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由一件乐器演奏的音乐。其曲目通常称为“独奏曲”。中国传统乐器除部分体鸣、膜鸣乐器外,其余大部分都可以独奏,其中最为古老的独奏音乐品种,当推古琴音乐,先秦时即已出现著名琴师伯牙和他所弹奏的名曲《高山》和《流水》。汉末琴家蔡琰(约177~?)和魏晋间琴家嵇康(224~263),即因善弹琴曲《胡笳十八拍》、《广陵散》而闻名于世。此后,又相继出现《酒狂》、《碣石调幽兰》、《离骚》、《潇湘水云》、《平沙落雁》等一批优秀曲目。1963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琴曲集成》,共收集整理唐、宋、元、明、清各代传谱近百种。另一影响较大的独奏音乐品种是琵琶音乐,它的首次发展高峰期在唐代,当时著名琵琶高手有段善本、曹善才、曹保、曹妙达、康昆仑、雷清海等人。段善本所弹转调《绿腰》,曾轰动京城长安。明代有张雄和汤应曾,张雄因善弹《拿鹅》而著称,《拿鹅》即今传名曲《海青拿天鹅》;汤应曾则因精于《楚汉》而为人称道,《楚汉》即今传名曲《十面埋伏》之前身。清代以来,琵琶音乐流派蜂起,代表人物有华秋苹、陈子敬、沈浩初、汪昱廷、李芳园、沈肇洲等,各派均有曲谱传世。至此曲目已分“文套”和“武套”两种风格:文套抒情、典雅,如《夕阳箫鼓》、《月儿高》、《汉宫秋月》、《塞上曲》之类;武套雄壮、激情,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之类。近40年琵琶音乐发展更甚,无论演奏技巧还是艺术表现能力,均有迅速提高,新创曲目《彝族舞曲》、《狼牙山五壮士》、《天山之春》、《草原小姐妹》等,体现出这一器乐领域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除古琴、琵琶外,另一引人注目的器乐独奏领域是二胡音乐,它于20世纪20年代崛起,杰出民间艺人阿炳(1893?~1950)和杰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刘天华(1895~1932),为此作出了奠基性贡献。阿炳创作、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独奏曲,作为传统器乐曲目精品已得到广泛传播。刘天华创作、传授的《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烛影摇红》等“十大名曲”,开辟了二胡音乐创作和教学的专业化道路。50年代之后,在诸多演奏家共同努力下,二胡音乐又有新的发展,陆续出现《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曲》、《豫北叙事曲》、《战马奔腾》、《一枝花》、《长城随想》等一批深受听众喜爱的优秀曲目。笛子音乐至20世纪50年代形成南北两大流派,北派为梆笛音乐,具有热情、奔放、爽朗的艺术特色,代表曲目有冯子存(1904~1987)演奏的《喜相逢》、《放风筝》、《黄莺亮翅》,刘管乐演奏的《卖菜》、《荫中鸟》等;南派为曲笛音乐,具有典雅、柔美、抒情的艺术特色,代表曲目有陆春龄演奏的《鹧鸪飞》、《欢乐歌》,赵松庭演奏的《三五七》、《早晨》,江先渭演奏的《姑苏行》等。除上述几种独奏音乐之外,其余筝、三弦、板胡、马头琴、笙、唢呐、扬琴、巴乌等乐器,亦有数量可观的优秀独奏曲目传世,它们从总体上体现出传统器乐独奏音乐的鲜明个性和多彩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