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9.两个人对付所有的人

  这幅画面与人们通常想象的富有男人的生活非常相符:阿尔弗里德与他年轻漂亮的夫人威拉飞越大西洋,去巴哈马群岛享受甜蜜的生活。棕榈树、太阳、沙滩,悠闲自得。

  当时“消遣”这个词尚不流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克虏伯家族一位老朋友的社交圈里。这幅画再善意不过,再虚假不过了。因为,这位克虏伯家的老朋友要在一场戏里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这出戏就是阿尔弗里德和拜茨为了与梅莱莫条约作斗争而精心设计的。

  这位老朋友叫阿列克塞雷奥纳多委纳格瑞。他是瑞典人,自1934年起,就与阿尔弗里德的父亲古斯塔夫有商业关系,从古斯塔夫那里买下了瑞典军备企业“柏弗斯”的大批股票。现在,他已经是瑞典最大的工业家之一,他是亿万富翁。他因为给克虏伯公司制造高架跨行单轨铁路提供资金,所以在克虏伯康采恩、在联邦德国很闻名。1954.年,这位当时已经73岁的老朋友,因为他与盟军的康采恩解散措施有关,才首次出现在德国的新闻媒体上,他以2900万德国马克购买了波鸿协会的股票,而波鸿协会占有冷轧钢厂股份的49%。卖主是莱茵钢铁公司,它通过此次出售履行了在康采恩解散框架中规定的出售义务。

  这与克虏伯有什么关系?一眼看上去似乎没有关系。

  因为阿尔弗里德克虏伯是他生意上的老朋友古斯塔夫的儿子,威纳格瑞到埃森对他的私人拜访,可能只是一种社交礼仪。虽然埃森盛传谣言,说阿尔弗里德与威纳格瑞的会见还涉及到生意上的事,但这些生意主要涉及康斯坦丁大帝煤矿,根据梅莱莫条约的规定,这个煤矿到1959年1月也应卖掉。关于要卖掉康斯坦丁大帝的谣言后来得到了证实,但令那些克虏伯人气愤的是,买了这个煤矿的不是威纳格瑞,而是波鸿协会。克虏伯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波鸿协会成立那天起,它就是在钢材生产领域克虏伯最大的竞争对手。克虏伯人骚动起来,甚至公司属下的《克虏伯通知》

  不得不对此事做出解释。当这个文章发表后,批评者自然就哑口无言了。因为,与所有吃惊的公众一起,他们认识到,将康采斯坦丁大帝卖给波鸿协会,会给克虏伯带来最佳效果。1959年,在梅莱莫条约规定的销售期限结束后不久,莱茵浩森冶炼与煤矿股份公司买走了威纳格瑞手里所持有的波鸿协会的股票,而且股份如今已上升到76%,其中包括康斯坦丁煤矿。这样以来,战争和战后解散在康采恩纵向结构中所切开的最后一道缝就完全关闭了。波鸿协会现在属于克虏伯了,它在战后被重建成现代化企业,几十年来,它作为精制钢材生产商一直是克虏伯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这种竞争状况显得更加残酷,因为,克虏伯冶炼厂埃森宝贝克可与之抗衡。但是,在经过40年代的大拆卸之后,它给克虏伯留下了很大的缺口,这个缺口直到今天才弥补上。

