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哥特式美术

  进入13世纪,由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地的城市建设更加兴盛。无论在各封建王国的交通要道上,或是多瑙河,莱茵河沿岸,大小城市星罗棋布,宛如灿烂的群星,点缀在中世纪“黑暗的”夜空之中。为了发展工商业的需要,市民与国王结成联盟,市民替国王为打破诸侯间的封建割据而举行的战争提供金钱和武器,国王为市民提供一定的自治权和低税率优惠,并通过战争开辟新的市场。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大量能工巧匠集合于各种行会之中,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尽心竭力,就在这样的前提下,封建社会盛期的另一文化形态——哥特式艺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

  “哥特式”(Gothic)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在他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被使用的。它本来含有轻蔑的意思,用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北方野蛮民族(哥特人)的建筑样式。但是,拉斐尔并未亲眼见到过法国的这种类型的教堂,他是凭主观把它描写为非理性的野蛮文化的。实际上,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毫无联系,它既非哥特人所创造,也并不发源于哥特王国。它是罗马式艺术之后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艺术上的反映。

  哥特式艺术大约在12世纪末产生于法国巴黎周围地区。它本来是体现在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之中的,后来变为泛指12至14世纪间服从于这种风格的一切美术形式。

  1137年,阿伯特·苏哲神父着手将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改建成新的样子,苏哲神父要求在建筑中体现光、高、数三个理想,于是试探着以一种向高处延伸的、增加窗户和改变比例的做法,创造一种新风格。经过两世纪的实践,到1430年英国诺里奇大教堂竣工,方才实现一种定型化的哥特样式。欧洲各国并不是普遍都肯定这种样式的,在意大利,它始终居于次要地位。由于各自的民族传统、各地区技术与材料的差异,以及与罗马式艺术的继承关系不一等等原因,各地的哥特式建筑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看出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各自采取着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课题的差别而已。总的来看,哥特式是通过向垂直方向的推挤,而不是像罗马式那样向水平方向的展伸,来求得革新的。从而它打破了罗马式的静态的体块,创造了哥特式的动感的旋律。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垂直线的使用和尖顶的拱券结构,这两者使建筑出现了锐角的组合,造成灵巧、上升的力量,从而牢牢地抓住信徒的感情。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

  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得到发展,是因为法国在路易第八、第九统治下,封建王权得到加强,政治安定,经济和文化进一步繁荣,巴黎代替罗马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文化从修道院转向大学,提供了哲学和工程方面强大的后盾。使苏哲院长的理想得以顺利实现。法国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是巴黎圣母院(1163—1250年)。它的正面是左右对称的两座高63米的钟楼,排列着一排排矢状尖拱,下层3座大门,环绕着一层层使徒和天使的雕像。大门上面是一排精致的雕像,再往上,巨大的放射状中心圆窗,正处于整个教堂正面的中心。上下4层之间的比例,按照严格的数据,每一层的高宽比也严格按黄金律计算,十分和谐协调,总体效果朴素而又庄严。鲁昂大教堂(1160—1230年)的规模略小于巴黎圣母院,但也完美地体现了初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13世纪时,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教堂的外观来看,细长的尖顶长窗和密密麻麻的雕刻,使建筑物披上了满身锦绣,巴黎以北的兰斯、亚眠、鲁昂等处的大教堂尤其如此。巴黎以南的勒芒、夏特勒教堂则比较简练一些。

  夏特勒大教堂,从9世纪以来就是法国各地的信徒们向往的圣地。1020年,原先的教堂遭受火灾,1024年着手重建,1037年基本完成,1134年建起了北侧的塔楼,11年后建成南侧塔楼。1194年6月10日,夏特勒全市大火,大教堂也被烧得只剩下双塔的底层。在僧侣、贵族和商人们的支持下,1215年又开始重建,直到1220年基本竣工。建成后的教堂东西长130.2米,正面宽47.65米,南塔高106米,北塔高111米,主教堂高37米,是巴黎以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堂。它通身以细长的线状柱形成密密的垂直线条,从而增加了它的高耸之感。夏特勒教堂正门内雕像密布,其最出色的作品有《庄严基督》、《圣母子》、《攸底亚王与王后》等,是早期哥特式雕刻中最有代表性的。彩色玻璃窗画也很出色。

  兰斯大教堂(1225—1299年)也是在一次火灾之后重建的,1220之前的第一期工程,受夏特勒教堂的影响很大,1240年以后的第二期工程,则又较多地受到亚眠大教堂的影响。其正门门券内的雕刻《天使与圣徒》是哥特式雕刻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尤其内侧的带翅膀的天使,面容纯朴天真,充满人间感情,面部甜蜜的笑容被称做“兰斯式的微笑”。

