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章 到底方知出处高

  灯光幽暗,同济医院的太平间里清冷而宁静。死去的人安详地躺着,像熟睡的婴儿,这是往生者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个驿站。四太太、荣荣、小护士她们将在此处洗净红尘中的风雨尘沙,听着感伤离乱的悲歌,踏进另一个世界的门槛。

  阿初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另一个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他都不去想了。他只想在凌晨前补给她们一个完整的身体、美丽的容颜。她们毕竟都是女人,哪一个女人不爱美丽和尊严?

  已经凌晨三点了,阿初仍然无声地站在冷却了的尸体面前工作。他一针一针地缝制着她们的残肢。浩荡的忧愁,一寸一寸地挤到阿初的肺腑深处;血浸的苍凉,一点一点地腐蚀了阿初烈性男儿铁铸的钢肠。

  阿初痛心疾首。

  夏跃春、韩禹、汤少礼在停尸房的门口陪着阿初。

  夏跃春和韩禹是在事发之后,第一时间赶来的现场,他们原想帮着阿初一起动手的,但是,阿初不肯。他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干脆在门口坐一宿。汤少礼受不了这罪,躺在长凳上,头枕着夏跃春的腿,睡得死沉沉的,嘴角不时流着口涎,弄得夏跃春的前膝的西裤上湿漉漉的。

  韩禹抽着烟,一根接一根,来回踱着步。

  大约凌晨五点钟,疲惫的阿初走了出来。

  “你怎么样?”韩禹问。

  阿初惨然一笑。“漏网之鱼,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开香槟庆贺重生呢?”说着,他看见了疲倦的夏跃春和沉睡的汤少礼。阿初迅即脱了上身的西装,折叠了成枕头状,轻轻地把汤少礼的头移到西服枕上,解放了夏跃春。

  夏跃春站起来,差点栽下去,腿麻了。自己使劲揉了揉腿。“我就怕他醒了,要吸。”夏跃春对阿初说。“我们出去说吧。”阿初领头走出阴森森的停尸房甬道。乍一出来,看见晨曦微吐的鱼白色天空,阿初心生寒意,如果,昨天雅淑不投河,那么,今天自己就和这朗朗青天永诀了。“有烟吗?”阿初问。韩禹二话不说,立马将烟递了过去。阿初嘴衔着香烟,韩禹把打火机凑过去,阿初点燃烟。他刚吸了一口,呛得咳嗽了一声,接着再吸,再咳。“行不行啊?”韩禹担心地说,“不行,别逞能。这玩意儿不是什么好东西,当不了灵丹妙药。”“你知道是谁干的吗?”夏跃春问。“知道又怎么样?”阿初继续咳嗽。“杀人偿命!”韩禹说。“他们一定会偿命的!不过,不是现在。”阿初说。“什么意思?”夏跃春疑惑起来,“你不会蠢到自己去解决吧?”“你怕他们有后台是不是?”韩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不是我吹!在上海滩谁敢不给我家老爷子三分薄面?”“韩禹的父亲是上海警察局的副局长韩正齐。”夏跃春补充了一句,“你的事,他一定会帮忙的。”阿初猛烈地咳嗽起来,烟吞到咽喉里,灼逼得眼泪直流,呛到无法说话。“慢点,慢点。”夏跃春替他拍着背。“抽什么烟啊。”他顺势把阿初手上的烟抢过来,丢在地上,猛踩了一脚。韩正齐?当这个名字灌输到阿初耳膜的时候,阿初的心弦为之一颤。

  不过,同名同姓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既然有一线希望,何不去碰碰运气?他在想。也许,他真的是那个失踪已久,差点做了自己姐夫的人呢。

  四太太和荣荣回家了,她们的尸体放在了灵堂里的棺椁中。

  常言道:死者为大。

  荣府大门敞开,白色的灯笼高挂,暗示着四太太和荣荣可以从荣家大门里出殡。

  四太太是荣家的姨太太,新婚抬进门时,走的是偏门,显得鬼鬼祟祟的。没想到,死后可以风风光光地从大门抬出去。

  丫鬟和仆人们都穿着麻布丧服,一个个哭丧着脸。也有一两个不识趣的仆人站在院子里暗地里嚷嚷,说:同济医院的爆炸案,是因为四太太暗地里曾经放过高利贷,想必是有人寻仇;还有大小姐荣荣,今天换一个男朋友,明天换一个小明星,后天换个小老板。谁知道,哪个男人想不通呢?

