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回忆吴昌硕

  在我接触到的前辈画家中,知识渊博,爱护后辈,和蔼可亲者首推吴昌硕,我虽未列门墙,却也受过他的影响。

  1919年残冬,我从一位河南来客手中买下两张旧画,一幅是陈中立作的绢本青绿山水,较为平庸,被我柬之高阁。另一幅长一百九十九公分,宽一百八十八公分,双丝绢本,虽然颜色黑旧,但是光彩未减,画面危峰巍列,幽谷深邃,岚气浮动,水木清华。几块巨石,长短厚薄不同,从各个角度看去均有立体感,堪称笔力雄放,墨韵浑朴。当时我对古画还未作过深入研究,出于直觉,爱不释手,便挂在书房朝夕观摩,越看越美。

  有一天,我无意间在画面上的石头附近发现了"关仝"两个字,大为震惊。

  关仝是世界美术史上屈指可数的大画家,如此轻易地获得了他的作品,使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狐疑了好多天,恰巧友人唐吉生来看我,他细细地看过画,认为是了不起的佳作,但是否出于关仝手笔,还不敢妄下断语,提出请高邕之、何诗荪等名家过目以后,再烦吴昌硕老先生看看,我欣然同意了。

  三日之后吉生高兴地跑来对我说:"昌硕先生反复看过,认为是无价之宝,还问我:"刘海粟很年轻,哪里弄到这么好的画呢?"我听了很兴奋,便同吉生一起去看望昌硕先生。

  昌硕先生的外甥诸闻韵是我的学生,后来当了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记得在几年之前,我们第一次去看望老人,当时我想:大概他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严师。我们走进山西北路吉庆里一所普通的三层楼房,在厢房里,就听到一个苍劲的声音在唱着昆曲。我当是有什么戏剧家在和老人谈艺,便在门口犹豫了两分钟,吉生倒不拘束,拉着我破门而人。只见一位眉发皤然的老者,个儿不高,身材精悍结实,目光炯炯,笑容可掬,左手撩起袍子,和一个拿着木制长矛的孩子在唱着曲子。孩子不到10岁,是他的孙儿孟都(1980年去世时已71岁)孟都一见来了客人,打起矛就溜到后面去了。老人表情异常亲切而略带幽默感,用不着什么介绍,一下子就把拘束打消了。他见到我,微微带点鼻音地说:"你是美术学校校长,画模特儿的洋画家,对古画这样钟爱,太难得了。关仝生于五代,手迹是风毛麟角,我快到80岁了,也还是第一回见到呢!这是稀世宝画,应该妥善珍藏!""老先生,这款是题在很不显眼地方!"我指关仝的题名给老先生看。

  "唐朝和五代画家,以不题名而被人认出作者为荣,所以多题在不惹人注目的地方。画是真的。我在吴大潋家见过宋人山水,作者中有关仝后辈,错不了。"昌硕先生眼角的鱼尾纹在飞动,笑得更慈和了。

  "请老先生在画上题一首诗吧!"我见他兴致很浓,便提出了要求。

  "我哪里够格昵?"老人严肃地摇摇头说:"这张名贵的古画快一千年了,要是佛头着粪,把画题脏了就愧对古人!"见到昌硕先生如此固执地拒绝题字,我误认为他是要收润笔,当时他的字画极受国内和日本收藏家重视,便不再多说了。

  第二天我托诸闻韵先生去跟昌硕先生说:"只要他老人家肯题字,愿付较高的报酬!"不久,吉生来到我家传达了吴老的话:"不是我珍惜几个字、一首诗。古画是历尽磨难的劫后幸存之物,一题就弄坏了。告诉刘海粟,千万别找人题字。

  这件事对我很有启迪。许多古画便是让皇帝大官之流题得体无完肤,打满欣赏图章,破坏了构图。昌老的态度对的,所以我至今不轻易给古画题跋。

  20年代之初,我侧重作油画,很少写国画,昌硕先生看了我的油画《言子墓》,便说:"你的洋画有吴仲圭和沈石田风味,我劝你洋画莫丢手,还要画好中国画!"我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为了鼓励我学国画,他还讲起自己学画的经历,来给我增加勇气。昌老在四十岁的时候,经友人高邕之介绍,认识了任伯年,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就在这一年,伯年为他作肖像画((芜青亭长像》,三年后复作《饥看天图》,后图勒石存于西泠印社。

  某日,吴老去看伯年,只见画室大门洞开,屋内无人,等了很久,不见动静,正打算离去,忽听屋顶上有人咳嗽两声,原来伯年坐在屋顶上观察两只猫打架看得出了神。前辈画家对生活的研究就有这么一股钻劲。

  伯年铺开素纸,摆好朱砂、胭脂、花青、藤黄,请吴老作画。吴老反复推辞,连说自己不会画。伯年在另一张纸上信笔起了一个稿子,继续勉励朋友试笔。吴老觉得朋友盛情难却,只好抓起大笔蘸上胭脂与朱砂,在纸的上方垛成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十分耐看,再用墨与花青点染一大片,用焦墨一勾,翠叶纷披,光彩不凡。伯年一边看一边夸:"好!好!好!全是金石气,比我画得好!笔墨功夫已经超过我了,将来一定是大家,宋元以来的旧格局全被你打破了。"伯年送吴老一本册页,供他参考,他并不照样画葫芦,提出"画之所贵贵存我","画当出己意"。他不负良友的期望,终于成为名满中外的巨匠。

