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登上罗马帝位后,不仅实行君主“专制”,而且将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东方的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尔)。他于313年颁布了所谓的“米兰敕令”,将从诞生起状况就悲惨的基督教的存在合法化,323年他又在尼西亚召开了有318名基督教主参加的会议,即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制定了基督教的正统教义,基督教开始与政治发生了关系。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又将基督教正式定为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拜占庭帝国却一直延续到1453年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军中,君士坦丁堡陷落而消失在历史的云雾之中。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历经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的文化艺术独具一格。拜占庭文化独尊基督教,其土壤为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却又从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在宗教、文史、建筑艺术等领域中所取得的诸多成就,是人类中古文化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珠玉,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6世纪是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9~11世纪是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4、15世纪出现了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遥相呼应的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
拜占庭文化在基督教神学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文学上虽教会文学盛行,世俗文学却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如叙事诗《边防战士迪吉尼斯》(康斯坦丁·塞勒斯著,诗中歌颂了一位边防战士反对阿拉伯人入侵和镇压边境匪徒的英勇精神,在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中也可看到这部叙事诗的痕迹);其建筑和艺术也在古希腊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新的风格和形式。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圆屋顶,广泛采用壁画等),绘画艺术也在“拜占庭文艺复兴”时期达到全盛。
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其高度发达的典章制度、军事制度、经济组织和文化艺术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俄罗斯等斯拉夫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东方基督教(东正教)为基调的文明区域,而且在整个中古时代,拜占庭始终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拜占庭的世俗音乐存有9~11世纪的宫廷中对皇帝或高位圣职者的祝词——一种定式化的群众喝彩仪式,盛行于9、10世纪的拜占庭宫廷,其诗和音乐是现存有关拜占庭世俗音乐的唯一的资料,其形式为由先唱者的歌开始,群众接着复唱的形式。
在音乐史上,以基督教礼拜歌曲著称,称“拜占庭圣咏”。拜占庭圣咏是叙利亚、巴勒斯坦教会的仪式圣咏,因而源于犹太教堂。拜占庭圣咏是在拜占庭式的仪式上使用的以正式的希腊语演唱的单声圣咏,是东方典礼中的叙利亚式、亚历山大式与其并存的西方的罗马式的相比较,是具有代表性的东方典礼样式,亦称“拜占庭帝国的教会圣咏”。拜占庭圣咏融合了古希腊和东方音乐因素,采用八种调式的分类方法。其音调以极多的装饰音为其特征。拜占庭音乐与西方的教堂素歌似乎源于同一种古代音乐。拜占庭圣咏中的特罗帕里欧是以新作诗谱写的短小的歌曲,用于各种节日,特罗帕里欧于4、5世纪相当繁盛。从6世纪产生了以罗马诺斯为代表者的康塔基欧,“康塔基欧”,希腊语为“小杖”之意,续在库库利欧以一短小的导入之后的40节以及欧伊叩斯之后。库库利欧和欧伊叩斯以同一利弗雷因终止。约700年,卡农取代了特罗帕里欧和康塔基欧而兴盛起来。卡农是根据旧约与新约作词而形成的诗,由9部分组成,各个部分歌唱一定的旋律。其代表人物有克里特的安东雷阿斯(约650~720)、大马士革的约翰内的耶路撒冷的廓斯马斯(约750年)等。
9世纪以后出现了各种记谱法。13~14世纪其记谱法可表示一定的音程和节奏。约1300年,库库孜雷斯将其定型化,并制作了新的音符,一直用到1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