  三太太彻底垮了。

  自打四太太在同济医院被炸的消息传来,她就有点兔死狐悲,正伤心呢,才听得荣荣出事了。三太太简直就像晴空里被劈了炸雷,懵了。哭也哭不出来,脸上直抽筋,一下就昏厥过去,人事不知!

  等她醒来的时候,听得满屋子的哭声。荣华和荣升都在床前陪着她,杏儿凄风苦雨地站在门边。

  “荣荣?我的荣荣呢?”三太太挣扎着起来。“荣荣,刚才叫我呢。我的儿!荣荣!”她鞋也没穿,就往外走。荣华抱着她,说:“妈,荣荣不在了。”

  “不在了?这么大一个活人啊!”三太太跺着脚,跳起来。“不可能!我的荣荣啊……”三太太顺势坐下来哭。杏儿替她穿了鞋,要扶她起来。三太太想了想,荣荣呢?还没见着面呢?三太太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就冲了出去。杏儿扶着门大哭不止。

  荣升和荣华赶紧一同跟出来,一直追到灵堂。

  灵堂上分左右放置着两副棺椁。左边写:慈母西归;右边是:仙姬回航。三太太也是读过书的人,大抵知道女儿的方向。她呆呆地站在荣荣的棺椁面前,猛地推开棺材盖子,一只手哆哆嗦嗦地去揭荣荣脸上的白布。大家都屏神敛气地站着。

  白布揭开了,是荣荣。

  香脂腻粉扑在荣荣青春无忧的脸颊上,显得十分凄惨,简直惨不忍睹!三太太嚎哭起来,这是实实在在的痛!剜了心尖七寸肉的惨痛!绝望的哀嚎,嚎叫!

  三太太此时此刻看到了阿初。

  阿初很平静,几乎是引颈以待。

  怒火焚烧着三太太的心!她挣开荣华的手,恶狠狠地扑到阿初身上,去撕咬阿初的肉,去扯裂阿初的头发。

  “是你!是你害死了我的荣荣!你为什么要无缘无故搬出去住。你要在家里,荣荣怎么会去医院看你?荣荣不去医院,怎么会没了?是你啊,刽子手!你还我荣荣啊!”

  荣华和荣升拼命地将三太太从阿初身边拉开。但是,三太太的疯劲上来了,谁也拦不住。三太太的手指向了荣升,尖声大叫:“你们,你们沆瀣一气,沆瀣一气,害死了我的荣荣!你们开心了,得意了。你们,你们不得好死。”

  “我要杀了你!杀死你!我要你们陪葬!全陪葬!你们一个也别想活着。”

  “别以为我不知道,二太太是怎么死的?四太太好端端的怎么也死了?下一个轮到谁?轮到我了。”

  “住口!”大太太正颜厉色地呵斥三太太。三太太的眼睛都绿了,可是她的腿不争气,突然身子倾斜下去,荣华伸手架住母亲。

  丽水陪着大太太走到灵堂中央。

  “简直成了人间地狱了。”大太太目光灼人,紧绷着脸,直逼荣升和荣华。“像什么样子?当我是死人啊!一个家里,死了个姨太太,死了一个女孩子,天就塌了吗?!地陷了吗?!老爷死的时候,怎么不见这么伤心?啊?老爷死的时候,老太太死的时候,你们谁来帮过忙?你们谁来嚎过丧?!对,哪怕是虚情假意的泪水,你们都吝啬地存放起来。”大太太气度雍容,严词毒句,字字诛心。在漫长的家族权利的斗争中,大太太从未放弃过正妻的尊严和刚毅。荣老爷死的时候,正值荣升在国外为情羁留,家里没有孝子,作为儿子的荣升对此感到惭愧。

