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世界仅剩一株的树木现状如何

  有一种树木在整个地球上只生长在普陀山,而且目前只剩下一株,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棵,它就是普陀山的鹅耳枥。这棵树与元代多塔、明代杨枝观音碑等文物一起被誉为“普陀山三宝”。据说来到普陀山,不看鹅耳枥,就算白跑一趟。这是棵怎样神奇的树呢?

  1930年,植物学家首次在普陀山发现了这棵树。1932年,这棵树被命名为“普陀鹅耳枥”。目前它的成树在全世界只有一棵,就长在普陀佛顶山慧济寺的西侧,据说已经有200多年的树龄了。

  出慧济禅寺后门,西侧有一树枝骈出、华冠蔽日的古树,这就是那闻名于世的“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雌雄同株,雌雄树身同根相连,从地表处分两头并列长出,上面的枝桠有的双枝并合,呈“V”形,所以又被称为“夫妻树”。它的树叶是翠绿的,呈椭圆形,顶端有点尖,叶子上面还披着细细的软毛,整片树叶有点像鹅的耳朵,这就是它的树名“鹅耳枥”的由来。

  据说普陀的鹅耳枥是由缅甸僧人来普陀朝山时带来的,因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如今为普陀一宝。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遗存的这株普陀鹅耳枥高约14米,胸径60厘米,树皮灰色,树冠微扁,它虽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风雨寒暑,历尽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挺拔秀丽,为普陀山增色不少。

  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种树在普陀山上并不少见,可惜渐渐地枯死了,而且又因为鹅耳枥开花结果的时候经常有大风侵袭,所以结实率很低,在种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又常被台风吹落,所以周围基本上不见幼苗。加之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雌花和雄花的花期相差10至15天,很难相互授粉,所以在野生状态下一直没有繁衍。既然普陀鹅耳枥的雌雄花期是错开的,那么它的第一棵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一个难解的谜。

  鹅耳枥在野生状态下难以繁衍,那么,通过人工繁育呢?

  据说20年前,南京植物园和杭州植物园克隆普陀鹅耳枥成功,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现在已经有5株普陀鹅耳枥,并且已经长到1米多高。

  然而普陀鹅耳枥依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一棵。

  法雨寺有一口万斤大锅,能煮二十四石米的饭,可以想见当时僧侣之多,香火之盛了。那个万斤重的千僧大锅,现在已常年不用,因为锅大僧少,英雄已无用武之地了,只有供游客们参观,善男信女们去拜谒。

  §§第九章普陀山南海观音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