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纲
中国公学校长中国公学,滨江临海,从吴淞镇起直到炮台湾筑有一条长堤,每天潮来时,惊涛拍岸,使人有海阔天空之感。进了学校,首先使我痛快的,是不挂国民党旗,星期四上午不做国民党纪念周。学校广场走道旁,竖有许多木牌,给学生贴壁报用。那些壁报,有无党无派的,有国民党的,有左派的,有国家主义的。
胡适一视同仁,任由学生各抒所见。有一次,有张左派壁报批评胡适,说胡适说苏联派代表来北京商谈成立中国共产党事,原是约他去谈的,他那天因有事去不得,改由陈独秀去接洽,后来陈独秀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了。如果那天他去,说不定他会成为共产党员。这位批评者论胡适会不会做共产党员决定于他的思想,而不在于偶然的机会,胡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张壁报对胡适的批评是对的,但其中有许多措词却说得太过火了,学校当局要把它撕去,胡适不准,说他提倡言论自由,就要以身作则。
胡适主持中国公学,除有关校务的重要政策须亲自参与决定外,余多不过问。他建立校董会,聘请杨亮功为副校长,住校主持行政。他任命了总务处、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就把权力交给他们,信任他们。胡适自兼文理学院院长。
他每周星期四来校一天,重要校务,多在此时商讨。上午10时至12时,在大礼堂上大课,讲的是中国文化史。下午除继续处理校务外,还接见学生。胡适接任校长时,只有三百学生,一年之间,增至一千三百多人,发展很快。当时上海是各地青年来求学的地方,大学很多。这件事说明,青年不是为混文凭而来,而是都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说明胡适主持中国公学的成绩。胡适晚年多次谈到中国公学,逝世前几小时,他还把他编印的((中国公学校史》送给来见的学生吴健雄。他青年时是中国公学的学生,中年又担任校长,他是念念不忘他的母校的。
胡适聘请教授,兼容并包有蔡元培作风,不分派别,不限资格。以中国文学系来说,有经学家王闯运的学生马宗霍教先秦古文和许慎《说文》,有左派作家白薇教戏剧,有青年作家沈从文教小说,有陆侃如和冯沅君教古典诗词的考证,有郑振铎教西洋文学史等等。陆、冯、沈的年纪比我们一些同学还小。有一位60岁左右的同学,比胡适大20多岁,是高等师范毕业,因仰慕胡适而来求学的。沈从文只读过小学,是胡适把他安排上大学讲座的。选他课的约有20多人,但当他第一天上课时,教室却坐满人。他在讲坛上站了十多分钟,说不出话来。突然他惊叫了一声,说:"我见你们人多,要哭了!"这一句古往今来堪称奇绝的老师开场白刚刚说过,就奔流似的滔滔不绝把当代中国的文坛说了一个小时。特别对新兴作家巴金等的评述讲得最详细。这个课程是一学年,我学写了十多篇试作,他很高兴。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说我那些试作,如果盖了名字,会认为是郁达夫写的。他的话发我深思,我不知道我写的作品会有那样伤感。浪漫文学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而况我人生经历那样浅薄,是不适宜于做文学工作的。我从青年时起,就徘徊于做创作或做历史研究之间。经过这一番深思之后,才决定走研究历史的路。6年之后,他知道我研究晚清兵制,对我说:"兆和家里藏有许多淮军史料,你要用时,她写信介绍你到合肥去看。"我写《淮军志》时,虽然没有去张家看史料,但我至今还是感谢他的好意。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也是中国公学的同学、。前两年,白吉庵同志送一本他写的((胡适传》给我,我看后对他说:并无胡适介绍沈从文、张兆和结婚事。那时候和今天不同,虽然男女同学,我和张兆和同志同班,还同选过一门只有7个人选的《说文》,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更哪有作为校长的胡适介绍师生恋爱!绝无此事。你去问张兆和同志看,就说是我说的。"白吉庵同志去问了。张兆和很幽默地说:"报纸上有此一说。"胡适把中国公学办得生气勃勃、整整齐齐。以前,中国公学是闹风潮的,胡适便是于1928年4月底风潮未解决时来接任校长的。他来接任后,各派学生都拥护他。学校安定了,学生才得专心潜研学问。这所大学,宁静得犹如我国古代的书院。他在中国公学培养了一些杰出人才,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便是数学系的女学生。著名史学家吴晗也在这所学校里受到史学的训练。
胡适于1929年5月间发表《人权与约法》和((知难行亦不易》,7月又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激怒了当局。他不愿因他个人的思想言论影响学校的立案问题,向校董会提出辞职,校董会恐怕因此引起学潮,坚决慰留再维持一个时期。胡适此时便开始筹划继任人选。到1930年5月初,胡谴又向校董会重提前议。中国公学同学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开全体学生大会,作成决议:"宁可不立案,不能让胡校长辞职。"大会并派学生代表水泽柯等向校董会恳切请愿。胡适于是召集全体学生讲话,且举北平协和大学牺牲世界著名学者作校长以求立案的例子。大家感动极了,不少人流了泪。当时规定,凡私立大学不得立案的政府不承认,学生毕业后,学校发给那张毕业证书不能做资格的凭证,学生出路困难。我们同学却毫不反顾,一致决定宁可不立案,不让胡适辞职,而胡适为着学生的前途,却恳切劝慰学生。当年中国公学这一段师生关系,给胡适传记留下了一页光辉的记录。
胡适于l930年5月19日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由马君武继任。马君武是胡适的老师,l906年胡适考进中国公学时便是他亲手拔取的。6月初间,我已到胡适家。那时马君武正接任,每天上午l1时后便赶到胡适家商谈,吃了午饭回去。有一天,马君武走后,胡适对我说:"马先生是孙中山同盟会的秘书长,地位很高。只是脾气不好,一言不合,就用鞋底打宋教仁的巴掌。他不肯信任人,事事要亲自抓,连倒痰盂也不放心,要去看过,不肯信任人,人便不敢负责;
事事自己去抓,便行不通。"果然不到一两个月,中国公学大风潮又起来了。教职员不拥护他,学生分为拥马派与倒马派,两派甚至发生了械斗。不久,马君武就被赶走了。胡适主持中国公学的领导方法,恰恰与马君武相反。看来胡适是很欣赏自己的领导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