  “谁家里没有死过人?指桑骂槐,搅得家宅不宁。我知道,有人是过腻了锦衣玉食、四平八稳的日子,不想过好日子,就趁早给我从荣家滚出去!滚出这个家!如果,还想在荣家讨生活,就给我老老实实地把不干不净的嘴巴缝起来。”

  三太太迟钝无力地靠在荣华身上,在大太太强势的压迫下,她把剩余的怨毒全化作滔滔泪水。

  聪慧的女儿夹在嫡母与生母之间,竭力分担着生母所承受的痛楚和羞辱,敏感地感受着生母在这一刻泪水里的慈爱。荣华无声地把生母揽进怀中,有意低回的目光和嫡母凌厉的目光交接。

  “姨奶奶刚刚失去了孩子。母亲。”荣华回大太太的话,很干净、很简短、很含蓄。

  “丧失理智的人,应该待在病床上,而不是出来闹丧、谩骂。”大太太说:“有些人以为,可以借着四太太的死来生事,借题发挥,说几句隐晦难懂的话,借以浇心中块垒,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太太走到阿初跟前,说:“四太太和大小姐是死在你的诊室里的,死于非命。我希望,你有所解释,或是澄清。我已经派人去请警察局的韩局长了,这件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授人口实。”大太太来到四太太的棺椁前,轻轻叹息了一声,哽咽了一声。

  想着四太太刚进门的样子,姣美动人;想着四太太被炸得血肉横飞,惨状毕呈;想着二十年前的荣家,华灯烟火,鲜衣美食,雨丝风片,鸳鸯蝴蝶;于今,人死黄泉,子嗣单薄,生意艰难,现状堪忧。

  仿佛冥冥中有一阵悲风袭来,不由得心中百念丛生,伤心难忍,怆然涕下,说:“妹妹,可怜你的命太薄,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没了……”

  大太太此刻的悲哀湮没了肃杀之气,抽泣着回头吩咐荣华说:“四太太和荣荣的丧事,就由你来操办吧,不要委屈了她们。”

  “是的,母亲。”荣华答应着。

  “可惜啊,妹妹你跟前连一个披麻戴孝的人都没有。”大太太这句话是有的放矢,递给阿初一个暗示,他应该出来做孝子。可是,阿初不吭声。大太太脸上有些薄怒,说:“阿初,你说说看,谁该出来做孝子?”阿初说:“大太太,孝子,应该由荣家的人来做。”大太太冷笑了一声。“你很聪明啊,孝子,应该由荣家的人来做。你是想让大少爷给姨奶奶披麻戴孝呢?还是你自己想做荣家的少爷呢?”阿初还没来得及应声,红儿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来,一边喘气一边喊:“大太太,大太太!”“怎么了?”大太太大声呵斥着她。“有,有个人,说是小少爷。”“什么?什么小少爷?”“说是荣家小少爷回来了!”大太太的头“嗡”地一声震响。阿初知道谁来了。三太太突然把头伸出来,嘻嘻哼笑起来。“分家产的回来了,分,分家产的。”荣华把她的头轻轻地带回怀里。大太太立定身形,问:“在哪里?”“在,在院子里。”红儿战战兢兢指着灵堂外。“来的不巧啊。”大太太冷哼一声,对众人说:“跟我来。”院子中间,一字排开六个穿短褂的汉子,荣初一身缟素,肃立中央。

  大家看见荣初的时候,都暗地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年轻人的眉眼的确很像四太太。“你是谁?”大太太站在阶前,仰面质问。“不孝子荣初,给母亲请安!”荣初就地跪下,给大太太磕头。“慢着!”大太太高声喝止。“先生您弄错了吧?这里是荣府!可不是大杂院,菜市场。您要认母亲,得看准了地方。不要以为,道听途说的故事,就可以作为登堂入室的理由。”

