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担大任扫平日本关东军

  在东普鲁士战役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被调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1945年4月27日,华西列夫斯基开始着手制订对日作战计划。

  在1945年5月的头几天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节日,华西列夫斯基是在波罗的海沿岸度过的。

  5月10日,他回到莫斯科。

  当时,苏总参谋部正在周密地研究远东问题。总参谋长安东诺夫、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和洛莫夫将军已经做了许多工作。

  早在1944年秋天,白俄罗斯战略性战役结束后,最高统帅部就委托华西列夫斯基,着手为苏军在阿穆尔河,即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作初步的计算。当时,还估计了必要物资的数量。

  但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未作出对日本作战的详细计划。

  1943年,华西列夫斯基的同事,也是他的好朋友普尔卡耶夫上将,被任命为远东方面军司令,以接替帕纳先科大将。

  1945年3月至4月,远东部队进行了换装。调运到那里的有670辆T-34式坦克和其他技术兵器。

  4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后决定并批准,把具有在类似远东自然条件下有作战经验的部队从西方调到东方。

  因此,苏联军队在1945年5月至7月间,从西方大量调到东方。调到后贝加尔的是柳德尼科夫上将的第三十九集团军、马纳加罗夫上将的第五十三集团军、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调到滨海地区的是克雷洛夫上将的第五集团军。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通过外交人民委员会,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声明废除日苏中立条约。

  远东战局的主要军事战略目标是: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突击力量关东军,并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中国东北各省和北朝鲜。这一任务如果解决得顺利,就能加速日本的投降。

  早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最高统帅斯大林就指示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考虑研究缩短对日战局的准备期。

  华西列夫斯基他们同红军后勤部长赫鲁廖夫将军经过商量后,得出结论:只有在不必把部队的汽车调运到远东时,才能做到这一点。当美国表示愿意出力把汽车运到苏联远东港口时,这个问题就算得到了部分解决。

  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采纳的战略计划,从后贝加尔方面和苏联滨海地区方面,实施两个主要的相向突击,从哈巴罗夫斯克西南地区实施辅助突击。目的是合围关东军主力,并加以消灭之。

  鉴于远东战场极其遥远,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再加上必须最适当地、及时地使用太平洋舰队为三个方面军服务,国防委员会为了对军事行动实施战略领导,成立了远东苏军总指挥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远东方面军总司令,任命希金中将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伊凡诺夫上将为参谋长。

  同华西列夫斯基一起被大本营派往远东地区的,还有苏军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空军元帅,通信兵副主任普苏尔采夫通信兵上将,炮兵副司令奇斯佳科夫炮兵元帅,后勤部副部长维诺格拉多夫上将以及国防人民委员部其他一些重要工作人员。

  对于如此的安排,华西列夫斯基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在我看来,成立远东军总指挥部作为对军队实行战略领导的机关,是正确的。

  有了这样一个机关,就能有效地执行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就能估计战役战略形势和军事政治形势的一切变化,并对这些变化作出及时反应,也能就地给各方面军以必要的帮助。

  最高统帅同我的联系以及同各作战方面军的联系,都是直接的和经常的,甚至在他参加波茨坦会议时也是如此。

  在1945年8月5日之前,为了保密起见,远东第一方面军称为滨海集群。

  1945年4月起,曾由原卡累利阿方面军首长领导的远东第二方面军称为远东方面军,而远东苏军司令部则称为瓦西里耶夫上将作战组。“瓦西里耶夫”是华西列夫斯基的化名。

  在1945年6月至7月初,苏军总参谋部同各方面军司令一起,订正了远东战局计划。到6月27日,总参谋部根据大本营作出的战略决定,全部结束对各方面军的命令草拟工作。6月28日,这些命令已由大本营批准。

  在给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的命令中强调:

  以迅猛行动攻入中满,同滨海集群和远东方面军协同动作,粉碎关东军,并攻占赤峰、奉天、长春和扎兰屯地区。战役要立足于突击的突然性和使用方面军的快速兵团,首先是使用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

