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花村鸟山的传奇

  雁荡山在当地人的心中是一座天堂一样的山,而在游客看来,这里更是他们放逐自己的天堂。大部分的人来这里是为了欣赏雁荡不可想象的动人之美,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自己的胃口来的,海鲜和香鱼是他们的目标,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沉醉在雁荡的诗意山水间不能自已。那么谁是这座天堂一样的大山的开山祖师呢?

  据说最早叩问雁荡之门的著名文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但是他在云遮雾罩、乱石荆蔓挡道的雁荡山门前蹑足而止了,并没有继续前行,他也就此与雁荡山失之交臂,而把雁荡开山的传奇留给了一个和尚。

  是什么样的和尚如此幸运呢?

  这个幸运的和尚就是印度如来佛的弟子、十六罗汉中排位第五的诺讵那。据佛经典籍说,十六罗汉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诺讵那就是这十六个常住世间的罗汉之一。

  传说当年诺讵那即将出行云游四方,临别时他的师父对他说:“你云游天下,应当找一处山水绝妙的地方建寺,那个地方用花名做村名,用鸟名做山名,那里就是你的寺庙基地。”诺讵那遍寻天下的名山大川,却始终没有找到师父所说的“花村鸟山”的佳处。

  诺讵那之前,除了谢灵运,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人曾经到过雁荡山吗?虽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文人们呢?名山胜水、风月无边其实还是属于闲散的文人的,属于有空看有心看的文人的。为什么雁荡山的开山祖师不是一个中国的文人,而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和尚呢?

  据记载,汉代就有人到雁荡山作过地质考察,证明雁荡山在几千万年至11亿年前是火山。到了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它沉没在海中,岩体受到海水的侵蚀;又过了两千多万年,它逐渐露出海面;之后遇冰川期,遭到冰川洪水的袭洗,岩体又进一步崩解和剥蚀,岩体裸露,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北宋沈括也在1074年察访雁荡山,并对雁荡山的地形及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雁荡诸峰的成因:“当是为谷中大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也许有不少人都来过雁荡,但是只有诺讵那有缘在雁荡住了下来,所以他也就成为了雁荡的开山大师,留下了花村鸟山的传奇。

  现在的雁荡山下确实有一个芙蓉村,这个村是陈姓族人的聚居之地。这个村子得名的原因是在村的西南方向有高山,三峰突起,色白透红,而且形状像含苞待放的芙蓉花,所以山峰得名芙蓉峰,村庄得名芙蓉村,木芙蓉是这里的乡土树种。芙蓉村的木盆叫雁兜,而这个木盆也是做成一只精巧的大雁的形状,是可以提着到溪边洗衣的。据说这就是诺讵那来过的那个“芙蓉村”。

  据说这样的布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隐喻村落可纳天上的星斗,希望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像天上的繁星。另一个原因其实更加重要,那就是“利为战”。“星”是战时的指挥台,“斗”是战时的贮水池,以水克火。难道这个美丽的“花村”曾历经战乱?

  据说南宋末年,元兵南下,芙蓉村的陈虞之响应文天祥,率领全村义士800多人据守芙蓉峰,与元兵僵持了三年,最终不敌,村落被元兵夷为平地,只剩下芙蓉花年年寂静地开放。

  元末明初,村落重建的时候,陈贵道邀请国师李时日规划重建村落,沿用风水中“象”的思想,按“七星八斗”的布局规划设计。所谓“七星八斗”,就是先在村中根据天上的星宿取七个点,然后以这七点出发,左右延伸为街道,使得每个街道都成为丁字街巷的交会点,而“八斗”则是依据“象”学取八个点,掘成水池,再用水渠引水到水池。这样的规划能够有效防止火灾,因为芙蓉村是沿袭宋朝木制起居,因而防火成了重中之重。陈姓后人就把原本分散的村落田园集中成为一个寨子,在寨外修石质的寨墙,寨墙外的农田一直铺到了山脚下。看来在村落重建的时候,主要的还是考虑到了战乱防火的因素,所以才形成了如此特殊的布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