  “我的生母,的的确确是府上的姨奶奶。儿子不是来滋事的,也不是来谋家业的。一个姨奶奶有什么私产可以交待的?所以,请母亲不要赶儿子走,儿子就跪在这里,给姨奶奶守灵。姨奶奶出殡之日,就是儿子离家之时。丧母之痛,乞母亲宽恩,容儿子略尽孝道。惊扰之处,请母亲见谅。”荣初说完,结结实实给大太太磕了三个响头,血滴在青砖上。

  “分家产的,一点不错,他长得像四太太,分家产的来了。”三太太喃喃地说,“我们荣荣也要分一份,现在就分,出了门,就不认了。”

  大太太感觉空气中都染着血腥味,她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转身就走。走之前冷冰冰地抛下一句话。“七日后出殡。以后,我再也不要见到来路不明的人!”

  一语双关,阿初知道,最后一句话,大太太是说给自己听的。

  “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深和露立苍苔,到晓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灵堂里的留声机放着四太太爱听、爱唱的评弹段子。清风朗月过滤着凄凄惶惶的雅韵,院子里,模糊的炉火掩映着阿初的脸,看不清他此时此刻的表情,不过,从纸蝶漫飞的火盆里,大抵知道他的思绪是不平静的。

  荣初依然一动不动地跪在青砖上。“到我身边来。”阿初面无表情地招呼着自己的亲外甥。荣初膝行了几步,安静地跪在阿初身边,火盆里的纸钱烧卷了,烟和灰飘起来,杨慕初顺手把手里厚厚的一叠纸钱分了些给他,荣初没有伸手接。“为什么?”阿初问。“我母亲不需要。她在黄泉路上,不是等钱用,她在等仇人的血。”阿初默默放下纸钱,徐徐站立。“你多大?”“二十岁。”“读过书吗?”“读过一点点。”“读了些什么书?”

  “忠孝节义的书。”荣初咬着牙,黑着脸说。

  “你恨我吗?”阿初问的直截了当。“谈不上。我,其实心里怨恨母亲,怨她为什么把我扔在外面二十年,恨她,恨她没给我尽孝的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啊,仇恨,使她放弃了一切,善良,又使她挽回了一切。但是,杀戮却仍然发生了……”“是你,你没有勇气承担责任!”阿初心中的隐痛又被钩了起来。“你的母亲就像是绿呢赌桌前的一个大赌徒,她把一生的积蓄都押在了我的身上。她要的是‘双’,开的是‘单’。滚动的骰子没有按照规定的路线去执行,去贯彻,她输得很惨。可能是老天怜悯她的付出,老天爷偷了懒,老天让那个坐庄的人去让她赢!虽然赢得代价更惨烈,终究是她赢了!她要的并不是死后备极哀荣,而是堂堂正正地回‘家’!她赢了!”

  当阿初说完这番话后,荣初知道,母亲的付出终有了回报。他把脸埋在孝衣里,开始哽咽。“哭出来吧。”阿初说。“你应该让你的母亲听到你的声音,这样,她走得会安心。”荣初大哭起来,像个大孩子。荣华默默地站在灵堂上,听着老唱片夹杂着男子哀鸣的悲声。“悲哀!你看他绿窗灯火照楼台,哪还记凄风苦雨卧倒长街!人生莫做亏心事,处处风声是祸胎。孽火如雷,拉入阴阳界,索还命债。”不死的魂魄,即将重返人间。

  荣家的灵堂,祭奠亡灵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是荣家生意场上的朋友,由荣华支应着,其余的吊客由阿初出面应酬。大太太推病不至,大家心里有数,毕竟死的是姨太太和庶出的女儿。上海药业的同行来了;上海各报社的记者来了;同济医院的同事们来了;汤少礼和夏跃春来了;上海警察局副局长韩正齐来了。由于,韩禹提前给阿初打过招呼,所以,阿初是整装以待。韩正齐是以一个标准的军人形象出现的。他性格坚忍,行事果决。每于濒临绝境处,得以死里求生。二十年来的奋斗,使自己的生命没有虚掷在残破的情爱里。他是一个把现实和幻想分得很清楚的一个人。在寒夜的陋室里,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像一盏明灯自信地投射出光明。自己走到今天,唯一愧对的人,是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到荣家,一是吊丧,二来是荣家大太太亲自给自己打了电话,请自己一定过府来一趟。荣家毕竟是名门望族,家人无端死于非命,的确应该彻查起因,深窥底奥。

