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华山自古一条道

  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自古华山一条道”,道尽了华山的险峻。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经》和《禹贡》中,可以说公元前3世纪华山就出现了,可是唐代以前要上华山只能是让工匠施钩搭梯才能攀上,秦昭王登华山与神仙下棋也只能用钩梯。那么华山什么时候有了道路?是谁在如此奇险的地方开凿了道路?

  青柯坪是这条道路的起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向上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胆小的人会就此停住,准备往回走了。“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只能容纳一人上下,370多个石级,非铁索牵挽,难以攀登。过了“千尺幢”,向北折就到了“百尺崖”,这里危石耸立,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崖的两壁几乎就要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块石头撑开,人从两块石头下钻过,心惊胆战,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过了“百尺崖”就到了“老君犁沟”,“老君犁沟”是夹于陡绝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道路,有570多个石级,其尽头是华山北峰。北峰是登临其他四峰的必经之路,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条山岭通向南面。一条长几十丈,宽仅二尺余,坡度极陡的山脊,便是苍龙岭。这里两旁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岸,行走其间,心惊肉跳。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大惊失色,认为难以生还,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纵声痛哭。隋唐以前,苍龙岭既无阶又无栏,《水经注》里记述,行人走到这个地方,要在岭口的庙中向神祷告,求神赐云,使两侧云与岭平,以便人望不见岭两边的深渊。尽管如此,行人还是不敢站着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寸往前移动。直到唐末,岭脊两侧开始设石栏矮墙,也才有了少量的石蹬石窝。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

  最险的长空栈道是元代的贺元希来华山时所凿,他在华山用于开道、凿山洞的时间就是40年。所以,后人才把他尊为华山的一位神来供奉,并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时,长安城里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民国年间,岭上石阶增到350级。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苍龙岭险道几次拓修,护栏逐年加固,石阶增至530余级。为了使旅游旺季时岭上不再发生拥塞现象,华山管理局于1998年春又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开凿登山复道以保证游人安全。

  华山神奇的道路最初是道士开凿出来的,他们通过这条道路往返于他们的仙界和红尘之间,道路两旁的岩洞就是他们的仙乡。唐朝是华山这千古一条路形成的重要时期,道教也随着这条道路在华山兴盛起来。

  华山一直是道教独占的名山,是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四洞,也是千百年来道教徒所向往的修炼之地。道士在山上结庐修炼,在山中依崖栖身,以后逐渐修建石、木结构的小型道观。唐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著名道士杜怀谦、钟离权、吕岩等人都在山上修道隐居;宋代的陈抟居住华山达40余年之久;金、元时,全真派的道士王处一、谭处端、郝大通等人在华山长期居住,华山成为道教全真派的本山。明清两代,华山道教极为兴旺,宫观遍布全山,香火盛极一时,尽管它依旧只有一条道。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