  大本营给滨海军队集群司令的命令要求:

  攻入中满,会同后贝加尔和远东方面军,粉碎关东军并攻占哈尔滨、长春和清津地区。

  远东方面军司令必须积极支援后贝加尔方面军和滨海集群粉碎关东军,并攻占哈尔滨地区。

  7月5日,华西列夫斯基抵达赤塔后,把大本营的命令交给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在同一时期,命令也分送给滨海军队集群司令和两个远东方面军司令。

  随后,华西列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来到了后贝加尔方面军的主要地段,做了一系列的勘察,视察了部队,并同集团军和军的首长以及师长们一起讨论情况。最后,对原先订下的计划做了重大修改,缩短了训令中规定的各部队完成基本任务的期限。

  在7月间,在最有经验的指挥官们的领导下,苏军部队进行了接近于他们所应解决的战斗任务的专题的诸兵种联合演习。各方面军在改进战役的物质技术保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7月16日,斯大林从波茨坦打电话到离赤塔西南25公里的远东军队司令部,找到华西列夫斯基,询问他战役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并问这一工作能否提前10天完成。

  华西列夫斯基报告说:“部队的集中以及一切最必需的物资的调运,都不可能做到这一步,还是维持原定日期比较妥当。”

  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华西列夫斯基认为,“斯大林之所以关心战役开始的日期,是出于总的军事和政治的考虑。”

  1945年7月3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出命令:任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远东苏军总司令。从8月1日起,后贝加尔方面军、两个远东方面军、滨海军队集群和太平洋舰队统归苏联远东军总司令指挥。

  8月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华西列夫斯基发来命令: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

  从1945年8月5日起:

  1.滨海军队集群改称远东第一方面军。

  2.远东方面军改称远东第二方面军。

  3.瓦西里耶夫上将作战组改称远东苏军总司令的司令部。

  4.任命伊凡诺夫上将为远东苏军总司令的参谋长。

  8月7日,大本营又发来了新的命令。后贝加尔、远东第一和第二方面军于8月9日开始军事行动,以完成大本营6月28日训令中规定的任务;各方面军航空兵的战斗行动从8月9日晨开始;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地面部队于8月9日晨越过满洲边境;远东第二方面军按照华西列夫斯基的指示行动,太平洋舰队进入一级战备,着手布雷,停止单船航行,运输工具都调到集中点,而后在军舰的保护下组织船队航行,展开潜艇,舰队从8月9日晨开始战斗行动。

  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向最高统帅斯大林报告战斗行动准备进程,以后则直接报告同日军作战的情况。

  在进攻的前夜,华西列夫斯基再次打电话给斯大林,但是,他的助手说斯大林正在看电影,让他晚一些再打电话报告。华西列夫斯基也就这么做了。

  进攻的时刻终于到了。当总指挥部墙上的时针指向8月9日零时10分时,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一声令下,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进攻方向上,顿时响起了轰炸机和坦克发动机的巨大引擎声响。

  苏联远东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在4000多公里战线上突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击。

  后贝加尔方面军走到了难以通行的地区。因一时找不到一幅像样的地图,所以苏军的制图机构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保证指挥员有必要的资料。

  日军万万没有料到,苏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竟能在一个星期内通过了几百公里。日本关东军从西北方面遭到了非常大的打击,以致关东军从此一蹶不振。

  按照华西列夫斯基事先预定的方案,苏军兵分四路:由马列诺夫斯基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担任主要突击,穿越内蒙古草原,突入东北中部平原,同远东第一方面军相呼应,切断关东军同华北日军的联系,分割围歼关东军第三军主力于长春、沈阳等地;

  由乔巴山指挥的蒙古集团军和普列耶夫上将指挥的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从右翼配合,向承德、锦州和张家口突击;

