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章 清安泰心不在焉 按察使隔靴搔痒

  八月二十日,林钟英见老父亲病情已趋于稳定,决定奔赴杭州。

  自从按察使朱理在温州给林温氏与林咏莲验伤,并嘱咐林温氏,要她叫儿子自己来杭州告状后,林钟英一家人都觉得遇到了青天包公,认为这场官司现在有了转机。同时,庄以莅与许鸿志的屈死,也激起了林钟英的义愤与鸣冤告状的胆气。

  林钟英从平阳冒着酷暑时而步行,时而乘船,穿过了雁荡山、括苍山、会稽山,渡过了飞云江、瓯江、富春江。一路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晒黑了皮肤,磨破了双脚,千辛万苦,于八月二十七日来到了有着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

  他没心思欣赏夕阳下雷峰塔的晚照,也没有情绪领略秋风中灵隐寺的暮鼓,西湖的诱人美景,他无意赏玩。林钟英报仇心切,胸中满怀着对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的仇恨,一心要打赢这场官司。

  林钟英打听到按察使衙门在西湖北岸边,他也就在西湖附近找个小客栈住下。由于原来在家写好的诉状已经在路途上被大雨淋坏,他当即向店家借了笔墨,重新拟状。

  好在诉状上的言词,他早已熟记于心,现在,他在诉状上除了把原告人换成自己,原状的语气稍做改动外,他还增加了要求严惩元凶、索赔全部财物的请求。

  同时,他还特意写上“臬台大人已验明刑伤,嘱生亲投”这句话,借以提醒按察使朱理。

  写好了诉状,林钟英才感到腹中饥饿,此刻,已误了店家开晚饭的时辰。他只好来到湖边一个小吃担上,草草要了一碗馄饨充饥。

  填饱肚子,他信步走到湖边,在一个大石头上停下来。他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那变化莫测的美妙波纹把他带入了沉思。

  清风徐来,垂柳拂 面,深秋清澈的夜空上,布满了闪亮的星星。梦幻般的湖光山色,恍如仙境。湖水中,倒映着一座座青楼酒馆的灯火。各种装扮着彩绸、点着五彩灯笼的画舫,缓缓地荡漾在水面上。时而,会随风传来阵阵醉人的琴韵笙歌。

  林钟英无心流连西湖的良辰美景,他伫立在湖边,心中充满了打赢这场官司的信心。第一,事实俱在,有理。第二,朱理大人不仅过问了此案,还为老母小女验了伤,并亲自嘱咐要自己来杭州找他上告。想到这些,他感到伸冤有望,往日的愁眉不展一扫而去。

  作为一个读书人,林钟英始终抱着走金榜题名的科举之路。面对自己家中的不幸遭遇,他暗暗立誓,将来若是科考得第,一定不负圣恩,做个铁面无私的清官,以铲除赃官恶棍,造福地方百姓为己任。

  “阿弥陀佛!施主切莫轻生。”一声唱喏,打断林钟英的遐思。

  林钟英回头一看,是个芒鞋布衲慈眉善目的游方老僧站在身后,他的手中还拿个化缘的破钵碗。

  林钟英长叹一声,说:“唉!我林钟英家遭奇祸,大仇未报,岂能去寻短见!师父误会了。”

  “哦,原来如此。老衲见施主独自在湖边站立已久,怕施主会有什么意外不测,故而一问。”

  “谢谢师父慈悲。”

  “阿弥陀佛,是老衲多虑了。”

  林钟英内心很为感动,心想,世上的人要都像这个老和尚这样善良慈悲,该要有多好!于是就拿出身上仅带的几块铜板,全部放到了这游方老僧的钵中。

  “落难之人,聊表寸心而已。”

  “菩萨保佑!若是有缘,当后会有期。阿弥陀佛,老衲告辞。”

  第二天一早,林钟英就赶到按察使衙门,等待朱理升堂。

  直到小中午,门差才唤他进去。

  诉状呈上后,朱理草草看了一下,什么也没问,就说:“你家之事,本官已知。暂且退下,明日再来取批。”

  林钟英心中诧异,却不便多问,既然按察使大人明确说了明日就有审批,还能怎么问呢?但是,朱大人为何不调朱宇泰、李玉生、范建百等人来对质呢?也许,朱大人已经问过他们,心中已然有数?也许,今天来不及,明天会当堂问案,当场断案吧?

  林钟英只得退下,心神不定地回到客栈。

  第二天,林钟英又是一大早赶到按察使衙门,又是到小中午才传他进去。

  这次,他没有见到朱理,只是有个书办把朱理的批文转给他。

  林钟英一看,恰似兜头被人浇了一盆冷水!

