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不要羡慕那些频繁交易的投资

  在投资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我们孜孜不倦地阅读、聆听,以期从那些优秀的人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并将他们的理论与实战经验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过,尽管巴菲特说过,“只要运用恰当的投资策略,人人都可以成为巴菲特。”但我们依然明白要成为巴菲特是困难的,不过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自己——更理性、更出色的自己。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投资领域的真理绝不是唯一的。许多人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大相径庭的操作手法,但最终达到了相同的目的。伟大的投资家,如彼得· 林奇、乔治· 索罗斯、谢尔比· 戴维斯等人,他们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与特色。

  巴菲特虽然一再坦言自己的投资策略毫无秘密可言,但是他的自谦之辞并不能让人信服。身为有史以来首位从股市里诞生的世界首富,谁能相信他并没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撒手锏”呢?不过,当人们越来越了解他之后,你就会相信他说的这些也许是真的。因为投资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领域,没有人能够长期保有一个秘密而不被他人发现,即使你发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选股方法,你也永远不可能为它申请专利,更不可能阻止别人的模仿。而一种方法一旦被所有人知道,它可能会很快就变得毫无吸引力的。

  那么,巴菲特到底是凭什么如此风光地行走在“江湖”之上,并保持他的不败战绩呢?也许,这应该归功于他的“巴菲特量尺”,它非常普通,但也非常管用。而对那些成千上万希望能在投资领域有所斩获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学习巴菲特的策略,然后灵活运用,并最终拥有一把自己的量尺,才能说是真正达到了目的。

  巴菲特曾多次表明,自己拥有股票的最佳期限是“永远”。他认为,只要企业能够产生出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效益,而且管理层诚实可靠,这家企业股票就值得长期持有。他的这种想法导致了他成为一个“落后”于市场的投资家,他对市场的敏感度与热点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是坚持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的节奏与整个华尔街对舞。

  1按兵不动其实是最聪明的策略

  当有人质疑巴菲特的这种“我行我素”的投资策略太过保守时,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按兵不动其实是最聪明的策略,我们不会——其他券商也不会——因为联邦储蓄贴现利率的小小改变,或者是哪位在华尔街颇有威望的人士的看法而改变我们既定的操作思路,去购入我们不看好的企业或是抛售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企业。我们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的最优秀企业的股票,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改变战术呢?”

  巴菲特所说的永远持有股票,是指那些值得永远持有的企业,而绝不是一味地强调时间的长短。对于那些经营状况发生了变化的企业,他认为应当及时出手,因为你不只摆脱了可能给你带来麻烦的企业,还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那些能让你长期拥有的更为优秀的企业中去。其实,巴菲特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家出色的企业,那就永远也不要将它卖掉;一旦这家企业不再优秀时,你需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售。

  巴菲特奉行的是低周转率的投资策略,他这样做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降低交易的成本。无论对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每一次买空卖空意味着百分比不小的一笔税款。而如果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交易次数,一方面你必须在拥有每只股票时都要慎之又慎,这样才不至于轻易将它抛弃;另一方面你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中投资者,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降低周转率。他说:“低周转率的投资战略要求我们只拥有少数几只优秀的股票,而且它们其中的每一只都在整个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情况就好像你购买了几位表现杰出的大学篮球明星的未来收益股权的20 %,他们其中可能有人会成为迈克尔· 乔丹那样的巨星,而你的绝大部分收益可能来自于此。想想看,如果有人建议你卖掉你最为成功的投资,因为它在整个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太大,这种情况就好像让公牛队卖掉迈克尔· 乔丹,原因是他对公牛队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

  在巴菲特看来,低周转率的投资策略有着那些频繁变动的多元化投资策略所不具有的优点。尤其是对那些早已经习惯了经常性买卖活跃的人而言,他们更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习惯是有效还是无益了。

  因为这种不断变化的投资策略有时除了让投资者更忙碌、心态变得更加浮躁、交易成本大幅升高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益处。大多数人这样做的原因,只不过是为了配合市场的变化罢了,似乎不如此做,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内行”。

  股票交易的频繁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据统计,大多数基金的年换手率都为100%

  200%,也就是说,他们每年会两次卖掉全部的股票,又重新将它们买回来。

  不用多想,我们也能轻易看出,这种频繁的变动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基金的代理成本,也使他们的净利润降低很多。

  这似乎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道理,但事实上它也最容易被人忽略。

  职业经理人认为每次机会都不容错过,他们热衷于追逐市场的脉动。而事实上那些真正能抓住市场脉动的人没有几个,所以,我们不要将市场想得太简单,也不要盲目自信。与市场较劲,就好像与千千万万个看不见的却力大无比的高手过招,你不能强求,只能智取。

  其实,早就有人说过,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的行动就像无尾熊一样迟缓,实际上,这正是集中投资者的鲜明特点之一。由于集中投资经常在价格上落后于股市,其衡量股票买入时机的最关键因素乃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市场形形色色的其他信息不同,它的变化是缓慢的。而集中投资者所做出的每一步行动,也都建立在长期的战略眼光之上,而非立足于一周、一月甚至是一年的行情需要。不要羡慕那些频繁交易的投资,虽然他们看起来似乎还不错。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同时花相同的钱购买了同一只股票,而且这是一只成长型企业的股票,有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在他们持股的一周后,股价上涨了5%。其中一个人非常相信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他认为即使目前股价上涨缓慢,甚至可能还会下跌,但只要企业没有发生变化,它的股票就值得长期耐心地拥有。抱着这种心态,他的投资管理显得轻松而惬意,他不会每天关注收盘价,也不在意交易量,只需每季度看看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就可以了。

