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篇 啼血桑梓——贺龙

  ·贺龙聚集了3000多英雄儿女,宣布起义。成为红二方面军最基本的队伍。

  ·老房东见一个红军正为他家劈柴,连忙上前阻拦,那红军回过头来,正是贺龙

  ·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堂嫂,不但没沾过他的光,相反,他对堂嫂的孙子仁儿最为严厉

  据新华社长沙消息,贺龙元帅的骨灰回归故里安葬仪式,2009年6月27日上午在张家界天子山贺龙公园举行。当日,数千名群众自发前往贺龙公园,缅怀贺龙元帅。27日上午,贺龙夫人薛明护送骨灰到张家界,贺龙的女儿贺捷生、贺晓明、贺黎明及其家属出席仪式并敬献花篮。

  在安葬仪式上,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说,贺龙元帅对家乡人民始终怀着难以割舍的赤子情怀,家乡人民对贺龙元帅始终保持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贺龙元帅骨灰回归故里安息,这既是他的遗愿,也是家乡人民的期盼。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将随着他的英灵长驻三湘,永励后人。

  贺龙元帅的故乡洪家关,是一个英雄的小镇,它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城西北二十公里的武陵山深处。这里的山水树木都似乎是英雄的姿态,山上,清一色的苍松翠柏,如刀枪,也如剑戟,山下,玉泉河不像江南小溪那样流成女人的小唱,而是浩荡如江海。不错,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村镇,是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是一个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村镇。

  1935年,率领红二方面军从故乡桑植出发长征的贺龙元帅对送别他的当地百姓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回家来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次竟成了元帅与故乡的永别。

  贺龙的女儿贺晓明说:“父亲此后虽然长期生活在北京,但生活习惯从未改变。我们从小就跟父亲吃家乡口味,因而对桑植的习俗相当熟悉,也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我们从心里深深理解了父亲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爱。他生前曾对我们说过,百年之后,要把骨灰安葬到老家。”

  崇武家风传了八代

  造就贺元帅英雄血性

  贺龙元帅在桑植的始祖,是一位名叫贺崇先的传奇英雄。

  贺崇先精于兵法,而且勇武异常。明末随农民起义武装余部从湖北钟祥贺家湾来到湖南。不久,贺崇先从军,清廷授其为湘西九溪卫兵马指挥使之职,在慈利县九溪卫落户。后来,贺崇先率全族从九溪来洪家关定居下来。

  桑植人将居民划分为“军、民、客、土、苗”5家,“军家”,是指从军后在当地落户的人家,贺氏属于汉族军家。贺家全族男女一百多人,保持祖传分房不分家的习俗,一口大锅里吃饭,开餐和集会时,以敲钟为信号,其纪律严明,如正规军队。到了贺龙曾祖那一辈,人口实在太多,这才不得已才各自为炊。

  贺龙元帅常说:“我们是军家,有革命传统性,祖传是分房不分家的。”意思是,一口大锅里吃饭的人,不用分亲疏,要团结一致,保持和发扬祖德。贺家的祖训还有一条是“对待他人,要平等团结。和平共处。”

  有一位先人的壮举曾强烈震撼贺龙元帅的灵魂,并且是他最终成为元帅的重要动因之一。这就是贺崇先的四世孙、贺龙的堂曾祖父贺廷璧。

  贺廷璧秉承军家传统,自幼练功,成为名震一方的武者。1854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心中充满大义精神的贺廷璧第一个响应,他率领数千农民起义军攻破桑植县城,杀掉县官,开仓放粮,深得到广大饥民的热烈拥护。1855年,清政府派兵镇压,贺廷璧率义军奋勇抵抗清军。两年之后,不幸被捕。清政府要将贺廷璧正法,其夫人刘氏闻讯奔赴刑场。军家贺氏有铁血风俗——“不能让英难的头颅落在地上”

  那天,那个鲜血弥漫的上午,刘氏庄严跪在贺廷璧面前,双手掀起上衣前襟。刽子手残忍地砍下贺廷璧的头颅,刘氏轻轻托住,然后坚强地站起来,将英雄丈夫的头颅捧回洪家关。醮着血泪将仇恨刻进家族的记忆。

  “贺廷璧造反,刘氏兜头”的悲壮故事在桑植家喻户晓。有人把这个故事编成戏剧《刘氏兜头》在各地演出,歌颂这一对英雄的夫妻。这个故事成为贺氏家族的家史代代传颂,给贺氏后人留下了深远影响,自然也渗入了贺龙的血液里。