  韩正齐在韩禹的引领下,走到了阿初面前。他看见阿初的表情先是很惊愕,继而就有些模糊的影像隐约而现,熟悉的面孔,亲切的笑容,居然令韩正齐从骨子里对阿初生出几分敬畏之心。

  阿初穿了一件雪青色长袍,这件袍子的绣工,是源于四太太绘就的莲花,蕴涵着旧时代的色彩,又像是一件蓄含着旧情事的器皿,散发着四太太温柔的鼻息和香醇的春意。

  阿初是故意穿出来见韩正齐的,他虽然不知道对面人是否是故人,但是,一旦是故人,看见这件寄寓所思、深怀所念的袍子,就该对他礼让三分。

  其实,阿初忘了,不仅仅是这件袍子能揭示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容貌,也是一张堂皇的名片。风生萍末,斗转星移,二十年来什么都在变,唯一没变的是血缘。阿初看到了他所希望看到的一幕。韩正齐居然不等韩禹介绍,主动迎上阿初,说:“这位想必就是荣家的初先生吧?听小儿常常谈及您。哦,忘了自我介绍了,敝人韩正齐。”接着,他屈尊俯就地伸出手来。阿初不卑不亢地伸出手来握紧韩局长的手,说:“小弟杨慕初。”

  韩禹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很奇怪。

  韩正齐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您?知道我是谁吗?”韩正齐试探地问。

  阿初似笑非笑地说:“正如您知道我是谁。”阿初具有穿透力的目光让韩正齐感到“金龙帮”复活了,自己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难以隐匿任何秘密。

  “多情儿女江湖老,二十年风霜雪雨,甘饴苦涩,一路上备尝艰辛吧?”“不,不。”阿初温文尔雅地说,“尝鼎一脔,初领其味。”“哦?”阿初的回答,令韩正齐颇感意外,继而问:“其味如何?”阿初笑了,说:“白刃在前,烈火在后。”“杨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这是单方面邀请密谈。阿初说:“正合我意。请……”韩禹傻痴痴地看着父亲和阿初并肩而去,一脑子浆糊,汤少礼和夏跃春过来问他,“你们家老爷子,平常不是很难讲话吗?今天变了天了?礼贤下士?”“我还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呢。”韩禹说。“他们讲什么?”夏跃春好奇地问。“什么白刃、烈火吧。”“坏了,坏了。”汤少礼笑嘻嘻地说,“阿初调唆你们家老爷子杀人放火。”“正经点。”韩禹推了汤少礼一把,突然想起来了。“对了,你们知道阿初姓什么吗?”“姓什么?”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问。“姓杨!”韩禹很有把握地说。“对,姓杨,没错!”

  阿初并没有把韩正齐领进“墨菊斋”,而是别有用心地把他引进了四太太生前的居所“红梨阁”。“红梨阁”,院子不大,但是很精致,很别致。窗明几净,疏草淡花。悠然的环境,迎面送给人一片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宁静。静得可以听见草的嘘唏,漾开了阿初和韩正齐的怀旧情愫。一花一草,都是阿初童年记忆的回眸。寸草、花瓣都浸含着韩正齐爱的残迹。他们走进房间,阿初吩咐小丫鬟沏茶。韩正齐趁机审视了房间的装潢、摆设,的确像极了当年小姐的香闺。她一直活在回忆里。不知是她的不幸,还是自己的不幸?如果她不任性,如果她肯听自己一句话,如果当年她放弃,也许,今天他们正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天人永诀。

  仿佛一切都是静止的,四太太还活着,没有什么刻意要扫除的伤心痕迹。只有丫鬟红儿发髻两头上,带着纸扎的素花,提醒着阿初,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唯余恨悠悠。

