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鲁迅先生的逝世

  冯雪峰

  鲁迅先生就是在他死的头一天,也还是不相信他自己会很快就死的。病的沉重对他的威胁虽然很大,但他的精神并没有被病所征服;他总在计划着工作和战斗,而且只要能起床就工作;乐观的情绪和劳动的热情,是压倒了病给他的忧郁的。

  在5月和6月间病得最严重的时候,像他自己后来在散文《死》中所说,他大概确实曾经预感到过死的。但他到7月初就有了转机;在健康也逐渐恢复到能够做一些工作的时候,就又觉得他离开死还是相当的远。我记得在7-8月间,关于死和他病在床上时的某些感想,还常常成为他谈话的资料,而且总以愉快的心情谈到的。在7月问的一个晚上,他又曾经感到胜利她、同时自嘲地说过这样的话:"总不至于即刻'翘辫子'了。……我在1927年住在景云里的时候,也生过一回像这回一样的大病,真的昏迷,几乎'翘辫子'了,但一愈就是十年。……那么,总还有十年罢。"("翘辫子"是上海话,死的意思。)说了以后,还大笑起来。

  《死》的那篇散文中附有七条类似遗嘱的东西,现在是被大家看做真的遗嘱了,我也以为可以看做真的遗嘱。但实际上,谁都了解,鲁迅先生显然不是作为遗嘱来公布的,他只是写他的文章。我现在回想起他写好这篇文章,把原稿给我看,并因了我的意见而改动了两个地方的当时的他的神情来,就觉得他并不是当作遗嘱来公布的,虽然这也就是他的真实的态度,总之,他写的是已经过去了的病中的感想,而不是给将来准备的。

  他在原稿上改动的两个地方,就是那当作遗嘱的七条中的第一条和第五条上面;第一条,现在我们读到的是:"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一一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这后面的"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一句,原来是没有的。第五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一一这里面的"空头"两字原来也是没有的。当时他等我读完了全篇原稿以后,就谈到这七条,精神很好地微笑着说:"我倘要真写遗嘱,也就都在这里了。这些倒也都是真话,……说牙眼勿报的人,是不可相信的。"这谈到的是第七条,原文是:"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他也谈到了第六条,原文是:"别人应许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我当然也不会把他的文章当做真的遗嘱来看,但关于第一条,因为他平日谈到过别人的事情,知道这里还有他对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防御的意思,就觉得很有趣地笑着说:"如果当做真的遗嘱,这第一条很要紧,国民党有所企图的话,许先生也容易对付了,说是根据遗嘱就是。但是,这只是一面;假如革命的政权来办理丧事呢?那就不能根据遗嘱了。我看,这作为文章发表,是否可把其中'任何人'三个字怎么改动一下,使它更能够表示你的明确的态度。"他笑着说:

  "那是说,也可以破例了,……看怎么改。"沉吟了一下,就从藤躺椅上站起来,一面说,"加一句老朋友可例外罢",一面拿笔在原稿上加了上面所说的一句。

  接着,关于第五条,我也说出了我的感觉,认为容易给人误会,好像一切文学家和美术家,他都看不起似的。他也同意改一下,还和我商量如何改,不一会儿就由他自己想出"空头"两个字来了。这"空头"两个字,他觉得很满意,在原稿上添上了,躺回藤躺椅上去以后,还笑着说:"这添得好。只两个字,就将这些人刻画得活灵活现了。这就是住在上海的好处,看多了这类空头人物,才能想到这两个字。"总之,从当时他的这心情看起来,他显然相信离开死是还有相当远的时间的。

  他的这种精神,也影响他的亲属和朋友;大家虽然都担心他的病,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曾经想到过他会很快就死的。大家只希望他去疗养,觉得他不疗养,那是危险的,但可以说,都没有把危险和死连接起来想过。也许是这样想过的,但我们的感情无形地在阻止我们去明白地严重地这样想。由于他自己坚信不会很快死,也由于我们受了他这种精神的影响,还有当时环境所造成的种种原因,对于他的病的严重性,我们是非常地估计不足的,可以说我们都是很有些麻痹的。如何抢救这个伟大的生命,当时我们都不曾非常积极地想过办法;条件的困难自然是主要的原因,但在他的周围的人,我也自然在内,都多少有以上所说的麻痹,也是原因之一,现在想起来都是应该自责的。

