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转入爱赛奈制片公司

  1914年,卓别林才25岁。可他的姓已很吃香,他把雪尼介绍给基斯顿公司。塞纳特马上接纳,十分乐意添一个卓别林家族的人。塞纳特有他的打算:留下哥哥,就可能挽留住弟弟。因为卓别林与基斯顿一年的合同马上就要期满了。对这颗新星,一定要设法留住!

  于是雪尼夫妇安置好母亲,来到美国。

  雪尼来到美国,兄弟俩相见,当然十分高兴,但雪尼还是有些遗憾地说:“我们都来美国了,而妈妈一个人却被扔在了伦敦。”

  卓别林一听提到母亲,眼睛里顿时溢满了泪水。他知道母亲已经转到了一家条件好一些的精神病院,他对哥哥说:“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妈妈接来的。”

  为了冲淡一下伤感的气氛,雪尼告诉弟弟,卓别林的电影在英国放映的情况,说卓别林的名字还没有在广告上出现时,就已经有很多游艺场的演员争相告诉他,说看到了一位新成名的来自英国的喜剧电影演员。

  雪尼对弟弟说:“你演的那些电影,把伦敦观众都给看疯了,谁都知道卓别林是从伦敦出去的,我早知道你会一举成名的。”

  雪尼还说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到一家影片发行机构去,打听什么时候能看到你主演的滑稽片,我说:‘告诉你们,我也姓卓别林,演夏尔洛的就是我弟弟。’他们立即对我热情接待,让我在放映室里单独看了3部你的电影。卓别林,你不知道,我一个人坐在放映室里,都笑傻了。”

  收留了雪尼不久之后,塞纳特就来找卓别林了:“卓别林,还有4个月合同就到期了。我们希望你能留下来。我们续签合同吧!你有什么条件尽可以说。”

  但卓别林却有他自己的想法。

  这一年来,他的工作实在太累了,尤其他身兼编、导、演三职后,薪金也没有提高。照这样下去,他迟早会被累垮的。而且他也知道了那次与玛蓓尔发生冲突之后塞纳特态度突然转变的真正原因,由此更感受到与塞纳特之间的关系,没有友谊与信任,只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罢了。

  于是,卓别林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办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他在制片厂为自编自导的影片签名填单,领取所需设备时,知道购买拍摄影片的设备所需的资金,自己已经攒下了。至于洗印胶片这些设备可以不必买,花钱送到别的影片公司洗印间、剪接室去就行了。

  现在塞纳特急不可耐地要与卓别林续约,卓别林提出了他的条件:“我要求每周1000美元。”

  塞纳特大吃一惊:“连我也没有拿过这么高的薪酬啊!”

  卓别林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海报上贴您的名字,观众可不会像看到我的名字那样排长队买票呀!”

  塞纳特警告说:“但是,没有基斯顿的支持,您也一事无成!”

  可卓别林自有道理,他对塞纳特说:“没关系,我可以自己干。”塞纳特还想与卓别林再商量一下,但他们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妥协。一年合同期满,卓别林毅然离开了基斯顿公司。

  在这期间,卓别林想到,要自己办电影公司,最好的伙伴莫过于哥哥,于是他去动员雪尼合伙。雪尼加入基斯顿影片公司后,也拍了几部很叫座的影片。他有一部《潜艇海盗》,因为有当过船员的经历,熟悉生活,在片中成功地使用了各种摄影技巧,当时在世界各地颇受欢迎。

  卓别林跟哥哥说:“我们只要有一架摄影机和一片场地就行了。”

  雪尼却认为此事太冒险,他还是愿意领取他从未领过那么高的现成的薪金,塞纳特后来给他的薪金也达到了每周200美元。

  没有哥哥的支持,办电影制片厂的事只好暂时放下了。现在他必须另找一家大影片公司。

  恰在此时,芝加哥的爱赛奈电影制片公司股东安德森派代表来找卓别林,拍板为每周1250美元,并预付给红利10000美元。于是卓别林在与基斯顿影片公司的合同期满后,转到了爱赛奈影片公司。

  1914年底,卓别林就到了芝加哥。过了年之后,安德森先生就出远门了,说将由公司另一个股东斯普尔先生负责一切。

  卓别林第二天就去制片厂上班,但既没见到斯普尔,也没有人安排他做什么。他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便自己找事做,自编自导第一部新片《他的新行业》。然而两周过去了,既没领到薪水也没分到红利,斯普尔仍未露面。

  卓别林感觉到好像受了骗,他问厂里的几个高级职员:“斯普尔先生究竟到哪去了?”

