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章 “不见鬼子不挂弦”——访电影《地雷战》中赵虎的原型赵守福

  在山东省海阳县赵疃乡,我见到了赵守福。

  老英雄天然生就一个英雄的形象,看上去比电影里的赵虎还要高大、魁梧。只是精神里“虎气”已经不多,毕竟是79岁的高龄啦!他如今是耳聋眼花,语言表达也已十分迟钝。我进屋时,他正躺在炕上。听说是来采访地雷战的,老人慢慢地起身,正襟危坐,运足了气力,高声说了句:“打鬼子,我就从来没怕过,就为的是给咱中国人出口气!”这声音,这气概,还是英雄的。

  我细细地端详这位老人,努力想象他年轻时的勃勃英姿。

  不错,赵守福当年是一只猛虎,一只咆哮着扑向敌群的猛虎。在海阳地雷战中,他出生入死,敢打敢冲,一人就炸死、炸伤敌人183名,先后6次获得胶东军区授予的“钢枪奖”。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他竖起大拇指,连称“好小子!”赵守福的大名威震敌胆,日本鬼子四处张贴布告:“活捉赵守福者赏洋一万元,割他的头者赏洋五千……”

  提起这些,老英雄朗声大笑,摆摆粗糙的手掌,连说“不讲自己,不讲自己,我讲讲咱海阳的地雷战!”

  1940年农历正月初四,海阳人民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大人孩子正忙着梳洗打扮到亲戚家拜年。突然,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传来:日本兵打进来了!刹那间,节日的欢乐一扫而光,人们呼儿唤女,藏粮藏物,陷入极度的惶恐之中。

  此时,盘踞在海阳县的国民党守城部队被日军吓得失魂落魄,一枪未放,就仓仓皇皇地跑掉了。于是,疯狂的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战领了县城及行村、大山所、鲁古埠和凤城等沿海村庄,并残酷地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然而,齐鲁自古多豪杰,翻开山东人民的历史,从来就没有自甘臣虏的先例。日军的暴行没有吓倒英雄的海阳人民,在县、区党委的领导下,他们纷纷组织起“青抗队”、“青妇队”、“职工会”、“农民自卫团”、“儿童团”等抗日救国团体,赵疃、文山后、西小滩等十几个村庄分布在青烟公路两侧,距敌人据点近,人民受害最深,反抗也最强烈,斗争也最坚决。民兵们拿起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在敌人眼皮底下,积极开展“反封锁”、“反资敌”、“反扫荡”活动,他们贴标语、撒传单、割电线、抢武器、捉伪军,搞得敌人神魂不安,而最使他们闻风丧胆的就是“地雷战”。

  赵守福,是在地雷战中涌现出来的“爆破大王”。

  赵守福,1920年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给地主放牛,苦苦地干了11年,除了受苦之外,一无所获。18岁那年,共产党来了,革命形势在山东发展迅猛,赵守福扔掉放牛鞭,参加了革命,1943年9月12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鬼子入侵海阳的时候,他已是有多年革命生涯的“老”民兵了。侵略军的战火烧红了他的眼睛。“誓死不当亡国奴,只有斗争才能活下去,不斗争没有活路!”他粗着喉咙这样吼着。

  1943年春,在保卫麦收的战斗中,邻村的民兵队长用两颗大地雷炸中了5个日本兵。消息传开,赵守福摩拳擦掌地说:“啥时候我们也弄几个地雷,叫鬼子尝尝铁西瓜的味道!”没多久,区上发下两颗地雷,领导交给赵守福,让他研究埋雷造雷的方法。

