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庐山得名之谜

  普陀山是海中的仙山,许多年来,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原因始终是一个谜,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是观音菩萨自己选择的吗?法雨寺几度兴废,是谁成就了法雨寺现在的兴盛?观音的紫竹林到底在什么地方?普济禅寺山门为何六十年才开一次?

  普陀山是海中的仙山,许多年来,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原因始终是一个谜,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是观音菩萨自己选择的吗?法雨寺几度兴废,是谁成就了法雨寺现在的兴盛?观音的紫竹林到底在什么地方?普济禅寺山门为何60年才开一次?

  庐山,北临长江,东倚鄱阳湖,是在湖光潋滟之中拔地而起的奇秀匡庐。

  庐山最早是神仙之庐。后来在20世纪初,随着外国侨民的涌入,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在庐山落地,加上佛教和道教,它便成了六教合一的宗教名山,被称为六教“之庐”。再后来,各国侨民在这里建别墅,庐山便成为了世界“之庐”。

  庐山有更多的书卷气,人在山上走,冷不丁那山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潭一瀑就流传着一个文坛佳话,每一步踩的或许就是一个古迹,每一眼看到的或许就有一个故事。而庐山与近现代中国发生的重大文化演变、政治事件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庐山的“庐”是房屋的意思,那么庐山是一座适宜建造房屋的山,还是庐山就是一座房屋呢?董奉的“杏林”到底在哪里?鄱阳湖水下到底有什么神秘莫测的秘密?是谁和谁在庐山“三笑”而别呢?

  自从苏轼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少年来,大家都在登庐山,但是谁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不是一座简单的、拿着地图和史书就能读懂的山,它是由文化堆砌而成的名山,也是云遮雾罩的名山,谁又能轻易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呢?

  庐山,古称敷浅原、天子都、天子鄣。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第一次将“庐山”之名载入《史记》。两千多年以来,历代先后有1500多位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艺术家纷至沓来,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歌赋和数十万字的摩崖碑刻,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

  庐山的名字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庐山的“庐”是房屋的意思,那么庐山是一座适宜建造房屋的山,还是庐山就是一座房屋呢?

  传说庐山是姓匡的异人的房屋,周代匡俗在此山结庐学道求仙,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所以后来人们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称为匡庐。

  关于匡俗还有一种说法。说匡俗有兄弟七人,皆爱好道术,都到鄱阳湖边的大山里学道求仙。得道成仙后,草庐化为青山,人去庐存,又称匡庐。在这个传说里,庐山是一座草庐变成的。

  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飞升上天了。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于是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在这个传说里,庐山有房屋,所以被称为庐山,为什么庐山的名称总是与房屋有关系呢?

  人们是这样形容庐山四季的: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是适宜建造房屋来居住的山。每到夏季,长江沿岸的城市有着火炉般的酷热,而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夏季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独特的气候条件会产生神奇多彩、变幻无穷的气象景观,如:云海、瀑布云、雾、佛光。山峰沟谷之间经常弥漫着云雾,有时它像涓涓细流,流入幽谷,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尺。更奇的是庐山的云雾不止可以饱看,还能用耳朵听。如此美丽的地方自然是适宜居住的,所以庐山就有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名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