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古城遗址,叫“伏俟城”。“伏俟”是鲜卑语“王者”的意思,“伏俟城”意为“王者之城”,是曾经在昆仑山存在350余年之久的草原王国吐谷浑的都城。
吐谷浑王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传奇,这个由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经过长途跋涉辗转迁徙到昆仑山脉的吐谷浑人建立的草原王国创造了诸多奇迹:350多年的存国时间开创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的纪录;成就了丝绸之路南道几个世纪的繁华;培育了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千里马“青海骢”,而且还训练出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舞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草原王国,也静静地中断在历史中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吐谷浑的后裔去了哪里?为什么关于吐谷浑的历史在文献记载中那么语焉不详?
吐谷浑王国的开始就是一个传奇故事。1700多年前,鲜卑族的慕容部落生活在今天的辽宁一带。吐谷浑是这个部落首领的庶长子,统率着1700户部众,而嫡出的年仅16岁的弟弟慕容由于身份高贵,于公元284年继任了可汗之位。后来因兄弟争夺草场伤了和气,吐谷浑一气之下率部众向西远徙,一场嫡庶之间的争斗成了一个草原王国辉煌历史的开端。为什么吐谷浑远徙的方向不是其他的方向而是向西呢?是预先策划好的还是突发奇想?
据记载,这个方向来自于马群的神秘指引,不知道这个因素是不是后来千里良驹“青海骢”出现在吐谷浑的先兆。
吐谷浑义无反顾地一路向西,跋山涉水,穿过了今天的辽宁北部、内蒙古草原,来到昆仑山脉的青海草原地区,在这儿落地生根了。公元317年,吐谷浑在完成了民族迁徙的历史使命后,溘然与世长辞,享年72岁。公元329年,为了纪念吐谷浑,他的孙子叶延,一个自幼好学、仰慕中原儒家文化的少年可汗用祖父的名字作了王族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
在隋炀帝西巡前后,吐谷浑开始逐渐衰落,但在当时仍为青海草原上最强大的部族。在唐初,吐谷浑王居住在伏俟城。公元660年,吐蕃开始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诺曷钵仓皇地带着妻子――唐太宗宗室女弘化公主败走武威,向唐朝求援。唐朝皇帝派薛仁贵率兵10万帮吐谷浑复国。公元663年,吐谷浑的大臣叛投吐蕃,吐蕃再次攻打吐谷浑,在黄河岸边击溃吐谷浑军队,存国21代的吐谷浑从此灭国,成为吐蕃的附庸邦国。
从此以后,吐谷浑就消失在了历史中。但是,吐谷浑国消失了,它的后裔在哪里呢?
青海民和县三川地区,生活着约4万多土族人。不少学者认为,现代土族人是由吐谷浑人演变而来的。因为他们正月初一凌晨祭祖祭的是河州帝。学者认为这一习俗是对吐谷浑可汗崇拜的遗留,吐谷浑在整个民族当中有崇高的威望,他死后立庙在河州境内,被后人称为河州帝。
吐谷浑没有留下文献,土族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土族的族源到现在仍然有争议,经过了千年的历史沧桑,今天的土族究竟是不是吐谷浑的后裔,还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