  因此,他的逝世,大家都觉得非常意外的。以我自己来说,在他死后几天,我都觉得他并没有死,一直到他出殡后,才在感觉上觉得他是真的死了。

  10月17日下午,他曾出外看朋友,途中受了风;但晚上他还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到深夜热度又高起来,疲劳到不能支持,这篇文章也就没有写完。到l8日早晨4点钟前后就开始不停止的气喘,病即刻转为剧烈了。

  l8日下午,我去看他时才知道他的病已转为剧烈;我上楼去,他直坐在藤躺椅上,只是气喘;见我去,曾想向我说话,我连忙摇手,因为他那时说话是十分困难的。我看他自己也很焦急。我在那里坐了有二十多分钟,见他只是气喘;偶尔看我一下,他那表现出肉体的疲乏和痛苦的眼睛,好像是说:"想不到,突然就这样严重了。"这时候,许广平先生和别的人,都只能依照鲁迅先生自己的意思,依赖一个长期给他看病的日本医生的诊治;只希望先把气喘止住,然后再想其他的办法。

  到晚上八九点钟,我再去时,他已经静卧在床上;气喘已因为打了强心针和室内装了氧气机而减低了。日本医生在那里,没有离开;我请人转问医生,究竟怎样,他回答说,只要能够过得了这个晚上,就可以有转机。那天晚上,我我也曾经和别盼同志研究过,想请宋庆龄先生聘请更好的医生来诊治;但我们又都相信这个晚上是能够过得了的,到第二天再去和宋先生商量。当晚11点前我再去,请许广平先生再问医生,回答是同样,要看今天晚上。在l2点前我离开时,许广平先生送我到楼下,暗暗地流着眼泪对我轻声说:"我很怕……

  "我仍以坚信的态度对许广平先生说:"度过这个晚上,明天再请别的医生试试看。"但许广平先生后来告诉我,当晚十一二点时鲁迅先生的两脚温度已经很低了,所以她当时有可怕的预感。我当时看见她忧愁很深,还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你在周先生面前要竭力表现得坚强;你是知道他的性情的,即使万一……他看见你强,也就安心一些了。"后来许广平先生告诉我,她是竭力做到表示坚强这一点的;她不曾'在他面前流过一滴眼泪。

  19日早晨5点多时,我接到了周建人先生的电话,说情况很坏了。我知道,如果不是太严重,周建人先生是不会打电话给我的;因此,我也立刻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宋庆龄先生。等我到鲁迅先生家里时,他已经断气三十多分钟了。

  不久宋先生也就到了,当即商量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由治丧委员会发出了讣文给各报记者。毛泽东同志的名字也是列在治丧委员会里面的,此外是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茅盾等先生,还有其他几个人;但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当时除了一个报纸曾经披露过一次以外,其他报纸都不敢披露;后来,我看见别人记录鲁迅先生丧事的文章,也没有把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列入,这是因为当时上海是在反动国民党政权统治之下的缘故。第二天,我党中央的吊唁的电报就到上海了;同时,我党中央曾经代表人民向南京国民党政府发去一个电报,要求国葬鲁迅先生,并要求明令撤销对于他的著作的禁令,这个电报也有一个副本发到上海来,但这两个电报当时也都不可能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不但不曾照我党中央所主张的做,并且还派了特务分子监视鲁迅先生的丧事。对于鲁迅著作的禁令也始终未曾撤销过。我是遵奉我党的指派去参与丧事的处理的,但我只能藏在周建人先生的家里同沈钧儒先生以及许广平先生、周建人先生等商量问题,连出殡我都不可能参加。