  而另一个人则不然,当股价上涨了一周之后,他决定将它们变现,因为相较于其他一些狂涨的股票,这只股票实在“太温柔”了。他决定去追逐那些能给他带来更多收益的股票。经过多次的买空卖空,他在这只股票上赚的钱,可能又在那只股票上亏损了,他还不得不为此多缴好多税金。而且这种投资策略将直接影响到他的生活,像大部分投资者那样,缺乏良好的心态,就会变得急功近利,涨则喜,跌则忧,心情跟着股价潮起潮落,这种感觉将会直接破坏你对生活的感受度,而且会让你变得脆弱,失去理性的判断力。

  身为普通投资者,你不可能像专业经理人那样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于此,你可能是个上班族,或者是个家庭主妇,你有工作要做,有家人要照顾,所以你更需要像巴菲特那样,用你有限的资金去做个集中投资者,好好选择少数几家你能理解的、有成长空间的好股票,将它们放在那里,不用每天都盯着股价看,也不要羡慕别人在很短的时间赚了一大笔钱。不要相信赌徒的运气,好好地坚持自己的操作思路,你会轻松地得到回报,而且你的生活并不会因为参与了金钱的游戏而感到被影响了。你不会在忙碌的工作之中还要不断地关心股价的变化,你可以安心地出门度假,也很少与别人谈论股票。想想,这样的投资该是多么的惬意。

  千万别信有效市场理论很多年来,有效市场理论成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所信奉的理论。它深入人心,似乎很少受到质疑。那么,什么是有效市场理论呢?

  关于有效市场理论,曾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信奉市场有效理论的教授和他的学生一起经过校园,看到地上躺着一张100 美元的钞票。学生正准备弯腰去捡拾时,却被教授阻止了。教授对他的学生说:“这张钞票肯定是假的,如果它是真的,早就被人捡走了,哪里还轮得到你啊!”

  这位教授的话正确地反映了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有关市场的一切信息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在股价上,市场是一个有效而完美的系统,投资者的行为是理性的,所以他不可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业绩,不可能持续地战胜市场。

  这种思想在股市诞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关于经济与投资的理论都建立在这个框架之下。曾有一个倡导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学家这样说过:“所有的职业投资家和经理人都应该改行了,他们可以做水电工、希腊文教授,或者去管理公司,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为这个社会做些贡献。

  这种理论认为市场和经济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它们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调整,并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并不否定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力,但认为股市与经济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协调。依照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市场是有效的、机械而理智的。而且基于这种观点,经济与股市的关系是非常明了的,投资和数学一样,人们可以利用已知的条件与公式求得答案。

  有效市场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让人无法信服的一面。不过,相对于较早期的“绝对市场有效理论”,它的后来者对此进行了修正。他们不再认为市场是绝对有效的,而是半有效的。这种理论如今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因为它基本上是符合现状,也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

  它一方面承认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同时也让我们可以解释那些有悖于真实情况的现象。譬如格雷厄姆就认为,市场的有效性与非理性是伴生共存的,就像是一个间歇性的精神病患者,他在大部分时间里在表面上都显得非常正常,但可能在某些时候,他也会做出违反常理的举动。

  如今,华尔街大部分专业投资家都是“半市场有效理论”的信奉者,他们一方面相信股价与宏观经济环境的联系,一方面也相信自己只要够聪明,再加上那么点儿运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市场,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他们关注经济景气指数、失业率、存款利率、中东局势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因为它们对股价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关心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新产品的销路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一个投资经理人必须关心政治、经济相关的许许多多事件,这也难怪他们总是处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

  如果说格雷厄姆只是相信市场五分之一的有效性,那巴菲特可能比他走得更远。

  他说:“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会成为一个在大街上拎着铁罐四处游荡的流浪汉。

  巴菲特认为,在一个人们相信市场有效性的市场里投资,就好像与某个被告知看牌没有好处的人在一起打桥牌。他公然反对那些基于市场有效理论而得出的研究成果,并在一次演讲中声称,那些金融理论只会帮助大家做出庸凡之事。而与巴菲特投资风格截然不同、以“豪赌”出名的乔治· 索罗斯对市场的看法则更直接,他说:“流行的看法认为市场是永远正确的,而我则假设它永远是错误的。

  在巴菲特看来,那些信奉市场有效理论的观点,只不过是投资者与学究们的一相情愿罢了。他认为市场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它不可能给你所要的答案。市场是一个充满了戏剧化、情绪化、谎言与欺骗的场所,你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图,而一旦被它牵着鼻子走,你就可能会被弄得晕头转向,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巴菲特并不认为市场是理性与有效的。不要将市场看做是你的主人,也不要把它当成你的向导。相反,你应当时时提防市场的陷阱,避免落入它的圈套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股价一路上扬、市场一片向好之时,巴菲特却常常找不到要买的股票的原因吧!1989 年,美国股市曾经有过一次大狂飙的行情,当时市场被一种乐观的情绪所包围,人们认为只要买了股票就一定能赚钱。不过,巴菲特却从中看出了危机所在,他说:“我们无从知道这种暴涨的行情还要持续多久,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政府、股票卖出者与买入者的态度,正是他们在共同推动股市升温。但我们知道,当别人处理他们的事务越不审慎之时,我们更应当小心谨慎地处理好我们的事务。

  市场并非总是有效,尤其是股价短期内的变化常常与企业的真实情况相悖。巴菲特是不相信市场的有效性的,他认为,我们唯一能够预测到的是:投资者的贪婪或愚蠢,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可预测的。

  巴菲特建议投资要与市场保持距离,否则你可能在它的影响下作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不要试图弄清市场到底在做什么,你只需弄清你的行业并保持全神贯注就行了。

  他说:“我对于市场从来都没有什么想法,因为对它寄予希望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它还可能会扰乱我们已经有的好主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