  吴老真不会画么?不是,他老人家很谦虚,现在他的孙子长邺同志那里还保存着老人34岁时画的册页。我也见过他37岁时画的墨梅,由于书法功力极深,已经露出大手笔的头角了。他在诗中说到五十学画,是指自己风格的形成,同样是自谦之辞。我听了老人的话,除去教书作油画外,认真练习中国画的笔墨功夫,到1924年,创作了国画《言子墓)),送去向老人请教。

  吴老眯起眼睛,将画从上到下看了几个来回,嘴里不知低吟着什么古诗。

  我的心忐忑不安,深深悔恨不该将这样不成熟的习作来麻烦老先生。

  老先生揭开砚台盖,很认真地对我说:"很好,一点也不落俗套!"接着,题了两行字:"吴中文学传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门。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耶!""神助",无非说笔墨较为圆熟流畅而已。

  我看了很不安地说:"我不会画国画,竹子的层次就没有处理好。"老人眯起双眼笑了:"海粟!这张画好就好在你不会画!许多人画不好就因为太会画,总是套用陈法,熟到甜媚俗气的程度!"前辈的嘉勉,不会使我陶醉,只会加倍努力从事耕耘。今天,我在国画上有点成绩,是与老人的教诲分不开的。

  吴老诲人不倦,培育过很多画家。

  潘天寿原名天授,"阿寿"这个名字便是吴老对他的爱称。后来叫出了名,成了他的外号。1923年,他到上海美专任教,曾携作品由诸闻韵陪同去向吴老请教。老人写了《读潘阿寿画山水幛子》诗来鼓励他。对王个移、诸闻韵、诸乐三、沙孟海等,不光教他们书画,也在一起看戏,哼昆曲,或唱老人自己填的新词,亲如一家,打破师生界限,堪称一代宗师。

  吴老当时还对儿子东迈说:"阿寿、海粟画几笔都有自己的面目,你画得和我一样,又有什么用呢?"他又对阿寿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含意很深,阿寿后来果然突破了吴老的风格而自立门户,获得了成就。这种评价青年人力求公正,不褊护儿子的精神,使我终生景仰!、吴老的人品极高,很工诗,有《钉庐诗集》赠我。他说:"我在29岁结婚不久,到杭州游学,在诂经精舍听俞曲园先生讲文章与训诂之学,为时两载,再到苏州认识了诗人杨见山,对他为人的耿直和奔放廉悍的诗风都很敬佩。写了帖子要拜见山为师。杨先生说:'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只认为我弟,从不以师自居。我对他终生执弟子礼,为此还刻了一颗印'寓庸斋内老门生'。中国文人画家一向是尊师的,无论成就多高,不敬老师便为后代看不起!

  "这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近来有位外国学者在((吴昌硕评传》一书中指出了两点,其一是吴为任伯年的学生。据我所知,两位大画家是朋友关系。吴老《十二友诗》中有一首专咏任伯年:

  山阴行者真古狂,下笔力重金鼎扛。

  忍饥惯食东坡砚,画水直剪吴淞江。

  定把奇书闭户读,敢握寸莛洪钟撞。

  海风欲卷怒涛入,瑶琴壁上鸣琤王从此诗看不出师生关系。

  任伯年《饥看天图》题款说:仓石先生吟坛行看子。光绪丙戌十一月山阴任颐。"《芫青亭长像))上款识说:"芫青亭长四十岁小影,癸未春三月山阴弟任颐于颐颐草堂。"从两段画跋看来,老师称弟子为"先生",对学生自称为"弟",都违反惯例的。

  吴老自己也有两段画跋,可以作为佐证:第一段是:"予索伯年画照,题日《酸寒尉像》……"另一张题道:"画中之竹,二十年前伯年先生所作,一亭王君为予画像其中,呼之欲出。一亭予友也,先生在师友之间也。"伯年病故,吴老写了动人的挽联,原稿尚存王个移先生家,联文是:

  北苑千秋人,汉石隋泥同不朽。

  西风两行泪,水痕墨气失知音。

  一贯尊师的吴缶庐,忽然称老师为"知音",也违反他的个性,不近人情。

  他跟伯年学过画,伯年也跟他学过诗词,二人讨论过书法,互相教,互相学,吴老恭谦,说在"师友之间",其实是朋友。

  吴老青年时代生活极苦,打过短工,有一次逃避兵灾,躲在山洞,吃野菜喝泉水度日,因为久不吃盐,全身浮肿,有位老农送他一包盐,吃后肿就消了。

  六十年后我和阿寿谈到此事,还感恩不尽地说:"不是他搭救,我便死在山洞中,只有穷苦人才有同情心!"这样受恩不忘的人,怎么会健忘到把老师当作朋友呢?

  其二,此书说吴老是清代遗民,我也想作几点辩证:

  吴老的友人中,如朱疆村、郑孝胥,的确是清代遗老。他们是文字交,在唱和的诗中,吴老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现实不满,对人民充满着同情,但在与我们后辈的交谈中,从未攻击过孙中山、蔡锷等革命家,也未给满清王室说过一句好话。

  据东迈同志告诉我:"先父在民国元年刻有一颗印:'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老人家希望民国之后,过安定日子,带有新生命开始之意,不是誓以遗民自居。"该书说吴老从苏州迁上海,也是因为"国变",其实是为了卖画方便。

  上海、苏州均在中国,上海并非首阳山,说迁沪是为了反对辛亥革命,是牵强附会。吴老殁后,门人溢老人为贞逸先生。贞是指人品坚贞,不是忠贞予王室。

  他的弟子健在者尚有王个移、诸乐三、沙孟海,去世的有诸闻韵等人,都是我的老友,却从来没有人说过吴老是遗民。评定一位大画家,仅仅一两首唱和诗是不足为据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