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勇敢讽刺纳粹独裁

  当《摩登时代》在世界各地公映时,卓别林已经看到,他的影片已经越来越不被少年儿童接受了。因为这些孩子都没有看过无声电影:“他们为什么只打手势而不说话?”

  卓别林悲哀地承认,无声电影必将被有声电影而取代了。而他接下来,也肯定要拍有声电影了。

  正在这时,历史为卓别林提供了一个绝好的题材。

  1933年初,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对内迫害进步人士、犹太人,对外加紧扩军备战。那时,卓别林收到美国记者范德比尔特访德时,寄给他的一套明信片。整套印的都是希特勒在演说,每一张相片拍的是不同的姿势。

  卓别林看了那样子,鼻子下留着一小撮牙刷似的胡子,脑袋上竖起几绺乱发。看上去简直是在拙劣地模仿卓别林扮演的夏尔洛,卓别林看了这套明信片的感觉是滑稽可笑。

  等到他的好朋友爱因斯坦夫妇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托马斯·曼先后被迫离开德国流亡到美国来时,他就觉得希特勒的那副嘴脸不是滑稽可笑,而是阴险恐怖了。卓别林认定与他同年而生的希特勒,是个疯子!

  1934年希特勒自称元首在德国大搞个人崇拜,鼓吹种族优势,将它们酿成现代宗教,变成独裁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把大批进步人士、犹太人投入集中营,进行残酷迫害,大肆屠杀。

  希特勒疯子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还公然在1936年出兵入侵西班牙,支持亲法西斯的叛军首领佛朗哥,建立独裁统治。

  本性酷爱和平、尊重人道的卓别林,对希特勒的战争狂热无法容忍。他再也不愿只编写浪漫故事或谈情说爱。

  1937年的一天,卓别林与英国电影导演、制片人科达聚会时,与科达谈到希特勒的模样,与他本人化装成流浪汉的模样很相似。科达就建议说,可以根据面貌相似你一人演两角色,编一部有关希特勒的片子。

  卓别林猛有所悟。自己演希特勒可以胡说八道狂言乱语,极尽讽刺之能事,同时演流浪汉仍旧可以表演哑剧。于是,卓别林满怀信心地开始编写剧本。

  他说:“我拍摄《大独裁者》,是因为独裁者们是可笑的,我要人们都来嘲笑他们。”

  为了编写剧本,卓别林前后花了两年时间,片名定为《大独裁者》。卓别林同时兼扮两角:犹太人小理发师和元首辛克勒,即希特勒谐音。宝莲出演一个犹太少女汉娜。整个演员阵容十分强大。而巴克特里亚总统拿帕隆尼,是隐喻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的。

  影片开头有一简短说明:“请注意,在本片中,独裁者辛克勒和理发师面貌相似,纯属巧合。”

  故事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开始。大战还没结束,处于劣势的托曼尼亚国军队的长射炮阵地,士兵们把硕大无比的炮弹装入巨大的炮筒,目标是前方的巴黎圣母院。

  托曼尼亚军败退,军官修尔兹负伤,善良的理发师救了他,乘飞机逃跑,飞机被击中从天而降,修尔兹被救走。理发师由于脑震荡,战后被医院长期收留治疗。

  战后,托曼尼亚国发生了政变。双十字党领袖、小个子的辛克勒登台成了统治者。托曼尼亚国四处飘扬着双十字党党旗,到处涂抹着巨大的双十字。辛克勒在广场上对着数万机器一样列着队的士兵,和数万教徒一般狂热的追随者发表演说。他说的是谁也不懂的托曼尼亚语,由议员翻译。

  他否定民主自由,鼓吹军国主义。他说,为了扩张要勒紧裤带。于是一队高级官员,特别是肥胖的赫林元帅,隐喻戈林,就马上站起勒紧裤带,结果裤带断了。

  由于辛克勒情绪过于热烈,他面前的麦克风架子都被烤弯了。辛克勒煽动排犹,表情杀气腾腾、咬牙切齿的样子,连麦克风都吓得连连后仰、两边躲闪。

  辛克勒离开广场,走过以他命名的大街,大街两旁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沉思者”等竟全都举起右手,向他行那种怪礼。

  犹太人居住的街区一片恐怖气氛,党卫军士兵们唱着军歌,开着汽车而来。他们打碎店铺的玻璃窗,抢劫犹太人的东西,洗衣姑娘哈娜与这群畜生斗争,被他们打了一身的番茄汁。

  理发师身体已恢复,记忆力仍不够好。他溜出医院,回到了自己在犹太区的理发店,只是不知道世道变了。

  冲锋队员们逼迫理发师写上最后一个字母,理发师不肯,哈娜帮他反抗,一场大乱。正当理发师被冲锋队员套上绳索,准备吊在路灯柱上时,党卫军司令官修尔兹经过,认出了救过他命的理发师,命令士兵放掉他,这时理发师才恢复了记忆。

