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面对世界大战阴云

  邓肯游荡了很久,忽然有一天,罗红林的一封电报打动了邓肯尘封已久的心,也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渴望:

  我在1908年与你初次相识,是想来帮助你的,然而,我们的爱情造成了悲剧。但是,让我们按照你的意愿建立你的学校吧,让我们在这个悲哀的世界上为别人创造美吧!

  邓肯接受了罗红林这种以艺术的名义发出的邀请,第二天就起程回到了巴黎。

  罗红林替她在克利龙饭店预备了几间极华丽的房子,到处都摆满了鲜花。邓肯在这里把自己的经历和悲伤告诉了罗红林。罗红林下决心帮助邓肯创立学校,让邓肯以美来照亮这个世界。

  他买下了贝尔维大旅馆,将它交给邓肯。倘若在这里办成一所学校,至少可以容纳1000名儿童。邓肯在市中心举行了一次严格的选拔考试,初选出50名预备生,再加上原来舞蹈学校的学生,还配备了女保育员,这个颇具规模的学校便开张了。

  舞蹈教室就是原来饭店的餐厅,挂上了蓝色幕布。在长长的房间的中心,邓肯搭了一个平台,有梯子可供上下。这个平台供参观者使用,有时创作舞蹈的人来试演他们的作品也坐在这里。

  邓肯这时认识到,普通学校的生活之所以枯燥乏味,部分原因是地板都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她在好多房间之间建造了小通道,一边通上,一边通下,把餐厅修整成伦敦的英国下议院的样子,一排排的座位分层排列,分成两边,渐次向上延伸。年纪大一些的学生和教师坐在较高的座位上,小朋友们坐较低的座位。

  邓肯在这儿过了一段平静的执教生活,她又一次找到了从事教学的勇气,而学生们学起来简直神速得惊人。开学不过3个月,他们的进步使来看他们的所有艺术家都为之惊叹,赞赏不已。

  正巧,罗丹就住在学校对面默东的小山上。他来得很勤,一来就坐在练功房,给孩子们画速写。他有时兴致很高,跟着学生们一起跳舞,动作滑稽得令人捧腹。孩子们当然不懂得罗丹的意义,他们只是喜欢这个怪老头。哪一天他不来,学校就像少了一点什么,乏味多了。

  罗丹则感慨道:“要是我以前有这么好的模特,那就妙极了。这些按照自然和谐规律成长起来的模特儿,不仅仅是美丽,而且展示了运动中的生命。他们是表现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最佳形式。”

  罗丹带动了一大批画家手揣速写本来到贝尔维。通过舞蹈学校,在画家和模特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理想的关系,模特儿不再是那种干巴巴地坐在画家工作室里的小傻瓜了。

  邓肯又希望在这所剧院里实现她的梦想,把音乐、悲剧和舞蹈各种艺术以其最纯洁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在这个剧场里,穆奈·萨利、埃莉诺拉·杜丝或者苏珊·德勃雷将表演俄狄浦斯、安提戈涅或者埃列克特拉,她的学生们将为这些剧的合唱部分表演舞蹈。

  奥古斯丁有时给学生们朗诵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片段,或者拜伦的长诗。邓南捷对学校也很热心,经常和她们一起吃午饭或晚饭。

  学校最早毕业的那一小批学生,现在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们帮邓肯教小同学。看到姑娘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她们在自己的教导下增长了知识,邓肯信心百倍。

  1914年,邓肯心中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她要用1000名学生来表演第九交响乐。她每天增加了几小时排练时间,这时,她又怀上了罗红林的孩子,使她累得大部分时间只有靠在长沙发上,用手臂做动作教课。

  6月,他们在特罗卡德罗举行了一次狂欢节。邓肯坐在包厢里看学生表演舞蹈。有些节目一演完,观众就站起来热烈欢呼。闭幕的时候,他们不住地鼓掌,不肯离去。这些孩子虽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舞蹈家或者演员,却受到非同寻常的热烈欢迎。

  然而,到了7月,一股浓厚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欧洲的上空,一种可怕的郁闷笼罩了巴黎城。

  邓肯觉得肚子里孩子的活动比较微弱,不像前面两个那样有劲,她的心里十分不安。

  为了不出意外,7月中旬,罗红林提出把学生送到英国德文郡他家里去过假期。于是,在一天早晨,全体学生分别来向她告别。她们要在海滨度过8月和9月再回来。

  邓肯想静养一段日子。每当站在学校的高台上眺望全城,她总感到有一种慑人的危险正飞快向巴黎进逼。

  一天清早,凶讯传来,曾热忱支持过邓肯的奥国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8月1日,邓肯感到了分娩前的初次阵痛。奥古斯丁、伊丽莎白、玛丽、学生艾尔玛都赶来了。在她房间的窗户下面,人们在大声叫嚷战争动员的消息。天气很热,窗户开着。邓肯的喊声、痛苦呻吟和挣扎呼唤,同外面“隆隆”的鼓声与叫喊声混杂在一起。

  邓肯想知道是不是打起来了,但眼前最要紧的是生下孩子。

  最重要的是医生,可惜好友博松大夫入伍去了,接替他的是一位陌生的大夫。

  经过一番艰苦奋斗,邓肯终于听到了婴儿的哭声。护士把一个男婴送到她的怀里,伊丽莎白说:“伊莎多拉,祝贺你,你又快乐了。”

  “战争爆发了吗?”邓肯心中纳闷。

  晚上,房间里挤满了来祝贺的人。邓肯的眼里泪水盈盈,生命的那一点点汁液都化成了这一汪咸涩的水。她轻轻地逗弄着婴儿:“你是谁呀?是迪尔德,还是帕特里克?你又回到我的身边来了,我的小宝贝。”

  小东西紧盯着妈妈,似乎是笑了一下,突然憋住呼吸,好一会儿,才吁出一口长长的气。

  邓肯吓坏了,赶忙喊来护士。护士一看,迅即将婴儿抱了出去。

  仿佛一个世纪过去了,无限漫长的等待。

  奥古斯丁终于进来了:“苦命的伊莎多拉,孩子死啦!你一定要挺住。”

  “为什么才来告诉我?”

  “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放弃。”

  邓肯的眼前,立即幻化出一片汹涌的大海,波涛席卷,浊浪排空。她看见了死神的面孔,美丽而冰冷,嘴里叼着的正是她的孩子。

  邓肯昏迷了两天两晚,滴水未进,第三天才醒来。她望着斯金,低沉地说:“谢谢你来见我最后一面,我一定要去照顾我的3个孩子,哪怕是下地狱。”

  斯金情绪激动地说:伊莎多拉,命运是对你太残忍了,你的痛苦无比深沉。我们都能理解你,希望能够帮你分担。所以,在你昏迷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陪着你,两天两夜,谁也没合上一眼。

  “可是,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吗?战争这个恶魔正在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到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伤兵、死尸从前线源源不断地运回来。你想想,相比之下,你个人的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你是一个非凡的人,命运折磨你,就是因为它看准了你是非凡的。和命运抗争吧,伊莎多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