  房间正中挂着四太太盛装艳饰的相片,她笑得很含蓄。虽然,韩正齐看见阿初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进得房来,又有了旧感情回眸般的铺垫。但是,冷不防看见故人柔谐婉媚的遗照,还是感到震惊。

  他强自镇定,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您一点也不伤心。”阿初站在他背后说着不冷不热的话。显然,韩正齐看见四太太遗照的瞬间感觉,离阿初的想像,有很大的距离。“我很伤感。”韩正齐说。“您是不是,早已遗忘了她的存在?”“是的。我不否认。”“您很坦率。”阿初不想再做徒劳的辨别了。这个人的确是韩正齐,是四太太的情人。阿初索性单刀直入了。“您曾真心爱过我姐姐吗?”“也曾刻骨铭心。”“您为什么要抛弃她不告而别?二十年来您没有想过,您的所作所为,对她造成的伤害吗?”“当年,我不能选择。没得选。”韩正齐喃喃地说。“为什么?”

  “您对我不了解,少爷。就是小姐,她对我的过去,也是一无所知。

  我是一个乡下人,十六岁那年,就在乡下讨了老婆,后来,还有了个儿子,也就是韩禹。”阿初蓦地坐下,轻轻地说:“我猜到了,韩禹比我还大一岁。”“乡下日子难熬,逢旱遇涝的,没个吃饱饭的日子。那时候,我年纪轻,血气方刚,就去吃了军粮。我在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度过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我十分厌倦无休无止的征伐和血腥,退役来到上海。刚到上海的时候,举目无亲,四处碰壁。后来,遇见你的母亲,是她救了我,把我带进了杨家。你父亲知道我会些拳脚功夫,就介绍我加入了你外公组建的社团‘金龙帮’,还雇我做了你家的司机。那时候,你姐姐才十七岁。”

  “您欺骗了她,不是吗?”

  “没有。我想她一定是知道的。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的年纪,不可能还是独身。只是,她和我都不愿意去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我当时真的很爱她,爱得很深。”

  “有多深?”

  “肯为她去死!”韩正齐毫不犹豫地表态。

  “可是您现在活着,活得很滋润。她却死了,死得很悲惨。”

  “少爷!”

  “不!这个称呼太别扭了。”阿初居然笑起来。“我听着十分恶心。

  您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地位?今非昔比!”“少爷!”韩正齐突然摘下帽子,平放在手,跪倒尘埃。房间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空气里像掺了凝固剂,阿初没有动,他用衣袖轻拂了一下四太太的梳妆匣子,吹了一口气上去,用手指抹去一丝雾气。说:“您曾经救过我的命,不必行此大礼。”韩正齐没有动,他说:“您的母亲曾经救过我的命,少爷。可是,我没有出手救过您,从来没有。”阿初略为倾斜的身子,缓缓伸直。“您说什么?”“二十年前,你们东躲西藏的时候,岳嬷嬷找到了我,是她告诉我,老爷遇害的消息。我连夜把小姐安全地送出了城区。可是,小姐她不肯走了,她意志很坚决,她要复仇,用极端的方式,用……用你来作饵,用你来执行人世间最残酷的刑罚……我想竭力阻止她的盲动,可是,我失败了。”

  简直不可思议!

  阿初似乎又坠入了另一个迷雾重重的迷宫。韩正齐和四太太所叙述的故事完全不同。当然,是细节不同。可是,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和虚实的。

  有人在说谎。

  或是想掩盖真相。

  真相是什么?

  或许,他只是为自己辩护,以求良心的解放。

  “那天,我经过内心的挣扎,终于答应了小姐的要求。我把你们安置在小旅馆后,我就去想办法联络社团里的兄弟。在半路上,我被人跟踪了,我被一群日本浪人给围攻了。他们肆意地殴打我,他们把我关在一个隐秘的地窖里,那感觉就像是被人给活埋了。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我喝阴沟里的水,吃香灰。我原以为,就此和人间诀别了。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人发现了我。是当地的农民发现了我,他们救了我。等我醒来的时候,身无分文,衣衫褴褛。半个月后,当我重新走到上海滩的洋灰马路上,再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了。那个小旅馆,也被人砸了。我和你们彻底失去了联系。后来,我回到乡下,隐居了。”

  “隐居了多久?”

