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初发表于1946年8月7日《民主报》副刊《呐喊》)
茅盾行知先生是教育家,而且是前进的被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可以说是人民本位的教育。他的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适应人民的要求而又提高人民的要求。倘用另一方式,这句话便是:做人民的老师同时又做人民的学生。晓庄师范、晓庄师范是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3月建于南京北郊劳山脚下晓庄,1930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上海工学团、上海工学团当为山海工学团,1932年创立于江苏宝山县大场地区与上海交界处孟家木桥,是一种教育、生产结合的组织。育才学校,都是陶先生实验他的理论的事业,从晓庄到育才,我们可以看到陶先生的实验方式有了改革,但原则上还是一贯的,可以说,因为时代在前进,陶先生对于自己的理论更有自信,同时也有了重要的发展,使其更具彻底性。最近他计划中的社会大学则是他想把他的理论推到实验的最高峰,几乎可以说是推到了近于"乌托邦"。然而社会大学决不是"乌托邦"。他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的可能一步一步实现的理想;然他的整个计划看起来颇为"罗曼谛克",但理论上只是上面说过的那一句平凡的话:适应人民的要求而又提高人民的要求。
看行知先生的外貌,朴实平易,其不"漂亮"与多土气,比江浙乡下老秀才更甚,至于一般的上海的小学教员谁都比他漂亮些,洋气些。这样一个和"罗曼谤克"一字是连不起来的。可是、我总觉得他是一个"浪漫派",彻头彻尾的"浪漫派"。他干的是教育,但是他的口里是个"诗人"。他的诗人气质非常浓厚,他不但写了许多诗,他的"育才"和"社会大学"也是"诗",可惜两者都是未完成的杰作。他讴歌创造,拥护育才,颂扬劳动,他为我们唱未来的理想之歌,用脑用手再不分家,人人能发挥天才,人人能创造。看呀,不是''浪漫派",敢说这样天马行空的话么一一尤其是教育家,尤其是并非徒托空言而在实验的教育家。
初识行知先生,会觉得他是一位古板的老先生,日子久了,来往多了,你就觉得这位古板的老先生骨子里是个"顽皮的小孩子";他日常扁起嘴巴不多发言,好像冷冰冰毫不动感情,但他一开口讲演,可真是热情澎湃,这又是他的诗人气质之流露。
有人说:正因为行知先生本质上是"浪漫派的诗人",所以他开创事业的气魄有余,而发展事业的组织力不足。这批评,在一方面看来,容或可以成立,然而事业之不能尽如理想发展尚有一最大原因,即环境之恶劣。行知先生自办晓庄以来,无日不受压迫;他日常忙于筹划经费,消耗了很多的精力,即如这次他的死,也和他的过分疲劳(为社会大学之经费奔走)有大部分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