  但厂里没有人知道老板去了哪里。

  同时卓别林看出,这家公司仗着有美国最早拍电影的制片厂,是电影专利公司的发起者之一,享有专利权,可以进行垄断,容易满足,似乎不在乎其他公司正在制作比他们好的影片,向他们的专利权挑战。

  而且,厂里的职工暮气沉沉,那样儿有点像银行职员坐班。要拍片时拿着领料单跑各个科室审批;下班时间一到马上扭熄电灯以免浪费,哪怕片子正拍到一半。那气氛完全不适合搞艺术创作,简直像机关衙门。

  卓别林暗自后悔:“怎么跑到这样一家公司里来了!”

  斯普尔跑到哪儿去了呢?他躲开了。原来,这位斯普尔只知道赚钱,对电影的知识十分有限,甚至此前都从来没听说过卓别林这个人。当他知道安德森和卓别林签了一年合同、周薪1250美元、还要分10000美元红利,大吃一惊,因为当时他雇的演员待遇最高的仅75美元,而他们拍的笑片都难收回成本。

  于是他拍了份电报,怒问安德森:“你是不是发疯了?”当他知道安德森是听别人的推荐才这么做的,更是愚蠢地想干脆一躲了事。

  但他总要回芝加哥的,两周后,他一回来与几个朋友在大饭店聚会时,那些人都向他道喜,祝贺一个名角加入他们的公司。说过去从来没有那么多记者涌到爱赛奈公司的制片厂,去采访卓别林的新闻。纷纷夸爱赛奈真是独具慧眼。

  这样一来,斯普尔忧喜参半,他想到一个主意,决定做一次民意测验。他塞给一个小侍者25美分,让他在大堂里找卓别林。于是小侍者高声叫喊:“查尔斯·卓别林先生,有人找您。”

  名角效应马上出现,饭店里一片骚动,人们聚到一起都来找卓别林。斯普尔真没想到卓别林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接着斯普尔知道了在影片交易所里,当卓别林的片子尚未开拍时,《他的新行业》已经售出65个拷贝,这是爱赛奈公司过去不曾有过的事。

  卓别林的片子刚拍完,售出的拷贝又翻了番到135个,爱赛奈公司马上把售价从每英尺胶片13美分提高到25美分。

  斯普尔终于露面,忙不迭地向卓别林赔礼道歉,并解释说他早已关照了公司,叫他们办妥所有的事。他虽没看到合同,但以为职员们是知道的云云。至于他脚底抹油的拙劣表演,几年以后他才亲口告诉了卓别林。

  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说:“斯普尔先生,这两周我不仅没拿到合同中规定的10000美元红利,而且一分钱薪水都没领到。爱赛奈就是这样工作的吗?”

  斯普尔只好故意装傻:“怎么会这样?他们是怎么搞的嘛!唉,看来我不在家真不行啊!”

  这次谈话后,斯普尔把卓别林应得的薪水一分不差地发给了这位特别的职员。要知道,卓别林带给爱赛奈电影制片公司的利润可比这些薪水多得多啊!

  爱赛奈公司与卓别林的合作总体还令人满意,专为卓别林在洛杉矶组建了一家制片厂。公司只管出钱,艺术方面的问题全归卓别林掌管。影片任由他自编自导,演员班子任由他挑选。

  后来在《巴黎一妇人》中饰女主角的艾娜·卜雯斯小姐,就是这时进入他的演员班子。

  艾娜本来是旧金山一个企业家的秘书,卓别林在一次鸡尾酒会上发现了这位身材丰满、容貌姣好、性格柔顺的金发女郎。在他的竭力劝说下,艾娜终于心动,辞职了秘书工作,来接受演技训练。

  从1915年至1922年,她成为一个电影明星。与卓别林搭档9年,作为女主角合拍了20部影片。其中有《流浪者》《夏尔洛当拳击师》《移民》《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巴黎一妇人》,他们的真诚友谊保持了一生。

