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期,英国举办了一场全国瞩目的婚礼。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姻,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平民及贵族都很不满。在她统治的五年期间,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在欧洲,处死几百人就是骇人听闻的了),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而且玛丽的婚姻也继承了上一代的不幸,由于她暴虐的脾气,新郎几乎根本没在英格兰居住过,那就谈不上什么后代了。所以1558年,玛丽死后,伊丽莎白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上台,便面临着玛丽统治时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内外政策的失误使英国陷入财政窘困、社会动荡那样局面,最棘手的还是宗教问题。在这之前对宗教问题的处理,要么像爱德华那样偏袒新教徒,极力镇压天主教徒;要么像玛丽一样来个大逆转,血腥地屠杀新教徒。伊丽莎白经历了这两个极端时期,如今想找个折中的路子来缓和两者的矛盾。她继续奉行宗教改革,释放了大批被关押的新教徒,允许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回国,还清除了枢密院中某些天主教徒,绝大多数国民都感到满意。可以说,伊丽莎白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得特别好,群众是国家的基础,教徒之间的矛盾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矛盾。所以,伊丽莎白很快博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接下来,伊丽莎白便开始为以后的专制统治树立自己的威信。她在《至尊法令》中宣称: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是人间的上帝,要求臣民对她绝对服从,无限崇拜。伊丽莎白认为国会的作用不是让议员制定新的法律,也不是让他们浪费大好时光发表演说,而是拨款充实国库,为她的统治充当工具。伊丽莎白用过度奢侈的花费来显示她“人间上帝”的威严。从某种意义上说,伊丽莎白的奢侈竟也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这初步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愿望,在一定时期,稳定了国内形势,也加快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由于当时“圈地运动”的兴起,英国羊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手工业者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为此,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还颁布了著名的《徒工法令》,规定凡没有土地或土地收入少,或没有固定职业的人等都必须接受雇主雇佣,期限不可短于一年,未经主人同意不得在期满前离开,工资数额由各地治安法官规定。这项法令保证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了他们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权利。在这样的法律下,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随之而来的就有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不甘心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压榨,他们宁愿流落街头或在异乡漂泊。就在这个时候,伊丽莎白又颁布了《惩治流浪者法令》,规定:凡14岁以上的无证乞丐如果在两年内没人愿雇佣他,就处以鞭笞和打烙印之刑罚;再度行乞且年过18岁,又无人愿使用达两年者,则处死;第三次重犯,当以叛国罪处死。有了这些法令,伊丽莎白很快得到了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这时,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了,这是一个血腥和残暴的掠夺过程。而且,除了这些还有在国际上的一系列掠夺。海上掠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这种方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贩卖非洲黑人奴隶贸易开始了,伊丽莎白给予了很大的鼓励,而她自己也得到了非常丰厚的利润。在这样的庇佑下,这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百多艘船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伊丽莎白便亲往军队集结地发表迎战演说,鼓励不同阶层和不同教派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抵御西班牙。当时英国在国力上还比不上西班牙,可在这次海战中众多官兵表现非常勇猛,打败了“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衰落的开始。而英国在海战后受到鼓舞,在商业、探险和开拓殖民地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成为“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