  亚眠大教堂(1220—1270年)是法国哥特式教堂中最大的一座。长145米,高44米,从1220年到1270年,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正堂工程,双塔则到14世纪和15世纪才完成。其门券内的雕刻也十分出色,额板大浮雕《最后的审判》中,在下地狱的人群里也有身着道袍的神父和教士。浮雕装饰《十二月令》,表现了各个季节的农事活动,生动地再现了中世纪法国农民的劳动和生活。

  14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影响,教堂建筑陷于停顿,15世纪英军撤出巴黎之后,才重新发展起来,这时出现了火焰式(Flambayant)窗饰。

  英国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以1178年坎特伯雷大教堂开始,至索尔兹伯里教堂而臻于成熟。此后,英国的建筑师们又创造了“垂直式”的哥特教堂,他们竭尽全力加强垂直上升的效果。细长的窗户几乎从地面一直升到天顶。其代表为科罗斯达大教堂的中殿。

  德国的哥特式教堂开始得较晚,1248年开始修建的科隆大教堂才是真正哥特式建筑的开端,但是它一直拖了6个多世纪,到1880年才最后完成。它的钟塔高达157米,正面宽61米。14世纪时,受法国火焰式影响,出现了奢华琐细的装饰,整个教堂似乎被包围在一种闪烁着神秘光彩的玻璃窗花中,布满透雕棱饰的尖塔,嶙峋矗立,构成一片“锦绣森林”。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即属此类,它始建于1386年,直到1645年才竣工,一簇簇高高耸立的尖塔和两边的支撑拱架,形成如同一件象牙雕刻的精致工艺品一般,但它却是一座全长148米,宽87米的宏大建筑。

  哥特式教堂中的雕刻与罗马式时代相比,显然是萎缩了。法国兰斯大教堂有13世纪最高水平的雕刻作品。门券里的圣母玛利亚和基督的立像,形象生动,有丰富的衣纹。虽然中间有过保守主义倾向的出现,但整个说来哥特式的雕刻艺术是向着重视人性表现的现实主义方向前进着。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年所建的法国斯特拉斯堡教堂中的《聪明的和愚蠢的圣处女》雕像,更带有浓烈的地方风韵,明显地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法国亚威农的维勒夫教堂的圣母子像也十分富有特色,它利用象牙的弯曲度把人像雕成扭动的姿态,所以被称为“哥特式摆动”(Gothic Sway)。

  在哥特式教堂中,由于窗户的扩张,壁面所剩无几,已经无法提供壁画和浮雕的面积,所以彩色玻璃窗画大为发展,成为哥特式教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玻璃工匠根据画稿先用铅条做出图画的轮廓线,然后割出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玻璃色彩种类很多,但基本色调是红、蓝、紫三色,夏特勒教堂和布鲁日教堂的玻璃窗画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作品,阳光透过这样的窗户射进教堂,五彩缤纷,光彩缭绕,飘忽宛如仙境。它的制作技巧和色彩艺术上的成就,即在今天也令人惊叹不已。遗憾的是14世纪以后,这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式,由于雕刻的复兴而失去了早期的活跃力量。

  对于中世纪艺术的评价,历来有着十分矛盾的说法。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抬头,反封建的人文主义者们把中世纪艺术看做是“野蛮的”、“原始的”、“低劣的”,这种否定虽然有几分片面性,但也正由于这种批判,才促进了进步的人文主义抬头。因此,在历史上,这种批判的作用是积极的。19世纪初期的新古典主义者也反对中世纪艺术,这是出于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崇敬心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不少新兴流派,如立体主义者毕加索、德国表现主义的卢特鲁甫、野兽主义的拉奥等人,却对中世纪艺术中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而采取的夸张变形手法大加赞扬,推崇中世纪民间艺术匠师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出心裁的表现手法。并从中探索丰富的形式规律,运用于他们的创作之中。

  这里用得着高尔基的一段话:“文化史告诉我们,中世纪的石匠、木匠、木刻家和陶器匠等手艺集团所建筑的房屋和创造的物品都精美无比,那是个体艺术家所不能胜过的。欧洲中世纪的大教堂是这样,西欧和苏联博物馆里那许许多多的陈列品也是这样。如果你仔细看一看这些作品,就会感到,人们创造它们的时候是对劳动怀着极大的热爰的。‘渺小的’人们是伟大的匠师——博物馆里的文物和欧洲各个古城的庄严寺院,都给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