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娃娃登上皇位,是天顾神佑,还是政治斗争妥协的结果?他为何对多尔衮给他选定的皇后如此厌恶,并在最后亲手废掉了她的皇后之位?是什么样的女子有如此大的魅力,让顺治帝视其他粉黛如无物?并在失去最宠爱的妃子后转而消极厌世?他最后究竟是出家当了和尚,还是死于天花?
大清的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在皇太极死后不久,他就随着满清浩荡的入关队伍把龙椅搬到了紫禁城。
顺治皇帝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然而,在皇太极突然去世后,众贝勒亲王个个为皇权摩拳擦掌、准备一拼高下的时候,他一个六岁的娃娃却坐上了皇位,是天顾神佑,还是政治斗争妥协的结果?
顺治帝为何对他的皇叔多尔衮给他选定的皇后如此厌恶,并在最后亲手废掉了她的皇后之位?这里难道有什么隐情?
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后宫佳丽无数,但他却只钟情于一个妃子。是什么样的女子能有这么大的魅力,让顺治帝如此难以忘怀,并视其他粉黛如无物?
虽然顺治初期的皇位坐得有些摇摇晃晃,但很快他就将权力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手握大权,且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如履薄冰,缘何顺治又突然厌倦了手中的权力?
在失去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后,曾经意气风发、励精图治的青年帝王悲痛欲绝,转而消极厌世。万念俱灰的他,最后究竟是出家当了和尚,还是死于天花?
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猝死。皇太极在白天还处理政务,夜里就离开了人世。他死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诏,皇位的继承要由满族贵族来讨论决定。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即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
当时的情况是:争夺皇位斗争中实力最雄厚的两个人,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时年三十四岁,早些年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在众皇子中显得异常突出;另一个则是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也曾在战场上立过许多战功,同时手里握着一定分量的兵权,实力不容小觑。当年在努尔哈赤去世时,其母随之殉葬,皇位便落到了皇太极手中,多尔衮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如今皇太极已死,他的野心便再度生出,立志要夺得皇位。
豪格与多尔衮二人势成水火,实力相当,一时之间竟很难分出胜负。皇太极的兄长礼亲王代善在不断地观望,他一时间也分不清该支持哪一方才对自己有利。可以说,这场权力之争无论谁胜谁负,大清的国力都会因此而受损。
此时,后宫之中有一位睿智的女性目睹这一现状,心痛不已。她就是皇太极的庄妃,爱新觉罗?福临的母亲。她审时度势,思之再三,认为能让这场风波平息的办法便是不让他们任何一方夺得皇位,这样斗争便会宣告平息。可大清基业又必须后继有人,她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福临,若福临能登上帝位,不但可以化解眼前的危机,自己的将来也会一帆风顺。于是她在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
庄妃知道,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就必须让豪格与多尔衮都接受福临登位这一设想,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她经过冷静的分析,首先找到了哲哲皇后,帮皇后分析了种种现状与事实,皇后这才更加清楚地知道了目前大清的危机。她思考再三,感觉到,若想避免因豪格与多尔衮相斗产生不可预料的危机,只能按庄妃所言争取让他二人都不能成功,才能平息目前的危险局势。于是她终于决定,同意庄妃所请,让福临继位,这样便可以化解这场大难。
皇后与庄妃便找到豪格,向他说明了此番来意。豪格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只是因为争夺权势,才顾不上考虑可能导致的祸患。如今被人直接点出他与多尔衮争位产生的弊端,他心中难过,知道若想保得大清安稳,自己就必须放弃这个机会。他毕竟是识大体的人,最后终于表示如果皇位真的是由福临继承而非多尔衮,他便可以同意。
接下来庄妃又来找多尔衮。多尔衮则不如豪格那样容易游说,他已经为这个皇位等了很多年,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可当庄妃向他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后,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在听说豪格已经同意退出竞争时,心中倒真有了几分犹豫。
庄妃察言观色,知道多尔衮已经心动,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福临继位,由多尔衮任摄政王,统领军国大权。这样一来,虽然多尔衮不是皇上,却拥有着不弱于皇上的权力,能避免其与豪格争夺皇位所带来的一切祸患,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尔衮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见庄妃如此诚恳地与他相谈,便不再犹豫,决定支持福临登位。
此时朝廷中也对这一争斗有了些许声音。大臣索尼也表示,不愿支持多尔衮,如今听说福临有可能即位,他便不再参与此事的讨论,表示对这一决定的支持。可代善却不由得有些犹豫,他认为若福临继位,庄妃便成为了皇太后,若在权力上进行把持,岂非将大清拱手送给了一个女人?庄妃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立即向代善表态,说自己绝对不会干涉朝政,待福临继位后自己一定安居于后宫,不管政事。代善见她说得坚决,便相信了她。
在最后的择帝大会上,各方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倾向,当主持会议的代善表示支持大贝勒豪格时,豪格因此前庄妃找他谈过,便信守承诺,表示自己退出争斗。这下皇位似乎便成了多尔衮的囊中之物,可是以索尼为首的大臣们坚持只立皇子,而不倾向于他。这种情况早在多尔衮的意料之中,他当然也胸有成竹,忽然出人意料地表示愿意支持皇九子福临继位,由他与努尔哈赤之弟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此前庄妃已经同许多朝臣打过招呼,所以多尔衮的提议一出,立即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他们知道,要想夺得汉人的万里江山,自己人就必须团结,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只有这样的折中方案才能稳定当前大清的局势,以便于更好地向着他们的目标迈进。虽然多尔衮仍心有不甘,可是他仍然屈服于大局,说明他不是一个愚者。
就这样,福临登上了帝位。他的登基并不是自己实力的表现,仅仅是权力的妥协而已。不过,不管是什么,福临就是皇帝,虽然做了很久的傀儡,但自己终究还是执政了。在众多的贝勒和皇子中,福临无疑是幸运的。