  这一步对阿尔弗里德到底有多么大的意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现在,即1959年,他首次公开阐明他的立场。在这之前一直是拜茨在发表一些轻率的话,这使大众媒介不能忘记与梅莱莫条约的斗争。现在,阿尔弗里德自己说话了。在传统的庆祝会上,克虏伯人将受到祝贺,一般情况下,阿尔弗里德要回顾一下去年的工作,并展望来年。他们所有的人都面对着他坐着,仍然在威拉山庄,在那个依旧昏暗的上层大厅里。椅子整齐地排列着,那些庆祝者及公司员工都穿着深色服装,整齐地面对着他坐着。甚至刚从公司花园里采来的鲜花也正合适,一束太阳光透过大厅的玻璃顶照射下来,但都无法使大会的气氛活跃起来。在楼台下面是一排半圆型排列的椅子,是为贵宾准备的。阿尔弗里德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贝托尔特拜茨,他知道,现在要干什么;董事会的先生们;他的弟弟贝托尔特他神采奕奕地望着他;他母亲的妹妹及其丈夫,巴巴拉和梯劳冯威尔莫夫斯基,尽管年纪大了,但仍然时刻准备着,为了克虏伯公司和克虏伯家族而辩护。在这里,在这些令人尊重的观众面前,阿尔弗里德让他的炸弹爆炸了:“最近几天里,我们已经买下了波鸿协会的股票,波鸿协会应该代替那个被炸毁被严重拆卸的铸钢厂。……这样以来,克虏伯康采恩结构上的重建工作基本结束了”。确实如此。因为在这之前,莱茵浩森总公司已经买下了另一个同样列在出售条款中的克虏伯煤矿汉诺威一哈尼巴尔。这样以来,在莱茵浩森冶炼与煤矿股份公司总公司下,除了波鸿协会以外,还有本会被卖掉的汉诺威一哈尼巴尔煤矿和康斯坦丁煤矿,他们都又幸福地与康采恩统一了。

  当然,这个足智多谋的设计也有其美中不足之处。现在,几乎所有被梅莱莫条约分离走的公司,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被莱茵浩森总公司统一在自己领导之下了,而莱茵浩森总公司本身却依然列在出售条款中。有3个公司与康采恩真的分开了。我们已经知道,拜茨没有能够阻止艾姆舍

  利坡煤矿的出售。卡皮托和科莱恩这两个企业以及威斯特法伦的电缆工业已经转到阿尔弗里德‘克虏伯的弟弟妹妹名下。这也是历史的讽刺,按照他们父亲的意愿,阿尔弗里德的弟弟妹妹们应该空手离开家,现在他们至少还有所补偿,为此,他们恰恰应该感谢的是那些占领军。要想付给他们钱,对当时的克虏伯公司肯定并不容易。在1959年的庆祝会上,阿尔弗里德也提到了出售规定。“遗憾的是,我们钢铁公司未来的命运还是个未知数。他们仍然列在出售条款中,这是战后政策的产物,而且一开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今天,受盟军的决定性影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可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打算,将这个战后产物与目前的形势协调起来。我很清楚,这个问题也需要有耐心,特别是因为,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我认为,我们已经表现了极大的耐心,但我也认为,现在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时候了。”用这样明确的战斗口号,阿尔弗里德走了最后一圈,他还加了一点胡椒粉:“到今年的1月31日,为期5年的钢铁集团出售期限已经要到期了,由于我们没有找到实在的买主,我们提出了延长出售期限的申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会产生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能够与今天的要求相适应。”这些话听起来多么枯燥,多么客观,这些话又引起世界多么大的风浪!这对克虏伯来说并非意料之外。克虏伯经理卡尔’洪特浩森博士早在阿尔弗里德发表庆祝讲话之前,就在克虏伯内部发行的《克虏伯通知》上发表文章,给大家介绍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指出国外有可能对此有什么样的负面反应,“兵工厂”这个污点至今仍然使国外的国会议员或记者的思想很混乱,这些人会对国外的公众舆论产生影响。

  在这之前,“这些人”已经受到震惊,并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在波鸿协会被莱茵浩森总公司吞掉之前,必须获得位于卢森堡的欧洲煤钢联盟最高当局的同意。令克虏伯恼火的是,他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批准它。在这一年半里,许多人认为,他们在梅莱莫问题上的希望已经破灭了,所以他们不断表达他们的愤怒与忧虑。但克虏伯最终也翻越了这座高山,他们利用煤钢联营最高当局的许可,向公众澄清:

  有人担心,克虏伯康采恩有可能在煤钢市场上拥有太多权力,现在,在共同市场的前提下,在共同市场的控制下,这种担心已经失去了它的任何一个基础,当然梅莱莫条约也是如此。

  这是一种经济、政治和感情混合在一起的产物,德国与国际经济报刊都实事求是地、正确地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尽量向他们的读者报道复杂的实际情况,尽管如此,那种老感觉还是爆发了,特别是在英国尤为强烈。在伦敦上院,已80岁高龄的劳德爱利邦克进行了强烈的抗议:“无论克虏伯,还是阿登纳,还是德国政府里许许多多的前纳粹分子,他们都没有打算要遵守康采恩解散法。我了解德国人,我是在德累斯顿上的小学。”现在,受托管理人不顾阿尔弗里德和拜茨的极力克制,也加入了最后一轮声讨中。

