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加入苏联共产党

  1926年夏,在华西列夫斯基担任第一四三团团长期间,他在“维斯特列尔”步兵战术进修学校团长进修班学习了一年。

  “维斯特列尔”步兵战术进修学校是苏联最老、也是最有名望的一所军校。该校始建于1918年11月,1924年定名为“共产国际‘维斯特列尔’工农红军指挥人员步兵战术进修学校”。

  该校在培养中级和高级指挥人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员的全部课程密切联系实际,这种求实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统性。

  进修学校配备非常有经验的教员。华西列夫斯基在该校进修时,校长是国内战争期间著名的军事首长、3枚红旗勋章和荣誉武器获得者哈哈尼扬。

  1929年,哈哈尼扬的著作《军人心理学原理》一书问世。书中用了不少篇幅,对于军人行为的生理学基础作了分析。

  哈哈尼扬在担任进修学校校长时,表现出他作为一位组织者和教育家的卓越才干。

  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四大课目,即战术、射击、教学法及社会科学。校长哈哈尼扬负责战术作业的教学。课堂教学分别由沃尔科夫、诺维科夫、雷什科夫斯基担任。

  学员们研究了当时最新的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战斗,研究了当时新式武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还研究了在各兵种协同作战条件下的指挥技巧。

  一些专业课程,如枪炮学、军事工程学和军事化学、通信、地形学和后勤组织,包括在普通战术课之内。课程讲授得都很有水平,教员都是一些严肃认真、思想深刻的专家。

  著名的地形学专家舒瓦耶夫,军事工程师彼得罗夫,枪炮学专家谢格尔克兰茨,军制学专家米舒图什金,兵器学总导师拉托夫以及射击学总导师舍斯塔科夫等,他们讲的课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学员们用心地研究了兵器,学会了指挥各分队火力、进行机枪遮蔽阵地射击、对空中目标射击、夜间射击和烟幕中射击。此外,社会科学课程是很受学员们重视的。

  学校经常为学员们请来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作有关国际形势的报告。

  华西列夫斯基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阅读了许多俄罗斯及外国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并加以揣摩和研究,这对他后来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在苏军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辅佐斯大林指挥战局很有益处。

  1927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学习结业后,回到了原来任职的第一四三团。当时,指挥人员正忙于掌握《步兵战斗条令》,军队配备了新式武器,主要是本国造机枪、1927年型的团属加农炮。1928年6月间,进行了实验性动员。

  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所属的步兵第四十八师,在驻地托尔若克市地区附近,举行了战术演习。这样一来,部队在战斗准备和动员准备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部队执行红军司令部此前制定的《军队动员教令》的能力,就全部暴露出来了。

  在演习前,莫斯科军区第一副参谋长麦列茨科夫在动员之前,检查了第四十八师和华西列夫斯基领导的第一四三团。制定在动员和演习期间,派往第一四三团的专门委员会,由步兵第二军参谋长特卡切夫领导。除了以军区参谋长佩列梅托夫为首的领导机构外,由红军部长列维切夫领导的特别委员会,以及陆海军副人民委员翁什利赫特,视察了整个动员进程。

  检查组对全师作了好评,其中特别表扬了步兵第一四三团,表扬了该团的战斗准备、动员准备、一般状况和纪律性。翁什利赫特代表人民委员会,宣布嘉奖第一四三团全体官兵。

  不久,莫斯科军区新任司令乌鲍列维奇,也视察了步兵第四十八师。在视察的几天里,军区司令向第四十八师的指挥官们提出了一系列简短,但是内容却极其有意义的问题。他提出了复杂的战术任务和技术任务,并要求予以解决。

  司令员乌鲍列维奇的视察,对部队的发展很有益处。第四十八师的指挥官们重新审查了自己的一切,发现部队的战斗训练和政治训练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司令员乌鲍列维奇提出的那些有时很尖锐的问题,并没有使指挥人员感到委屈和情绪消沉,而使华西列夫斯基他们心服口服。指挥官们认识到,必须更加严格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未来充满胜利的信心。

  通过这次对第四十八师的视察,司令员乌鲍列维奇发现,在各团之间存在着十分不平衡的现象,如第一四二、第一四三两个团都是在军事训练和战斗力、纪律性方面,表现都是相当不错的,而第一四四团则较差。

  因此,乌鲍列维奇向师领导建议,必须改组第一四四团的领导机构。于是,该师领导向司令员汇报了华西列夫斯基,在第一四二、第一四三两个团先后工作的经历与治军成绩。这样,经司令员同意,决定调华西列夫斯基前去治理整顿第一四四团的军风。

