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千里逐鹿白俄罗斯

  1944年6月22日,在广阔的白俄罗斯地域,一场大战即将打响。此时,转入决定性进攻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然而,在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巴格拉季昂”战役并没有完全按照原先的意图开始。

  在计划进攻开始实施时,天空密云重重,苏军只能部分地使用远程航空兵。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前线航空兵的威力。

  炮兵火力的优势,给了发动进攻的步兵以主要的支援。各战线战斗的进展不尽相同。

  6月24日清晨,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继续发展进攻。

  在维捷勃斯克方向和鲍古索夫斯克方向作战的部队,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近卫第六集团军和第四十三集团军在一次遭遇战中,击退了敌人疯狂的反击,前出到西德维纳河,从行进间强渡该河,争夺该河南岸的登陆场。

  柳德尼科夫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从南面突入维捷勃斯克附近的德军走廊。克雷洛夫的第五集团军也迅猛地向前推进。

  24日中午,华西列夫斯基打电话给巴格拉米扬,知道了近卫第六集团军的近卫步兵第六十七师的战士们,在利用小船、木筏、木桶和其他就便材料渡过西德维纳河。

  由于敌人的顽强抵抗,第四十三集团军的进攻的速度有些减慢。然而,合围维捷勃斯克集团能否成功取决于第四十三集团军,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兵团已经从南面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正缩紧合围圈。

  根据德军俘虏供称,德军统帅部似乎正在要求希特勒允许把部队从维捷勃斯克西撤。

  得到这个消息后,华西列夫斯基同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司令谈好,他应尽一切努力,使第四十三集团军至迟在一天之后务必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格涅兹季洛维切伊地域通往维捷勃斯克的公路上会合。

  华西列夫斯基通过电话,对柳德尼科夫表示了祝贺。

  放下电话后,华西列夫斯基来到了奥布霍夫的斯大林格勒近卫机械化第三军。

  在这里,他和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军长奥布霍夫讨论了形势,检查了奥斯利科夫斯基集群编成内的坦克兵的准备状况。

  到了傍晚,坦克兵开始运动,超过远远走在前面的步兵,在第二天同搭乘坦克的自动枪手突入先诺。

  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右翼的情况要差一些,因为近卫第十一集团军滞留于第聂伯河同绵亘于奥辛托尔夫到铁路线的沼泽之间,在这里把罗特米斯特洛夫的集团军投入战斗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因此,必须要让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投入鲍古索夫斯克地域,并在那里利用克雷洛夫的第五集团军的突破口,从后方迂回奥尔沙,向托洛钦和鲍里索夫前进。

  为此,华西列夫斯基向奥斯利科夫斯基的骑兵机械化集团提出一项任务:由先诺向西发展进攻,以便从两侧绕过卢科姆利湖,以一翼支援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攻占列佩尔;另一翼强渡别列津纳河,并向普列谢尼奇推进。

  最高统帅同意这一想法,并批准华西列夫斯基从6月24日20时起,把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拨给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

  华西列夫斯基随即将这一命令通知了方面军司令和罗特米斯特罗夫。

  在战斗进行中,华西列夫斯基亲眼看到了赫留金将军的空军第一集团军的出色工作。

  根据方面军的战役计划,该集团军的力量在头一天集中在方面军主攻方向,即奥尔沙。

  虽然当时的天气不好,但是在冲击开始前的一刻钟,飞机对处于近卫第十一集团军地段上的敌军防御前沿进行了密集的轰炸。冲击一开始,轰炸机和强击机把突击转到了敌军防御的纵深。强击机成功地掩护步兵和坦克推进,摧毁了德军的火器和有生力量。

  而当第五集团军在鲍古索夫斯克附近遇到顽强抵抗时,华西列夫斯基通过方面军司令,要求空军集团军首长给予支援,无论是雨天,还是弥漫在100米高处低低的云层,都阻碍不了航空兵对敌人支撑点进行密集的轰炸。

  在华西列夫斯基同赫留金通电话时,飞机已经在飞向奥尔沙的途中了。然而,在接到命令后,集团军司令紧急指示它们改变航向,转向鲍古索夫斯克。

  结果航空兵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帮助地面部队攻占了该地域。

  6月25日和26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继续进攻。

  合围圈在维捷勃斯克以西合拢后,在城里和城郊,有五个师以上的德军陷入了合围圈。

  显然,德军已经走投无路了。

  于是,巴格拉米扬、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决定,只留下一部分部队来消灭被围的集团,而让主力尽可能快地向西推进。

  6月26日,肃清了维捷勃斯克的德军,继而留下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和第四十三集团军,继续肃清该师东南森林中敌维捷勃斯克集团。

