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三笑的故事

  三笑的故事是庐山最经典的故事,这个三笑不是某个美女的三笑,而是佛家、道家和儒家三个智者的一次经典的聚会,这三个人的故事成为了庐山的经典传说。那么,这是怎样神奇的三个人呢?

  佛家的智者是慧远,庐山得以闻名天下,是与慧远和东林寺密不可分的。公元381年,慧远奉师父道安之命,沿襄阳、荆州东下,来到庐山宣扬佛法,他当时是47岁。慧远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帮助下,在庐山创建了东林寺,从此,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净土宗”便在长江中游的庐山落脚了。慧远在此住了三十余年,直到离开人世。慧远创建的东林寺,汉唐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代高僧鉴真曾至此,将东林教义携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慧远为始祖。慧远在东林寺结有白莲社,网罗中外“息心贞信”之士123人,其中名声特别大的有18人,号称“社中十八高贤”。慧远以白莲社为基地,用其毕生精力倡导净土宗,因白莲社之故,净土宗又叫莲宗。在三十余年的岁月中,慧远讲学不辍,到晚年仍执经登座,僧徒无不肃然起敬。庐山锦绣谷、石门涧等处都留有他的讲经台,而他创建的东林寺也成为了庐山寺院的鼻祖。

  据说慧远专心修行,“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大师散步沉思,或送客远行,从不越过寺前的虎溪。寺后有一只聪明的老虎,会以吼叫警示。有一天,中国隐逸诗之宗陶渊明和简寂观著名道士陆静修相携来访,三人在寺内品茗晤谈甚欢,不觉日暮,该是送客之时了。三位好友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桥,后山的老虎发出了警告的吼声,三人抚掌大笑,慧远大师合十躬送。

  道家的智者叫陆静修,出生于公元406年,他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并与神仙道教融合,建立了完善的道教斋醮仪式,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他首先创立了在道教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道教典籍的分类方法,也就是将道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七大部类。三洞四辅不仅是一种道书分类法,同时也包含着区分道经品级高低和排列道士阶次的意思。比如修太清法仅能成仙,修灵宝者可以成真,修上清者可以成圣。陆静修在庐山简寂观内住了七年,静心颐神,撰写道教理论。

  儒家的智者是陶渊明,他是真正的庐山人,公元405年,他辞去了彭泽县令,开始了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他就是那个“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有琴却无弦的人。据说他时常到庐山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有时与道士陆静修相携造访慧远。

  有学者论证,“虎溪三笑”并非史实,因为三位智者活动的时间不吻合,没有确凿证据说明他们见过面。但是慧远圆寂于公元417年,陶渊明逝世于公元427年,他们二人是同一时代之人,都住在庐山,二人见面交友是可能的。而陆静修出生于公元405年,逝世于公元477年,活了七十二岁。所以陆静修与慧远和陶渊明交友的说法就太牵强了,但是这个故事是儒、释、道亲和的象征。

  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一出世求西方极乐世界的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文化,以及求超世做逍遥之游的道家文化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如何融合儒、释、道成为当时中国一流文人长期苦苦思索和探求的重大课题。

  慧远潜心佛典,追求熔铸儒、释、道为一体,说:“虽曰道殊,所归一也。”慧远24岁时第一次登坛讲《般若经》,佛理深奥,听众难解。慧远就以老庄道家之学的名词、概念加以疏理,闻者释然。这种解释佛教经典的方法后来被称为“格义”,广泛地应用于佛经的翻译和讲经论法的过程中,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奠基石。“三笑”的故事说明慧远一生致力的融合儒、释、道“百途而同归”的努力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这个传说,经唐宋文人绘图作文,大肆渲染,成为庐山最著名的传说。连李白也对这个“三笑”的故事无限向往,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在东林寺内,有宋朝大画家石恪画的《三笑图》,苏东坡撰《三笑图书后》,黄庭坚则写有《三笑图赞》,这些合成了著名的《三笑碑》;在虎溪上有“三笑亭”、“三笑堂”等等。在“三笑堂”两侧抱柱上,有一巨型颂联,令人玩味:“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三笑的故事是儒、释、道三教在中国和谐共处的一个美妙故事,不管它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杜撰的,它都成为庐山经典文化的一部分了。

  “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重大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景观。”世界是这样评价庐山的。1996年,庐山被评定为“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不是一座简单的、拿着地图和史书就能读懂的山,谁又能轻易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呢?庐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鄱阳湖水下到底有什么神秘莫测的秘密?是谁和谁在庐山“三笑”而别呢?

  南岳衡山位于长江以南,方圆800里,有72峰,南端是衡阳回雁峰,北端是长沙境内的岳麓山。衡山的气候条件有别于其他的四岳,终年青翠,有古木茂林,又有奇花异草。所以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衡山是中国古代南部的重要坐标,也是我国南方成名最早的山,在衡山随便一抓,就能牵出来意想不到的远古人和神。传说衡山是神农氏追赶的一只神鸟化成的,这只神鸟本是天上的一个吉星,因此衡山具有使天下平衡的神力。衡山的位置被认为占了八卦中的离卦。历代帝王都曾来此狩猎祭天。尧帝、舜帝曾在此祭祀社稷,然后巡狩天下;大禹曾在此杀白马祭告天地,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衡山是由一串串古老而光辉的足迹写成的。

  衡山是一座神秘的山,它幽谷渺渺,白云飘飘,有深藏而不外显的气质。为什么人们如此痴迷在衡山朝香?神秘的禹碑到底是立给谁看的?不老松长在衡山吗?麻姑为谁献寿?女书为什么只有女子能懂?

  衡山的历史太久远了,那些历史深藏的谜团在衡山的云里若隐若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