  托管协议规定,路德先生、卢柏斯基先生和戈茨先生是阿尔弗里德克虏伯的受托人。这三位先生当然对这个协议非常清楚。他们肯定把第13条非常仔细地阅读过了,对他们每卖一个公司会得到多高的报酬,在第13条里有明确的规定。他们一共应该得到买价05%的佣金。0.5%这意味着单靠出售莱茵浩森这个冶炼厂,他们就可以共同得到400万-500万马克的佣金,每个人大约可得到150万马克,因为根据德国《明镜》周刊1960年的估测,莱茵浩森大约值8亿-10亿马克。

  盟军很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给受托管理人强大的诱惑。

  阿尔弗里德和拜茨也没有低估它的意义。他们向联邦政府提出申请,将出售期限在协议期限基础上延长一年。类似的延长最多只能两次,时间很紧迫。受托管理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到联邦政府那里去询问,是否同意延长期限了?如果没有同意,梅莱莫条约也有规定,受托管理人可以卖掉他的股票,而不必征得阿尔弗里德克虏伯的同意,可以以任何价格,如果不得不这样做,也可以亏损。、路德博士这样解释他的询问,他不希望:“有一天律师会找我们来算帐,因为我们的行动不符合义务的要求。”贝托尔特茨不这样看。拜茨认为,路德博士是个顽固不化的人,他可能以为,他“现在可以狂欢作乐了”。关于这个过程,拜茨用讥讽的语气说:“我的先生们,您们总在说,您们承担着如此重的责任,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把您们所有的职务放弃,那么所有的事情就都得到圆满地解决了。”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还有,谁会得到那几百万呢?

  无论如何,现在的决定权在联邦政府。阿登纳一直都很难处理梅莱莫条约。在签署巴黎协定时,联邦政府还承担了这个义务,负责执行盟军解散法第27条。尽管如此,狡猾的联邦总理还为自己准备了一扇法律上的小后门。他说:“我必须指出,在执行出售条款时可能有困难。因此,我希望能保留这个权力,即:在恰当的时候将再次与您们取得联系。”还有什么困难能比找不到合适的买主还要大呢?而且,如果联邦总理尽力支持繁荣的克虏伯康采恩,并支持它超过10万的工作岗位,阿登纳能够更有把握,获得联邦议院各党派的支持。

  最后,实际上全世界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事实证明,康采恩解散法是错误的作法。美国《大西洋》杂志1960年刊登文章认为:“在盟军眼里,不能容许在鲁尔区存在经济势力的集中,他们因此试图打破它,但盟军在这方面完全失灵了。如果要把他们的措施实施完毕,那么就需要20年的时间。战前有八个康采恩控制着德国94%的钢铁生产和51%煤炭生产,1959年,盟军草草进行了10年复杂的工作以后,8个康采恩控制着78%的钢铁生产,约40%的煤炭生产。这8个康采恩中有6个战前就存在,另外两个原先属于美国的钢铁企业。”副部长卡特施特劳特又给受托管理人写了一封长长的安慰信。这次他向他们保证,他们在1月31日之后,根本没有义务继续积极工作。克虏伯及时提出了延长期限的申请,阿登纳同意了。尽管如此,直到那个令人担心的期限到期前3天,联邦政府才将那三个原西方战胜国的大使请到一起,进行谈判。1959年1月28日,他们决定,成立一个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中也有德国代表,委员会主席则应是一个中立的瑞士人或瑞典人。他们共同决定,如何处理或者删掉解散法中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个委员会不喜欢做决定。他们定期将出售日期一年一年地延长,直到问题有了自我了断为止,因为梅莱莫条约唯一一个自然签约者阿尔弗里德克虏伯死了。)

  阿尔弗里德克虏伯和贝托尔特拜茨的确成功了,克虏伯康采恩复活了。他的经济结构具有国际水平。克虏伯又生产钢铁了,比二战中的产量提高了一倍,康采恩又成了联邦德国最大的企业。世人瞩目的、世人评说的阿尔弗里德克虏伯及其康采恩沉浮的故事达到了高潮。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