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7、“晚甘侯”如何成了茶中君子

  “晚甘侯”不是一个人,而是武夷岩茶。

  “晚甘”,意思是说饮茶先苦后甜,回味无穷。“侯”,指侯爵,尊贵之人,“晚甘侯”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尊贵的君子。也许是这个创意太独特,也许是后来的人对武夷岩茶有一种别样的情结,从此以后,“晚甘侯”就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3000多年前,武夷山古越族人就曾将武夷岩茶献给周武王,在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唐代,武夷茶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代,武夷茶成为文人类似于琴棋书画的功课之一。而在元朝,武夷茶成为宫廷最重要的御用茶。武夷茶从人们在心理层面上的景仰走向生活等级里的至尊,就连寺庙里都有专门为召集和尚饮茶而设的茶鼓。茶在武夷山为何如此深刻?

  武夷山茶的品质特征被归纳为“香清甘活”,也就是专家们归纳的“岩韵”二字,因而武夷山茶被独一无二地称之为岩茶。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类的中小叶种代表,是乌龙茶的鼻祖。“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说的就是武夷岩茶的特点,这种在岩石间生长的茶树,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所以武夷岩茶有桂花丛,水仙丛等称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极品,民间传说中,大红袍具有奇特的功效,治过皇太后的鼓胀病,也治过状元的感冒症,所以它成了皇帝亲口御封的“贡茶”。为保护这稀世珍宝,多年来一直有专人甚至有部队看守着。2005年4月在武夷山举行大红袍节期间,20克大红袍拍卖出了2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那么,如此名贵的武夷茶树是谁最初栽下的呢?为什么不同的茶树会有不同的花香?

  传说王母娘娘选择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在武夷山幔亭峰上盛宴款待五百罗汉,以嘉奖五百罗汉在人间降魔消灾、普度众生的善举。五百罗汉开怀畅饮,散席时,都成了醉仙,其中那位管茶的罗汉醉得更深,在途经武夷山上空时,不慎将手中茶枝折断落下凡间,这茶枝是如来佛祖授予他管茶的权杖,从此武夷山就有了绝美的茶。

  其实和地球上所有生命一样,武夷岩茶同样是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这些自然力共同孕育的结果。它在同类生命中的差异性,来自于武夷山水的自然特质。武夷山这片面积仅60平方公里的峰峦岩壑,由溪谷环抱,与外山不相绵延,形成了独立完整而奇异的地貌特征。武夷山属白垩纪武夷层,底部是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和火山砾岩相互交替层,地表土壤则为这些岩层分化的烂石和砾壤。陆羽的《茶经》对茶树生长土壤是这样认定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的海拔多在五六百米左右,而每块巨岩皆独立成峰,相对高度多在三五百米之间。岩茶的茶园就分布在山麓下切处形成的深壑幽涧中,山影蔽日,风清泉冷。加上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阴凉湿润,云雾缠绕,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正所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这就是武夷岩茶的生存环境。

  “岩韵”、“岩骨花香”就来自于武夷山的绝色丹山,岩石的精气则来自于武夷山水的丰厚恩泽,武夷山水在每一片茶叶里都注满了岩韵花香。品武夷岩茶,不仅仅在品几个朝代浓得化不开的人文积淀,更重要的是品叶片里吐纳的全部自然。

  武夷山的通仙井旁边有一个高五尺的高台,这就是“喊山台”,山上建造有喊山寺,供奉茶神。在过去,每年惊蛰之日,御茶园官吏偕县丞等一定要亲自登临喊山台,大声诵读一篇祭茶文来祭祀茶神,诵读完毕,鸣金击鼓,鞭炮声响,红烛高烧,茶家拥集台下。同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响彻山谷,回音不绝。而奇怪的是,在回荡嘹亮的喊山声中,通仙井的井水慢慢上溢,人们说这是茶神接受了人们的祭祀的一个回应。

  武夷山佛教禅宗僧侣,方丈室就叫“茶堂”或“茶寮”,寺院设有“茶鼓”召集僧人饮“普茶”。武夷山的寺庙有与众不同的寺规:早晨起来首先在佛祖前“奠茶”,也就是给佛祖先敬供上一碗早茶;盥洗后,先饮茶再礼佛,然后坐香习禅。习禅分为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以饮茶开始再以饮茶结束。寺庙里有“种茶僧”、“制茶僧”、“茶头”和“施茶僧”。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水间的珍木灵芽,也是武夷山传统文化的奇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