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岱庙壁画的秘密

  泰安是依附于泰山的,泰安的存在是由于岱庙,岱庙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祀泰山的主要场所。据说来泰山不能不游览山下的岱庙,古老泰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都集中在这座公园式的庙宇内了。

  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要先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

  岱庙大殿名天贶殿,建于宋代,殿内及四周回廊均有壁画。历代屡经废兴,回廊早已没有,大殿也经过多次改建,但是现规模仍然非常庞大。大殿神龛两旁及东西山墙有两幅巨大的壁画,高在一丈以上,每幅长在十丈以上,内容皆是东岳大帝巡行的故事。东部山墙上的壁画描写大帝从宫中出巡,名曰“启跸图”;西部山墙上的壁画描写大帝回宫,名曰“回銮图”。壁画的绘制年代始终是泰山的一个谜。

  民国时期有人认为此壁画是唐代绘制的。胡君复所著《泰山指南》说:“岱庙壁画,闻作于唐。”但是他的说法受到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批驳:岱庙壁画,号称唐制,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就算是唐代在此画过壁画,现存的壁画也不知是经过后人涂抹过几次的了。

  有人说此壁画是宋真宗封禅泰山以后,龙颜大悦,下旨要在泰山下修一座天贶殿,并在殿内墙上画一巨幅壁画,表现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场面。泰安县令接旨后,精心组织施工,大殿很快就建好了。可是,殿中的壁画却让他费尽了心机。当时,县令把附近有名的画师都找来了,让他们设计出草稿请皇上审定,结果反反复复送了五六次,真宗仍是不满意,并下旨道:“十天之内设计不出好的画样,就拿县令问罪。”后来县令的夫人出主意说:“皇帝不是嫌你们画得不够气派威风吗?皇上来封禅的时候你们都见过了,照着那场面画下来,皇上准满意。”一句话提醒了众画师,他们连夜赶制,第二天便把画稿送到了县令手中。县令呈给宋真宗,果然赢得了皇上的欢心。所以泰山神出行图实际上就是真宗皇帝的封禅图。

  有人说,岱庙壁画的创作,与利玛窦(MatteoRicci)来华密切相关。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东西方之间长期隔绝的局面。随着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的东来,出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而这一次西风东渐,就反映在泰山岱庙的壁画上。利玛窦来华后,并未到过泰山,但他却多次同泰安人、当时任兵刑两部尚书的萧大亨会晤。岱庙大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绘制,明显地受到西洋画法的影响。壁画下部主题人物与宫殿、桥梁,均采用中国传统画法,而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等,则明显采用了西洋画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

  有人考证说,唐宋各代都在岱庙绘制壁画,但是已经湮灭无存,现存的这两幅壁画,是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重修岱庙后所制。据康熙《重修岱庙履历记》碑载:“大殿内墙、两廊内墙俱使画工画像。”又据泰安大汶口《刘氏族谱》载:“刘志学,善丹青,泰邑峻极殿(当时岱庙大殿之名)壁画,即其所绘。”因为在壁画上不少房屋都像是清式建筑的西洋景的样子,所以他们认定是清人所画。

  有人提出这两幅壁画历代都修补过,所以它们就带有各个时代的痕迹,但是没有记载能确认壁画的最初绘制年代,一切都只是猜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