  贺龙的曾祖父贺廷宰是一位秀才,在家乡教书,同时操练武功。玉泉河,水流湍急,乡民出入多有危险。素来急公好义的贺廷宰决定要修一座便民桥。为此,耗去很多财产,但屡修屡塌,直到他逝世时,大桥仍未修成。

  贺龙的祖父贺良仕是个武举人,有一身骑马射箭的硬功夫,为骑射民族出身的清廷看好。但贺良仕没有依附朝廷,更没有成为统治者的鹰犬。相反,他本着“平等团结和平共处”的祖训,继承父志,不断变卖家产继续修建洪家关大桥,以致家产耗尽,大桥才得以完工。取名风雨桥。

  到了贺龙的父亲贺士道出生的时候,贺家的财产只剩下了3亩薄田一头耕牛,生活已是十分贫困。贺龙出生时,贺家因为风雨桥已变得一贫如洗。贺龙的父亲贺士道务农兼做裁缝,为人直爽,继承家传武艺,爱打抱不平,敢与土豪劣绅对抗。人称“贺拳师”贺龙排行第四,他有3个姐姐、两个妹妹、1个弟弟。他一家三代11口人,靠3亩薄田和父亲的手艺维持生活。贺母体弱多病,生下贺龙后不久病逝。贺龙是靠堂嫂陈桂英的乳汁喂大的。

  贺龙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贺廷壁反抗官府拯救穷人的故事,教育他要不畏强暴坚持正义。在苦难中长大的贺龙,逐渐领悟“扶贫济困造福百姓”家族精神,并且因此而越来越憎恨吃不饱穿不暖的奴隶生活。1916年3月16日深夜,年仅20岁的贺龙在辛亥二次革命的召唤下,带领贺勋臣、王占彪等21名青年,以菜刀为武器,刀劈了芭茅镇的反动盐局。不久,他被义士们推举为桑植讨袁军总指挥。

  从贺崇先到贺龙,已历八代。但尚武家风丝毫未减。在贺龙纪念馆,记者发现了贺龙年少时练功的大刀,长近3米,重达60公斤。凛凛地闪着寒光。解说员讲:“常有年轻人来试,但一般人拿不动,更舞不起来。”

  满门忠烈闹革命

  一族100多名烈士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奉中共中央命令,组建了中共湘西北特委。1928年2月29日,贺龙回到洪家关扩充武装壮大革命力量。凭着“两把菜刀”的英雄名望,当地青壮年纷纷聚到他的旗下。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天;扩红一万,只要一转”。“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干革命不怕杀,跟着贺老总闹革命,脑壳砍下来碗大个疤!”可见其感召力之强。

  在老家,贺龙不到三个月便聚集了3000多英雄儿女,在那座先人修成的风雨桥头,他宣布起义。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桑植起义,党所领导的“贺家军”成为红二方面军最基本的队伍。

  在土地革命时期,桑植这个8万人口的山野小县,先后有3万多人参见了红军和赤卫队,其中一万人战死沙场,三千人跟随贺龙元帅转战南北。全县十分之三的参军比例,十分之一的战死比例,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桑植起义,激怒了国民党反动派。

  洪家关,因为革命,在历史上曾三次遭受血洗。第一次是1919年,贺龙带讨袁护国军驻防桑植,因开展破除迷信、保境安民活动,触怒了当地封反动势力,他们对洪家关进行疯狂报复。贺龙的堂侄贺连元家第一个遭到屠杀,他的妻子郭三妹被匪徒抓住,被当头猛砍一刀,然后割掉右耳,紧接着又朝她身上砍21刀,最后碎尸丢进河中。同时,又将他的两个儿子和大女儿全部砍死,年仅6个月的小女儿被活活摔死。

  屠杀进行了整整一夜,贺姓族人遇难30多人,受害48家。在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之后,洪家关又两次遭受敌人大规模血洗,一次发生在1928年土地革命时期,敌人对洪家关进行了疯狂的烧杀屠戮。最后一次发生在红军长征开始后,在“诛灭贺龙九族,鸡犬不留”的叫嚣声中,“铲共”队和“清乡”队所到之处,白骨遍野。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走后,贺氏族人被杀害的多达89人。然而,敌人的屠杀不能摧垮贺龙故乡人的革命意志,在桑植、在洪家关,“跟着贺龙闹革命”,是一句湘西人引为自豪的喊了数十年的口号,贺龙,是湘西乡亲们的光荣。

