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8.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人如果没有感恩的意识,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呢?

  ——所罗门《箴言》

  杰瑞娜是美国西海岸圣约翰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每年的感恩节前夕,她都会收到一位名叫波特的小男孩的电话或者是贺卡。

  波特今年快7岁了,七年前,波特的妈妈在生波特的时候难产,情况十分危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母子双亡。

  当时杰瑞娜刚从东部的纽约过来任职,凭借其高超的医术,果断的措施,经过7个小时的全力抢救,终于使波特母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因此,每年感恩节的时候,波特都会打电话给杰瑞娜医生,感谢她的救命之恩,波特的妈妈说:

  “如果没有杰瑞娜这样医术高明的医生,我们母子俩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每当有空闲的时候,已迁居芝加哥的波特母子还会亲自飞往圣约翰医院看望杰瑞娜医生,以此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犹太智慧圣火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与分享,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犹太人家庭里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只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犹太人认为孩子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

  犹太人认为,教育孩子感恩,要从教育他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把他们养得这么大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必须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犹太人经常给孩子讲动物感恩的故事:乌鸦长大后,还返回来喂自己的父母,就像当初父母从外面寻找食物喂自己一样。飞禽尚能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犹太人告诫我们教育孩子感恩,不要过于焦急,要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尊敬老师,帮助老师擦黑板,主动分担父母的家务活儿,为父母分忧等,从不起眼的实事做起,着力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永远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育之恩,不忘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之恩。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激之情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做个表面文章,更不能忘恩负义。

  杰出的犹太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人。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犹太人认为,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女,从小就要让他们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们懂得感恩。

  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生活中,父亲与母亲既应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应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要“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关爱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权益。如父母应常说:“行”、“麻烦你”、“谢谢”。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对父母的模仿中体会到一种感恩的思想。

  当然,感恩应该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情感,而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父母感激上。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需要让孩子真心去感谢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

  犹太人相信只有懂得感恩,孩子才会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万事不以“我”为中心,不欺负伙伴。要让孩子经常说出自己需要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与微笑,这样,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犹太人认为,感恩不花一文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孩子的未来极有助益!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孩子们的个人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因此,父母一定要设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