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把喜剧同史诗结合

  《巴黎一妇人》由于故事太过于平常,卓别林为联美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竟然赔了本,卓别林决定回到自己擅长的路子,为联美公司拍摄一部喜剧片。并且是由自己主演,标准是比《寻子遇仙记》艺术品位更高,更有震撼力。

  他集中思想、精力,寻找题材与主题,构思剧情与人物。并为自己定下标准:“下一部影片一定要拍成一首史诗!一首最伟大的史诗!”

  可这谈何容易,喜剧影片要拍出史诗性难度极大,他每天冥思苦想,一个多月过去了,什么主题、情节也想不出来。

  一个周末,卓别林又应邀去道格拉斯·范朋克家里,用过早餐后,卓别林闲来无事,在客厅里翻看立体风景照片。那叠照片中有几张,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克朗代克河流域风景。这两处在19世纪下叶都发现了金矿,一时淘金者闻风而至,趋之若鹜。

  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寻找金矿,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照片里有一张拍的正是一长列勘探金矿的人们,攀登一处冰冻的山峦,越过一个雪山口。照片背面的文字,说的是当年这些人怎样在冰天雪地环境中克服困难……

  卓别林看到这里,马上联想起他曾看过的爱尔兰人帕特里克·布林写的一本日记。

  那是记述1846年,一支往美国西南部拓荒的队伍,翻越内华达山脉去加利福尼亚时,迷失方向后被大雪羁困在高山雪原中。160人中多数冻饿病死,生还者仅1/10.为了生存,有的人什么都吃,到最后甚至为活命而吃同伴的尸体。

  这些信息,正好触动了卓别林异常活跃的思维,他一下子找到了把喜剧同史诗结合起来的契合点。离奇的想象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一些喜剧情节和可笑的动作呼之欲出。

  艺术规律是那么奇特,卓别林体会到:悲剧的素材也可以创作出喜剧,虽然它们是一对矛盾,但因某些悲剧的因素往往能激起可笑的心理。

  他想,大概因为这种笑是一种反抗的态度,每到无可奈何的时候,人们就必须用嘲笑或别的什么笑,去反抗自然的力量和其他外力。他整整构思了半年之久,设计了主要的人物、情节和大部分镜头。他给这个动作喜剧片取片名《淘金记》。

  影片的开头字幕写道:在阿拉斯加形成疯狂般的淘金热潮时期,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个角落蜂拥而来。但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在艰苦、严寒、缺乏食物和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这块地方,不知道要经受多么大的困难。但是,等待他们的就是这样的困难。

  故事是这样的:拉着装有帐篷的雪橇、背着沉重的旅行用具、寻找金矿的探险者,排着长长的像蚂蚁一般的队伍,蠕动在雪原中。

  流浪汉夏尔洛随着大批贫民到阿拉斯加淘金,踉跄地跑进通缉犯拉逊躲藏的小木屋。拉逊想把夏尔洛赶出屋外,不料大风又把一名魁梧的寻矿人吉姆吹了进来。吉姆抢到拉逊的枪,宣称自己就是木屋的主人。

  暴风雪太大,3人饿得受不了。拉逊出外找寻食物时打死了警察,夺得雪橇和口粮,回程时,他发现了吉姆正在开发的金矿,便据为己有,不再回小木屋了。

  暴风雪包围着小木屋,夏尔洛正在靠窗口的炉子上煮什么东西。他用叉子试了试那东西的软硬,头歪了一下表示满意。然后他把锅里的一个庞然大物,使劲挑起来放到盘子里,原来这竟是一只破皮鞋。镜头摇下去,他的左脚只穿着袜子。

  肚子垫了底的夏尔洛,裹着毯子拿起猎枪出去打猎。他一无所获,回到了屋里,把包着破毯子的脚伸进火炉里去烤。饿得发昏的吉姆,眼前出现了幻觉,他把夏尔洛看成了一只鸡。吉姆的眼神突然变得十分可怕,他情不自禁地拔出刀,想杀死幻觉中的这只鸡。

  夏尔洛连忙跑出门去,吉姆又拿起枪追出去,夏尔洛在他眼中真的变成一只“大鸡”。他举起了枪,“大鸡”抖动翅膀仿佛在哀求他。他定神一看是夏尔洛后,大吃一惊,跑过去向夏尔洛道歉。