  回到洛杉矶,与基斯顿又在同一个城里了,卓别林也可以经常见到哥哥了。

  卓别林在爱赛奈公司最初的两部片子,由于受原来基斯顿的影响太大,基本上还是消遣娱乐式的,滑稽可笑。但随后有几部,就使观众和同行们感觉不俗。因为他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与表现的内容,人情味与社会性增强了。

  同时,原来在基斯顿一年要拍35部影片,而在爱赛奈只拍16部,这就为精益求精提供了条件。

  在《夏尔洛当拳击师》中,遭受失业打击的夏尔洛,闷闷不乐地把身上仅有的1美分买了一点香肠,与他的狗分着吃下去,有人雇他去参加拳击比赛,实际上是为了赚钱让他去当一个挨打的角色。而对他来说,在这个残酷无情的社会里,只要有活路什么都可以干。

  他耍了个花招,在拳击手套里偷偷放了一个金属环。结果他横扫拳台无敌手,不仅夺得了锦标与奖金,而且还赢得一个女扮男装的美人芳心。

  在《流浪汉》中,失业者夏尔洛在树林里,从一群坏蛋手中救出一个姑娘。姑娘的父亲、一个家境尚好的农民,就雇用夏尔洛当长工,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

  他希望得到姑娘的爱情。当坏蛋再次来骚扰时,夏尔洛赶跑了他们,自己腿也受了伤。果然,他的勇气与热情引起了姑娘的好感。腼腆害羞的夏尔洛猜想这就是爱了。然而,姑娘将自己的未婚夫介绍给他认识,这是比踢痛他的脚还要厉害的打击,失业者不如拥有土地的农民。夏尔洛在失望中重新走上流浪之途。

  观众看到他第一次以懊丧的、由沉重转为轻快的步伐,沿着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泥路,向远处走去的可怜背影。

  卓别林将当时社会严重不公的现实状况,十分巧妙地表现在《夏尔洛当银行工友》里。

  在银行找到一份工作的夏尔洛家徒四壁,却拥有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保险柜。上班时间快到了,他非常认真、谨慎地打开柜门,里面还有一个柜子,再打开,又一个;最后打开门从柜中拿出来的,竟然是一只一般的水桶和一把再平常不过的笤帚。他就带着这两样清洁工具去银行上班。

  气派的银行大厅里,颐指气使的是那些戴着大礼帽的资本家、商贾巨富,夏尔洛假装专心工作,似乎是不小心才让笤帚弄脏了他们保养得很好的脸面与干净整洁的外套。精心的设计与使用大小道具,营造出情节诗化与隐喻意义,新颖地表现出了深刻的思想批判性。

  “明星热”震动了电影业,可以说卓别林的飞黄腾达是一个典型例子。

  当时大量的各国移民来到美国这片独立才100余年的辽阔土地上掘金,东南西北中到处都在开发、开拓、建设,连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也不例外。

  庞大的工薪阶层加上各类其他人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低消费人群,他们需要大众化的娱乐。于是,成千上万家镍币影院应运而生,一个镍币,即5分钱就可看一场电影,这是当时最经济又最受欢迎的消遣娱乐方式。

  1914年起,豪华影院即小型舒适影院又雨后春笋般兴建,吸引了各阶层人士。镍币聚少成多,庞大的、稳定的观众队伍推波助澜,让影院和电影制片公司赚钱、发展,也使他们不断推出好影片、好演员。

  爱赛奈影片公司把卓别林喜剧片的拷贝,成百上千地卖向市场。1915年卓别林在这家公司拍了12部片子,1916年拍了两部,1918年还给他们拍了1部,共15部喜剧片。这其中就有让人笑得肚子痛的《流浪汉》《赛拳》《夏尔洛当水手》《游艺场之夜》等片。

  这一年,电影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格里菲斯改编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诞生了。它是一部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家园的故事片,虽然这部影片有严重的种族主义偏见,但西方电影理论家在批判他的种族主义色彩的同时,肯定了格里菲斯对电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巨大贡献。

  这部影片第一次采用了全景画面、大特写镜头,并对当时能运用的摄影技巧全都加以改革性、创造性地运用。

  《一个国家的诞生》使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获得了承认,它也是好莱坞电影艺术称雄世界的开端。

  卓别林将格里菲斯拍摄的每一部影片都观看了,学习、借鉴他的经验,吸取、注意他的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编、导、演、摄、制的能力。

