
1945年6月15日,东海军分区召开庆功大会。会上,军分区首长讲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大好形势,传达了毛主席“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伟大号召,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同时,表彰了孙玉敏等一批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又特别奖给孙玉敏一支崭新的小马枪和几十发“六五”子弹。
“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孙玉敏在返回的路上,耳边总是回荡着这句话,仿佛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干劲。她脚下生风,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奔跑,想尽快地回小滩村,向民兵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老会长布置新的战斗方案。
不知不觉,孙玉敏奔跑了60多里路,黄昏的时候进了村,她没顾得上回家,径直向村支部奔去正好遇上老会长要领民兵到行村大道上去埋地雷。老会长告诉她:“接到上级的通知,行村的鬼子想从海上跑!”孙指导员插话道:“我们要截住他们,在行村通往何家海口的大道上埋上地雷,给龟田开个告别宴会!”孙玉敏听罢,忙说:“那咱们快走吧!”老会长见她满头是汗,关切地说:“你今天就别去了,刚刚跑了60多里路!”“那不行,打鬼子不分份儿给我怎么行!”
他们刚跨过公路,突然行村据点窜出几个骑兵来。孙玉敏灵机一动,“扑通”一声跳进海里,追赶的敌人眼见她没有影,无可奈何地朝大海放了几枪,就勒马回去了。孙玉敏见敌人走远了,从水里爬上岸,跑到预定的地点,和爆破队中一起,趁着夜深人静,在公路上布下了地雷阵。第二清晨,日军大队人马出动,准备从海上逃回青岛。孙玉敏和民兵们隐蔽在公路两旁的土丘上,眼看着敌人走进了雷区。骑在马上的日军小队长挥舞着指挥刀,催促着士兵:“快!快快的!”喊声未落,一颗地雷在脚下就炸响了。鬼子队伍顿时乱了营,慌慌张张地向公路两旁逃命。孙玉敏乐坏了,公路两旁都是她埋下的夹子雷、连环雷,“轰!轰!”的巨响连成一片。为了把敌人引入雷区,她又故意从石棚后边闪出来,边跑边打枪,引敌人上钩。鬼子见“花姑娘”马上就忘了地雷,红着眼睛一窝蜂似扑过来。孙玉敏凭着熟悉的地形左躲右闪,很快地就把敌人引入雷区,刹时间,雷声大震,烟气腾空。
剩下几个鬼子兵骑着高头大马,没命似地向行村据点里跑,孙玉敏从背上抽出小马枪,持枪追向逃敌。她瞄准跑在最前面的一个鬼子,一钩扳机,“叭”的一声,那鬼子就从马上栽了下来。后面的几个鬼子也都被受惊的马掀翻在地。地上的雷又把他们炸向天空……
行村据点里的敌人就这样扔在了青烟公路上。
说到这里,不苟言笑的孙玉敏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是真过瘾、真解恨呀!”
“听说在那次战斗中,您一个人就炸死17个鬼子,是吗?”
“对!17个!我还嫌少呢,他们杀了我们多少中国人哪!17个不多!”
老人说到这里,又点着一支烟,默默地抽起来。辉煌的往昔在她眼里,似乎只是完全应该的一些平常小事,她的神色里看不出一丝的自喜。
“那当然没什么,中国人嘛,不抗日还行?南京大屠杀死了那么多人,我们怎么能不反抗!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光荣的,可作为个人那完全应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老人的境界自然是很高,但历史究竟没忘记她。解放后,人民选她做了县民政局副局长,她就一直兢兢业业地干到离休,在几十年的建设时期里,又为海阳人民立下了无数的新功。
离休后,人民又让她住进了老干部楼,享受幸福的晚年。她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她的身边,她的老伴——原县法院院长张玉琢平时陪伴她,或写写回忆文章,或准备给学生们讲的爱国主义讲稿,生活蛮充实的。
谈起这些,孙玉敏高兴地说:“这很好,这生活正是我们当年奋斗的目标。咱们中国人真是站起来了!你们年轻人将来会更好,可是越好,越是要记住过去的历史!”
老人说话斩钉截铁,全然是一副女英雄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