  从储藏室那扇门走进来一只大熊。

  夏尔洛赶紧捡起枪,瞄准门外开了一枪。吃了熊肉后,两人友好分手。

  吉姆朝小木屋右边走去,去找自己的金矿。

  夏尔洛则听天由命地向小木屋左边走去,踽踽独行。

  夏尔洛来到一个淘金者聚集的小镇,在人头攒动的舞厅邂逅了舞女乔治亚。她是来掏淘金汉们钱的,碰见夏尔洛就跟这可怜的人开玩笑。但因为这件事,又引起她对他的怜悯。而夏尔洛误认为这是对他的爱,便与一个对她不怀好意的流氓发生冲突。

  除夕夜之前,夏尔洛邀请乔治亚到小木屋中聚会,乔治亚开玩笑似的点头。入夜,夏尔洛在小木屋中准备晚宴。然而乔治亚没来,只有她两个女友到了。

  未获得爱情的夏尔洛,和被击晕了脑袋、失去了记忆的吉姆又碰到一起。两人一同重返荒野雪原寻找金矿,又到了那间小木屋,喝了驱寒的酒睡下。就在他们酣然入梦时,暴风雪又起。一夜大风雪刮开木屋门,甚至刮得小木屋顺着斜坡滑下去。他们还不知道发生的这一切。

  夏尔洛醒了,只是仍有些迷糊,屋子里桌椅板凳乱七八糟,窗子上满是冰凌,外面什么也看不清。他打算收拾一下,往右边吉姆那边走去,半悬在空中的屋子便向右倾斜。这惊醒了吉姆。夏尔洛把桌子搬到左边,木屋又恢复平衡。

  半悬在空中的小木屋,后门开了,夏尔洛魂飞魄散,双手抓着门,没命地挣扎在半空中。

  吉姆过去救助,小木屋突然更倾斜,幸亏有卡在岩缝中的大绳子才免于坠落。

  夏尔洛被吉姆好不容易拉进倾斜的木屋。他蹬在吉姆身上想爬到前门,但滑了下去,爬到外面踏上悬崖边。他惊魂未定,望望四周,发现这里就是他原来发现金矿之处!

  吉姆欣喜若狂地紧紧拥抱着他说:“你看哪,我们发了财啦!我们成了百万富翁啦!”

  成了百万富翁的夏尔洛、吉姆乘轮船返回美国大陆。夏尔洛在卧舱换衣服,柜橱上摆着镶着精美相框的乔治亚的照片。

  三等舱甲板上,一个女人坐在堆着船具的尽头,她就是乔治亚。头等舱甲板上,摄影记者让寒酸装束的夏尔洛退后一点。结果他退过了头,隔着栏杆一个跟斗翻到下层甲板去了。记者抬头一看,大吃一惊。

  在三等舱甲板,夏尔洛正好掉在船缆中,苦笑着与乔治亚打了个照面。搜查的船员们向夏尔洛走来,抓住他衣领。乔治亚打开钱包欲为夏尔洛买票,一个高级船员与记者一起跑来:“放手!这位是百万富翁!”

  头等舱甲板上,夏尔洛的脸扭向乔治亚,两人接吻,记者喊:“喂,您还在动哪!”但他俩没听见一样,仍然深情地吻着。

  1925年8月,卓别林亲自主持了《淘金记》在纽约河滨戏院的首映典礼,笑声、掌声一直响彻整个放映过程。

  联美公司的销售经理艾布拉姆斯激动地拥抱着卓别林说:“卓别林,我保证这部影片可以卖600万美元!”

  《淘金记》成了1925年至1926年最走红的影片。影评家评述它:真实而夸张地描写了发生在北极圈的淘金热潮,及淘金者面对危险和暴力的奋斗态度,影片是肯定人类意志的。

  影片在艺术上也非常成功,诙谐、幽默、夸张、滑稽,每一部分都有悬念和各自的情调、节奏,具有音乐的结构特点。一些片段成了电影艺术史上的经典场面。

  果然不出艾布拉姆斯所料,《淘金记》为联美公司创造了600万美元的收入。

  整个电影界为之注目,各国评论家为之倾倒。法国评论家吕西安1926年在巴黎的《电影杂志》上写道:“如果设立诺贝尔电影奖金,卓别林应当得奖。”