  朱理批文是:“兵差侦缉庄以莅,到该生家生事,骚扰,或许有之。俱呈,朱经历烙烫迈妇幼女并将家私搬抢瓜分,无此情理。该状所诉情由,仰温州府作速秉公严查。”

  林钟英为朱理下一步的做法设想了很多理由,感到都有可能,但他绝对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朱理已经看过自己状纸,被朱宇泰等人抢去财物的清单,也附有与四邻的证词,他在温州也给老母小女当堂验过伤,怎么能说“烙烫迈妇幼女并将家私搬抢瓜分,无此情理”呢?现在,他还把事情推给了本来就在那里告不通的温州府,岂不是笑话?善良正直的林钟英哪能想得到,朱宇泰与朱理已经达成了默契,朱理压根就打心眼里开始偏袒朱宇泰了。

  林钟英做梦也想不到,道貌岸然的按察使朱理,为小小一方砚台,竟能抛弃良知,出卖灵魂,蹂躏律法!

  林钟英在失望与痛苦中,苦苦请求那位书办,要求面见朱大人以诉冤屈。

  那位书办冷冷地说:“朱大人已经批了,要温州府秉公作速严查,你还要怎么样啊?再说,这按察使衙门也不是为你一家人开的,我们朱大人今儿一大早就到舟山视察海防去啦!”

  林钟英无奈,只好委屈地转回客栈,心里则怀疑这个书办说朱理去舟山是否属实。

  一连等了两天,也不见朱大人消息,看起来朱理的确是去了舟山。林钟英想来想去,觉得干等也不是办法,既然到了杭州,总不能无功而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到巡抚衙门上告去!

  九月一日上午,林钟英手持诉状,敲响了浙江最高衙门的冤鼓。

  浙江巡抚清安泰此时正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中。

  石静山不辱使命,没几天就把平阳“民变”事情的前后经过,查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现在,清安泰有了证据,石静山为他拿到了平阳县私加皇粮的告示,加之案发前庄以莅、赖丙辰等人联名写给他的呈状,以及温州知府杨大鹤谎报“民变”的公文,清安泰对平阳“民变”的来龙去脉已经一清二楚。他完全掌握了阿林保先错报,后派百龄复查,又进而谎报平阳“民变”的全部情况。

  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对参倒阿林保这一重大举动,感到稳操胜券。

  此刻,清安泰正在书房里临纸把笔,亲拟奏折。

  清安泰在奏折上写道:“浙江巡抚清安泰躬请圣安!跪奏:嘉庆十二年四月,平阳知县徐映台为中饱私囊,擅改田赋款,由钦定每亩二角三改为三角三。私加三成,引起民怨。生员庄以莅等抗征上告,被平阳县抓捕。该乡武师许鸿志不平,中途夺人。平阳县令徐映台即以‘聚众抗捐’‘夺犯殴官’,上报温州知府。知府杨大鹤则以‘夺犯殴官,煽动民变’谎报闽浙总督。闽浙总督阿林保未经查核,即按‘民变’行文平乱弹压,并错报到京,置圣上于不明。六月,待圣上‘查清事由,惩首抚众’御批到,阿林保即委汀漳道百龄实地复查,已知前报有误。阿林保此时当自责纠错,速纠前误为是。然督府一错再错,竟仍按‘民变’谎呈,屈杀无辜以障圣目;庇护污吏,以误上听。阿林保身为封疆大吏,竟欺君弄权,昏聩枉法,草菅人命,误国误民深焉……”

  刚写到这里,忽然衙差报,有人击鼓鸣冤。

  须知,抚台衙门的大鼓已经静静几年没响了,一般人那敢到这来喊冤呢?

  清安泰带着轻松与好奇,换了官服,升堂问案。

  在衙差呼喊的堂威声中,清安泰看见大堂之下跪着一个手拿诉状的中年书生,只见他瘦削的脸庞上流露出一股英气与犟劲,不由就生出几分好感。

  “何人击鼓喊冤?”

  “平阳学子林钟英,家遭飞祸奇冤,斗胆恳请巡抚大人为民平冤除恶。”林钟英边说,边用双手举起诉状。

  衙差接过诉状,又将诉状递给文案,由文案再转呈到清安泰手中。

  清安泰一看,原来是温州道台陈昌齐曾经转呈的哪个林温氏的状子,只不过是原告换了个名字,有老娘变成了儿子。这事他已经安排按察使朱理去温州处置过了,怎么又闹到省里来了?他心里便有了几分不快,但仍然和气地说:“你家的事,臬台大人不是专程到温州去问了吗?”

  “是朱大人要学生来找他呈状的。”林钟英实话实说。

  “你找他没有?”清安泰对朱理处事认真,颇为赞许。

  “学生去了,但朱大人叫学生回温州呈诉,把案子推给了温州府。”

  清安泰一听,便感不悦:“怎么叫推给了温州府呵?这种事就应该归温州府管。”

  林钟英一听不对路,就急了:“禀大人,这朱宇泰是温州府委派到平阳的,他在学生家里对学生的老母幼女酷施非刑,洗劫财物,不是温州府授意,也是温州府默许,温州府焉能为我主持公道?”