  1935年冬,贺龙回到了玉泉河边的风雨桥,告别生他养他的故乡。在这里,他宣布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从此1.5万人的大军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红二、六军团出湘西、进云贵、占四川、爬雪山、过草地,一路血战无数,一路风雨兼程。一年后,在山高路远的宁夏与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贺龙再也没有回到生他养他伴他战斗的故乡。

  贺龙的红军走后,洪家关再次跌入黑暗的地狱。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四处追杀红军亲属。受害最深的是洪家关的贺氏家族,他们有田不能种,有房不能住,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只好全族逃到深山老林里开荒度日。特别是那些红军留下的80多名红军媳妇,对于她们来说,家全部塌了。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没有男人的破碎的家。

  洪家关的女人是英雄的女人,从英勇兜头的刘氏夫人,到为革命壮烈牺牲的贺英、贺满姑到这些红军妻子,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她们在没有春天的岁月里数着手指期盼胜利,祈盼丈夫凯旋归来。湘西人能歌善舞,在那些漆黑的夜里,她们用这样的歌声来表达坚贞不屈的爱情——《马桑树儿搭灯台》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

  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钥匙不到锁不开——

  1949年,留守桑植的女人们,终于听到了从山外传来的好消息。红军回来了。可是她们的丈夫却没有回来……

  在贺龙纪念馆的一面大墙上,书写着一个长长的革命英烈谱,那是一组宠大英雄的群雕:“贺士道,贺龙的父亲,1920年在桑植为贺龙运枪,被敌人刀劈而死;贺文棠,贺龙的弟弟,1920在桑植被敌人抓去活活蒸死,年仅15岁;贺英,贺龙的大姐,1933年牺牲在长湾;贺戊姐,贺龙的二姐,1933年牺牲在长湾;贺满姑,贺龙的四妹,是游击队长,1928年被捕,桑植县城校场被剥衣解肢,一刀一刀割死;贺文新,贺龙的堂弟,护旗兵班长,1928年为了向贺龙送紧急情报活活累死途中……”

  洪家关,仅贺氏一族就有100多名烈士,留下了80多个寡妇。据相关资料记载,贺龙的近支宗亲几乎全部被敌人杀掉,年纪最大的80岁。最小的贺学如,出生仅仅50天,就被活活摔死。

  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周逸群曾对贺龙说:“你们贺家是英雄家族,将来要好好研究。”

  家乡人民寄去腊肉

  元帅按价将钱汇回

  直到今天,洪家关乃至桑植县的百姓,仍然在传唱《贺龙三过麦地坪》、《我盼贺龙回故乡》等歌曲,元帅的爱民故事随着歌声,在武陵山区代代相传。

  1934年,贺龙元帅率领一支部队经过一个小山寨,他看到很多老百姓挤在岩脚下,一问才知道这个村寨的房屋被土匪烧掉了。他当即命令队伍停下来,亲自带领红军战士砍树条、割茅草,帮助老百姓搭茅棚子。临别时,他发给每户二十块钱。他对老百姓说:乡亲们,土匪把你们害苦了,我们只能解决你们眼前的一些困难,等把天下的土豪劣绅、土匪、王八蛋统统都消灭了,你们就能永远地过好日子了。从那天开始,乡民们把这个小山村更名“红军村”。

  现在当地地还流传着“军长劈柴”的故事。

  有一次,部队在一个小村子宿营。他们不但秋毫不犯,训练之余,还纷纷为百姓做家务杂事。

  那天上午,出工的老房东回来了,他看到一个身穿青布衣的红军正满头大汗地为他家劈柴,连忙上前阻拦说:“红军大哥,难为你了,快歇歇吧。”那红军回过头来,笑着说:“难为什么?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嘛。”

  老房东定神一看,呆住了,这位“红军大哥”原来就是贺老总!老房东激动地说:“哎呀,军长,你是带兵的,怎么给我们老百姓劈起柴来了。”

  贺龙元帅擦擦汗,笑眯眯地说:“军长就不应该给老百姓劈柴吗?军长也是来自老百姓嘛!”