  “卓别林热”再次掀起,欧、美、澳一些观众甚至一连看几遍《淘金记》。

  《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既是这位喜剧大师和电影艺术家前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中、后期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钱多了并不都带来好事,这成了他第二个妻子丽泰·格雷所闹出来的离婚案越演越烈的主要由头。而丽泰同卓别林的结婚、离异,与那两部影片都有关系。

  卓别林拍摄《寻子遇仙记》时,挑选了麦克·茂莱夫人的女儿丽泰饰演天使。到1924年拍摄《淘金记》时,麦克·茂莱夫人知道卓别林在寻找女主角,就把17岁的女儿推到他面前。然而签订合同两个月后,卓别林发现她缺乏扮演女主角的才能。便换了乔治亚·海尔担任女主角,同时答应付给丽泰违约金。但麦克·茂莱夫人却扬言要到法庭上去控告卓别林。

  按美国生活方式,男女社交是较随便的。尤其演艺圈内,走红的明星身边都少不了几个漂亮的异性追随着。卓别林和哈里斯离婚后自然也不例外。那些围着他转的女郎们,各人怀着不同的动机。有的想拉上关系得到重用,当上电影女主角。有的见卓别林腰缠万贯,嫁给他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富姐儿。丽泰就在这时与卓别林经常双双出入公共场所,共进晚餐,同宿一室。

  本来在美国只要双方都无配偶,这种事儿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这时麦克·茂莱夫人却提出最后通牒:卓别林必须跟她女儿结婚;否则将向法庭起诉。因为丽泰已怀上他的孩子了!

  这种诉讼对卓别林来说,意味着将发生一场可使他再也不能拍电影的大风波。于是,他屈服了麦克·茂莱夫人的压力,1924年11月24日草率地与丽泰·格雷结了婚。大喜日子他的所有亲友一个没请,他本人独自溜去江边垂钓解闷儿。

  婚后,他们生下两个儿子:小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小雪尼·安尔勒·卓别林。卓别林很爱他们,也试图与丽泰美满地生活。但丽泰只知尽情花丈夫的钱和过好莱坞式的快乐日子,对丈夫的生活及他的事业是不太放在心上的。

  终于,在1926年底的一天深夜,卓别林处理了《马戏团》一片的业务工作,疲倦地回家时,丽泰正在举行舞会,家里挤满了喧闹狂欢的跳舞者和醉酒汉。卓别林忍无可忍,大动肝火将他们赶出门去。

  丽泰与卓别林大吵一通,带了孩子住到她母亲那儿去。1927年1月,丽泰在其母策划下要求离婚,并向法院控告卓别林虐待,她们母女俩还炮制了一份长达42页的小册子到处发售,每本廉价出售25美分,把卓别林骂了个狗血喷头。并预告:必要时将公布“5个知名的电影女演员”的姓名。

  丽泰还要卓别林赔偿200万美元损失费,分财产500万美元。这正中一部分右翼分子、别有用心者和新闻界某些人的下怀,一场来势凶猛的攻击马上形成。

  一些妇女俱乐部和道德联盟,要求卓别林要对当时的世风日下负责,一些人希望把这个“道德败坏”的新富翁送进监狱。连著名的《纽约时报》都将法庭对卓别林的讯问内容印成小册子,25美分一本卖给喜欢看秘史的人们。

  离婚形势更险恶,丽泰欲置卓别林于死地而后快。她聘请了一大帮律师,坚决要求法院禁演卓别林的影片,封闭其制片厂,冻结他在7家银行的存款。法院居然允其所请,审判之前冻结了存款封了厂子。他拍的片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但在美国就有6个州禁止放映!

  美国税务官员也来火上浇油,强令卓别林补交100万美元税款。

  2月,卓别林的住宅与制片厂被封闭。他带着新拍的《马戏团》的胶片,到纽约他的律师家里暂避。朋友们请了一位精神病专家,帮助他解除精神颓丧。于是谣言四起,说他发了疯、自杀了。某些报刊要求驱逐他出境,并禁映他的影片。有个想出名的电影食客甚至恶毒地提出“卓别林的卑贱的灵魂”之说。

  世界各地正直善良的人士关心着事态的发展。愤怒的抗议从英国、法国和整个欧洲传来。著名作家阿拉贡写了《友爱之手》一文替卓别林辩护,数十位作家艺术家在上面签名。美国大部分公众也起来声援,反对这种可耻的迫害。

