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袁世凯曾经是清末权倾朝野的重臣

  袁世凯曾经是清末权倾朝野的重臣,为何在辛亥革命后摇身一变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声势显赫的人物。他训练新军,掌握军权,左右朝政,成为北洋军阀的鼻祖;他玩弄权术,变幻莫测,当上总统后又复辟帝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前进的绊脚石;他大借外债,出卖民族利益,为人民所唾弃。袁世凯的一生,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均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他的活动脉络,就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演变的缩影。

  袁世凯之所以从一个榜上无名的汉族书生,短期内便青云直上,成为清朝新贵,奥秘就在于他善于抓住机遇,学西法,练新军。袁世凯深知有兵就有权的道理。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在此之前,八旗兵和绿营兵就已腐败不堪。清朝统治者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整个军队垮台。袁世凯看准时机,及时上奏,主张取西法练兵,正中清朝统治者的下怀。1895年12月,清政府认为袁世凯朴实勇敢,晓畅戎机,决定派他到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定名为新建陆军。袁世凯依靠这支军队,地位迅速升迁,成为当时权倾朝野的一位重臣。其间,他大胆地进行军事改革,加快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步伐。他之所以能够从清末的权臣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由于他采取了以下的计谋:

  (1)以退为进,向清廷索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晚,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革命党人占领武汉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清廷的惊恐。由于南方新军大多倒向革命,清廷把镇压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北洋军身上,急命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进行镇压。然而荫昌根本指挥不动由袁世凯一手训练起来的北洋军。10月14日,清廷接受内阁总理大臣奕匡的提议,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湖北军队及各路援军均归其调遣。袁世凯闻讯后,以“足疾未愈”为由,委婉回绝。接着,袁世凯提出六项条件:一是明年召开国会;二是组织责任内阁;三是宽容参加武昌起义的人士;四是解除党禁,允许政党活动;五是授予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六是给予十分充足的军费。他强硬地表示,上述六条必须全部答应,否则,老死彰德永不“出山”。清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遂于10月30日同意了袁世凯所提各条。当日,袁世凯挥师南下。11月8日,正式任命袁世凯为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大权在握后,就开始对南方革命势力实行又打又拉的两手政策。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位居清朝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既然是汉人,只要他胁迫清帝退位,就可以当“汉族总统”。当时南北各界有一个共识:只要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赞成共和,劝说清帝退位,就可以推举他当总统。

  (2)列强呼唤袁世凯出面执政。袁世凯曾充当北洋大臣、外务部尚书等职,与列强多年磨合,双方心照不宣。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分子仍然对充当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十分偏爱,他们为袁世凯上台不断制造舆论,撑腰打气。

  (3)软硬兼施,逼迫宣统退位。伴随着国内“非袁莫属”的呼声,袁世凯一面唆使北洋军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共和相威逼,一方面自己以称病不上朝相刁难,软硬兼施进行逼宫。清廷原指望袁世凯能使朝廷转危为安,见此情形,自知大势已去,被迫于1912年2月12日接受优待条件,宣布退位。袁世凯于清帝退位的第二天,声明赞成共和。2月13日,孙中山一面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一面推荐袁世凯。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开会,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能够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除了他采取上述的计谋外,其事件背后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强大的封建势力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巨大的反动作用,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这是袁世凯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中,先天的畸形发展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强有力的君主专制的影响却依然根深蒂固。支持封建统治的军事、官僚机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许多封建官僚、地主、旧势力乘机混进革命队伍,成为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并控制了一部分基层革命政权,这就造成大量的封建残余被保留下来。这些人迫切地要否定革命,希望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封建中央政府为其利益提供保护。同时,中国广大民族资产阶级醉心于1913年以后民族工商业大发展的丰厚利润之中,他们轻信袁世凯“保护民商”、“振兴实业”的上台承诺,厌倦和害怕新的社会动荡和无休止的战乱,不再支持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武装斗争。这些为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提供了稳定的阶级和经济基础。

  第二,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着财政拮据、军饷无着、借款无望等难以克服的困难。同时,同盟会员内部发生信仰危机,政见纷纭,争执不断。一些革命党人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多不赞成。孙中山逐渐受到孤立。

  第三,革命党人过分看重袁世凯,主要原因是袁世凯兴西学、练新军,给人以“开明”的印象;革命党人偏激的反清宣传,以及清廷罢免袁世凯官职的轻率举动,产生了负面效应,使人们对这位汉族军阀寄予同情,夸大北洋军的力量。

  第四,英、美、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行为给予了或多或少的支持,这减轻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后顾之忧。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一方面为控制中国而激烈斗争,一方面又联手极力阻止中国广大人民的觉醒,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其附庸和奴隶。帝国主义抛弃腐朽的清政府后,转而选择扶植袁世凯作为其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和保护者。这些国家对袁世凯的行为在外交、军事、财政等多方面进行支持。尤其是袁世凯以出卖国家利益换得“善后大借款”巨额资金,迅速扩充了实力,为他日后的复辟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保证。这样,袁世凯就挟洋自重,有恃无恐了。

  (邱秀华杨雪)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