  布德科夫的坦克兵和奥斯利科夫斯基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顺利地向西推进。

  苏军向走投无路的德军提出投降的最后通牒。德军提出给他们几个小时来考虑。

  在苏军面前,德军在自己分队内举行了会议,但没有作出决定。规定的时间已过,可是还是没有得到投降的答复。

  于是,苏军就转入进攻。不到一个小时,德军才开始投降,而且几乎没有抵抗。

  于是,华西列夫斯基和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军事委员会委员马卡罗夫、协调空军活动的空军副司令法拉列耶夫,对被俘的敌军四名将军进行了审讯。

  在审问前,他们是分开关押的,因而不知道其他将军也已经被俘。

  华西列夫斯基在审讯德军步兵第五十三军军长戈尔维策上将时,戈尔维策上将认为他被俘是偶然的,是由于他个人疏忽的结果。

  并且,他还认为他的部队仍在维捷勃斯克城郊地区与苏军作战。他要求,如有可能,就告诉他维捷勃斯克城战斗的进展情况。

  但是,当苏联军人把他的部下步兵第二〇六师师长希特尔中将,以及该军参谋长施米特上校等人带进来时,戈尔维策感到大为震惊。

  在维捷勃斯克大捷的当天,应华西列夫斯基的请求,最高统帅部同意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授予大将军衔,以表彰他担任方面军司令的卓著的工作。随后,华西列夫斯基欣喜地向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表示祝贺。

  26日晚上,方面军所有广播站都转播了首都对解放了维捷勃斯克的各部队的祝贺,224门火炮齐鸣礼炮20响。最高统帅在命令中宣布,嘉奖参加解放该市的兵团和部队,对表现最优异者则授予维捷勃斯克的称号。

  稍后,经华西列夫斯基申请,又有四位集团军司令的中将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华西列夫斯基的领导下,总参谋部总是注意使那些表现优异的指挥官不被遗忘。

  6月27日,奥尔沙的德军被肃清了。6月28日,奇斯佳科夫和别洛鲍罗多夫这两个集团军攻克了列佩尔。

  奥斯利科夫斯基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在鲍里索夫以北强渡别列津纳河,随着前出到这里的是在这个方向上进攻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主力。

  7月1日,近卫坦克第十一集团军、坦克第三十一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部队突入了鲍里索夫。至此,整个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各部队,便全部前出到了别列津纳河一线。

  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白俄罗斯西部的最大城市——明斯克。

  在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中,他还记下了一个普通士兵的英雄事迹。在奥尔沙的战斗中,参加坦克搭载兵的近卫列兵斯米尔诺夫,重伤后被俘。当苏军入城之后,才知道了后来的情节。

  在一个掩蔽部中,苏军找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斯米尔诺夫的尸体。在掩蔽部里,乱堆着德军抛弃的司令部的文件和审讯记录。这里还有近卫军人斯米尔诺夫的士兵手册和共青团证。

  事实表明,斯米尔诺夫没有回答敌人的任何一个问题,而英勇地牺牲了。

  他没有泄露军事机密,直到最后一口气,斯米尔诺夫仍然忠诚于自己的祖国。斯米尔诺夫被追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7月3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第一方面军,在明斯克市中心会师了。

  在东面,德军中央集团集群的主力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挤压下,陷入了又一个合围圈。

  那里有由莫吉廖夫败退下来的德军第四集团军的部队,以及在维捷勃斯克、奥尔沙和博布鲁伊斯克近郊被击溃的坦克第三和第九集团军残部。

  敌人疯狂地企图向西南、南方和北方突围,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但却没有成功。

  起初,苏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责成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所属的第三十一集团军消灭敌人这个集团。

  而后,又下令第三十三和第三十一集团军执行此任务,并将第三十三集团军由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转给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

  7月12日,德军全部投降,有3.8万人被俘,还缴获了德军第四集团军的全部技术兵器、装备和后勤单位。11名将军成了俘虏。

  7月5日,在明斯克获得解放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来到了该市市区,他的心情是极为沉重的。在大建筑物中,德军没来得及炸毁的只有白俄罗斯政府大厦、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新楼、无线电工厂和红军之家等。

  发电站、火车站、大多数工业企业和机关已被炸毁。

  华西列夫斯基尽可能地去仔细视察工程部队的工作,工程部队力求尽快扫清城市内的地雷。

  7月16日,游击队员们在市民们的欢呼声中,通过了明斯克。白俄罗斯的首都终于又成为了一个自由城市,这不仅是苏联人民,而且也是全体反法西斯战士的节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