  辛克勒在借款达成协议前,暂停镇压犹太人。辛克勒在办公室里转着一个大地球仪,妄图称霸世界。他把地球仪杂耍似的顶在手指上,趴在桌上,用P股一顶,地球仪如气球一样升上半空。

  突然“嘭”的一声巨响,地球仪被他折腾得爆炸了,吓得辛克勒像猴子一样抓着窗帘往上爬。

  由于修尔兹不同意镇压犹太人,辛克勒以叛国罪抓他入狱。不久,修尔兹越狱逃跑,但他和理发师一起被抓进了集中营做苦役。

  辛克勒为转移人民的不满情绪,与内政部长密谋进攻邻国奥迪鲁,并打算抢光犹太人的财产充军费。在卡比奇的建议下,辛克勒邀拿帕隆尼来谈判。在摆满辛克勒塑像的办公室,拿帕隆尼在辛克勒的塑像上划燃火柴、掐灭烟头。

  矮小的辛克勒领着肥大的拿帕隆尼在过去的皇宫现在的总统府参观,两个独裁者坐在理发室的摇椅上瞎聊,辛克勒摇动摇轮,使他的座椅高于拿帕隆尼。

  拿帕隆尼发现后毫不示弱,摇得比辛克勒还高。这样一边说话一边摇,最后两把椅子摇得几乎挨到屋顶。辛克勒还要猛摇,结果椅子松掉,他摔了个嘴啃泥。

  辛克勒在卡比奇这个狗头军师的建议下,密令托曼尼亚军队暗暗开往与奥迪鲁接壤的边境。他自己则扮作一个狩猎者,按预先约定的时间单独一人抵达边界。恰恰在此时,理发师与修尔兹越狱,党卫军接到命令进行追捕。

  相貌与理发师一样的辛克勒,身着便装又行动诡秘地到了边境。他拿着猎枪,情不自禁地追赶野鸭,被党卫军当成理发师抓住。

  而打算越境逃往奥迪鲁的理发师,也抵达了边境村庄。这里的部队,弄不清他究竟是不是辛克勒。修尔兹灵机一动,大喊向元首敬礼,于是全军将士毕恭毕敬列队致意。真正的辛克勒,却被抓进集中营去。

  浩浩荡荡的坦克和炮车,把理发师护送回本国广场。理发师被辛克勒的傀儡们前呼后拥,登上缀有巨大“自由”两字的高台。

  理发师就穿着破烂衣服将错就错,对被迫召到广场上的数万人民发表长篇演说。

  他的演说,不仅使辛克勒的追随者们目瞪口呆、不敢吭声,也在广场上激起了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同时,他的演说也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农场。正被冲锋队队员殴打的哈娜和其他同胞,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和掌声,在不知所措的冲锋队队员面前抬起了头,挺起了胸!

  卓别林在这部影片中,精心设计了诸多人物和细节,寄予了他的强烈爱憎。影片的高潮是理发师长达6分钟的长篇演说,这根本就是卓别林在发泄自己的心声,他声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即剧中犹太洗衣姑娘,卓别林特意用上母亲的名字,把母亲从小教给自己的博爱、宽容与善良浓缩到这篇宣言中:

  我既不想统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任何人。假如可能的话,我愿意帮助所有的人,不论他是基督徒,还是犹太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

  我们都要互相帮助,做人就是应当如此。我们要把生活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我们不要彼此仇恨,互相鄙视。这个世界上有足够的地方让所有的人生活。大地是富饶的,是可以使每一个人都丰衣足食的。我们希望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不是悲惨地在一起。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丽的,只可惜我们迷失了方向。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和杀戮。

  我们发展了速度,但是我们隔离了自己。机器是应当创造财富的,但它们反而给我们带来了穷困。我们有了知识,反而看破了一切;我们学得聪明乖巧了,反而变得冷酷无情了。我们头脑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性。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聪明乖巧,而是仁慈温情。缺少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飞机和无线电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些东西的性质,本身就是为了要发挥人类的优良品质:要求全世界的人彼此友爱,要求我们大家互相团结。

  现在世界上就有千百万人听到我的声音,千百万失望的男人、女人、小孩,他们都是一个制度下的受害者,这个制度使人们受尽折磨,把无辜者投入监狱。

  我要向那些听得见我讲话的人说:“不要绝望呀!”我们现在受到苦难,这只是因为那些害怕人类进步的人在即将消失之前发泄他们的怨恨,满足他们的贪婪。这些人的仇恨会消逝的,独裁者会死亡的,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去的权力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战士们!不要听任野兽的摆布,他们鄙视你们,奴役你们,他们统治你们,吩咐你们应当做什么。应当想什么,应当怀抱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强迫你们去操练。限定你们的伙食,把你们当牲口,用你们当炮灰。

  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了理性的人摆布了,他们都是一伙机器人,长的是机器人的脑袋,有的是机器人的心肝!可是你们不是机器!你们是人!你们心中有着人性的爱!不要仇恨呀!只有那些不被人爱的人才仇恨别人,只有那些丧失理性的人才仇恨!