  例如在一部影片中,他身体挂在轮船甲板的栏杆上,船在惊涛骇浪中起伏前进。他双脚乱踢,显然是忍受着什么可怕的痛苦,晕船呕吐或是快掉下海去,使人十分担心。正在这时,他转过了身,镜头拉开,原来他用手杖钓起了一条大鱼,拉了半天才拉上甲板。

  另一部影片中,观众看到他的妻子因为他嗜酒,坚决离开了他。他背对着观众,望着桌上摆着的他妻子的照片,肩膀上下抽动,像伤心至极在哭泣。但镜头移动时,观众却发现他在若无其事地使劲摇动一瓶香槟酒。这种新奇的电影语言,拨弄着观众的心弦,造成他们情绪上的亦悲亦喜,使得他的喜剧片魅力无穷。

  更重要的是,卓别林意识到在拍笑片时,如果事先没有一个精心构思、较完整的情节,就不大可能获得成功。

  基斯顿影片公司那种没有剧本的半即兴式创作办法,在电影初期阶段是可行的,再发展下去就不适应观众的需要了。因此,他在动手开拍前,就重视打剧本腹稿;力图设计较多可笑的镜头和情境,尽量把它们形成一个连贯的、严谨的情节。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与爱赛奈一年的合同即将到期了,卓别林不想再与爱赛奈续签了。这样一来,他必须再另外找一家公司,而爱赛奈则在极力地挽留他。

  而这时雪尼与基斯顿公司的合同期满了,卓别林问他:“哥哥,你究竟怎么打算的?你不要想也加盟爱赛奈了,因为我已经决定离开爱赛奈了。”

  雪尼通过在基斯顿这一年,不仅熟悉了电影工艺,而且也拍出了一些叫座的好片子,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电影人了。

  他认真地对弟弟说:“卓别林,我不想再拍电影了。我觉得,你现在是一个名人了,需要一个经纪人。”

  雪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卓别林大名一出,就是各种各样要求做广告的联系函件,也使他应接不暇。如书籍、服装、香烟、牙膏、玩具、蜡烛等,还有今天一叠明天一堆的影迷来信。更有甚者,有次洛杉矶《考察家报》给卓别林打了一个紧急电话,转告一家公司拍来的电报电文:愿出2.5万美元请卓别林来纽约马戏场登台,每晚15分钟,为期两周。此举并不妨碍其正式工作,这诱使卓别林向安德森先生请假两周而没成功。但安德森答应只要卓别林再给爱赛奈公司拍一部喜剧片,就由公司偿付这2.5万元。

  雪尼这么一说,卓别林立刻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嘛!”

  他转而又故作怀疑地问:“可是,哥哥,我现在真是一个名人了吗?”

  雪尼被他逗笑了,说:“我的兄弟啊,难道你不知道,现在的美国与欧洲,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夏尔洛了,同样,也没有人不知道卓别林了。”

  的确如此,当时美国的报纸报道,卓别林每拍摄一部新片,声望名气便随之提高一级,影片的市价也上涨一位数。

  在纽约这个世界最大的城市,几乎所有的百货公司、商场甚至药店,都开始出售玩具商模仿卓别林扮演的角色制作的玩具、肖像。

  一些歌舞团的姑娘们也不怕难堪,贴上小胡须,穿上肥大的裤子和皮鞋,戴上男人的礼帽演出模仿卓别林的节目。如著名的齐格菲轻歌舞团的姑娘们就唱着《那双夏尔洛·卓别林的脚》的歌,大跳模仿卓别林走鸭步的舞蹈。

  雪尼说着说着,不由动了感情:“查理,真是想不到啊,回首当年在伦敦我们过的日子,如果妈妈能知道这一切,她会多为你骄傲啊!”

  提到哈娜,兄弟俩这一年来一再向移民局提出申请,要求把母亲接到美国来。但移民局觉得,一个老疯女人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好处,于是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军的飞机轰炸了伦敦。哈娜旧病未愈,又在轰炸中受到惊吓,精神病院通知远在美国的兄弟俩,哈娜再也不可能痊愈了!

  这使兄弟俩对美国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卓别林对哥哥说:“这就是美国!我们在美国辛勤工作,为它创造财富,为它纳税,但他们竟然连我们年老多病的母亲都容不下。要是早点把母亲接过来就好了!哥,我现在一点也不喜欢美国了,我永远不会加入美国国籍。”

  §§第三章 技艺渐成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