  是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贺龙元帅始终和当地百姓生活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油茶子成熟了,他派人帮助群众捡;红薯长成了,他派人帮助群众挖;堤坝垮塌了,他派人帮助群众修。有时,贺龙元帅还带着干部和战士,把打土豪得来的胜利果实,送到丧失劳动力的贫苦农民家里。那时,人们编了这样一首歌:高山顶上云套云,园中竹子根连根,河里鱼儿不离水,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这支歌至今还在湘西各族人民中流传。

  贺龙元帅对党对人民所作的贡献那样大,但他从不愿给家乡人民添一点麻烦,处处体现出对百姓的深厚感情。

  当年,贺龙元帅旧居被土匪烧毁了。解放后,出于对元帅的热爱,家乡人准备照原样修复。贺龙元帅知道后,来信说:“不要修了,我看还是修一所学校。”

  后来在接见桑植县委负责同志时,他仍一再强调不要修复他的旧居。

  1960年,家乡人民托人给贺龙元帅带去一些腊肉,他收到后,按价把钱寄回家乡,并写信说:“以后决不要再给我带东西。这样不好,会给群众带来麻烦的。”

  在三年困难时期,洪家关公社写信给贺龙元帅,反映了家乡人民存在一些困难。贺龙元帅立即回信激励道:“困难是暂时的,我们有毛主席的领导,有党中央的领导,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他在信中希望家乡人民,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当年红军时期那种革命精神,把人民公社办好。

  制定严格的家规:

  烈士后代别给前辈丢脸

  建国后,贺龙元帅制定了严格的家规。

  他曾当着来京亲属的面宣布:“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不准炫耀我;不准借炫耀我来抬高你们自己;更不准打着我的旗号干那些有损于党和国家利益的事。”这条家规,一直为贺家人所遵循。

  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堂嫂,不但没有沾过他的光,相反,他对堂嫂的孙子仁儿最为严厉。元帅常说:“我是桂英嫂子的奶汁养大的,也是在桂英嫂子的怀抱里体会到母爱的。老嫂当母啊!”

  当初,为了支持贺龙元帅革命,嫂子将独生儿子贺桂如送进革命队伍。贺桂如跟随贺龙元帅左右,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南昌起义,从一个贫苦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红军警卫团长。一九二九年九月九日,在红军与国民党匪军鄣耳坪的血战中,贺桂如冲在最前面,身负七处重伤,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1岁,留下孤儿寡母。

  由于贺龙元帅率军打仗不能顾家,嫂子只好靠为乡亲磨米、出卖劳力糊口渡日。红军长征走后,桑植一带的国民党反动派十分猖狂,向红军家属和当地群众反攻倒算。他们抓人、杀人、放火、抄家;到处张贴“对红属要斩草除根”、“匪首家属财产充公”等告示。堂嫂的家多次被抄,房子被烧毁。她把孙子仁儿男扮女装后,祖孙二人四处流浪,东躲西藏。但后来还是被敌人抓住关进监狱,几经党组织营救,才幸免一死。嫂子日夜思念亲人红军,思念弟弟,流干了泪水,哭瞎了双眼。

  全国解放后,贺龙元帅日理万机,他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乡。嫂子病危的时候,时常呼唤着贺龙元帅的乳名:“常伢儿,常伢儿,你转来啊!”

  贺龙元帅知道嫂子病重的消息后,立即给嫂子寄去了全家的合影照片,并在信中写道:“您这一生,是在辛勤劳苦中过日子。桂如侄儿虽为革命牺牲了,但他的血没有白流,换来了今天中国革命的胜利。您是很光荣的。我有了时间,一定回去看您……”

  贺龙元帅每当提起嫂子,都不禁要热泪盈眶。他难以忘却嫂子的养育之恩。嫂子病故后,他寄钱给家里办丧事,他特意给当地政府写信,指示不许给嫂子家特殊照顾。他在信中说:“桑植县处于湘西深山中,人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丧事一切从简。”

  1950年,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他很想念堂嫂的孙子仁儿,就写信让仁儿去重庆。当时,仁儿在桑植县大队工作,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同志们说:“这回你可走运了!你爷爷当了那么大的官儿,给你提个一官半职稀松平常。”可仁儿到了重庆,贺龙元帅却对他说:“你原来在县大队当侦察员,到我这里就还当侦察员吧。”

  不久,组织派仁儿去西安出差,贺龙元帅嘱咐他办完公事后去看望一位老战友。这位老战友是仁儿父亲贺佳如的老部下,见到自己红军时期团长的儿子,他非常高兴,就给了仁儿一笔钱,让他在西安花用。

  回到重庆后,仁儿汇报出差情况时,把这笔钱的事也如实讲了。贺龙元帅听后,立刻拉下脸来说:“你的出差费用公家已全部给你开支了,为什么还要收人家的钱?建国之初,国家正是用钱的时候。快去,把这笔钱全部交出。”

  钱,对于从小在苦海里挣扎的仁儿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他按贺龙元帅的要求上交时,又偏偏留了一点。不久,这事被贺龙元帅知道后,把仁儿叫去,劈头就训:“你还是个军人吗?为什么不服从我的命令?你以为你是贺家人,是烈士的儿子,就可以违反军规吗?!钱,必须全部交出。一个子儿也不许留!”

