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有个极少有人知道的山村――挂墩,但它在生物界却鼎鼎有名。在那里,生活着许多怪异的生物,从第四纪冰川起一直存续到现在,而且,这些怪异的生物只生存在武夷山的挂墩。比如: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等。
而其中的角怪,也就是崇安髭蟾,又叫胡子蛙,确实是怪异之极。
首先角怪的长相很怪,头扁平,身体背部的皮肤上有极细的网状棱,嘴唇好像涂了一圈胭脂粉,雄蟾的上唇两边都生有黑色的锥状角质刺,这也是它被称为角怪的直接原因。不同的个体,刺的数目变化也很大,一般的只有一对,有的却有三个,据说最多的有三对“角”。崇安髭蟾有“中国角怪”和“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之称。
其次它的眼睛怪,瞳孔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虹膜的上半边是浅绿或黄绿色,下半边却是深棕褐色或蓝紫色。瞳孔纵置,像猫的眼睛一样,见了亮光还会眯成一条线,随着光线的强弱扩大或缩小。
第三,它的发育过程怪。每年立冬前后的小阳春时节,一般的青蛙早已冬眠,角怪却忙着进入溪水中准备繁殖。雄蟾发出奇特的“啊――啊――”的叫声,向雌蟾发出求爱的信号。交配后,雌蟾将卵产在溪流中,圆饼状的卵块粘附在临近水面的石块上。雌蟾每次产卵335颗左右,卵一端呈灰白色。一颗卵要经过100多天才孵化成蝌蚪,蝌蚪的背面是深棕色的,尾巴则为灰棕色,还有深色斑,体尾交界处有浅色的“Y”状斑。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缓流处或回水荡内,白天隐藏在石缝里,吃苔藓或者藻类。蝌蚪在水中经过两个冬天才能长出四肢,变态成为小角怪。
角怪的怪异其实正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而人们觉得最奇怪的,是为什么武夷山会出现如此多的奇异动植物呢?武夷山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类分布众多而著称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1873年,法国神甫大卫来到挂墩传教,同时又是生物学家的他发现这里有好多从来没有见过的生物物种,于是采集了许多动物标本送回国内,引发了广大学者的兴趣,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挂墩采集标本。武夷山现已发现或采集的野生动植物模式标本近1000种,这个弹丸之地一跃成了“世界生物模式标本采集胜地”。是什么因素使得武夷山成为物种丰富的天堂呢?
专家解释说: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相对高度达1700米,由于山峰海拔较高,形成一个天然的气候屏障,冬季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夏季则保存了大量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团,使这里生长着大片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同时,这里又是植物区系中的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加之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和不同的生态条件,因此,不但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而且南北两面的动物种类也特别多。动物地理方面很有特色,既有很多属于东洋界的动物,也有不少属于古北界类型的动物。
随着对武夷山的研究和考察的深入,专家们说,会有比角怪更怪的生物出现,武夷山是生物学家充满期待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