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里有一个立雪亭,相传这里是禅宗二祖慧可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达摩既然不辞艰辛,从印度来到中国传法,他等待的就是一个能继承衣钵的人,慧可如此诚心诚意的求法,为什么达摩还要让慧可断臂才传给他大乘佛理呢?
公元518年,慧可与达摩相遇。当时已40多岁的慧可正在南京讲授小乘佛教,偶然中与达摩相识,便产生了信奉大乘佛教的念头,并且这种念头越来越强烈。慧可为了得到达摩的指点,就跟着达摩来到少林寺,在达摩面壁的时候,慧可一直守在达摩旁边护法,可是达摩对慧可经常是不理不睬,每当他讲经时,还吩咐别人把慧可赶出讲经场。这样的情况在持续了九年之后,终于有了转机。
一天傍晚,慧可坐在达摩的身后,正在默悟大乘佛理。突然一伙膀大腰圆的暴徒闯进来,其中一个家伙用刀指着达摩高声喊道:“你不要在这里装样子蛊惑人心了,否则我就杀掉你。”面对暴徒,达摩很冷静,脸上没有一点儿恐惧的表情,依然双手合十念诵阿弥陀佛。拿刀的暴徒见达摩这种态度,更加气恼,举起刀正要砍达摩时,慧可双手举起,从所坐的草团上跳起来,向着拿刀的暴徒扑去,那家伙被扑了个仰面朝天。慧可又顺手夺过刀来,指着歹徒大喝一声:“如果谁再在这里胡闹,我就一刀把他砍了。”这群暴徒看慧可如此勇猛,立即四散逃窜而去。这件事之后,达摩对慧可的态度才有了转变,第一次对慧可说:“你可以做大乘僧徒了。”慧可听了非常高兴,连忙跪倒在达摩面前,行了拜师大礼,从此慧可才算有了大乘佛教禅宗弟子的身份。
达摩为什么不信任慧可,要如此的犹豫和考验呢?原因在于慧可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他熟悉儒学、道学和小乘佛教。慧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儒学,因为他有读书的兴趣,学得非常快,不到二十岁,就博览了儒学群书。同时,他的父母都是非常虔诚的道教徒,这使他从小就受了很深的影响,对道教也非常爱好。在他二十多岁时,北魏孝文帝已为跋陀在嵩山建了少林寺,他便慕名来到少林寺,学习小乘佛教教义,并很快成为跋陀的得意弟子。而禅宗的主张是“见性成佛”,达摩担心慧可的博学会成为悟禅的障碍。
慧可在正式拜达摩为师之后,又学了六年的大乘佛教,此时的慧可已对禅学有了很深的理解。一天他把对禅学的理解写到纸上,被达摩发现,达摩看后非常高兴,认为慧可非常有智慧,已经深刻领会了佛理,但是这时,达摩还没有完全信任慧可,所以还不想把自己所领悟到的佛理传给慧可。直到一个天降红雪的日子,达摩才下定决心把自己的衣钵传给慧可。只是天上真的降下红雪了吗?
传说在一个冬天的上午,气温非常低,天上还洋洋洒洒地飘着雪花,慧可来向达摩求法,正巧达摩祖师在达摩亭内坐禅,慧可就双手合十在亭外站等。从上午等到下午,又等到半夜,亭内的达摩不动,亭外的慧可也挺立不动。夜里的气温更低,呼啸的东北风吹来,深入骨髓的冷,但慧可仍然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一直到第二天上午,达摩才结束坐禅,睁开眼睛看到慧可在门外站着,雪已掩过膝盖。便问慧可站在雪里干什么,慧可回答说:“为求师父传法!”达摩说:“你自有法,何求我传法。”
慧可听到这话,知道达摩仍然在担心自己把道教、儒教和小乘佛教混入大乘禅学,他顺手抄起一把戒刀,将自己的左臂砍落在地,飞溅的鲜血很快把亭前的积雪染成了红色。对于下红雪,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故事,说慧可断臂后,观世音菩萨非常感动,便撒下一块红绫,把整个寺院罩住,天空变成了红色,雪也变成了红色。达摩被打动了,就把衣钵法器传给了慧可,慧可从此就成了禅宗的二祖。
慧可断臂后在钵盂峰养伤,并且日夜苦读《楞伽经》。钵盂峰有四口相距较远的水井,并且井水的味道也完全不同,分别有苦、辣、酸、甜四种味道。传说是达摩为了让慧可更好地顿悟佛法,先后在钵盂峰上用锡杖戳出苦井、辣井、酸井和甜井。
相传慧可得法之后,到南京讲说《楞伽经》,慧可讲经的灵语感动了上天,于是便从天上落下了无数的天花,落在了他讲经的台子上,所以此台就被后人称为“雨花台”,而那些晶莹美丽的雨花石就是慧可讲经时落下的天花变的。
传说达摩找到衣钵传人之后,只留下了一只鞋子,然后回到西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