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两部纪录片,里芬斯塔尔受到了最激烈的批判和追捧。批判她的人骂她为“不死的纳粹”,是纳粹的宣传机器;欣赏她的人则说:“她的天才是她的悲剧,她对极致美的追求是每个电影人的典范。”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整个战争期间,里芬斯塔尔匪夷所思地没有参与任何纳粹宣传片的拍摄――或许她此时在刻意地与希特勒拉开距离。1945年,希特勒倒台后,里芬斯塔尔成了第一批被送进监狱的电影人。在从西班牙返回德国的路上,她曾经4次逃跑又4次被捕。第5次被捕后被关进监狱,最后被定为纳粹同情者。1949年,里芬斯塔尔结束了牢狱之灾,但她的导演生涯已经不可能继续。因为里芬斯塔尔受到欧美电影界的长期抵制。她的许多电影计划最终都因无法筹措资金而流产。然而,有着充沛精力的里芬斯塔尔是不能忍受这种沉寂的。她从1956年开始深入非洲内陆拍摄电影,经历了一场几乎送命的交通事故,她仍然在伤愈后数次进入非洲腹地拍摄,并出版了一部摄影集《奴巴》。1971年,69岁的里芬斯塔尔竟虚报年龄报名学习潜水,并考取了潜水执照。从1977年起,她开始了水下摄影,并出版了名叫《珊瑚礁花园》与《水中奇观》的摄影集。里芬斯塔尔的晚年并不空虚,还花费了五年多时间写成了一本回忆录《回顾》。94岁的她还去哥斯达黎加拍鲨鱼,甚至带着摄制组到战乱中的苏丹!然而,上天仿佛要和她开玩笑,就在紧急撤出苏丹时,飞机突然坠毁,但是里芬斯塔尔却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回到德国后,里芬斯塔尔又举行了一场“里芬斯塔尔剧照和摄影展”。不过,随之却招来抗议者的不满。他们打着“纳粹展览”、“不许兜售法西斯美学”的标语,要求停止这场“宣传纳粹”思想的展览。里芬斯塔尔愤怒地说:“不要因为我为希特勒工作了7个月而否定了我的一生!”确切地说,除了一开始里芬斯塔尔大肆宣传希特勒思想之外,后来她所拍的电影都是站在艺术的角度的。可以说,是艺术让她纵身其中,饱尝了人世间种种辛酸。她觉得历史不公平,为什么同样为希特勒工作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不同的遭遇?难道只因为她是女人吗?指挥家冯卡拉扬战后依然满面春风地扬起手中的指挥棒;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也被奉为人类思想的宝贵财富,但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要付出如此之多?凭什么只有莱妮里芬斯塔尔一人承担为纳粹张目的历史责任?尤其当这个问题发生在一个美貌女人身上时,这似乎更容易令人产生一种恻隐之心。然而这一切对于里芬斯塔尔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她在经历了60年的“流放”之后,已经步入生命的极限,接下来的时光不再属于艺术而属于上帝。里芬斯塔尔的故事为人类艺术提出了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命题:美与非美,罪与非罪。当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和评价?从有毒的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花朵,有没有权利具备独立的香气和色彩呢?2003年9月8日里芬斯塔尔在德国去世,享年101岁。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甚至不敢把《意志的胜利》在课堂上全部放完,他说:“它的力量太强大了,我担心我的学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会变成真正的纳粹。”历史严惩也只能落在真正影响了历史的艺术家身上,这就是莱妮里芬斯塔尔的宿命与悲剧。
§§第二十一章陆小曼――知识与浪漫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