  赵守福如获至宝,他和几个民兵骨干开始琢摩起铁西瓜的秘密来。他们在大道上挖个深坑,把地雷放进去,上面架上树枝,雷弦拴在树枝上。鬼子来了,赵守福心里乐开了花。可是,鬼子的马蹄踏进坑里老深,地雷却没有爆炸。鬼子过去后,赵守福领人把雷起出来,分析不爆的原因,又改成“箱子雷”,结果,还是不见成效。赵守福急得抓耳挠腮,但他没有灰心,鼓起勇气继续研究,经过几天的熬夜,他又研制出一种绊雷。一天,据点里窜出200多个日伪军到寨头一带抢粮。赵守福估计日伪军下午要顺原路返回据点,便提前来到村西南山枣埠顶,在通往行村的道上把两颗绊雷埋上。下午两点多钟,日伪军带着抢来的粮食、猪、羊等物得意洋洋地往回走。刚走到山枣埠顶端,只听“轰”的一声,一个尖兵踏响了那颗地雷,四五个敌人飞上了半空,又重重地摔了下来,摔成了肉饼。后面的日军慌忙向东跑,又绊响了地瓜田里的那颗地雷,被炸倒了七八个。赵守福他们乐得直蹦高,这是他们第一次打死鬼子。区委书记得知后,专程赶来祝贺,他说:“守福,你们炸得好哇,今后要想方设法让地雷遍地开花,使敌人寸步难行!”赵守福当即要求上级多发几颗地雷,区委书记答复说:“现在我们的兵工厂条件差,一时很难产出那么多地雷,大家要想办法开动脑筋自己解决!”

  “没有铁雷造石雷!”赵守福和他的战友们根据放炮崩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声音震天,杀伤力极强。此后,他们就把漫山遍野的石头利用起来,凿上圆洞,填进炸药,安上导火线,制成各种拉雷、绊雷、滚雷杀伤敌人。

  一天,敌人杀气腾腾地闯进赵疃。隐蔽在村口的赵守福他们迅速闪出,挂好雷弦,然后向村内转移诱敌深入。他们刚跑出百十步,村头的“夹子雷”、“连环雷”一齐开了花,五六个敌人应声倒下。其余的连滚带爬,四处逃命。不料,慌乱中又踏响了几颗大地雷,刹那间,硝烟滚滚,尸横遍地,剩下几个丧魂落魄地趴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民兵们对准敌人又是一阵土枪。骑马的日本军官像输红了眼的赌棍,“哇啦”地狂叫几声,抽出洋刀,逼着喽罗们向村里追赶。赵守福领着民兵进村后分片挂好雷弦,故意在100米远的地方暴露一下目标,敌军官一见人影拍马就追。刚到牌坊下边,一声巨响,一个特大的“箱子雷”正好在日本军官的马肚子底下开了花,大洋马和日本鬼子军官一同倒毙在血泊之中,另外三四个日本兵也同时上了西天。民兵们打扫战场,把马肉送到邻村的队部,赵守福对民兵队长说:“这大洋马肉又香又鲜,今后可多炸些马分给乡亲们吃!”

  对于地雷,敌人害怕得要死,人民确是一片欢欣鼓舞。海阳地区的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到处传唱:

  “海阳的铁西瓜”,

  威名传天下。

  今天炸,明天炸,

  今年炸,明年炸;

  轰轰轰,

  直把那日军,打发回老家!

  ……

  海阳的铁西瓜,

  神力无比大。

  四面八方开了花,

  打发日军回老家。

  轰轰轰,

  迎来抗战胜利,东方出彩霞!

  时势造英雄,在8年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多名,缴获各种武器600余种,共涌现出县以上英雄500多名。赵守福是其中的佼佼者。

  谈起往昔的战斗生活,老人家激动得满面通红。

  他说,解放后他被选为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10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62年拍电影《地雷战》,他积极为摄制组提供材料,给饰演赵虎的演员讲述当年的战斗场面,前前后后跟着忙活了一个多月。

  晚年,时常给青少年讲讲爱国主义课,并为建立“地雷战纪念馆”而奔忙,现在纪念馆终于立了起来。老人放心地笑了,“有了电影,再有一个纪念馆,孩子看了就会相信,就不会忘记,那是不该忘记的一段历史呀!”他这样说。

  临行,老人一再叮嘱:不要写我个人如何如何英雄,要写就多写写咱中国人不服软的斗争精神!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