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信仰是经过丝绸之路,随着天马、葡萄和胡服一起传入中国的。
佛教中所说的观音菩萨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可是为什么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观音菩萨长着漂亮的胡子,完全是一个伟丈夫的形象,而宋代之后,观音菩萨却变成了一个端庄秀丽的女子呢?
在印度的佛教故事里,观音菩萨是没有性别的,他可男可女,因为菩萨已经超脱了生死,当然也就超脱了性别。可是唐代的观音为什么是男子模样?而宋代又为何成为一个美丽的女子呢?据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观音的这许多变化,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佛教的演变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吗?
曾在普陀山修行达30多年之久的印光法师说:观音菩萨就像是天空的满月,有水的地方,就会有观音菩萨。大江大河里是一个满月,就是一勺水一滴水里,也是一个完整的满月。只要你看月亮它就会随你而动,“人若东行,月则随之而东;人若西行,月则随之而西;人若停住不动,月则不离当处。与此一月普现众水,随人随地各见全月,了无有异。”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来处。在他们的观念里,观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又是变化的,需要男子的时候,观音就是一个男子,需要女子的时候,观音就是一个女子;甚至需要多少个观音就出现多少个观音,需要什么样的观音就出现什么样的观音。
普陀的百步沙、千步沙就是领悟月的佳处,海浪日夜拍岸,涛声不绝。在大海的映衬下,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恍若来自天外。站在这样的清辉里,月是一泓水,水是一泓月,这如水的月色便是美。美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得让人无法言语,有时候很复杂,复杂得让人难以解释,就像观音菩萨的性别问题;禅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得让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来传达。而在普陀,禅就是水,观音就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