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寺相传建于东晋末年,它现在是峨眉山中女性出家者的居住地。在佛教中,女性出家者,被称为比丘尼。
伏虎寺位于报国寺右侧一公里处。传说宋朝时这里虎狼为患,修伏虎寺是为镇伏虎狼。又有人说是寺后的山形似一只卧着的老虎,所以才得名伏虎寺。寺周有杉楠和榛柏二百余株,把寺庙掩藏得严严密密,因此有“密林藏伏虎”的说法。寺内有一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离垢园”的地方,极富神秘色彩,伏虎寺在密林中,这两重大殿屋顶却终年不见一片落叶。树肯定是要落叶的,可是这些落叶都到哪里去了呢?
据说,落叶是被风打扫干净了。相传,康熙微服私访,到了峨眉,喜爱峨眉山的秀美,在幽静的伏虎寺与和尚品茗,这时候山风吹来,让人神形俱爽。康熙佯作恼怒状道:“好你个风神,要来迎驾,这时候未免晚了一些吧?反而让香茗沾尘,罚你从此日日打扫庭院,不得有误。”从此风神打扫得兢兢业业,一点也不敢懈怠。传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是它把现实解释得完满圆融。但是传说不能让人信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因素造成了这个特殊的现象。那么这个因素是什么呢?
峨眉山“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植被丰富,气候多变。伏虎寺处在一个山环林嶂的格局中,有变化无常的气温,所以这里山风浩荡,自然可以吹走落叶。强劲的山风打扫庭院,这可以理解。但是那些落叶被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落叶落在屋顶,又神秘消失,真的很离奇。
是不是可以从伏虎寺的建筑找到答案呢?伏虎寺是殿堂式的建筑格局,大殿坐北朝南。这座千年古刹,在朝代的更迭中,屡屡毁坏又屡屡重修。据《峨眉山志》记载:伏虎寺唐朝初建,南宋重建,清顺治年间又一次重建,历时二十年才建成。如今的伏虎寺就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整个建筑是由木质材料架构而成的,峨眉气候湿润多雨,所以为了防止雨水溅到木材上,设计者特意增加了屋顶的倾斜度。是因为屋顶的倾斜度而使得落叶不可能在屋顶停留住吗?那为什么除了这两重大殿,其他同样倾斜度的屋顶上都有落叶呢?
伏虎寺,以中轴对称,越往里越高,每一重大殿都构成一个四合院的格局。寺内建筑与寺外的密林只有一墙之隔。风从山门进入到院落中,如果院落封闭,风便不能顺畅前行,只能在院落里循环往复带着落叶和尘垢旋转,升空,最后,落叶随着风又回到了密林里。而离垢园的院落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离垢园的落叶和尘垢被风带回了密林里。
神秘的现象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不是人力,也不是神力,原来还是风的力量。但是,是巧夺天工的建筑让风保持了离垢园的一尘不染。让人不禁感叹伏虎寺天人合一的和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