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少林功夫的奥秘

  少林寺闻名天下还因为“天下武功出少林”。

  佛门以清净为本,僧人以慈悲为怀,作为禅宗祖庭的嵩山少林寺,为什么却素以武功为人敬仰,流传千古,闻名于世呢?少林寺的和尚似乎和天下的和尚都不同,一个禅字,一个武字,让他们在出家和入世之间取得了某种奇妙的平衡。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少林功夫的宗旨,而少林能匡扶正义,全靠其独步天下的功夫,少林功夫何以能独步天下?少林功夫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据说少林僧人练武是为了不动武,这恐怕就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的本质区别所在了。据说神奇的少林功夫实质是一个庞大的宗教文化体系――禅武,是基于禅法之上的对神迹和超常能力信仰的表现。少林功夫是禅――武术禅,少林功夫实质上是一种信仰,功夫怎么会是一种信仰?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呢?

  少林寺的方丈说:少林功夫是在佛教文化空间里,由僧人来传承的,以禅的境界为最高追求的一套功夫体系,其中包括了禅、武、医。少林功夫首先是禅,然后才是功夫,是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少林功夫的特质,就在于它是一种信仰,一种对于超常能力的信仰和渴望,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的根本区别。少林寺有紧那罗王殿,练少林功夫的人,都信仰和供奉紧那罗王,紧那罗王在练少林功夫的人心目中有绝对的神圣地位。

  哪一部武侠小说会缺少少林?哪一章少林传奇会缺少藏经阁?但是实际上少林寺的藏经阁,是少林高僧讲法的地方,藏的经卷,也不是故事里的武功秘籍,而是佛经。少林功夫所具有的宗教功能是基本的、第一位的;少林功夫作为武术,只是一种技术层面,只是佛教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第二位的。

  传说当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少林讲经时,见弟子们因长坐而精神委靡,就根据观察到的鸟兽的跳跃等动作创造了十八式,被称为“达摩十八手”,这便是少林拳的雏形。少林功夫的源头就是沐浴在禅的光辉下,它的起源而不是逞勇斗狠。

  少林功夫因为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正是武中有禅,以武参禅,成就了少林功夫之“内实精神,外示安仪”的独一无二的深沉气象。力在此而意在彼,移步换景,一如明镜里的光影。有“禅武同源,禅拳归一”之说,禅是武的精神本质,以禅入武,也就是禅道。除武术外,少林医法、建筑、书画、雕刻等文化艺术,都是禅的应化,构筑出一个博大精深的禅世界,但是这些都是与少林寺的至尊地位分不开的。这样的修炼,又怎能是只在意长拳短打的人所能够认识的。可是如此独特的功夫仅仅来自于信仰吗?

  信仰只是少林功夫独步天下的源头,少林功夫之所以真正的独步天下还因为寺院的恢宏。嵩山地处中原腹地,紧傍九朝古都洛阳,是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人会集的所在。少林寺位于嵩山中心,是皇家敕建的大寺,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的常备武装力量――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其社会地位,是少林武术达到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林功夫就是在身体和精神之间进行圆融,并用一颗参禅之心去练。少林寺一千五百年来,一招一式、一拳一脚之间都含有禅意,不求武力胜却武功独步天下,练武只是为了禅。不懂的人只看得见武术,却不懂得其中蕴涵的禅机,懂得的人,在招式间参禅悟道。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