  以擅长森林战、山地战而著称的麦列茨科夫元帅,率远东第一方面军从东面突入,强渡乌苏里江,分割围歼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于牡丹江、通化地区,然后向吉林、长春、哈尔滨挺进;

  由普列卡耶夫大将指挥的远东第二方面军,策应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二方面军,策应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方面军北翼部队,担任辅攻,突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防线,经由伯力、海兰泡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方向进军,牵制并歼灭关东军的独立第四军。

  此外,远东第一方面军南翼部队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切断关东军和日本本土的联系,进击朝鲜北部并消灭那里的日军。

  苏联远东军的四路大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马蹄形战线,他们克服了沼泽地带道路泥泞和无路可走的困难,翻过大兴安岭山脉,越过莽莽的原始森林,在无水炎热的沙漠上、在峭壁重叠的内蒙古高原上展开了进攻。马蹄形的战线越缩越小,对关东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与此同时,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也广泛袭击日军,配合苏军的作战。

  大兵压境,日军像雪崩似地全线溃退。

  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由乔巴山元帅率领的蒙古人民革命军,加入到普利耶夫所部向张家口方向的进攻。两军的联合进攻一开始就进展得十分顺利。最初几次突击的突然性和力量,使苏军立即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经过几天的浴血奋战,到8月14日,远东第一方面军在司令员麦列茨科夫元帅的指挥下,迅速突破敌人坚固的筑垒防御地带,向东北腹地推进了120公里至150公里。

  北翼部队连续攻克了虎林、密山、绥芬河、东宁、东兴、珲春和庆兴等地,前进到日军林口—牡丹江一线,打开了通往东北中部的大门;南翼部队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于8月12日攻占朝鲜北部的雄基、罗津两港口,不久又攻占清津港。

  远东第二方面军在8月14日前攻占了饶河、宝清,并封锁了孙吴。后贝加尔方面军到9月11日已经攻占鲁北、多伦等地。关东军第一道防线已被突破,各大据点的日军完全被分割包围。

  苏军的摩托化部队全速向哈尔滨方向急速前进,第六坦克近卫集团军的千余辆坦克,也一路轰鸣着向沈阳和长春方向开去。

  1945年8月14日,日本通过瑞士向各盟国发出了同意无条件投降的电报。同时,裕仁天皇在秘密录音室里录制了投降诏令的录音磁带,以备明晨向全世界播出。

  远东第二方面军所属各部,在这几天内占领了北满战略重镇佳木斯,沿松花江顺流而上直取哈尔滨的进攻也态势良好。此外,太平洋舰队已牢牢地封锁住了朝鲜北部沿岸。

  远东第二方面军的第十六集团军,主要负责从北库页岛向日军占领的南库页岛发起进攻。堪察加防区的各部队根据华西列夫斯基8月15日发布的命令,占领了千岛群岛。

  从空中支援方面军部队的是空军上将日加列夫的空军第十集团军。这个方面军非常密切地同舰队和两个区舰队协同动作。海上和内河水兵参加了登陆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强渡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并参加了松花江的战斗。

  8月17日,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将军,在对溃散的部队最终丧失指挥权,并意识到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时,于当日15时,通过关东军司令部的广播电台,向远东苏军总指挥部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提出了进行停战谈判的请求。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广播的声明如下:

  为了尽快实现停止军事行动的命令,我们关东军首长今晨颁布命令,以便我方代表乘坐的飞机能在8月17日10至14时之间飞往下列城市:牡丹江、密山、穆棱,同红军当局建立接触。关东军司令部希望这一措施不致引起误会。

  8月17日17时,华西列夫斯基又收到了山田本人亲自签署的无线电报,说他已命令日本军队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向苏军交出武器。

  19时,日军飞机在远东第一方面军驻地投下了两个通信筒。筒内装有日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关于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

  但是,多数地区的日军不仅继续反抗,而且有的地区还进行反扑。因此,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当即发电报给山田将军: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发报给远东苏军司令部,提议停止军事行动,但却只字不提满洲的日本武装部队的投降问题。同时,日军在苏日战线的一系列地区转入反攻。

