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让罪恶的行动给你带来自身的死亡。
——所罗门《所罗门智训》
有一头老狼,年轻时有不少牧羊人的羊都曾成为它腹中美食。多年以后,这只狼成为了一只老狼,连三餐都成为了难题。
老狼想趁着自己还没死,去向曾饱受自己折磨的牧童和牧场主人还有那些羊们道个歉,求得他们的原谅。
老狼来到第一家牧场。老狼厚着脸皮喊了牧场主人:
“你好,啊!牧场主人。”
“哎哟,这不是老狼吗?”
“你还恨我对不对?当然了,我吃了你不少羊啊。可现在我老了,我十分抱歉以前的所作所为,我祈求你的原谅,从今以后,我保证绝不会再袭击您的羊群了。现在我可是一只善良的老狼啊。”
“给我滚,你这恶狼!你要不走,我可要点火烧你了!”牧场主人骂道。
老狼没有办法,只好翻过一道梁,去找第二家牧场。
“先生您好。”
“你来干吗,又要祸害我的羊吗?可惜,你老了。”牧场主人讥笑道。
“先生,我来是希望你原谅我的,我保证不再会侵犯您的羊群。”
“快滚吧,你这可恶的老狼!”
老狼无奈,又忍着气去了几家牧场,结果惊人的相似,牧场主人都圆瞪着双眼叫它快滚,都欲叫它领教棍棒的滋味。
老狼悲伤极了,心想:“我诚心诚意想跟人和解,赔不是,道歉,低三下四,能做的我都做了,可他们不但不相信我还一个劲地奚落我,人类真是可恶,我要给他们一个教训,我要让他们知道,狼老了还是狼,与其悲凄凄地饿死,不如像狼一样战死!”
老狼霍地转过身,它的两眼喷出凶光。径直奔向第一家牧场。
正在羊圈里甜睡的羊被惊醒了,东躲西藏,可躲不过老狼疯狂的噬咬,牧场顿时一片狼藉。
老狼又跑到第二家牧场,不久后那里上演了同样的惨剧。
这一夜,老狼变成了可怕的猛兽,一连糟蹋了六家牧场。老狼自己也在恶斗中身负重伤死去了。
一家牧场的主人沉重地说:“其实我们都已经看出老狼是真心悔改,想重新做人,但遭到了我们无情的拒绝……说起来是我们把它变成猛兽的,我们逃不脱责任。”
犹太智慧圣火
“以牙还牙”似乎在很多古代法律典籍中都有相关条文体现,但所罗门从法律追求平等和民主的角度出发,诠释了此类相关规定,反对对任何人进行报复,无论对方是谁。如果不计后果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那就是报复和记怨,而报复和记怨是最要不得的。
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借镰刀,那人拒绝了。第二天,第二个人又向这人借斧头,这人说:我不会借给你,就像你不肯把镰刀借给我。——这就是报复。
但是如果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借斧头,而那人拒绝了。第二天,第二个人向这人借外套,这人说:“给你。我不像你那样不肯借给我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记怨。
实际上,人心很难摆脱憎恨和复仇欲。
一个敏感的人容易尖锐地体会到羞辱。复仇对他来讲比蜜还甜;没有完成报复,他的心就无法安宁……
也许你认为一个人挖了别人的眼,他的眼也应该被挖出来;如果他砍掉了别人的胳膊,他的胳膊也应该被砍掉;如果他打断了别人的腿,他的腿也应该被打断。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记住:“你不能允许一个犯了极刑的人赎回生命,他必须被处死。”这暗示着只有死刑的罪恶无法补偿,而对于身体其他部分造成的损害,尽管无法恢复,却是可以补偿的……
报复,是野性的产物。人性自然地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应当剪除它。如果说,一件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那么报复是完全否定了法律。
其实,报复的目的无非只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
然而有度量宽恕别人的冒犯,就会使你比冒犯者的品质更好。所罗门说:“不报宿怨乃是人的光荣。”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宿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不爱我们的利益而发怒呢?
一个念念不忘宿怨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是可以痊愈的。念念不忘宿怨而私心图谋报复的人,他们活着时有害于人,死了也不利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