  一些知情人士开始出来说公道话,著文指出“那些责骂卓别林的正人君子,自己就不清白”。

  老百姓都骂这个女人太心狠手辣了。各种辩解之声与抗议文章,出现在电台、报刊上。于是几周之后,对他的攻击的消息、评述渐次消失。

  1927年秋天,卓别林与丽泰双方的律师达成和解,结案那天在法庭上只花了10多分钟,满城风雨的离婚案终于平复。一些社交界人士和新闻记者向卓别林致贺。

  身心交瘁的卓别林回到好莱坞,继续《马戏团》的拍摄、剪辑工作。人们发现38岁、一直保持着年轻容貌的他,突然好像老了许多。一场官司打下来,经济上吃亏不说,人也瘦了一大圈,面容苍老了20岁,未到不惑之年就白发丛生,不得不借助于染料。

  《马戏团》按卓别林原来的打算,也同《淘金记》一样准备拍成一部乐观人生的喜剧片。卓别林曾把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通读了几遍,从中琢磨出一部现代电影的主题与内容,即一个美国的穷光蛋莫名其妙地成了受欢迎的马戏艺人,这种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新生活使他入了迷。

  但是影片拍到后来,却染上了卓别林在这一年中所受折磨的苦涩感,当然这是通过片中人物来体现的:

  夏尔洛又一次失业,失魂落魄地在城里东游西逛,想碰上点好事。广场上一个大马戏团的演出,吸引了饿着肚子的他。一个小偷混在人群中偷钱,被警察盯上,他把钱包塞入夏尔洛的口袋,想嫁祸于他。谁知弄巧成拙被警察逮住,警察把钱包给了夏尔洛。这使夏尔洛有了逛集市饱肚子的钱了。

  真正的失主找来找去,发现夏尔洛手中的钱包,以为他是小偷就追赶他。夏尔洛逃来逃去,走投无路逃进马戏团大篷,在跑马道上拼命地跑,观众以为他是剧团小丑,他滑稽的动作竟引起满堂喝彩,马戏团经理马上决定聘用他。

  然而,当他不再有什么压力来迫使他做出那些滑稽可笑的动作时,任他怎样卖力也无法讨好观众。经理马上让他打杂,他却偏偏爱上经理之女,那位色艺俱佳的马上女郎。女郎同情他、保护他,鼓励他练功,并当上了正式的丑角,观众们又喜欢上了他。

  但马上女郎后来爱上了新来的走钢索的小伙子。为了胜过情敌,夏尔洛也去学习走钢索。他练到跟职业走钢索艺人一样熟练,并且训练猴子在钢索上对他进行假攻击,以讨观众喝彩。然而,几只猴子分属4个艺人所养,演出时那4人都放出猴子,每只猴子都向夏尔洛攻击,扯破他的裤子,使他只留下短裤。观众们兴奋已极,狂笑不已,但夏尔洛却被咬伤了。

  他不能再走钢索了,他为马上女郎的幸福作了自我牺牲,让她与走钢索的小伙子成婚。经理见他没用了,把他扫地出门。

  马戏团走了,夏尔洛孤独地站在曾经热闹火红过的广场上,对着留下来的跑马道的一圈木屑和一颗纸做的星发呆。忽然,他在地上拾到一张纸,上面画着一颗星星,那是马上女郎留下来的。

  夏尔洛看了又看,忽然他扔下纸片,头也不回地重新踏上流浪之路。

  这部影片又成功了。卓别林为了拍好《马戏团》曾将一个马戏团全年包用,在他的制片厂被封,本人被迫暂避纽约时,也仍然留用这个马戏团。他还排除苦恼、烦闷与各种打击、干扰,以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38岁时真正学会了走钢索。同时也真的被猴子咬伤,最后休养了6周。

  1928年初《马戏团》放映后,除去成本,获利近300万美元。这使卓别林恢复了原来的经济实力,可以继续艺术创作。

  尽管离婚事件在社会上造成的阴影尚未完全褪尽,这部片子还是获得商业上的极大成功,帮助他弥补了部分损失。更可欣慰的是还获得了首届奥斯卡特别荣誉奖。

  《马戏团》是一部乐观主义的影片。它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又给人留下苦涩的烙印,发人深省。同时,它的成功也给了卓别林把影片继续拍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