  兹向关东军司令提出从8月20日12时起,在全线停止对苏军的任何战斗行动,缴械投降。

  之所以提出上述期限,是为了使关东军司令部能将停止抵抗和投降就俘的命令下达到自己的一切部队。一旦日军开始缴械,苏军将停止战斗行动。

  同时,华西列夫斯基下达命令给麦列茨科夫,要求他派出代表到牡丹江和穆棱的机场,授权他们通知关东军司令部的代表:只有当日军开始投降就俘时,苏军的军事行动才能停止。

  8月18日晨3时30分,山田通过电台,答复苏军总指挥部,准备履行一切投降条件。

  8月18日,日军在前线的许多地区开始投降就俘。

  为了加速解除已投降的日军的武装,并解放日军占领区,8月18日,华西列夫斯基对后贝加尔方面军,以及远东第一和第二方面军下达命令:

  鉴于日军的反抗已被摧毁,而道路不通的情况却严重阻碍我军主力迅速前进完成既定任务,为了立即占领长春、奉天、吉林和哈尔滨这几个城市,必须用这些支队或与此类似的支队来解决各项后续任务,不要怕它们离自己的主力太远。

  命令已经下达,这样的支队在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各集团军中纷纷建立起来,他们是由坦克部队、乘坐汽车的步兵分队,以及自行火炮和反坦克歼击炮兵分队组成的。

  为了占领重要的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并接受日军警备部队的投降,向奉天、长春、旅顺口、大连、吉林、哈尔滨派出空降兵。先遣支队继空降兵之后,进入奉天、长春、旅顺口、大连,随后是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的部队和兵团。

  8月18日,远东第一方面军副参谋长谢拉霍夫少将指挥的空降兵,在哈尔滨机场意外地遇见了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谢拉霍夫同他谈话时,建议他在按日军当局意见挑选的人员陪同下,乘坐苏军飞机到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指挥所,以便商谈有关全部关东军投降的事宜。秦彦三郎接受了这一建议。

  8月19日,远东时间15时30分,在麦列茨科夫元帅的陪同下,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与秦彦三郎和日本驻哈尔滨领事宫川,举行了会晤。

  华西列夫斯基向秦彦提出投降程序的要求,指定受降的集合点、行动路线和时间。秦彦接受了全部条件。他还向华西列夫斯基解释说,某些日军部队所以没有执行缴械命令,是由于关东军当局未能及时把投降令传达下去。因为关东军司令部在苏军进攻的第二天,就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

  华西列夫斯基警告秦彦三郎说,日军必须有组织地缴械投降,包括军官在内。而且俘虏的伙食在投降初期应由日军领导负责安排。部队必须同伙房和存粮一起移交到苏军手中。日军将领必须带自己的副官和个人必需品一起到场。同时还声明,苏军保证不仅对高级军官,而且对全体战俘采取人道主义的态度。

  在确定了关东军投降的细节之后,秦彦三郎和随行人员被准许乘坐苏军飞机,在苏联军官的陪同下到达自己的司令部。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秦彦三郎和他的多数随行人员十分沮丧。华西列夫斯基每说一句话,他们都连连点头。

  从8月19日,日军几乎到处都开始投降。

  至8月底,以消灭日本关东军有生力量、解放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为目的的远东战役,胜利结束了。

  不仅日本关东军彻底败亡了,整个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也全部被打碎。

  苏军在中国东北对日本作战,共毙伤俘日军68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解放了中国东北、萨哈林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以及北朝鲜。

  苏军远东战役的胜利,缩短了对日作战取胜的时间,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华西列夫斯基在这一战役过程中,再度表现出他作为军事首长所具有的干练的组织能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因此再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从1959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毕生的事业》一书,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期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977年,素有足智多谋而又谦虚谨慎的苏联元帅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与世长辞,享年82岁。

  §§附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