  但丧事进行还算是胜利的,因为鲁迅先生自己的世界性的地位与声誉,到底使国民党反动派不敢乱来;而公开出面主持的是宋庆龄先生、蔡元培先生(他们两人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领袖,鲁迅先生的战友)、沈钧儒先生(他是当时上海各界人民救国会的领袖)等,同时上海的进步人民的力量也究竟还是不小的。当时上海,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是那么严重,特务分子到处散布着,而到万国殡仪馆去瞻仰遗容和出殡送到墓地的群众是那样的多,就是一个明证。

  是的,当时我们一方面非常担心反动派和帝国主义来捣乱,所以并没有怎样号召广大群众来瞻仰遗容与参加送殡,以免反动派和帝国主义有所借口来进行破坏;但一方面却看见群众自动来瞻仰遗容和送殡的是如此的多,觉得这也正是爱国群众力量的一次检阅,因此那几天我们参加治丧工作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在进行一次斗争。一一大概就是这种胜利的心情支配了我们,我觉得在那几天中不但我忘记了悲哀,连许广平先生和周建人先生等也似乎忘记了悲哀。

  就是由于这种心情,以及我在l8日的晚上都还相信他不会很快就死的那种心理,我在感觉和感情上就总觉得他并没有死。几天中我参与着治丧的事情,也仿佛只是在进行一件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我很愿意做的工作一样。可是,当出殡以后,许广平先生等回来,告诉了我墓前大会胜利地开成了的事情以后,我觉得丧事是完全告结束了,这时我就开始感觉着真的悲哀了。

  当晚我睡在床上,脑子里动不动就浮上他平日谈话时的那种笑容与笑声来;而这样地回忆了几次以后,又想起他的逝世的消息震动了'全国的进步青年和人民的事情来,也想起在上海瞻仰遗容与送殡的群众是这样多的事情来,觉得这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不相信的事情,那么,他的死也是实实在在的,不能不相信的了;我对我自己说:"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这是已经证明了的事情,这也就是我所能了解的他的死。"第二天我一个人去看了他的坟墓。第三天,我就因事被派到扬子江上游的某地去;当大约过了十天我事情完了回上海的时候,我是坐的民生公司轮船的所谓大菜间的舱位,在那喝茶和用餐的大菜间,桌子上有和报纸等放在一起的一本新出的画报,里面登有鲁迅先生的遗容和出殡时盛况的照片,一个国民党军官在看着。他突然抬起头来对着我一一我正坐在他对面喝茶一__好像非要我相信不可似的说:"鲁迅是一个危险分子。他不是共产党,你枪毙:我!"然后把那画报推向我这一面来让我看。听他的口音,这一个生了气的军官好像是湖北人。

  我没有怎样去理他,他也并没有一定要人回答的意思;但我禁不住微笑起来了。

  当然,眼前这个渺小的反动军官,是不足道的。不过,这时候,我自然就会想得远一些,觉得鲁迅先生不仅生前使敌人害怕,就是死后也还使敌人害怕的,所以我微笑了。

  从他死后,一直到现在,动不动就浮上我的脑子来的,除出他平日谈话时的笑容与笑声外,还有他走路时的姿势和背影。在我认识他的这近十年间,我只知道他穿的是橡皮胶底的黑帆布鞋,不管热天寒天;他走路略带八字步,可是一步一步非常稳固,好像每一步都先做稳了中国拳术上所说的马步那样;同时他是目不旁视的,更是从不回头顾盼。的确,他走路的这种坚实的姿势,也是非常性格化的;在他生前,我不很注意,在他死后,譬如他下葬的第二天我去看了他的坟墓回来的路上,我就清楚地看见这个身材不高大的人在前面这样在走着;那天坐在轮船上也这么看见;从此,我只要想到他,就总看见在我前面有这么一个背影。这是,我相信,谁都会看见的,因为这个人总是在我们前面在走着,从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到无产阶级的坚决战士;从不回头,而每一步又都好像先做稳了马步,准备随时和人殴斗似的在走着。

  是的,凡是死后而仍活在人民心上的人,都是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抬头就能看见他的背影的人。

  1952年五一劳动节夜写毕于北京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