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尼回家之后,卓别林的生活立刻得到了改善。他吃着饱饭,穿着新衣,房租也还清了。
接下来,小哥俩坐下来讨论往后的生活。雪尼说不打算再当船员了,他沉思着说:“这两年我攒了一些钱,够咱们俩花20个星期的了。但是咱总不能坐吃山空,我必须找个工作。”
卓别林问:“哥,你想做什么?”
雪尼说:“当然最好能当演员,我要演戏。”
就在为生活所迫漂洋过海时,雪尼也同样没放弃这种人生目标,想到戏院找工作当演员。雪尼从小受母亲熏陶,也很有表演天赋。
父母遗传给兄弟俩的基因,在他们分别是12岁和16岁时,再次显示了它神秘的暗示力量。当然,更主要是,他们在自己短短的人生旅途中,已经有了那么多丰富、痛苦的经历。
卓别林兴奋地叫起来:“那好极了,咱们都去演戏!”
雪尼笑着说:“不行的,你才只有12岁。”
卓别林固执地说:“我才不信呢。伦敦那么多剧院,有那么多戏要排演,难道就没有需要儿童演员的吗?”
雪尼以大哥的口吻说:“弟弟呀,你以为当演员很容易吗?伦敦的演员比角色还要多,演员常年没事干的有的是。听我的,你还是回学校读书去!”
无论人生之路多么难行,卓别林始终没放弃自己要当一个优秀演员的理想。他虽然很尊重哥哥,但自从母亲病倒后,他就决心不再去读书了,他决心瞒着哥哥,自己先去剧场闯一闯。
于是每逢休息日,他就换上一条硬的衬衣领,擦亮脚下的旧皮鞋,准时去伦敦河滨大街贝德福路的布莱克默演员介绍所,羞怯地却是执着地等待机会,直到衣服和鞋子都破了为止。
雪尼说得不错,伦敦的演员确实比角色还要多,演员介绍所里挤满了等待机会的男女演员。但是介绍所每天只能提供有数的几个角色,大多数演员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有一次,演员介绍所的人都走光了,卓别林还留在那儿。一个职员准备关门了,看到他便停下来,随口问了一句:“你这孩子来干什么?”
卓别林像乞求赐粥似的从嗓子眼里挤出一句话:“你们需要扮演孩子的角色吗?”
对方反问:“你登记了吗?”卓别林摇摇头,因为他才12岁多,从来没人让他登记过。于是这个职员让他进到办公室,进行了登记。
那位职员叮嘱卓别林:“你先回去吧,如果有合适的角色,我们会通知你的。”
卓别林回到家中,他每天都盼着能接到介绍所的通知,但一直过了一个来月都没有消息,他绝望地想:“他们是不是已经把我给忘了?”
正在这时,卓别林收到一张明信片,背面写着:请来河滨大街贝德福路布莱克默演员介绍所。
卓别林高兴地一下搂住了雪尼的脖子:“哥,你快看哪,他们让我去了!我可以当演员了!我的理想马上就要实现了!”
雪尼拿过那张明信片反复看了几遍,叹息道:“想不到弟弟你走到我前面去了!这可是咱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要是妈妈现在能和我们一起庆贺,那该有多美呀!”
卓别林穿上雪尼为他买的那套新衣服,雪尼在他出门时嘱咐说:“一定要懂礼貌,别老拿自己当孩子,要装得老成一些,知道吗?”
卓别林点头连连称是。
布莱克默先生并不因他小而另眼看人。他写了一张纸条,让卓别林去伦敦很有名气的弗罗曼剧院,找总经理汉密尔顿先生。
汉密尔顿先生看了这张推荐条,又见卓别林自报年龄说14岁了,感到奇怪而有趣。因为这小家伙是那么矮小,举手投足之间又显得那么机灵而有几分老成。他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卓别林。
但汉密尔顿还是故意说:“你可能还太小了吧?”