  战士们!不要为奴役而战斗!要为自由而斗争!《路加福音》第十七章里写着,神的国就在人的心里,不是在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心里,而是在所有人的心里!在你们的心里!

  你们人民有力量,有创造机器的力量,有创造幸福的力量!你们人民有力量建立起自由美好的生活,使生活富有意义。那么,为了民主,就让我们使出那力量来吧!就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吧!就让我们进行战斗,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它将使每一个人都有工作的机会,它将使青年人都有光明前途,老年人都过安定的生活。

  野心家正是用这些诺言窃取了权力。但是,他们是说谎!他们从来不去履行他们的诺言。他们永远不会履行他们的诺言!独裁者自己享有自由,但是他们使人民沦为奴隶。

  现在,就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解放全世界,为了消除国家的壁垒,为了消除贪婪、仇恨、顽固。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建立一个理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上,科学与进步将使我们所有的人获得幸福。战士们,为了民主,团结起来!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这会儿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呀!抬起头来看呀,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出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呀,哈娜!人的灵魂已经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虹霓里,飞到了希望的光辉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大独裁者》从一开拍,就引起希特勒和纳粹法西斯的关注和不满。麻烦事也接踵而至,德国驻美国大使和驻洛杉矶领事向美国的电影制片商尤其联美公司转发来警告信,如果《大独裁者》公映,德国将抵制所有的美国电影。美国奉行中立政策,不愿得罪希特勒。

  英国办事处来信:“反希特勒的影片能否在英国上映,我们无把握。”

  德国纳粹分子向卓别林恫吓,将在影院里投放毒气并制造各种混乱。希特勒悬重赏买卓别林的脑袋。赫斯特的报纸和所谓的“道德联合会”也趁火打劫加进来口诛笔伐一番。

  在卓别林心里,是赢是亏是誉是毁他都置之度外,表现出一个真正艺术家、一个真正战士的本色。

  但是事情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片子还没拍完,德军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于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形势急变,一封封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卓别林:“赶快拍完你的《大独裁者》,所有的人在等着要。”

  卓别林夜以继日地赶拍,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好友道格拉斯来到他的制片厂,看拍外景。这位热情的朋友看到其中一个镜头时,放声大笑:“我真想早点看到这部影片。”

  然而,就在影片快要完成时,道格拉斯突发心脏病去世。这对卓别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千千万万的人马上就要看到这部影片了。

  卓别林为放映《大独裁者》积极做准备,有一个朋友建议他找洛杉矶码头装卸工人工会会长谈谈,于是他把工会会长请到家里,说自己拍了一部反纳粹的笑片,遭到了纳粹分子的恫吓。请他们工会在影片初映时,来二三十位码头工人维持秩序。

  会长一听哈哈大笑:“我不相信事情会闹到那个样子,夏尔洛,你有的是你自己的观众去对付那些坏蛋,只要有他们维持影院的秩序就够了,何况那些信是纳粹分子写的,他们是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的。”

  卓别林勇气大增,他亲自到纽约包下两家影剧院放映《大独裁者》。为新闻界举行的预映放在阿斯托剧院,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首席顾问哈里·霍普金斯也出席观看预映。

  果然,《大独裁者》一炮打响,观众莫不为卓别林的新作叫好,而纳粹分子也没敢捣乱。影片在纽约连续放映了15个星期,头两个月就大大超过了当时名噪一时的《乱世佳人》。甚至一些右翼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成百上千的人在剧院售票处门口排队,希望得到一张《大独裁者》的电影票,这证明影片受到美国各界的一致赞扬。

  1940年10月,《大独裁者》拷贝完成对外发行。他的第一部有声片一炮打响,可说震动世界。各地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就此,美国也被卷入了世界大战。这个时候,历经重重困难而拍成的《大独裁者》具有了更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充满了热烈的激情,真正反映了人民对帝国主义战争及法西斯的仇恨,它鼓舞美国人民积蓄新的力量投入今后的战斗。

  但是,卓别林的家庭生活却第三次遭到惨败。他与宝莲一起度过了8年幸福生活,感情很深,但说不上谁的错,可能是两个人的倔强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手。但这次分手风平浪静,1942年,两个人理智平和地达成了离婚协议。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