  “大约两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当年在军队中认识的朋友相遇了。因为,战场上我曾经救过他的命,而他当时已升任上海龙华分局的局长了,他很同情我的处境,于是,他介绍我加入了警界。”

  “于是,就有了您今天的富贵荣华?”阿初说。

  “是的。”

  “您为什么二十年来,对杨家的灭门惨案一直保持缄默呢?您有权利将凶手绳之以法!可是,您什么都没有做。为什么?”

  韩正齐无法回答。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将所有真相和盘托出,大小姐的冤魂将永生不得安宁。但是,现在少爷在逼自己回答,那就不如成全了故人吧。

  “大小姐曾经亲口对我说过,杨家的事,一定要由杨家的人来完成。我知道,你们一定都活着,二十年来你们一定朝着预定的轨迹在行走,我没有权利去干预你们的复仇计划。”

  “这个理由,太过牵强。”阿初从四太太的梳妆匣子里取出一朵银白色的珠花,他仔细地看着珠花的结构。“你看,珠花很漂亮,结构巧妙,状貌雅致。在太阳底下看它,银色的一簇枝蔓会焕发出金黄色的光泽。穿珠子的链子很讲究,不能有偏差,一有偏差,它就散了。就像记忆的链条,不能断,断章取义,故事也就不合情理了。”说着说着,阿初把珠花的链子给扯断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珠子跳跃似地四处飞溅。有一颗甚至直接弹到了韩正齐的面颊。“明明是死的物件,给它一点生命的活力,它就会以艺术生命的态势复活。同样,明明是脉络分明是事情,你给他设置一点障碍,哪怕是一点点,它就真伪莫辨了。”

  “现实很残酷。少爷,我希望您不要道听途说。”

  “您认为是我道听途说,导致歧义横生吗?那么,我姐姐的杀身之祸呢?怎么算?他们想要我死。知道吗?您二十年前从灭顶之灾中全身而退,二十年来对我们姐弟不闻不问。恕我坦率直言,您根本不配让我姐姐怀念了二十年。”

  “可是这二十年来精神的折磨胜过了肉体上的痛苦,苦不堪言。”

  “您为此自责?忏悔?”

  “是的。”

  “一个有勇气自责的人,也就是一个还有救的人。”阿初从梳妆匣子里扔出一张发黄的“拜师帖”,那帖子落在韩正齐的膝前。“我给您三条路走,第一条路,很简单,拿了你二十年前的‘拜师帖’,转身就走,我也免了你的三刀六洞。从此之后,彼此路人。第二条路,你现在就把枪掏出来,毙了我。以你现在的地位,你有一万个理由来解释‘枪击案’发生的过程,您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杀了我。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来打搅您平静而美满的生活。第三条路,您把这张帖子拣起来,重新交到我手上。从此,听候我的调遣。三选其一。”

  韩正齐选了第三条路,不是因为阿初,而是为了大小姐。他想替她达成所愿,以赎前愆。他把“拜师帖”恭恭敬敬地送回到阿初手上,阿初接过来,说:“过去的事,一笔勾销。你起来吧。”韩正齐站起来,听候阿初的吩咐。“你到外面替我寻一处宅子,不要大,尽量隐秘些。我姐姐出殡后,我就搬过去住。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好的。”韩正齐应声,又说:“要不要预备几个丫鬟?”“不用了。”阿初说。“我习惯自己动手。”“听小儿说,您在英国很勤勉,很用功,他们这些留学生都以你为荣。”这倒不是奉承话,的确是韩禹说的。阿初也不否认。“对,我很勤勉。我不像韩禹,有人供养,我得自己养活自己。”一句话,切中要害,韩正齐很尴尬。“你去吧,大太太还等着你呢。时间久了,大家都要起疑心。”“是的,少爷。”“以后不要叫我少爷,我们循规蹈矩吧,按帮里的规矩,叫我先生。”“好的,先生。”韩正齐躬身退出门去,小丫鬟红儿一直在院门口候着他。然后,引领他去见大太太。韩正齐回首看去,院内寂寂无声,他叹了一口气,想着:昧良心出于无奈,只为红颜。他希望少爷不要深究过去,但是,为时已晚。