卓别林吃了一惊,自己多说了2岁,难道这事还是要泡汤?他索性放开胆子说:“先生,我就是想扮演儿童啊!您想,儿童应该多大才合适呢?20岁?30岁?还是40岁?”
汉密尔顿打量着这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笑着说:“但你要知道,戏里的儿童并不一定都要由儿童来演呀!”
卓别林鼓起勇气说:“总经理先生,我觉得,如果能让儿童来演儿童,岂不是会更好些?”
汉密尔顿一时被问住了,他顿时觉得这个小家伙有点儿意思,他笑着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的孩子。但你必须先证明你会演戏。不妨拿出你的看家本领,让我看看,也好去说服他们。”
卓别林灵机一动:“您是说让我演一段您瞧一瞧是吧?那我给您演一段《老古玩店》如何?”
汉密尔顿当然知道这出名段。看着卓别林闭着眼在酝酿情绪,不由得心里说:“这个小家伙,还蛮像模像样的呢!”
等卓别林睁开眼睛,突然他的身子佝偻起来,嗓音也变得沙哑,而且底气不足,俨然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
汉密尔顿拍案叫绝:“好极了!你以前演过戏吗?”
卓别林老实说道:“就演过一个片段,几年前在兰开夏童伶戏班。”
汉密尔顿恍然大悟:“原来你是从‘兰开夏’出来的,那就难怪了!”他立刻表示:“孩子你被留用了。下周就来上班,我会在本剧院的新戏里为你安排一个角色。另外,你的工资是每周2镑10先令,你不会嫌少吧!”
2镑10先令的薪酬突然从天而降,这对12岁半的卓别林来说,简直是一笔横财。就在前不久,他做玩具小船做到手打泡也没有这么多工钱。
这时,卓别林显示出了幽默含蓄的天分,好像他应该要拿这么多,而且还少了点,他装得毫不动心地说:“嗯,我可得和我哥哥商量一下这个待遇。”
汉密尔顿先生大笑,把同事们都叫出来:“看看,你们觉得这孩子怎么样,像不像咱们《福尔摩斯》中的比利?”
大家上下打量他,与他交谈,都很满意,人人笑容满面。汉密尔顿先生也写了一张推荐条,让他去一个俱乐部找塞恩斯伯里先生。
在演《福尔摩斯》一剧中的小佣人比利之前,扮演福尔摩斯的名角塞恩斯伯里先生编了一出新剧《一个伦敦人的传奇》,先要试演。剧中有一个角色——报童桑米,他们准备让卓别林先演这个桑米。
汉密尔顿让卓别林用一周的时间把台词背熟。
卓别林一回到家,就激动地把这一切讲给哥哥听,雪尼也激动得眼睛湿润了。
他说:“要是妈妈现在在这儿和我一起听到这个好消息,那该多美啊,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呀!”
随后,卓别林一页一页翻着看剧本,好多台词他还念不完整,因为他被迫中止了学业。雪尼把卓别林不会的单词和不懂的意思教给他,卓别林开始大声地念剧本,就像在学校朗读课文一样。
雪尼听着听着,忍不住打断他说:“停!弟弟呀,你的重音一点儿也不对;你这样来读台词,到时非出丑不可。”
雪尼毕竟多读了几年书,对艺术的理解也更深一些,于是两个做着演员梦的兄弟开始研究剧本。雪尼帮他分析人物和矫正台词,使卓别林受益匪浅。
一周以后,卓别林进行新戏的排练,他把台词念得很准确,剧组的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总经理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儿童演员。
卓别林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还学会了什么叫舞台技术,如何配合时间。他的领悟力极强,常常对导演的指导举一反三。
《一个伦敦人的传奇》试演了两周,这出戏并不传奇,且被剧评家们贬低,但小演员卓别林却得到好评。不仅剧评家,有个著名老演员罗克也很喜欢这个孩子。罗克拿来一份《伦敦热带时报》,读给卓别林听:
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它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这出戏之所以招人笑,多半是亏了有这个灵活的伦敦流浪儿童。桑米一角虽然在剧中被写得陈腐而平常,但是查尔斯·卓别林这位玲珑活泼的童伶却把他演得十分有趣。
以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他的巨大成就。
罗克先生在给他读报评时,提醒卓别林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说:“你看了这篇文章,可别头脑发热啊!”