  当师首长通知华西列夫斯基说,准备派他去第一四四团担任团长时,他大感意外。他立即表示自己不愿去新的岗位,毕竟第一四三团是全师唯一的红旗勋章团,这四年来,他对该团的工作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而且,华西列夫斯基已经同全团的军政干部和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他们分手,让他感到十分不舍。

  此外,还有一个让华西列夫斯基感到不安的情况,那就是他准备在第一四三团实现加入共产党的夙愿。如果调任新部队工作,必然会拖延这个问题的解决。

  最后,师首长马克西莫夫对华西列夫斯基说,这项调令是军区首长同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第一四四团尽快地摆脱经常出问题的状态。

  但是华西列夫斯基仍旧有抵触情绪。

  于是,师首长便建议他去见一见军区司令员乌鲍列维奇。师长还保证说,他将用电话先与司令员联系,尽力支持他要求改变命令的请求。

  于是,在1928年11月底的一天,华西列夫斯基便亲自找到军区司令员乌鲍列维奇。司令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询问了他全家的状况。华西列夫斯基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说了出来。

  司令员问华西列夫斯基,他是否知道这道命令是根据谁的建议,以及由于什么原因发出的。

  华西列夫斯基做了肯定的回答。

  听了华西列夫斯基的肯定回答后,乌鲍列维奇对他说了一番话,让他终生难忘,甚至他可以逐字逐句的背出来。

  司令员是这样对华西列夫斯基说的:

  你说想入共产党,我看这是完全正当的。可是结果又是什么呢?调你去第一四四团完全是党的需要。这个问题是步兵第四十八师党组织提出来的。

  步兵第四十八师党组织和师首长相信,你依靠第一四四团的党组织是能够使该团摆脱落后状态的。团的党组织是坚强的,它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在军事上有经验的团长。

  你通晓自己的工作,也热爱自己的工作。我相信,这项工作经过你的努力是一定会完成的。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你过去工作一贯严肃认真,我和你的师长才这样慎重对待你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仍然坚持留在第一四三团,我愿意请求人民委员部撤销这项命令。

  现在就由你来决定吧。

  听了司令员的这番诚恳的话,华西列夫斯基开始感到不安了。随即,他向司令员表示道歉,请求他原谅自己不客气地占用了他的时间,请求允许他立即前往新的工作岗位。他还向司令员保证,他将竭尽全力,决不辜负党和首长的信任。

  随后,华西列夫斯基就怀着饱满的热情,来到了步兵第一四四团驻扎的维什尼沃洛乔克。他非常喜欢这座俄罗斯小城。小城里有古老的水渠、水闸、花园和林荫道。在这里工作,他感到很高兴。

  步兵第一四四团党组织和全体指挥人员,都给了华西列夫斯基很大的帮助。而他也力求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自己从军17年所获得、思考过的一切,传授给各分队的指挥官和红军战士。当时,华西列夫斯基仅35岁。在他的领导下,第一四四团很快就成为他感到非常亲切的一个团了。

  1930年秋,在全师校阅中,步兵第一四四团在师里名列第一名。在同年秋季军区演习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年秋末,军区在莫斯科郊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陆海军人民委员、一些军区和高等军事院校的代表,还有一些外国军事代表团观看了这次演习。

  在演习结束后,红军总部作战部部长兼副参谋长特里安达菲洛夫,在同华西列夫斯基告别时,对他说,为了事业的需要,华西列夫斯基可能将于最近调去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任职。

  1931年春天,尽管华西列夫斯基多次请求留在步兵第四十八师工作,但是人民委员部还是下令将他派往工农红军军训部。于是,他决定利用他调任新职之前加入共产党。

  华西列夫斯基向所在的第一四四团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团党委欣然接受了他这一请求。

  华西列夫斯基在晚年时,还清楚地记得那次讨论他入党的会议,会议是在他赴莫斯科任新职前最后的一个星期天举行的。

  在回忆录中,华西列夫斯基这样写道:

  会议是公开进行的,会场定在全团初级人员指挥学校的列宁广场,全团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参加了。

  我简直难以用笔墨来表达我在此时此刻的全部感受。在场的高级和中级指挥人员和政治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战士中的同志们,都对我说了极为热情的话,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懂得,他们对我说的那些美好的话都是给我的巨大鞭策。

  党的会议一致决定接受我为共产党预备党员。几天以后,师党委批准了这个决定,并将这个决定报送军区党委。1931年8月,莫斯科军区党委批准这一决定。于是,我成了联共党的预备党员。

  但是,华西列夫斯基成为正式党员却要晚得多。因为自1933年以后,苏共内部开始了大规模的所谓“清党”运动,至1936年前,一直停止吸收新党员工作。

  1938年初,总参谋部党委同意接收华西列夫斯基为正式党员。同年3月,这一决定得到红军政治部党委的批准。

  §§第三章 红军高参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