  阿初此刻仰面看着四太太的遗像,他想问四太太,当年是谁救了自己?自己见韩正齐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谈话内容也是提前酝酿的。韩正齐是没有任何防范的,他的话,不像有假。

  阿初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玄机,不是不可破。

  需要时间。

  七天后,出殡的日子到了。

  荣初以孝子的身份捧着四太太的灵,阿初和韩禹、夏跃春和汤少礼等四人穿着清一色的黑色丧服扶着四太太的棺,荣升和荣华扶着荣荣的棺,一同起灵。整个出殡的队伍,没有旗杆挂灵,没有唢呐吹丧,没有纸人纸马,却显得异常整齐肃穆,引得路人注目。

  一行人安安静静扶棺走过长街……

  一路上都有巡警在维持秩序……

  韩正齐默默地跟在最后,目送曾经心爱的女人,走完她人生最后一程。

  阿初要走了,真正地离开荣家。荣升冷眼看着这几天来,家里出来进去的这些人的颜色,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问都不必问,闻一闻就知道这些人来自江湖。他在等,等阿初来辞行。阿初来了,他穿着中式长袍,手腕上翻卷着整齐、雪白的袖口,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脚下是一双布鞋。气度闲雅,气韵如虹。“出息了?”荣升半带嘲讽、半含惋惜地说。阿初陪了笑,说:“哪里话,少爷。”“少爷?”荣升不轻不重地甩了一句话出来,“我看你比我还像少爷,前呼后拥的,连警察局局长都抢着替你开车门。”阿初低了头,不说话。“这就走了?是吧?”“是。”“可惜了。”“少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哦?你还知道此去难以回头啊。我平素教导你的话,你还记得多少?”“句句在耳,字字存心。”“为人之道?”

  “为人之道,择善而从。养浩然正气,树松柏节操。不可蔑弃廉耻,媚世随俗。”

  “还有呢?”

  “没有了。”

  “人禽之界呢?”

  “少爷……”

  “人禽之界,至关大要!”

  “少爷,你就当自己从来没有教导过阿初,放阿初和光同尘去吧。”阿初诚心诚意地跪下,给荣升磕了一个头。“从此得失成毁,均与荣家无干。”当他站起身形时,荣升从他眼睛里看到了久违的锐气和锋芒。

  “我知道留你不住,我的话,你也未必肯听。指望你出去后,安分守己,不要为非作歹。这把扇子,是我昨天晚上替你写的,留着做个纪念吧。”

  “谢谢少爷。”阿初双手接过扇子,说:“阿初告辞了,少爷珍重。”他回转身去,一脸寒霜,步履坚定,衣袂飘扬,如风过柳,走出了“墨菊斋”的大门。

  手下人等,依次相随,小丫鬟们静静无声地看着,就像阿初刚回国的那一天。

  荣家大门口,来了九辆汽车,其中三辆是警察局的,一辆是韩正齐的私车,三辆是“金龙帮”的,另外,两辆是社团的“友帮”,专门给“金龙帮”新掌门来捧场面的。

  仆人阿福看得目瞪口呆。

  阿初上了韩正齐的车。他把少爷送给自己的扇子打开,扇面上写了一首诗。那是一首唐代香严闲禅师咏瀑布的名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阿初想了想,问韩正齐有没有纸墨笔砚。

  韩正齐吩咐手下去找,一会儿,从卖字摊上全搬来了。阿初把自己随身的扇子展开,写了一首诗,叫阿福给荣升送去。然后,头也不回地说声:“走。”九辆车首尾相连、风驰电掣而去……

  “墨菊斋”里,荣升打开了阿福送来的扇子,扇面上是阿初回赠荣升的一首诗:“一落千丈身飘摇,到底方知出处高。非是溪涧留不住,洗涤乾坤化怒涛。”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