  清安泰强忍怒火,斥道:“胡说!一州之下,统治数县,出个把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也属难免。焉能都是地方首府授意默许?似你家这等事都要告到省府大衙,那平海寇、筑河防、筹军备、赈灾民这些国家大事,我们还有工夫问吗?”

  清安泰此时的心事,全放在那本参奏阿林保的奏章上,哪里有工夫理睬林钟英家里发生的这样小事。

  再者,他知道杨大鹤与阿林保的师生渊源,也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得罪、惊动这位闽浙总督。

  因而,清安泰一面斥责,一面在林钟英的诉状上批道:“所控是否属实,仰温州府严查确询具报。”

  林钟英尚在考虑如何措辞答辩,一声“退堂”,清安泰已起身离座,待要上前喊冤,两个衙差的刑板早已把他牢牢地叉制住了。

  林钟英从文案手中接下清安泰批过的诉状,只能无奈地仰天长叹。

  他郁郁而回,打算耐心等待朱理回来后再到按察使衙门上告。他仍然寄希望于这位朱大人,企图以自己的真挚与凄苦打动他。“这位按察使大人看样子倒是个通情达理之人”,林钟英老母亲对朱理的这句评价,对他深有影响。

  杭州城的花花世界,西湖上的楚楚美景,给林钟英带来的是悲愤与苦楚。每念冤不能伸,他都寝食难安。如此度日如年般等到九月七日,才探听到按察使朱理已从舟山回到杭州。

  林钟英不敢耽搁,第二天上午即到按察使衙门,等待朱理升堂。

  但朱理这天根本不打算办理公事,只委派了一个幕僚在前衙当值理事。

  原来,朱理这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早上有两个古玩界行家来给他鉴定几件瓷器,这是他舟山之行新收集的。中午商会有个饭局,晚上巡抚清安泰请他到湖州会馆看戏。他哪里还有心思再去过问这本来他就不愿意再管的事?

  林钟英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朱理升堂理事,他也打定主意,等不到朱理就不走。他那满面委屈与倔强,最终使那位幕僚动了恻隐之心,答应为他转呈诉状。

  在朱理的藏砚搂里,一高一矮两个古玩界行家正在给朱理鉴定几件瓷器。

  高个子仔细看着博古架上的一件青花双耳浮龙罐,说:“朱大人的这件青花双耳浮龙罐,是宋代官窑无疑。无论是它的色泽,图案,形状,都是当时盛行的款式。”

  朱理:“哦,是真的就好,这是我这次在舟山买的,我生怕看走了眼。”

  高个子:“哪能啊,大人看它的胎沉与龟纹,造假做旧的功夫再高,这两样都是无法伪造的。”

  朱理:“那就好,有你这个行家过目,我就放心了。”

  矮个子:“大人,听说您新近得了一方珍贵的砚台,说是秦淮名妓柳如是用过的,上面还有钱谦益的题字?要是真的,那可就是绝品了!大人您拿出来让我们饱一下眼福啊?”

  朱理笑道:“谣传,谣传。那是前些日子一个外行送来请我给他鉴定的,那方砚台刻工和砚材都不错,但是件赝品,不值钱。我看过就还给他了,世上哪还有那样的好东西啊。”

  高个子:“哦,大人应当把它买下来。”

  朱理:“为什么?”

  高个子:“这样的东西,假的也值得收藏。”

  朱理:“啊,可惜,失之交臂了。”

  一幕僚走进来,把一张状子递给朱理,说:“大人,那个姓林的又来告状了。”

  朱理:“这个林钟英还没回去啊?”

  幕僚:“嘿,几乎天天要来磨上半天。”

  朱理:“可我现在有事,而且中午商会有个饭局,晚上巡抚清安泰找我有公务,我没工夫。再说,他的状子不是批过了吗?”

  幕僚为难地说:“他赖着不走啊,说等不到大人他就不走。”

  朱理甚是恼火,但当着客人的面又不便发作,就不耐烦地接过诉状,边念,边在诉状上草草批道:“此状前已批,着温州府秉公严查详办,该生遵批即可。”

  批完,朱理恼怒地对那位幕僚说:“你叫他回去找温州府去,温州府不办再说嘛,真是啰嗦。”不耐烦的心情,溢于言表。

  那幕僚怎敢再多话?忙不迭接过状子,小心地退出来。

  按察使衙门前,幕僚把朱理批过的状子递给林钟英:“按察使大人叫你回去找温州府去,温州府不办再说。唉,你害得我也跟着你受气。”

  林钟英仰天长叹。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