  仁儿从此更严格要求自己。他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了,他兴冲冲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贺龙元帅听后,高兴地笑了。可是,他马上收敛了笑容,为侄孙敲起了警钟,严肃地说:“你知道自己距离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多远吗?如果不知道,你到家门口去,去照照那面检查军容风纪的镜子,就知道了。和这个道理一样,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也是一面镜子!”仁儿懂得了元帅爷爷话中的道理。

  解放初期,贺龙元帅的外甥向楚才到重庆看他,恳求给找个工作。这向楚才就是革命烈士贺满姑的儿子。贺龙元帅看了看这个自幼丧母的的外甥,深情地说:“革命胜利了,我们见天了。你妈妈满姑为革命死得好苦啊,你是烈士的后代,更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还是回到农村,坚持在农村干革命,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向楚才听了贺龙元帅的教导,回到了农村。

  贺龙元帅的一名侄孙女,从小向往当一名解放军女战士。考大学时,第一志愿就报的是军事工程学院,但因眼睛近视没有录取,被分配到第二志愿。她接到通知书后,就大哭一场。她不理解军校为什么不照顾烈士的后代。她找到贺龙元帅,诉说了自己的委屈。他老人家说:“不错,你的爷爷是烈士,你是烈士的后代。我经常闭着眼睛想,打了那么多的仗,有那么多同志牺牲了,但他们还总是活生生的在我眼前。你的爷爷牺牲之前高喊的是:‘为了下一代能吃大米饭,同志们,冲啊!’他们牺牲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但不是为个人的子孙躺在他们的功劳薄上享清福、要特权。你是烈士的后代,那就更应该接过老一代人的革命传统,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千万不要给前辈人丢脸。”

  老人家的话,使她很内疚,并从中领会了共产党人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她决定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报到。贺龙元帅听说后,派人送她80元钱,告诉她买一套绘图仪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

  有一年,贺龙元帅的一个侄儿到北京来看他,这位侄儿穿的军装佩带的是营级军衔,但他却告诉贺龙元帅自己是团职,并提出要一张贺龙元帅亲自签字的照片,带给家中的老人。当时贺龙元帅着急外出,就把自己签名的照片送给了他。侄儿走后,他越想越不对头。“他的军衔明明是营职,为什么偏偏要夸大说是团职呢?这人说大话不务实,弄这个照片是为了出去炫耀。”想到这里,贺龙元帅立即派人追到侄儿的住处,要回了那张照片。事后,贺龙元帅写信严厉地批评了这个侄儿。

  “继承革命传统,永葆革命精神”,是贺龙元帅经常教育亲属的口头禅。在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元帅一个在北京上大学的侄孙回桑植县探亲。回到北京时,他下了火车,用桑木扁担挑着行李,来到元帅家。元帅见他满头大汗,身着家织布做的农民服装,扁担“吱吱”叫着走进院里,开起玩笑来:“嚯。‘农民伯伯’来了。”老人家直步走过来,拍着侄孙的肩膀说:“不要难为情,你这样很好,我喜欢。艰苦朴素,不忘本。这才像我们贺家人的样子。”

  贺龙元帅的家规成就了故乡人的高贵品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能够从壮烈辉煌的英雄史中淡妆而出,让浸透鲜血的土地开满了鲜花。如今,革命老区桑植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外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寻找贺龙元帅的遗迹,凭吊他的忠魂,感受他伟大的人格精神。

  桑植是湖南最具开发前景的水能源大县,投资2·5亿元的贺龙电站已建成;已探明储藏天然气1982亿立方米,石油700万吨;活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拥有全国最大的黄柏基地2·2万公顷;旅游资源以贺龙纪念馆为中心,辐射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著名景区。今日洪家关,全镇已办起了两百多家企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过千元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