头脑发热的是雪尼,他为弟弟牛刀小试即获成功而激动万分,一下子就买了一打《伦敦热带时报》,并在探望母亲的时候给她看。
然后,卓别林马上排练第二出戏,出演《福尔摩斯》中的比利。因为有了第一出戏的经验,卓别林演起比利来比桑米更轻松了。
这出戏一炮打响,无论在伦敦或外省的演出都盛况空前,共上演了10个半月。
这半年多来,白天,他们在刮着刺骨的西北风的戏院里演戏,晚上,就在堆满布景的屋子里睡觉。几乎天天如此。苦和累都不算什么,既然选择了演戏作为谋生手段,再苦再累也能咬牙坚持。可是,让卓别林最难忍受的,是时刻缠绕着他的那一份孤独。
由于年纪小,卓别林总是被安排和其他成年演员分开住,往往独自一人睡在舞台的一个后间里。白天,演员们出去喝酒、消遣,晚上演出前,卓别林竟难得和其他人见面,有时候只有自言自语,才能听到一点说话的声音。
星期天晚上没有演出,卓别林一个人走出剧院,在北方城镇寒冷的街头徘徊。街灯已经熄灭了,冷风中只听到自己脚下发出的寂寞的足音。远处教堂的钟楼里传来凄凉的钟声,卓别林便觉得那逼人的寒冷和孤独将他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他简直无法挣脱。此刻,他多么希望能得到母亲和雪尼的一点点安慰啊!
长时间的独自生活,使卓别林变得性格忧郁,甚至有些自卑和怯懦。为了驱赶寂寞,卓别林买了一只小兔子同自己做伴,不管剧院走到哪里,他都把它带在身边。
小兔子生着一对红眼睛,还有一身惹人喜爱的雪白漂亮的毛。卓别林总是把它放在床下的木笼子里,没人的时候,小兔子就会在房间里蹦来蹦去,和它的主人一同玩耍。但只要一听到敲门声,它就会自己跑回笼子里,因为它排泄带来的味道总会使房东太太不由得皱起眉头。
有一天演戏回来,卓别林发现小兔子不见了,赶紧去问房东太太,房东太太只是神秘地笑了笑:“它准是逃走了,不然就是被谁偷走了。”卓别林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
卓别林巡回演出结束,回到伦敦的时候,发现雪尼正在一家饭店当服务生,每月只能挣很少一点钱。他埋怨哥哥说:“哥,你怎么会找这样的工作?”
雪尼说:“我总得自己找点事做吧,我怎么能让弟弟养着呢?”
“不,哥你听我说。你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饭店会埋没你的才华的。”
雪尼叹息道:“弟弟呀,我可没有你那么幸运啊!”
“哥你别愁。你也到弗罗曼剧院来吧,我们哥俩就可以在一起了。”
雪尼苦涩地说:“得了吧弟弟。你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演员,人家会听你的吗?”
卓别林自信地说:“总要试试!”
卓别林找到汉密尔顿说:“总经理先生,我哥哥雪尼很会演戏,您看能不能在《福尔摩斯》里为他安排一个配角?”
由于卓别林戏演得好,在剧组中人人都喜欢他,说话也有了分量。汉密尔顿当即拍板:“让他来吧!”
就这样,雪尼也进了弗罗曼剧院。兄弟俩都当了演员。
兄弟俩在一块儿学艺、生活、挣钱,然后租了一套好房子,把恢复了理智的母亲接到一起住,在客厅里放了一台钢琴,在母亲的卧室里摆了鲜花。母亲看到儿子们正在长大,学艺有成,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